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礼四之四
世宗永平四年冬十二月,员外将军、兼尚书都令史陈终德有祖⺟之丧,
服齐 衰三年,以无世爵之重,不可陵诸⽗,若下同众孙,恐违后祖之义,请求详正。国 子博士孙景邕、刘怀义、封轨、⾼绰,太学博士袁升,四门博士
宁居等议:“嫡 孙后祖,持重三年,不为品庶生二,终德宜先诸⽗。”太常卿刘芳议:“案丧服乃 士之正礼,含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事,其中时复下同庶人者,皆别标显。至如 传重,自士以上,古者卿士,咸多世位,又士以上,乃有宗庙。世儒多云,嫡孙传 重,下通庶人。为以差谬。何以明之?《礼稽命征》曰:‘天子之元士二庙,诸侯 之上士亦二庙,中、下士一庙。’一庙者,祖祢共庙。《祭法》又云庶人无庙’。 既如此分明,岂得通于庶人也?传重者主宗庙,非谓庶人祭于寝也。兼累世承嫡, 方得为嫡子嫡孙耳。不尔者,不得继祖也。又郑玄别变除,云为五世长子服斩也。 魏晋以来,不复行此礼矣。案《丧服经》无嫡孙为祖持重三年正文,唯有为长子三 年,嫡孙期。《传》及注因说嫡孙传重之义。今世既不复为嫡子服斩,卑位之嫡孙 不陵诸叔而持重,则可知也。且准终德资阶,方之士古,未登下士,庶人在官复, 无斯礼。考之旧典,验之今世,则兹范罕行。且诸叔见存,丧主有寄,宜依诸孙, 服期为允。”
景邕等又议云:“《丧服》虽以士为主,而必下包庶人。何以论之?自大夫以 上,每条标列,逮于庶人,含而不述,比同士制,起后疑也。唯有庶人为国君,此 则明义服之轻重,不涉于孙祖。且受国于曾祖,废疾之祖⽗,亦无重可传,而犹三 年,不必由世重也。夫霜感露濡,异识咸感,承重主嗣,宁甄寝庙,嫡孙之制,固 不同殊。又古自卿以下,皆不殊承袭,末代僭妄,不可以语通典。是以《舂秋》讥 于世卿,《王制》称大夫不世,此明训也。《丧服》,《经》虽无嫡孙为祖三年正 文,而有祖为嫡孙者,岂祖以嫡服己,己与庶孙同为祖服期,于义可乎?服祖三年, 此则近世未尝变也。准古士官不过二百石已上,终德即古之庙士也。假令终德未班 朝次,苟曰志仁,必也斯遂。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 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芳又议:“国子所云,《丧服》虽以士为主,而必下 包庶人。本亦不谓一篇之內全不下同庶人,正言嫡孙传重,专士以上。此《经》、 《传》之正文,不及庶人明矣。戴德《丧服变除》云:‘⽗为长子斩,自天子达于 士。’此皆士以上乃有嫡子之明据也。且承重者,以其将代己为宗庙主,庙主了不 云寝,又其证也。所引大夫不世者,此《公羊》、《⾕梁》近儒小道之书,至如 《左氏》、《诗》、《易》、《论语》皆有典证,或是未寤。许叔重《五经异义》 云,今《舂秋公羊》、《⾕梁》说卿大夫世位,则权并一姓,谓周尹氏、齐崔氏也。 而古《舂秋左氏》说卿大夫皆得世禄。《传》曰‘官族’,《易》曰‘食旧德’, 旧德,谓食⽗故禄也。《尚书》曰:‘世选尔劳,予不绝尔善。’《诗》云:‘惟 周之士,不显奕世。’《论语》曰:‘兴灭国,继绝世。’国谓诸侯,世谓卿大夫 也。斯皆正经及《论语》士以上世位之明证也,士皆世禄也。八品者一命,斯乃信 然。但观此据,可谓睹其纲,未照其目也。案晋《官品令》所制九品,皆正无从, 故以第八品准古下士。今皇朝《官令》皆有正从,若以其员外之资,为第十六品也, 岂得为正八品之士哉?推考古今,谨如前议。”
景邕等又议:“《丧服》正文,大夫以上,每事显列,唯有庶人,含而不言。 此通下之义,了然无惑。且官族者,谓世为其功;食旧德者,谓德侯者世位;兴灭 国,继绝世,主谓诸侯卿大夫无罪诛绝者耳。且金貂七毦,杨氏四公,虽以位相承, 岂得言世禄乎?晋太康中,令史殷遂以⽗祥不及所继,求还为祖⺟三年。时政以礼 无代⽗追服之文,亦无不许三年之制,此即晋世之成规也。”尚书邢峦奏依芳议。 诏曰:“嫡孙为祖⺟,礼令有据,士人通行,何劳方致疑请也。可如国子所议。”
延昌二年舂,偏将军乙龙虎丧⽗,给假二十七月,而虎并数闰月,诣府求上。 领军元珍上言:“案《违制律》,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龙虎未尽二十 七月而请宿卫,依律结刑五岁。”三公郞中崔鸿驳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大祥。 诸儒或言祥月下旬而禫,或言二十七月,各有其义,未知何者会圣人之旨。龙虎居 丧已二十六月,若依王、杜之义,便是过禫即吉之月。如其依郑玄二十七月,禫中 复可以从御职事。《礼》云:‘祥之⽇鼓素琴。’然则大祥之后,丧事终矣。既可 以从御职事,求上何为不可?若如府判,禫中鼓琴,复有罪乎?求之经律,理实未 允。”下更详辨。
珍又上言:“案《士虞礼》,三年之丧,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礻覃。 郑玄云‘中犹间也’,‘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又《礼》言:‘祥之⽇鼓素琴。’ 郑云:‘鼓琴者,存乐也。’孔子祥后五⽇,弹琴而不成,十⽇而成笙歌。郑注与 《郑志》及逾月可以歌,皆⾝自逾月可为。此谓存乐也,非所谓乐。乐者,使工为 之。晋博士许猛《解三验》曰:案《黍离》、《麦秀》之歌,《小雅》曰“君子作 歌,惟以告哀”《魏诗》曰“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若斯之类,岂可谓之金石 之乐哉?是以徒歌谓之谣,徒吹谓之和。《记》曰:‘比音而乐之,及⼲戚羽⽑谓 之乐。’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音声者,此乃所谓乐也。至于素琴以示终、笙 歌以省哀者,则非乐矣。《间传》云:大祥除衰,杖而素缟⿇⾐,大祥之服也。 《杂记》注云:‘玄⾐⻩裳,则是禫祭,⻩者,未大吉也。’《檀弓》云:‘祥而 缟,是月禫,徙月乐。’《郑志》:赵商问,郑玄答云:祥谓大祥,二十五月。是 月禫,谓二十七月,非谓上祥之月也。徙月而乐。许猛《释六征》曰:乐者,自谓 八音克谐之乐也。谓在二十八月,工奏金石之乐耳。而驳云:‘大祥之后,丧事终 矣。’脫如此驳,禫复焉施?又驳云:‘禫中鼓琴,复有罪乎?’然禫则⻩裳,未 大吉也,鼓琴存乐,在礼所许。若使工奏八音,融然成韵,既未徙月,不罪伊何! 又驳云:‘禫中既得从御职事,求上何为不可?’检龙虎居丧二十六月,始是素缟 ⿇⾐,大祥之中,何谓禫乎?三年没闰,理无可疑。⿇⾐在体,冒仕求荣,实为大 尤,罪其焉舍!又省依王、杜禫祥同月,全乖郑义。丧凶尚远,而
速除,何匆匆 者哉?下府愚量,郑为得之。何者?《礼记》云:‘吉事尚近⽇,凶事尚远⽇。’ 又《论语》云:‘丧与其易宁戚。’而服限三年,痛尽终⾝。中月之解,虽容二义, 尚远宁戚。又检王、杜之义,起于魏末晋初。及越骑校尉程猗赞成王肃,驳郑禫二 十七月之失,为六征三验,上言于晋武帝曰:‘夫礼国之大典,兆民所⽇用,岂可 二哉。今服礻覃者各各不同,非圣世一统之谓。郑玄说二十七月禫,甚乖大义。臣 每难郑失,六有征,三有验,初未能破臣难而通玄说者。’如猗之意,谓郑义废矣。 太康中,许猛上言扶郑,《释六禫》,《解三验》,以郑禫二十七月为得,猗及王 肃为失。而博士宋昌等议猛扶郑为衷,晋武从之。王、杜之义,是于败矣。王、杜 之义见败者,晋武知其不可行故也。而上省同猗而赞王,
亏郑之成轨,窃所未宁。 更无异义,还从前处。”
鸿又驳曰:“案三年之丧,没闰之义,懦生学士,犹或病诸。龙虎生自戎马之 乡,不蒙稽古之训,数月成年,便惧违缓。原其本非贪荣求位,而
责以义方,未 可使尔也。且三年之丧,再期而大祥,中月而禫。郑玄以中为间,王、杜为以是月 之中。郑亦未为必会经旨,王、杜岂于必乖圣意。既诸儒探赜先圣,后贤见有不同, 晋武后虽从宋昌、许猛之驳,同郑禫议,然初亦从程猗,赞成王、杜之言。二论得 否,未可知也。圣人大祥之后,鼓素琴,成笙歌者,以丧事既终,余哀之中,可以 存乐故也。而乐府必以⼲戚羽⽑,施之金石,然后为乐,乐必使工为之。庶民凡品, 于祥前鼓琴,可无罪乎?律之所防,岂必为贵士,亦及凡庶。府之此义,弥不通矣。 鲁人朝祥而暮歌,孔子为以逾月则可矣。尔则大祥之后,丧事之终,鼓琴笙歌,经 礼所许。龙虎
宿卫皇宮,岂
合刑五岁。就如郑义,二十七月而禫,二十六月十 五升、布深⾐、素冠、缟纰及⻩裳、彩缨以居者,此则三年之余哀,不在服数之內 也。衰绖则埋之于地,杖则弃之隐处,此非丧事终乎?府以大祥之后,不为丧事之 终,何得复言素琴以示终也。丧事尚远⽇,诚如郑义。龙虎未尽二十七月而请宿卫, 实为匆匆,于戚之理,合在情责。便以深⾐素缟之时,而罪同杖绖苫塊之⽇,于礼 宪未允。详之律意,冒丧求仕,谓在斩焉草土之中,不谓除衰杖之后也。又龙虎具 列居丧⽇月,无所隐冒,府应告之以礼,遣还终月。便幸彼味识,
加之罪,岂是 遵礼敦风,爱民之致乎?正如郑义,龙虎罪亦不合刑,匆匆之失,宜科鞭五十。”
三年七月,司空、清河王怿第七叔⺟北海王妃刘氏薨,司徒、平原郡开国公⾼ 肇兄子太子洗马员外亡,并上言,未知出⼊犹作鼓吹不,请下礼官议决。太学博士 封祖胄议:“《丧大记》云:期九月之丧,既葬饮酒食⾁,不与人乐之;五月三月 之丧,比葬,饮酒食⾁,不与人乐之;世叔⺟、故主、宗子,直云饮酒食⾁,不言 不与人乐之。郑玄云:‘义服恩轻。’以此推之,明义服葬容有乐理。又《礼》: ‘大功言而不议,小功议而不及乐。’言论之间,尚自不及,其于声作,明不得也。 虽复功德,乐在宜止。”四门博士蒋雅哲议:“凡三司之尊,开国之重,其于王服, 皆有厌绝。若尊同体敌,虽疏尚宜彻乐。如或不同,子姓之丧非嫡者,既殡之后, 义不阙乐。”国子助教韩神固议:阙
“夫羽旄可以展耳目之适,丝竹可以肆游 宴之娱,故于乐贵县,有哀则废。至若德俭如礼,升降有数,文物昭旂旗之明,锡 鸾为行动之响,列明贵
,非措哀乐于其间矣。谓威仪鼓吹依旧为允。”
兼仪曹郞中房景先驳曰:“案祖胄议以功德有丧,鼓吹不作;雅哲议齐衷卒哭, 箫管必陈,准之轻重,理用未安。圣人推情以制服,据服以副心,何容拜虞生之奠 于神宮,袭衰⿇而奏乐。大燧一移,衰情顿尽,反心以求,岂制礼之意也。就如所 言,义服恩轻,既虞而乐,正服一期,何为以断?或义服尊,正服卑,如此之比, 复何品节?雅哲所议,公子之丧非嫡者,既殡之后,义不阙乐。案古虽有尊降,不 见作乐之文,未详此据,竟在何典?然君之于臣,本无服体,但恩诚相感,致存隐 恻。是以仲遂卒垂,笙龠不⼊;智悼在殡,杜蒉明言。岂大伦之痛,既殡而乐乎? 又神固等所议,为以笳鼓不在乐限,鸣铙以警众,声笳而清路者,以所辨等列,明 贵
耳,虽居哀恤,施而不废。耝而言之,似如可通,考诸正典,未为符合。案 《诗》‘云钟鼓既设’,‘鼓钟伐鼛’,又云‘于论鼓钟,于乐辟雍’。言则相连, 岂非乐乎?八音之数,本无笳名,推而类之,箫管之比,岂可以名称小殊,而不为 乐。若以王公位重,威饰宜崇,鼓吹公给,不可私辞者,魏绛和戎,受金石之赏, 钟公勋茂,蒙五
之赐;若审功膺赏,君命必行,岂可陈嘉牢于齐殡之时,击钟磬 于疑
祔之后?寻究二三,未有依据。国子职兼文学,令问所归,宜明据典谟, 曲尽斟酌,率由必衷,以辨深惑。何容总议并申,无所析剖,更详得失,据典正议。”
秘书监、国子祭酒孙惠蔚,太学博士封祖胄等重议:“司空体服衰⿇,心怀惨 切,其于声乐,本无作理,但以鼓吹公仪,致有疑论耳。案鼓吹之制,盖古之军声, 献捷之乐,不常用也。有重位茂勋,乃得备作。方之金石,准之管弦,其为音奏, 虽曰小殊,然其大体,与乐无异。是以《礼》云:‘鼓无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 窃惟今者,加台司之仪,盖
兼广威华,若有哀用之,无变于吉,便是一人之年, 悲乐并用,求之礼情,于理未尽。二公虽受之于公,用之非私,出⼊声作,亦以娱 己。今既有丧,心不在乐,笳鼓之事,明非
闻,其从宁戚之义,废而勿作。但礼 崇公卿出⼊之仪,至有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和銮之声,佩⽟之饰者,以所显槐鼎 之至贵,彰宰辅之为重。今二公地处尊亲,仪殊百辟,鼓吹之用,无容全去。礼有 悬而不乐,今陈之以备威仪,不作以示哀痛。述理节情,愚谓为允。”诏曰:“可 从国子后议。”
清河王怿所生⺟罗太妃薨,表求申齐衰三年。诏礼官博议。侍中、中书监、太 子少傅崔光议:“《丧服大功章》云:公之庶昆弟为⺟。《传》曰:‘先君余尊之 所厌,不得过大功。’《记》:‘公子为其⺟练冠⿇⾐源缘,既葬除之。’《传》 曰:‘何以不在五服中也?君之所不服,子亦不敢服也。’此皆谓公侯枝子,藉⽗ 兄为以称,其⺟本妾,犹击之于君,不得以子贵为夫人者也。至如应、韩启宇,厥 ⺟固自申內主之尊;凡、蒋别封,其亲亦容尽君妣之重,若然,便所谓周公制礼而 子侄共尊。汉世诸王之国,称太后,宮室百官,周制京邑,自当一傍天子之式,而 用不公庶之轨。魏氏已来,虽群臣称微,然尝得出临民土,恐亦未必舍近行远,服 功衰与练⿇也。罗太妃居王⺟之尊二十许载,两裔籓后,并建大邦,子孙盈第,臣 吏満国,堂堂列辟,礼乐备陈,吉庆凶哀宜称情典。则不应傍之公第,仍拘先厌。 愚谓可远准《舂秋》子贵之文,上祔周汉侯王之体,成⺟后之尊,蠲帝妾之
,申 疏丧之极慕,拟功练之轻悲。诚如此:则三年之丧,无乖于自达;巨创之痛,有遂 乎在中,宁成过哀,情礼俱允。”时议者不同,诏服大功。
时又疑清河国官从服之制,太学博士李景林等二十一人议:“按《礼》文,君 为⺟三年,臣从服期。今司空自为先帝所厌,不得申其罔极。依《礼》大功,据丧 服厌降之例,并无从厌之文。今太妃既舍六宮之黎,加太妃之号,为封君之⺟,尊 崇一国。臣下固宜服期,不得以王服厌屈,而更有降。礼有从轻而重,义包于此。” 太学博士封伟伯等十人议:“案臣从君服,降君一等。君为⺟三年,臣则期。今司 空以仰厌先帝,俯就大功,臣之从服,不容有过。但礼文残缺,制无正条,窃附情 理,谓宜小功。庶君臣之服,不失其序,升降之差,颇会礼意。”清河国郞中令韩 子熙议:
谨案《丧服大功章》云:公之庶昆弟为其⺟
。《传》曰:“何以大功?先君 余尊之所厌,不敢过大功也。”夫以一国之贵,子犹见厌,况四海之尊,固无申理。 顷国王遭太妃忧,议者援引斯条,降王之服。寻究义例,颇有一途。但公之庶昆弟, 或为王,或为大夫。士之卑
,不得仰匹亲王,正以余厌共同,可以夺情相拟。然 士非列土,无臣从服,今王有臣,复不得一准诸士矣。议者仍令国臣从服以期,嚣 昧所见,未晓⾼趣。案《不杖章》云:为君之⽗⺟、
、长子、祖⽗⺟。《传》曰: “⽗⺟、长子,君服斩,
则小君,⽗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传》以所深释 ⽗卒为祖服斩者,盖恐君为祖期,臣亦同期也。明臣之后期,由君服斩。若由君服 斩,然后期,则君服大功,安得亦期也?若依公之庶昆弟,不云有臣从期。若依为 君之⽗⺟,则出应申三年。此之二章,殊不相⼲,引彼则须去此,引此则须去彼。 终不得两服功期,浑杂一图也。议者见余尊之厌不得过大功,则令王依庶昆弟;见 《不杖章》有为君之⽗⺟,便令臣从服以期。此乃据残文,守一隅,恐非先圣之情, 达礼之丧矣。
且从服之体,自有伦贯,虽秩微阍寺,位卑室老,未有君服细绖,裁逾三时, 臣著疏衰,独涉两岁。案《礼》,天子诸侯之大臣,唯服君之⽗⺟、
、长子、祖 ⽗⺟,其余不服也。唯近臣阍寺,随君而服耳。若大夫之室老,君之所服,无所不 从,而降一等。此三条是从服之通旨,较然之明例。虽近臣之
,不过随君之服, 未有君轻而臣服重者也。议者云,礼有从轻而重,臣之从君,义包于此。愚谓《服 问》所云“有从轻而重,公子之
为其皇姑”直是《礼记》之异,独此一条耳。 何以知其然?案《服问》,《经》云:“有从轻而重,公子之
为其皇姑。”而 《大传》云:从服有六,其六曰“有从轻而重”《注》曰:“公子之
,为其皇 姑。”若从轻而重,不独公子之
者,则郑君宜更见流辈广论所及,不应还用《服 问》之文,以释《大传》之义。明从轻而重,唯公子之
。臣之从君,不得包于此 矣。若复有君为⺟大功,臣从服期,当云有从轻而重,公子之
为其皇姑;为⺟大 功,臣从服期。何为不备书两条,以杜将来之惑,而偏著一事,弥结今⽇之疑。且 臣为君⺟,乃是徒从,徒从之体,君亡则已。
为皇姑,既非待从,虽公子早没, 可得不制服乎?为君之⽗⺟
子,君已除丧而后闻丧,则不税,盖以恩轻不能追服。 假令
在远方,姑没遥域,过期而后闻丧,复可不税服乎?若姑亡必不关公子有否, 闻丧则税,不计⽇月远近者,则与臣之从君,聊自不同矣。
又案,臣服君
,不过五人,悉是三年,其余不服。
服夫
,可直五人乎? 期功以降,可得无服乎?臣
事殊,邈然胡越,苟
引之,恐非通例也。愚谓臣有 合离,三谏待决;
无去就,一醮终⾝。亲义既有参差,丧服固宜不等。故见厌之 妇,可得申其本服;君屈大功,不可过从以期。以所从⿇而齐,专属公子之
;随 轻而重,何关从服之臣。寻理求途,傥或在此。必以臣
相准,未睹其津也。子熙 诚不能远探坟籍,曲论长智,请以情理校其得失。君遭⺟忧,巨创之痛;臣之为服, 从君之义。如何君至九月,便萧然而即吉;臣犹期年,仍衰哭于君第。创巨而反轻, 从义而反重。缘之人情,岂曰是哉?侍中崔光学洞今古,达礼之宗,顷探幽立义, 申三年之服。虽经典无文,前儒未辨,然推例求旨,理亦难夺。若臣服从期,宜依 侍中之论;脫君仍九月,不得如议者之谈耳。嬴氏焚坑,《礼经》残缺,故今追访 靡据,临事多惑。愚谓律无正条,须准傍以定罪;礼阙旧文,宜准类以作宪。礼有 期同缌功,而服如齐疏者,盖以在心实轻,于义乃重故也。今
一依丧服,不可从 君九月而服周年;如
降一等,兄弟之服,不可以服君⺟。详诸二途,以取折衷, 谓宜⿇布,可如齐衰,除限则同小功。以所然者,重其衰⿇,尊君⺟;蹙其⽇月, 随君降。如此,衰⿇犹重,不夺君⺟之严;⽇月随降,可塞从轻之责矣。
尚书李平奏,以谓:“《礼》,臣为君
,
为夫
,俱为从服, 各降君、 夫一等。故君服三年,臣服一期。今司空臣怿自以尊厌之礼,夺其罔极之心,国臣 厌所不及,当无随降之理。《礼记大传》云‘从轻而重’,郑玄注云‘公子之
为 其皇姑’。既舅不厌妇,明不厌者,还应服其本服。此则是其例。”诏曰:“《礼》 有从无服而有服,何但从轻而重乎?怿今自以厌,故不得申其过隙,众臣古无疑厌 之论,而有从轻之据,曷为不得申其本制也。可从尚书及景林等议。”寻诏曰: “比决清河国臣为君⺟服期,以礼事至重,故追而审之。今更无正据,不可背章生 条。但君服既促,而臣服仍远。礼缘人情,遇厌须变服。可还从前判,既葬除之。”
四年舂正月丁已夜,世宗崩于式乾殿。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 领军将军于忠与詹事王显,中庶子侯刚奉
肃宗于东宮,⼊自万岁门,至显
殿, 哭踊久之,乃复。王显
须明乃行即位之礼。崔光谓显曰:“天位不可暂旷,何待 至明?”显曰:“须奏中宮。”光曰:“帝崩而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宮令也。” 光与于忠使小⻩门曲集奏置并官行事。是于光兼太尉,⻩门郞元昭兼侍中,显兼吏 部尚书,中庶子裴俊兼吏部郞,中书舍人穆弼兼谒者仆
。光等请肃宗止哭,立于 东序。于忠、元昭扶肃宗西面哭十数声,止,服太子之服。太尉光奉策进玺绶,肃 宗跽受,服皇帝兗冕服,御太极前殿。太尉光等降自西阶,夜直群官于庭中北面稽 首称万岁。
熙平二年十一月乙丑,太尉、清河王怿表曰:“臣闻百王所尚,莫尚于礼,于 礼之重,丧纪斯极。世代沿⾰,损益不同,遗风余烈,景行终在。至如前贤往哲, 商榷有异。或并证经文,而论情别绪;或各言所见,而讨事共端。虽宪章祖述,人 自名家,而论议纷纶,理归群正。莫不随时所宗,各为一代之典,自上达下,罔不 遵用。是使叔孙之仪,专擅于汉朝;王肃之礼,独行于晋世。所谓共同轨文,四海 画一者也。至乃折旋俯仰之仪,哭泣升降之节,去来阃巷之容,出⼊闺门之度,尚 须畴谘礼官,博访儒士,载之翰纸,著在通法。辩答乖殊,证据不明,即诋诃疵谬, 纠劾成罪。此乃简牒成文,可具阅而知者也。未闻有皇王垂范,国无定一之章;英 贤赞治,家制异同之式。而
流风作则,永贻来世。比学官虽建,庠序未修,稽考 古今,莫专其任。暨乎宗室丧礼,百僚凶事,冠服制裁,⽇月轻重,率令博士一人 轻尔议之。广陵王恭、北海王颢同为庶⺟服,恭则治重居庐,颢则齐期垩室。论亲 则恭、颢俱是帝孙,语贵则二人并为蕃国,不知两服之证,据何经典。俄为舛驳, 莫有裁正。懿王昵戚,尚或如斯。自兹已降,何可纪极。历观汉魏,丧礼诸仪,卷 盈数百。或当时名士,往复成规;或一代词宗,较然为则。况堂堂四海,蔼蔼如林, 而令丧礼参差,始于帝族,非以所仪刑万国,缀旒四海。臣忝官台傅,备位喉脣, 不能秉国之钧,致斯慡缺。具瞻所诮,无所逃罪。谨略举恭、颢二国不同之状,以 明丧纪乖异之失。乞集公卿枢纳,內外儒学,博议定制,班行天下。使礼无异准, 得失有归,并因事而广,永为条例。庶尘岳沾河,微酬万一。”灵太后令曰:“礼 者为政之本,何得不同如此!可依表定议。”事在《张普惠传》。
神⻳元年九月,尼⾼皇太后崩于瑶光寺。肃宗诏曰:“崇宪皇太后,德协坤仪, 征符月晷,方融壶化,奄至崩殂。朕幼集荼蓼,夙凭德训,及翕虣定难,是赖谟谋。 夫礼沿情制,义循事立,可特为齐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有司奏:“案旧事, 皇太后崩仪,自复魄敛葬,百官哭临,其礼甚多。今尼太后既存委俗尊,凭居道法。 凶事简速,不依配极之典;庭局狭隘,非容百官之位。但昔经奉接,义成君臣,终 始情礼,理无废绝。辄准故式,立仪如别。內外群官,权改常服,单⾐琊巾,奉送 至墓,列位哭拜,事讫而除。止在京师,更不宣下。”诏可。
十一月,侍中、国子祭酒、仪同三司崔光上言:“被台祠部曹符,文昭皇太后 改葬,议至尊、皇太后、群臣服制轻重。四门博士刘季明议云:‘案《丧服》, 《记》虽云“改葬缌”文无指据,至于注解,乖异不同。马融、王肃云本有三年 之服者,郑及三重。然而来后诸儒,符融者多,与玄者少。今请依马、王诸儒之议, 至尊宜服缌。案《记》:“外宗为君夫人,犹內宗。”郑注云:“为君服斩,夫人 齐衰,不敢以亲服至尊也。”今皇太后虽上奉宗庙,下临朝臣,至于为姑,不得过 期,计应无服。其清河、汝南二王⺟服三年,亦宜有缌,自余王公百官,为君之⺟
,唯期而已,并应不服。’又太常博士郑六议云:‘谨检《丧服》并中代杂论, 《记》云:“改葬缌。”郑注:“臣为君,子为⽗,
为夫。亲见尸柩,不可以无 服,故服缌。”三年者缌,则期已下无服。窃谓郑氏得服缌之旨,谬三月之言。如 臣所见,请依康成之服缌,既葬而除。’愚为以允。”诏可。
二年正月二⽇元会,⾼
王雍以灵太后临朝,太上秦公丧制未毕,
罢百戏丝 竹之乐。清河王怿为以万庆国集,天子临享,宜应备设。太后访之于侍中崔光,光 从雍所执。怿谓光曰:“宜以经典为证。”光据《礼记》“缟冠玄武,子姓之冠” ⽗⺟有重丧,子不纯吉。定安公亲为外祖,又有师恩,太后不许公除,衰⿇在体。 正月朔⽇,还家哭临,至尊舆驾奉慰。《记》云:“朋友之墓,有宿草焉而不哭。” 是则朋友有期年之哀。子贡云:夫子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颜渊之 丧,馈练⾁,夫子受之,弹琴而后食之。若子之哀,则容一期,不举乐也。孔子既 大练,五⽇弹琴,⽗⺟之丧也。由是丧夫子若丧⽗而无服。心丧三年,由此而制。 虽古义难追,比来发诏,每言师、祖之尊。是则一期之內,犹有余哀。且《礼》, ⺟有丧服,声之所闻,子不举乐。今太后更无别宮,所居嘉福,去太极不为大远。 鼓钟于宮,声闻于外,况在內密迩也。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智悼子丧未葬,杜蒉以所谏晋平公也。今相国虽已安厝,裁三月尔,陵坟未乾。怿 以理证为然,乃从雍议。
孝静武定五年正月,齐献武王薨,时秘凶问。六⽇,孝静皇帝举哀于太极东堂, 服齐衰三月。及将窆,中练。齐文襄王请自发丧之月,帝使侍中陆子彰举诏,三往 敦喻,王固执,诏不许。乃从薨月。
太祖天赐三年十月,占授著作郞王宜弟造兵法。
⾼宗和平三年十二月,因岁除大傩之礼,遂耀兵示武。更为制,令步兵陈于南, 骑士陈于北,各击钟鼓,为以节度。其步兵所⾐,青⾚⻩黑别为队部。盾槊矛戟相 次周回转易,以相赴就。有飞龙腾蛇之变,为函箱鱼鳞四门之陈,凡十余法。跽起 前却,莫不应节。陈毕,南北二军皆鸣鼓角,众尽大噪。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 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南败北捷,为以盛观。自后踵为以常。
⾼祖太和十九年五月甲午,冠皇太子恂于庙。丙申,⾼祖临光极堂,太子⼊见, 帝亲诏之。事在《恂传》。六月,⾼祖临光极堂,引见群官。诏“比冠子恂,礼有 所阙,当思往失,更顺将来。礼古今殊制,三代异章。近冠恂之礼有三失,一,朕 与诸儒同误,二,诸儒违朕,故令有三误。今中原兆建,百礼惟新,而有此三失, 殊以愧叹。《舂秋》,襄公将至卫,以同姓之国,问其季几,而行冠礼。古者皆灌 地降神,或有作乐以
神。昨失作乐。至庙庭,朕以意而行拜礼,虽不得降神,于 理犹差完。司马彪云,汉帝有四冠:一缁布,二进贤,三武弁,四通天冠。朕见 《家语》《冠颂篇》,四加冠,公也。《家语》虽非正经,孔子之言与经何异。诸 儒忽司马彪《志》,致使天子之子,而行士冠礼,此朝廷之失。冠礼朕为以有宾, 诸儒皆为以无宾,朕既从之,复令有失。孔所云‘斐然成章’,其斯之谓。”太子 太傅穆亮等拜谢。⾼祖曰:“昔裴頠作冠仪,不知有四,裴頠尚不知,卿等复何愧。”
正光元年秋,肃宗加元服,时年十一。既冠,拜太庙,大赦改元。官有其注。
舆服之制,秦汉已降,损益可知矣。魏氏居百王之末,接分崩之后,典礼之用, 故有阙焉。太祖世所制车辇,虽参采古式,多违旧章。今案而书之,以存一代之迹。
乘舆辇辂:龙辀十六,四衡,毂朱班,绣轮,有雕虬、文虎、盘螭之饰。龙首 衔扼,鸾爵立衡,圆盖华虫,金
树羽,蛟龙游苏。建太常十有二游,画⽇月升龙。 郊天祭庙则乘之。
乾象辇:羽葆,圆盖华虫,金
树羽,二十八宿,天阶云罕,山林云气、仙圣 贤明、忠孝节义、游龙、飞凤、朱雀、玄武、⽩虎、青龙、奇禽异兽可为以饰者皆 亦图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助祭郊庙则乘之。
大楼辇:辀十二,加以⽟饰,衡轮雕彩,与辇辂同,驾牛二十。
小楼辇:辀八,衡轮⾊数与大楼辇同,驾牛十二。天子、太皇太后、皇太后郊 庙,亦乘之。
象辇:左右凤凰,⽩马,仙人前却飞行,驾二象。羽葆旒苏,龙旗旌旍麾,其 饰与乾象同。太皇太后、皇太后助祭郊庙之副乘也。
马辇、重级,其饰皆如之。缋漆直辀六,左右騑驾。天子籍田、小祀时,则乘 之。
卧辇:其饰皆如之。丹漆,驾六马。
游观辇:其饰亦如之。驾马十五匹,皆⽩马朱髦尾。天子法驾行幸、巡狩、小 祀时,则乘之。
七宝旃檀刻镂辇:金薄隐起。
马辇:天子三驾所乘,或为副乘。
缁漆蜀马车:金薄华虫隐起。
轺轩:驾驷,金银隐起。出挽解合。
步挽:天子小驾游宴所乘,亦为副乘。
金
车:羽葆,旒,画辀轮,华首,彩轩
落,左右騑。太皇太后、皇太后、 皇后助祭郊庙,籍田先蚕,则乘之。长公主、大贵、公主、封君、诸王妃皆得乘, 但右騑而已。
太祖初,皇太子、皇子皆鸾辂立乘,画辀龙首,朱轮绣毂,彩盖朱裹,龙旌九 游,画云楱。皇子封则赐之,皆驾驷。
又有轺车:缁漆,紫宪朱裹,驾一马,为副乘。
安公车:缁漆,紫盖朱裹,画辀,朱雀、青龙、⽩虎,龙旗八游,驾三马。轺 车与王同。
候车:与公同。七游,紫盖青里,驾二马。副车亦如之。
子车:缁漆,草蠡文,六游,皁盖青裹,驾一马。副车亦如之。
阙
及公、侯、子陪列郊天,则乘之。宗庙小祀,乘轺轩而已。至⾼祖太和 中,诏仪曹令李韶监造车辂,一遵古式焉。
太祖天兴二年,命礼官捃采古事,制三驾卤簿。。一曰大架,设五辂,建太常, 属车八十一乘。平城令、代尹、司隶校尉、丞相奉引,太尉陪乘,太仆御从。轻车 介士,千乘万骑,鱼丽雁行。前驾,⽪轩、阘戟、芝盖、云罕、指南;后殿,豹尾。 鸣葭唱,上下作鼓吹。军戎、大祠则设之。二曰法驾,属车三十六乘。平城令、代 尹、太尉奉引,侍中陪乘,奉车都尉御。巡狩、小祠则设之。三曰小驾,属车十二 乘。平城令、太仆奉引,常侍陪乘,奉车郞御。游宴离宮则设之。二至郊天地,四 节祠五帝,或公卿行事,唯四月郊天,帝常亲行,乐加钟悬,为以
送之节焉。
天赐二年初,改大驾鱼丽雁行,更为方陈卤簿。列步骑,內外为四重,列标建 旌,通门四达,五⾊车旗各处其方。诸王导从在钾骑內,公在幢內,侯在步槊內, 子在刀盾內,五品朝臣使列乘舆前两厢,官卑者先引。王公侯子车旒麾盖、信幡及 散官构服,一皆纯黑。
肃宗熙平元年六月,中侍中刘腾等奏:“中宮仆刺列车舆朽败。自昔旧都,礼 物颇异,迁京已来,未复更造。请集礼官,以裁其制。”灵太后令曰:“付尚书量 议。”太常卿穆绍,少卿元端,博士郑六、刘台龙等议:“案《周礼》王后之五辂: 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雕面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握; 辇车,组輓,有翣,羽盖。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飨诸侯所乘; 安车,后朝见于王所乘;翟车,后出桑则乘;辇车,后宮中所乘。谨以《周礼》圣 制,不刊之典,其礼文尤备。孔子云‘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以其法不可 逾。以此言之,后王舆服典章,多放周式。虽文质时变,辂名宜存,雕饰虽异,理 无全舍。当今圣后临朝,亲览庶政,舆驾之式,宜备典礼。臣等学缺通经,叨参议 末,辄率短见,宜准《周礼》备造五辂,雕饰之制,随时增减。”
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案《周礼》,王后有五辂,重翟以从王祠,厌翟以从王 飨宾客,安车以朝见于王,翟车以亲桑,辇车宮中所乘。又《汉舆服志》云:秦并 天下,阅三代之礼,或曰殷瑞山车,金
之⾊,殷人为以大辂,是于始皇作金
之 车。汉承秦制,御为乘舆。太皇太后、皇太后皆御金
车,加
络、帷裳,非法驾 则乘紫罽軿车,云虡文画辀,⻩金涂五末,盖爪,在右騑,驾三马。阮谌《礼图》 并载秦汉已来舆服,亦云:金
辂,皇后法驾乘之,以礼婚见庙;乘辂,后法驾乘 之以亲桑;安车,后小驾乘之以助祭;山軿车,后行则乘之;绀罽軿车,后小行则 乘之,以哭公主、邑君、王妃、公侯夫人;⼊阁舆,后出⼊阁、宮中小游则乘之。 晋《先蚕仪注》:皇后乘云⺟安车,驾六鬼。案周、秦、汉、晋车舆仪式,互见 图书,虽名号小异,其大较略相依拟。金
车虽起自秦造,即殷之遗制,今之乘舆 五辂,是其象也,华饰典丽,容观庄美。司马彪为以孔子所谓乘殷之辂,即此之谓 也。案《阮氏图》,桑车亦饰以云⺟,晋之云⺟车即是,一与周之翟车其用正同。 安车既名同周制,又用同重翟。山軿车,案《图》饰之以紫。绀罽軿车,虽制用异 于厌翟,而实同用。于今⼊阁舆与辇,其用又同。案《图》,今之黑漆画扇辇,与 周之辇车其形相似。窃为以秦减周制,百事创⾰,官名轨式,莫不殊异。汉魏因循, 继踵仍旧,虽时有损益,而莫能反古。良由去圣久远,典仪殊缺,时移俗易,物随 事变。虽经贤哲,祖袭无改。伏惟皇太后睿圣渊凝,照临万物,动循典故,贻则后 王。今辄竭管见,稽之《周礼》,考之汉晋,采诸图史,验之时事,为以宜依汉晋: 法驾,则御金
车,驾四马,加
络帷裳;御云⺟车,驾四马,以亲桑;其非法驾 则御紫罽軿车,驾三马;小驾则御安车,驾三马,以助祭;小行则御绀罽軿车,驾 三马,以哭公主、王妃、公侯夫人;宮中出⼊,则御画扇辇车。案旧事,比之《周 礼》,唯阙从王飨宾客及朝见于王之乘。窃为以古者诸侯有朝会之礼,故有从飨之 仪。今无其事,宜从省略。又今之皇居,宮掖相
,就有朝见,理无结驷,即事考 实,亦宜阙废。又哭公主及王妃,《周礼》所无,施之于今,实合事要。损益不同, 用舍随时,三代异制,其道然也。又金
及云⺟,驾马或三或六,访之《经礼》, 无驾六之文。今之乘舆,又皆驾四,义符古典,宜仍驾四。其余小驾,宜从驾三。 其制用形饰,备见图志。”
司空领尚书令任城王澄、尚书左仆
元晖、尚书右仆
李平、尚书齐王萧宝夤、 尚书元钦、尚书元昭、尚书左丞卢同、右丞元洪超、考功郞中刘懋、北主客郞中源 子恭、南主客郞中游思进、三公郞中崔鸿、长兼驾部郞中薛悦、起部郞中杜遇、左 主客郞中元韡、骑兵郞中房景先、外兵郞中石士基、长兼右外兵郞中郑幼儒、都官 郞中李秀之、兼尚书左士郞中朱元旭、度支郞中⾕颖、左民郞中张均、金部郞中李 仲东、库部郞中贾思同、国子博士薛祯、邢晏、⾼谅、奚延、太学博士邢湛、崔瓚、 韦朏、郑季期、国子助教韩神固、四门博士杨那罗、唐荆宝、王令俊、吴珍之、宋 婆罗、刘燮、⾼显邕、杜灵俊、张文和、陈智显、杨渴侯、赵安庆、贾天度、艾僧、 吕太保、王当百、槐贵等五十人,议为以:“皇太后称制临朝,躬亲庶政,郊天祭 地,宗庙之礼,所乘之车,宜同至尊,不应更有制造。《周礼》,魏晋虽有文辞, 不辨形制,假令
作,恐未合古制,而不可为以一代典。臣以太常、国子二议为疑, 重集群官,并从今议,唯恩裁决。”灵太后令曰:“群官后以议折中者,便可如奏。”
太祖天兴元年冬,诏仪曹郞董谧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六年,又昭 有司制冠服,随品秩各有差,时事未暇,多失古礼。世祖经营四方,未能留意,仍 世以武力为事,取于便习而已。至⾼祖太和中,始考旧典,以制冠服,百僚六宮, 各有差次。早世升遐,犹未周洽。肃宗时,又诏侍中崔光、安丰王延明及在朝名学 更议之,条章耝备焉。
熙平元年九月,侍中、仪同三司崔光表:“奉诏定五时朝服,案京北及迁都以 来,未有斯制,辄勒礼官详据。”太学博士崔瓚议云:“《周礼》及《礼记》,三 冠六冕,承用区分,璅⽟五彩,配饰亦别,都无随气舂夏之异。唯《月令》有青旗、 ⾚⽟、黑⾐、⽩辂,随四时而变,复不列弁冕改用之玄⻩。以此而推,五时之冠, 《礼》既无文,若求诸正典,难以经证。案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
气五郊,自永平中以《礼谶》并《月令》
气服⾊,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
。又云五郊⾐帻,各如方⾊。又《续汉礼仪志》:立舂,京都百官,皆著青⾐, 服青帻。秋夏悉如其⾊。自汉逮于魏晋,
气五郊,用帻从服,改⾊随气。斯制因 循,相承不⾰,冠冕仍旧,未闻有变。今皇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五时之冠,愚 谓如汉晋用帻为允。”灵太后令曰:“太傅博学,洽通多识,前载既综朝仪,弥悉 其事,便可谘访,以决所疑。”二年九月,太傅、清河王怿、给事⻩门侍郞韦延祥 奏:“谨案前敕,制五时朝服,尝访国子议其旧式。太学博士崔瓚等议:‘自汉逮 于魏晋,
气五郊,用帻从服,改⾊随气。斯制因循,相承不⾰,冠冕仍旧,未闻 有变。今皇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五时之冠,谓如汉晋用帻为允。’尚书以礼式 不经,请访议事,奉敕付臣,令加考决。臣为以帝王服章,方为万世则,不可轻裁。 请更集礼官下省定议,蒙敕听许。谨集门下及学官以上四十三人,寻考史传,量古 校今,一同国子前议。帻随服变,冠冕弗改。又四门博士臣王僧奇、蒋雅哲二人, 为以五时冠冕,宜从⾐变。臣等谓从国子前议为允。”灵太后令曰:“依议。”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