首页 平安传 下章
第432章 医术没人可传
 沐晟道:“郑大人不必担心,贵州卫所有老夫过命的兄弟。”“那小弟就放心了。”郑洽恍然道。确实是放心了,果然黔国公在云贵卫所中是有人脉的,抓住了一个黔国公,等于与大量武将搭上了关系。

 郑洽用很随意的口气道:“朝廷武备除了在九边设防,在西南贵州、广西也有防。镇边大将中竟有黔国公过命的兄弟,朝廷这文武布局确实有些稀奇。”

 “永乐年间是没有这种事的。”沐晟嘿嘿笑看过来“宣德皇上毕竟太年轻了,朝里我就防着杨荣,他在各大卫的事上是明白人。

 只不过在宣德元年,址黎利势炽,朝廷仓促下令老夫与安远侯柳升进讨,结果那柳升牛鼻吹得震天响打仗却不怎地,战败身死,朝臣弹劾一气,找顶包的,军中的位置因此安排得作一气,杨荣又远在京师,还没摸清新的状况。”

 郑洽听罢豁然道:“小弟就爱沐兄的子,爽快。”俩人又是一阵开怀大笑。沐晟又道:“刚才郑兄说的那事儿,也不是什么大事,十三万斤铜而已,拿骡子拉几百头的小事。就这么说定了,老夫也不来虚的,郑兄就在这里住一阵子,监督事情是怎么办的。”

 郑洽忙拜道:“不敢不敢。”也不知是不敢让沐晟叫郑兄还是不敢手事情。***郑洽的消息快马报到了武昌,张宁大喜。杨士奇倒是暗地有些感想,想当年在朝里运筹国事,在云南似乎还是棋差一着。不过回头一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镇守云南只有沐家最合适,多年的积累的威信能震住那些还未教化的地区。

 为了国家大略,只能在内部争斗中做出妥协让步,纵容这个有问题的人。开疆辟土一直大明朝渴求的功业,但打下疆土容易,守住和消化不易。

 朝廷连趾都窥,更不会让已经有成效的云南辽东这些地方退化。当年趁趾内部争夺王位的政变,朝廷以正大光明讨伐非法不义撺夺王位的名分用兵,其实已经取得了决定的战役胜利,无奈后期统治政策过于急迫冒进,弄得反抗四起,造成了今无法收拾的局面。

 杨士奇在写这样一些不公开的文章,就是从云南之事有感而发的一些文字…当下他是很闲的。他甚至从唐朝开始论述中原王朝开疆辟土的问题,认为唐朝的羁縻政策应该让后世总结教训,那样的政策一时拓展了疆土,却无法守住。

 唯有以人口和王道教化为后续政策,才能持续开拓祖先留下的疆土。杨士奇甚至把自己论述唐代的文章密送江西,与自己的得意门生于谦交流思想。

 于谦最近很忙,但作为士大夫,杨士奇在信中教导他不能完全被俗务身,而应该从不间断学问的探索。

 于谦对杨士奇的文章提出了补充,其实也是在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于谦认为不能完全摈弃羁縻之术,开疆辟土到最终占据的过程见效太慢。而通过其他方法扩张也有好的一面,所以唐代的威名才能极快地广播四海。

 另一种做法,大明朝倾国费力下西洋,在宣扬威仪上却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杨士奇不会对这种“反对”自己的事耿耿于怀,他认为好的学生不仅仅是继承老师的学问,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杨士奇便是通过干这种事消磨时间,他身居首辅之位,在这边的势力却是不行,不过他明白一切都该要沉住气。

 等到湘王集团渐渐接手了?手了燕王系的地盘,这边只要不搞大清洗‮杀屠‬,还要重新布置原有的统治体系,杨士奇认为那时候自己的本事就能体现出来了。***

 张宁听说云南的铜质量很好,是造火炮上好原料。解决了原料问题,着实让他喜悦了一阵。但喜悦背后也有隐约的忧虑,身在其位不得不胡思想一通,很多时候他都觉得自己变得多疑了。

 万事俱备,朱恒主持兵部开始部署建设水师的方略,这件大事不是江西巡抚于谦的权限能一手组织的。

 因为其中不仅包括造船、造炮,造炮需要兵器局直接派人到江西。还包括将士人员的征募安排,训练,试验等一系列事。

 朱恒正在划定各个分司的任务,将各种事宜提上程尚需时。张宁却在考虑另一件事,他想在武昌建立一个军事学校,亲自上任培训水师新选拔的武将,以此让水师武将一就任就有属于自己门生的‮份身‬,进一步在军中施加名望以外的影响力。

 这种想法是莫名心理压力中产生的思路,整个势力集团内部,各方大员一个个很老练,让他有防备心害怕被欺骗戏弄。但不老练的大员又怕他们能力威信不够。不过这样的低沉情绪之外,张宁常常也感到很开阔舒畅。

 他打算重新设计水师军服,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权力让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国王,在这里想改变什么、创造什么、毁灭什么,都可以按照意愿来。

 在这种时候,他认为自己能支配一切,征服一切,中的野望被点燃。忽然见纸上溅上了水渍,他转头看去,只见是一个陌生侍女站在旁边。

 不必他发怒,侍女就吓得跪伏在地求饶。赵二娘闻声,忙道:“今天徐夫人(文君)‮子身‬不适没有来,我怕人手不够,就叫了一个过来帮忙,不料笨手笨脚的。”“抬起头来。”

 张宁道。那侍女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看他,路人甲的一张脸,一副害怕挨打的样子缩着肩膀。“你做错了事,我可以惩罚你,甚至可以杀了你!”张宁用凶狠的口气说道。

 想起在某处感受过的一种行为。她忙哭道:“请王爷开恩,奴婢再也不敢了。”张宁又恢复了淡定,道:“我也可以一句话就宽恕你。下去罢。”

 挥一挥手,他似乎还在品味一种微妙的感觉。赵二娘见状用好奇的目光地默默看着张宁的表演,到内阁书房里才一小段时间,她渐渐更多地了解到张宁,发现他常常会很奇怪,难以理解。

 他看了一眼赵二娘,继续看纸上画的徽章图案。水师官兵的衣服不应该以颜色来区别。他曾想象过现代海军的白色制服,但很快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因为此时的水师战舰是人畜力或风力动力,排水量有限空间有限,一堆人挤一起条件较差,还要干很多体力活,穿那种衣服简直是蛋疼,最好是经脏耐磨的。

 而且同样是朱雀军永定营,也有两种颜色的衣服,仪仗队常常是穿青色外衣。所以他打算用徽章图案来区别各营的将士,图案可以刺绣在领子上。不过肩章是没用的,有时候打仗时将士会披甲,肩膀上弄一块硬的东西会带来不便。

 赵二娘借重新换茶的当口,好奇地看了一眼张宁坐在这里半天画的是什么,结果看到纸上用很简陋的线条画着一艘船,上面着一面旗。

 她险些没笑出声来,敢情他闲得画这么久,就画了这么个东西?张宁察觉到什么,抬起头正道:“这幅图不好看么?”赵二娘咬着牙点点头:“漂亮的。”

 张宁听罢,决定把这幅图拿给朱恒,命令他筹备水师衣甲的时候,下发的所有官兵的衣服领子上都要刺绣上这个图案,高级将领用黄线,士卒用红线。***

 过了腊月二十,就进入了“猎祭”时节,自上古之人还以打猎采集为生起,人们就在这时候把打猎得来的食物祭祀祖先,数千年来形成了传统,这个时候到处都在大搞祭祀。

 天上的小雪也变成了大雪,积雪渐渐铺满屋顶树梢。各级衙门也陆续封印,上至官僚下至庶民,都准备接除旧新的时刻。

 武昌第一场大雪,杨士奇坐在自家的府邸院子里独自饮酒赏雪,他常常都是这么悠闲。院子里也能看到来往的奴仆在准备祭品,杨府也不能免俗。此情此景他不想起儿时的一件事。

 继父罗家在年关祭祀祖先,他有感自己身为杨家的后人却不能祭拜先父祖上,遂独自弄了香烛悄悄祭拜。

 这个场景被继父发现,从此继父就说:以后你还是姓杨,不必再改姓了。杨士奇想到这里不有些感叹,转年数十载已去,现今自己的头发都白了,儿时的往事却仍列列在目…

 遗憾的是,自己的儿女却没当年自己的志气。一儿一女,儿子在他看来除了惹是生非实在没什么资质,女儿却是继父家的、同样不太省心。

 想当年杨士奇一介白丁,靠教人蒙学混口饭,凭借朝廷编修《永乐大典》的时机,托人引荐才入仕,几十年官场下来,每一步都多么不容易。

 他觉得自己还不算老,不能就此放弃仕途和政治抱负,这回遇到了一些挫折,但只要好生经营还是有可为的。就在这时,他发现两个女的自后门进来,其中一个的背影看起来应该是罗么娘。杨士奇当即就喝道:“站住!”

 果然是罗么娘,她转过身,把另一个女子留在原处,自己走了过来,说道:“雪下得大,父亲怎么在外面?别生病了。”

 “她是谁?”杨士奇生硬地问道,因为和罗么娘进来的女子好像没见过。最近杨士奇对罗么娘更严厉一些了,有感以往对她过于纵容。罗么娘故作孝顺地上来替杨士奇拉拢披在背上的袄子,说道:“她叫萧青,萧太医的女儿。”

 “萧太医…”杨士奇略一寻思,有了印象,低声音道“他不是在京师做官?”罗么娘回头看了一眼,小声说:“得罪了太监、获罪下狱了,萧青以前和我好,过来投奔的。

 我见她可怜,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还有,萧太医没有儿子只有一女,医术没人可传,都传给萧青了…父亲岁数大了,不是可以让她时常给您把把脉,开些养身之药?” n6ZwW.cOm
上章 平安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