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娃 作者:高阳最新:3.无日不醉(5)
五姓望族之一的荥郑徽,进京赶考。由于对长安名李娃的过分眷恋,最终榜上无名,而随后的好友之死、李娃的“背叛”使郑徽竟然沦落为街头乞丐……看着倒在雪地里、浑身散发着腥臭味的乞丐——郑徽,李娃在几乎昏厥的同时决定重新塑郑徽……在郑徽功成名就、赴任成都府录事参军时,李娃却飘然离去…
-
乾隆韵事 作者:高阳最新:5.张瞎子
康熙废立太子,几经波折,雍正以异常巧妙的手法,撰改遗诏,夺得皇位!大规模屠戮的异己使雍正背上了谋父、母、弑兄、屠弟的罪名!乾隆继位大赦天下,为父补过却发现自己并非太后亲生……高以大量历史典故勾勒出“康乾盛世”,多少引人注目的风韵事,政争波澜…
-
明末四公子 作者:高阳最新:方以智(7)
古今公子中,除战国四君以外,多姿多彩莫如明末四公子——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出则忠义,入则孝悌宾客、广游,风倜傥,冠绝一时。纸醉金,笙歌达旦的秦淮河畔销金窟中,多少旎韵事,多少绵风情…
-
风尘三侠(高阳) 作者:高阳最新:灵石城内(15)
隋朝末年,炀帝昏无道,臣专权朝政,天下大,烟尘四起;风尘中自有侠义豪情,患难中当见肝胆相照。杨府歌伎红拂女冒险搭救被杨素追杀的三原侠士李靖;反隋义军首领虬髯客亦鼎力相助,三人结下深厚友谊……贞观年间,李世民已不能容忍当年有恩于自己的虬髯客,于是…
-
诗经原文及翻译 作者:佚名最新:殷武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本书主要包括了诗经原文,诗经翻译,诗经译文,诗经赏析等以供大家阅读
-
本经阴符七术 作者:鬼谷子最新:损悦法灵蓍
《本经符七术》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也作为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经,历代对它的注解都不在少数。《本经符七术》、《持枢》、《中经》,道藏编著《鬼谷子》下卷,有人称为外篇。"本",是本的意思;"本经",主要讨论神修养。"符",强调谋略的隐蔽与变化莫溯。《鬼谷子》上中卷十四篇(今存十二篇),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符七术》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本经符七术》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
-
孟子注疏 作者:赵岐注,最新: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在中国经学历史上,许多经学大家都曾为《孟子》做注,而赵岐作注,孙奭作疏和儒学大师朱熹的注最为后人所重。。《孟子注疏》,全书共分十四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正文部分是战国时代孟子论著,在孟子论著的章节之下又附以后人作的注(释经为注)与疏(兼释经与注者为疏。义疏、疏义和正义皆是疏之别名
-
中国历代大儒 作者:舒大刚最新:第44章 文化巨人 唐君毅(19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基本上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本书是中国历代大儒评传,读者于此可见历代大儒的生平业绩、生活风采和学术特,也可略知中国儒学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
-
冲虚经 作者:列子最新:08章 说符(译文)
《冲虚经》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相传为列子及其学派所撰。其思想主旨接近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神野、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 该书又名《列子》,是仅次于《庄子》的又一道家名著,文章多采用寓言,说理生动有趣而且透彻,是诠释《老子》的上佳作品。
-
舂秋左传 作者:左丘明最新: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秋左传》又名《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秋》。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实真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孟子 作者:孟子最新: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善论,提出“兼”、“非攻”,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窦八天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
孝经注疏 作者:玄宗、邢最新:卷九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注疏()(繁体竖排版)》出版后将成为《孝经注疏》的最好版本。《注疏》相传是孔子为曾子陈述孝道所著,是《十三经注疏》中篇幅最小的一部经典
-
尔雅注疏 作者:郭璞注,最新:卷十 释兽第十八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官至宏农太守。事迹具《晋书》本传。昺有《孝经疏》,已著录。案《大戴礼·孔子三朝记》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则《尔雅》之来远矣,然不云《尔雅》为谁作。
-
舂秋公羊传注疏 作者:何休,徐最新:哀公卷二十八(起十一年,尽十四年
东汉何休注(《秋公羊解诂》),唐代徐彦疏。二十八卷。何休研究今文诸经,为《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徐彦作疏也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是今文经学派的代表著作。收入《十三经注疏》。
-
周易注 作者:王弼最新:附录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传于世。
-
论语集注 作者:朱熹最新:尧曰第二十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由他们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大巨的作用。传世的《论语》、《孟子》二书,系孔子、孟子的言论辑录,是反映孔、孟思想的基本著作。到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篇立独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而由他著述的《四书章句集注》,备受推崇,数百年中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必备教材,成为对所世有深远影响的儒家经典。为学习研究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社组织专人以原山东海湖阁藏明版朱墨套印本为底本,参校元至正二十二年武林沿德堂刻本、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清同治十一年山东书局刻本等,对《四书章句集注》校点整理,排印出版。全书简体字横排。经文部分,依照原书先后次序按章节排开。本书是朱熹所作的论语集注,为四书集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论语序说、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
论语注疏 作者:何晏注,最新:卷二十·尧曰第二十
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又称论语注疏解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二十卷。案何注皇疏皆以道家思想解论语,又於名物制度无所考订,颇为学人所不。北宋时遂由朝廷於咸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命邢昺等人改作新疏。邢昺删除皇疏之文,而归向儒学本来之义理,又加名物制度之疏解,远胜皇疏。其後此书成为论语之标准注疏。此书原依何注分为十卷,後析为二十卷,则是依论语篇数。传本甚多。《论语注疏》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在朱熹《四书》行以前,《论语》和《孝经》是人们初入学的读物。《论语注疏》收了北宋以前人的注释,如何晏等人《集解》所引诸家注解,因此这本书是几个时代注家们的共同成果,保存了不少古注。
-
舂秋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最新:哀公(元年~十四年)
《公羊传》亦称《秋公羊传》、《公羊秋》,是专门解释《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秋》的三大家之一。
-
舂秋谷梁传 作者:范宁最新:哀公(元年~十四年)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舂秋左传正义 作者:孔颖达最新:卷六十 哀十六年,尽二十七年
《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秋》而作。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秋时期,各诸侯国有史官记录以本国为主的史事,还有称为瞽蒙的盲史官讲述历史,左丘明便是一位盲史官。后人据左丘明的讲史记录和其他史官留下的各种材料整理成《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比《秋》记事时间延长了许多。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
诗经 作者:必学课最新:商颂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源头叫歌谣。《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正式使用《诗经》,应该起于南宋初年-屈万里)。汉朝亨、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域。诗同乐不能分。
-
史记三家注 作者:必学课最新: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俗称“三家注”的《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索引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正义除了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
-
易经 作者:伏羲最新:《易经·杂卦传》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
-
太平经 作者:佚名最新:《太平经》简介
《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就穷、自食其力。又名《太平清领书》。据中国《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琅玡人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系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原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部,每部17卷,共170卷。今道藏本仅残存57卷,另有人唐闾丘方远节录的《太平经钞》10卷,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一卷。
-
太乙金华宗旨 作者:王重阳最新:第13章 劝世歌(原文+译文)
《太乙金华宗旨》是一部道家内丹典籍.它阐述金丹大道修证的思路和技术而不是着重论述玄理。书的全名为《吕祖先天一气太乙金华宗旨》,故世人多传为吕宾所著,但此书其实不可能为吕宾所著,因为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吕祖曰,或吕帝曰”这样的话.《太乙金华宗旨》应该是吕祖所传,文本应该是吕祖之后三百多年的南宋时代全真派的王重所著.
-
长短经 作者:赵蕤最新:说明《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rui)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亦称《反经》。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作者赵蕤也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泽东也说《资治通鉴》是权谋,是谋,《长短经》是谋,是诡谋。不管评价是褒是贬,《长短经》的确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宋本《长短经》
-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最新:蜂蜜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
鬻子 作者:鬻熊最新:鬻子 下
道家的开山之祖应追溯到楚国的开国人物鬻熊。鬻子当年归附了周文王,被封在楚,后传《鬻子》一书。鬻熊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又说:“刚必以柔守之,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以上说明鬻子已有“道”的思想,守柔、辩证的道家思想。 鬻熊(生卒年不详),姓芈(音米),名熊。是祝融氏的后代,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文王把他当作老师。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楚人以鬻熊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