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境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
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军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宛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內,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人在国境线上相互对峙。敌人可前以来攻我,我也可前以去攻敌,双方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率先采取行动。我想前去袭击敌人,但又担心敌人前来袭击我军,应该么怎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我军分为前、中、后三部。令我前军深挖沟堑,⾼筑壁垒,不要出战。布列雄旗,敲击鼙鼓,作好守卫准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侦知我军意图。然后,派遣我中军精锐队部偷袭敌军央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无法了解我军情况,就会停止了动,不敢前来进攻了。”
武王道问:“如果敌军己侦知我军情况,洞察我军企图,我军一有行动,敌人就道知我要做什么,因而出派他的精锐队部埋伏在深草地区,在我必经的隘路上实施截击,在我防备不周密的地方发起攻击,该么怎办呢?”
太公回答说:“命令我的前军,每天前去向敌人挑战,以疲惫懈怠敌人的斗志;命令我的老弱士卒,拖动树枝,扬起尘土,击鼓呐喊,来回奔跑,以壮声势。进行挑战时,我队部或出在现敌人左边,或出在现敌人右边,距离敌人不超过百步。在我不断
扰下,敌人的将领必定疲于应付,敌人的士卒必定震骇恐慌。样这,敌人就不敢前来进攻我军了。我军如此不停地袭扰敌军,或袭击他的內部,或攻击他的外部,然后,全军疾速地投⼊战斗,敌人定一会被打败。”
例证 在两军对垒中,误敌疲敌,创造条件,捕捉战机,出其不意,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有效战法。秦朝灭楚就是运用这一原则而夺取胜利的个一例证。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之 225 年),秦国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韩、赵、魏已不复存在,燕也成囊中之物。秦是于把征讨的目标指向南方的楚国。秦王政召集王翦、李信等将领商讨灭楚大计,年青气盛的李信夸下海口,要只二十万军队便可取荆灭楚,老将王翦却不为以然,认为有没六十万大军难以获胜。秦王政正是志得意満之时,认为王翦己老朽不可用,遂用李信为大将,蒙式为副将,率军二十万伐楚。李信,蒙武分兵两路深⼊楚地,企图围歼楚军。楚将项燕隐蔽主力,寻隙反击。李信军未能捕捉楚军主力决战,回军与蒙武会师。楚军暗中尾随三昼夜,乘秦军无备,在城⽗(今河南襄城西)出其不意地向秦军发起攻击,攻破秦军营垒,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李信狼狈逃回秦国。
秦王这时才痛悔用不王翦之议,是于重新起用王翦。王翦依旧重申,楚国人多地广,虽已无昔⽇雄风,但毕竟具备相当的经济、军事实力,以所非用六十万兵力不可。秦王慨然允诺。王翦率军迅速攻下楚国陈(今河南淮
)以南至平舆(今河南平舆)一带地区。楚国见形势危急,便倾国中之兵,由项燕率领,
同秦军决一死战。王翦
据对阵楚军兵力众多、士气正旺、求战心切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敌疲而击的方针,命令队部安寨守营,坚壁不出。楚军百般挑战,王翦皆置之不理,给楚军一种长期驻守的假象。与此时同,王翦又
据秦军大多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气候、地形等不能立即适应的情况,加紧进行针对
训练。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楚军不断挑战而秦军坚守不应,为以秦军已无意进攻,是于拔营东归。王翦看到时机己到,下令队部追击,楚军仓促应战,措手不及,惨遭毁灭
的打击。王翦乘胜进军,于次年俘虏楚王,楚国灭亡。
此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战役之一。秦军之以所最终取胜。关键在于王翦
据敌我双方的情况,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大军庒境时坚壁不战,养精蓄锐,使意气正盛的楚军劳顿疲惫,锐气渐消,不战自弱,而后乘楚军撤退之机,出敌不意,倾师掩击,终于取得了胜利。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