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拜见公婆
“你给我记住了,你冯雨瑶这辈子就是我程志浩的老婆了,不承认都不行。”程志浩装作很严肃的表情对冯雨瑶说。
“知道了,老公!”冯雨瑶第一次给程志浩叫老公,也就是从这天起两个人开始以老婆相称,这是终极的称呼,女男之间没有比这个称呼更进一步的了。
冯雨瑶把去程志浩家过年的安排向瑶妈说了,她很高兴。程志浩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瑶妈早就觉得他人不错,女儿跟他在一起很好。听到说要一起去程家过年时,瑶妈没有任何的顾虑直接答应了下来。
瑶妈看着女儿一步步走向她人生必经的阶段,这在母亲眼里是一种成
的表现。只是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女儿在此之前走了多少弯路,受了多少磨难。
冯雨瑶和瑶妈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作为母女本不应该用这个词,但放到她们两的身上确实如此。世界上最相亲的关系却彼此成了最不了解对方的人,这个不能怪冯雨瑶,一切都是瑶妈年轻的时候犯下的错误所导致。
人们常说母亲是一场场的绵绵的
雨,是她将儿女孕育成人,就像是将泥土里的种子孕育发芽一般。可冯雨瑶从小就没能体会到这样的母爱,瑶妈给冯雨瑶留下的只是一张冷冷的面孔,一声声冰凉的吼叫。
是程志浩的劝说改变了冯雨瑶对母亲的看法,她希望自己能从现在开始感受到母爱,也希望能让她未来的儿女感受到外婆的爱。现在两个人试着修复她们的关系,冯雨瑶长大了而瑶妈醒悟了。
遇到程志浩,她得到了真正的爱;现在瑶妈的回归,让她重燃起对一家人能够团聚的渴望。看来一切都真如程志浩所说的那样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他总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腊月二十四,程志浩和冯雨瑶带上瑶妈一起,三个人从利川出发坐上宜昌的班车。瑶妈的车票是她自己买的,因为她清楚程志浩身上没多少钱所以坚持要自己买。她的钱也仅仅是提前拿了做饭的工资八百块而已,并没有多的。
从利川到宜昌走高速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再从宜昌到五峰也差不多三个半小时。早上八点出发。下午三点就到了长乐坪镇上。从镇上还要向西五公里才到苏家河村,就像大花山一样也是在路边。
苏家河村在壶瓶山的北麓,三二五省道刚好从村里穿过。程志浩叫了一辆面包车以二十块的价格将他们三个人从镇上送到村口。其实这里的人们到镇上多数都还是用步行,因为十里路在山里人看来太近了,完全没必要花钱去坐车。
午后的阳光下,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山
里挂着几片还未化完的积雪,看来不久前曾下过一场不太大的雪。
“我们这里的山,多数都在一千多注的海拔。很适合种高山蔬菜,所以我们村里主要靠卖菜为生。”程志浩介绍说。
“那到哪里去卖呀?”冯雨瑶想不到这附近哪里可以养活一个村子的人。
“你以为是一点点卖呀。我们这里都种几千亩地的菜,统一送到大城市里去。”程志浩描述的是一种合作社的形式。
“那我们以后也可以种菜呀!”冯雨瑶开心地说。
“家里种了一些,不过现在菜价是一年不如一年了。”程志浩说。
“这样呀?那可以换一些值钱的东西种来卖。”冯雨瑶建议说。
“嗯。村里的人在试吧!”程志浩之前有听说会发展魔芋之类的特色产业。
“这个村是几年前和那边肖家台村合并来的。后来一起叫苏家河了。”程志浩指着向西边延伸的路说:“这里一直跟着路走就到了肖家台。”
“向那边一直过去到哪里了?”冯雨瑶好奇地问道。
“一直过去呀就到了恩施那边了!”程志浩说。
“那不是绕了一个大圈儿吗?”冯雨瑶觉得很好玩,从恩施出发。由东边回到苏家河,然后如果继续向西的话却又可以到恩施。
“连地球都是圆的,还讲这个小地方。条条大路通罗马嘛,只要有路想去哪里都可以。”程志浩的解释虽然有点跑题了。但道理倒也是正确的。
“你们家还有多远?”瑶妈在后面一直跟着他们,可能在村口下车了走半天还没到有点累了。
“快了,你看,那里就是我的家。”程志浩指向一处山坳,那里有一栋瓦房。
“还有好远哟!”冯雨瑶说。
“不远了!”程志浩可能从小走习惯了,觉得每次到这个小山包的时候就跟到家了一样。
“你们这里和我们那里一样,也是‘看得到屋,走得要哭’!呵呵!”冯雨瑶从小就听大人们说这样一句谚语。
“这样蛮好呀,免得你感到陌生嘛。这不正和你回家一样的感觉吗?”程志浩得意地说。
再向前一段便是下坡的路了,有些陡。但对于从小走山路长大的这三个人来说一点都不在话下,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稳。要知道这比大花山那下山的路可好走多了,至少冯雨瑶是这样认为的。
“到家了!”程志浩对冯雨瑶说。
眼前是一栋三连间的瓦房,
“妈,你觉不觉和我们小时候的房子一模一样?”冯雨瑶张大嘴巴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房子简直就是大花山那房子的复制品,更甚至是将那房搬来一样。
瑶妈左右环视了一遍,也觉得这就是记忆中的那栋房子。
“很像吧,有没有回家的感觉?”程志浩更加得瑟起来。
“有!有!”冯雨瑶奋兴地说。
“那到家了,还不进去,站门外干什么?”程志浩一边说话已经走进大门。
冯雨瑶和妈妈对视一眼,也跟着走了进来。
“妈,我们回来了!”程志浩在堂屋里大声地叫着。
“哟,这是谁回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从里屋走了出来。笑得别提多开心。她就是程志浩的妈妈,儿子早找好招呼部会带女朋友回来的。
“妈,你在干什么?”程志浩见到妈妈出来,也很开心。
“烤火,等着你们回来呢。”他妈妈高兴地走过来接冯雨瑶手里提的行李。
“这是我妈妈。”陈志浩向冯雨瑶和瑶妈介绍说。
“阿姨,您好!”冯雨瑶客气地打着招呼。
“大姐,你好呀!我是雨瑶的妈妈!”瑶妈也热情地问候程志浩的妈妈。
“这个是就是我常跟您说起的雨瑶,您未来的儿媳妇。这位是她妈妈。”程志浩差点没来得及向妈妈介绍一下冯雨瑶和瑶妈。
“你们好,快进去烤火,这外面可够冷的。”程志浩的妈妈热情地招呼大家进灯火堂去。
“好!好!”瑶妈将手里的东西放下,然后顺着大姐指的方向走进去。
“你们也进去。别站在这里,快!”程志浩的妈妈拉着冯雨瑶的手走进火堂。
火堂里,程志浩的爸爸正在忙着泡茶。见客人进来,马上拉开几把椅子请她们坐下。可能是他不太擅长妄言语,所以话并不太多。
“爸爸。您在干什么呢?”程志浩问道。
“泡茶,你们先坐吧!”程志浩的爸爸回答说。
所有人落座,程志浩的妈妈和瑶妈两个拉着手家长里短的开始问了起来。可能是程志浩之前已经同他妈妈透
过一些事情。所以两个人的谈话并没有涉及到一些尴尬的话题。同一个年代的人走到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更因为她们两就要成为亲家了,所以比平常的人要多许多亲热。
“来,喝茶!”程志浩的爸爸倒好了刚泡的茶递给瑶妈,然后又端了一杯给冯雨瑶。
冯雨瑶一下子脸红了,这可是长辈。她赶紧道谢:“谢谢叔叔!我自己来就行了!”
“这可是我们自己产种的茶,上好的茶叶。”程志浩的爸爸介绍说。
“嗯,闻起来很香。”冯雨瑶称赞道。有确这茶有一种特别的清香,绝对算得上是好茶。
“我们这个村有四百多户人家,千几号人。家家都种茶,要么就种菜。所以这茶好茶坏我们自己可是知道的,好的都留下来自己用。”看来程志浩的爸爸并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那都种些什么菜呀?”冯雨瑶好奇地问。
“一般的菜都种,什么辣椒什么白菜之内。高价一点的菜比如香菇呀,木耳呀什么的。还有种天麻和贝母等药材的。”程志浩的爸爸说起来可就没完了,看起来他很是以村里的产业自豪。
冯雨瑶和瑶妈礼貌地听着,对于冯雨瑶来说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可是至关重要的。她以后还要在这个地方长期生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了解这里的人们开始。还好这里的事物和双河大花山的基本一样,除了说话的腔调不同,其它的似乎完全一样。
程志浩的爸爸还在热情地介绍,程志浩的妈妈可忍不住了。她说:“你们都饿了吧,饭一会儿就好,我先给你们烧粑粑吃。”
“好啊!”冯雨瑶说出口这后才发现自己原本想好的矜持一下子没能守住。
程志浩说:“看来还真是饿了,那多烧几个。”
“好,你们坐,我这就烧。”程志浩的妈妈说着从柜子里拿了粑粑来开始放到火边烤。
这是冯雨瑶记忆最深刻的童年,冬天总会在火边烤自己最喜欢吃的粑粑。只是小时候条件不太好,这样的机会并不是经常有的。
看着火里的粑粑,她终究没能忍住拿起火钳亲自动手翻起来。也正是这样的举动,让程志浩的家人觉得这个女孩不娇贵不做作,还真拿这里当自己的家。
“这个是高粱粑粑是吗?”冯雨瑶看着紫红色的粑粑问道。
“你真有眼光,这可是我最拿手的高粱粑粑。”程志浩的妈妈高兴地说。
“吃到这个可是难得,因为高粱一般可弄不到。”冯雨瑶知道高粱这东西不是哪里都可以有的,就算是种了收成也不好。
“是啊,我们这里种高粱可是没什么收成的。”程志浩的妈妈说。
正说着话听到院子里有人进来了,程志浩的妈妈站起身来出门去招呼。
“哎哟,是大伯呀。这么冷的天怎么有时间上来坐坐?”程志浩的妈妈说。
“呵呵,专门上来看看。我刚看到志浩回来了?”那个被程志浩妈妈称为大伯的人说。
“快请屋里坐,他们也刚到一会儿!”程志浩的妈妈招呼着客人。
客人进到火堂,程志浩赶紧站起来恭敬地叫着大伯,原来是程志浩的大伯,只是他妈妈要随着孩子这样称呼罢了。
“什么时候到的?”大伯问道。
“刚到一会,您快坐!”程志浩说。
“这两位是?”大伯看着冯雨瑶和瑶妈问程志浩。
“这是冯雨瑶,我女朋友,这位是她妈妈。”程志浩向大伯介绍说。
“来看门的吧?”大伯的问话可是没有一点回避的意思。
“呵呵。不是,我接她们来过年的!”程志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这有什么,这可是天大的妈事儿,你怕个什么羞?”大伯开玩笑说。
“程伯,你们这是快要接儿媳妇了吧?”大伯看着程志浩的爸爸问道。
“这个…这个…”发伯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可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儿。这自己这一家人都还没谈起来,哪能有个结果回答外人。
“这就要看我们家志浩有没这个神气了?”程志浩的妈妈一边从火边取来粑粑拍掉木灰一边笑着看向冯雨瑶。
两人目光相遇,冯雨瑶马上低下了头。这可是未来的婆婆,直视着她可不好,再说了这么多人面前谈这事儿未免让人害羞。
“噫?梅婶儿你还保什么秘密呀?这人都来了,你们家志浩有福气的!”大伯肯定地说。
“大姐和雨瑶过来玩几天,志浩接她们来过年的。”程志浩的妈妈解释说。
瑶妈给程志浩的妈妈叫大姐,梅婶儿给冯雨瑶的妈妈也叫大姐,这是出于对未来亲家的一种尊重。不用去述年庚,直接把对方看成大的就行。
“这位大姐,你们老家是哪个地方,不远吧!”大伯问瑶妈。
“重庆的,不远!”瑶妈笑着回答说。
“哦,那也真不是很远,你们说话的腔调和我们这里有点像。”大伯觉得瑶妈用方言说话他完全能听得懂。
“差不多,实际上都是讲一样的话。”瑶妈在钟祥生活过,又是重庆人,而宜昌是位于这两个地方中间的,所以她的腔调在大伯听来比较接近这里的人说话。
“什么时候从哪边出发的?”大伯以为瑶妈她们是从家里来的。
“我们都是在利川,今天一起来的。”瑶妈如实回答。
“那敢情好!姑娘是和我们志浩在一个地方上班吧?”大伯问道。
瑶妈看了一眼程志浩,没急着回答大伯的问话。程志浩是个聪明人,马上就接过了话题说:“是啊,都在利川,所以才认识的。阿姨在我们公司帮我们做饭,平时都在一起的。”
“那最好,这样相互照应着好啊!”大伯喝完茶,正要找个地方将杯子放起来。
“我给您放吧!”冯雨瑶站起来想要接过大伯的杯子帮忙放起来。
“那哪成,你们可是客人,不成…不成…”大伯说着站起来自己去放了杯子,实际上程伯家他是经常来的,杯子放哪里要比冯雨瑶清楚得多。
冯雨瑶的这个小小举动让程家人都看在眼里,梅婶儿心想这姑娘很懂事。
“你们聊着,我去做饭了,一会儿珊珊回来就可以开饭了。”梅婶站起来打了个招呼便走向厨房去了。
“大姐,我来帮你吧!”瑶妈也赶紧跟了上来。
“你坐会儿,我这简单做点吃,很快的!”梅婶客套地说。
“没事儿,帮你加把火嘛,反正是玩。”瑶妈热情地说。
“呵呵,看你一时都闲不住!”梅婶高兴地拉着瑶妈的手一起去厨房。
厨房里,两个未来的亲家谈得火热,无非也就是些家长里短。火堂里,大伯和程伯还有程志浩也讲着一些关于农活工作之类的话题,冯雨瑶却总是不太
得上嘴。
“我去院子里转转,有狗没有?”冯雨瑶说。
“狗倒是没有。我陪你吧!”程志浩微笑着说。
“不用,你们聊,我就去看看。”冯雨遥说着已经站了起来,她想去看看这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
走出堂屋大门,眼前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程家位于一座大山的
里,除了背靠着大山以外,屋两旁还有两座小一点的山包立着。看起来就像这房坐落在一把大巨的楔子里一样。站在院子边上,脚下就是笔陡的悬崖。刚好在这个山坳里生出一块地方供程家安顿。
远处的山脚是,就是穿村而过的三二五省道。冯雨瑶她们就是从那里坐车进的村,然后步行便到了现在这个地方。这是一处看山景的极好地方,高而全安。难怪程志浩的心
有容量,许是从小在这里养成了习惯。
这个月份是绝然没有雾的,所以一抬眼但能看到最远的地方。远处的山尖变得小了起来。像是一串小的山丘连在一起然后放在一座高原上。这个季节也绝然是没有太多颜色的,除了灰色便是白色,但在这里还可以看一另外的两种颜色,那便是土地的黑色和山的绿色。
将目光拉得近一点,那些山峰突然间变得高大了起来。从冯雨瑶站立的地方向前直线距离可能五百米的地方便是一座高大的山峰。刀削斧砍的白色崖石从它的脚下一直延伸到山顶,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受。看久了便有些让人头晕,仿佛要从现在这个地方栽下去一样。
山与山之间那条幽幽的深谷在这里看去着实有点吓人,那一种特别另类的清静和阴冷在冬日里更加多一份凉意。但正是这样的清静反而让冯雨瑶的心里没有了杂念,瞬间心里就像是被什么强力的药水洗过一样的干净。
山顶背风的地方还有一些白色未化完的雪,将要落山的阳光刚好照在那里,闪闪的反光让眼睛有些刺痛。
落西山,余光横照,白雪,白崖,这一切仿佛将冯雨瑶置于一个大巨的梦里,一个飘着轻风洗尽铅华的梦里。
在这大山的面前,冯雨瑶看到了什么叫广袤,什么才是壮阔。而人总是会贪恋这样的感觉,只有这时候人才会显得渺小,才会收起那些不切实际的功利心,才会归于纯真。轻轻地闭上眼,有一种这种即将要掉落到山下却又明知不会掉下去的奇妙大感觉。
“你是我哥的女朋友吗?”身后突然有人问话。
冯雨瑶差点没吓得叫出来,心跳加速到快要不能呼吸。赶紧转过身来,努力平息着心里的恐惧。
“哦,你吓着我了!”冯雨遥脸色惨白地说,却要带着笑免得别人觉得她在生气。
“对不起!”说话的是个女孩,大约二十岁上下。她是程志浩的妹妹,也就是梅婶儿嘴里的那个珊珊。
“我叫程珊珊,是程志浩的妹妹。你是雨瑶姐吧!”程珊珊大方地介绍着自己。
“你好,珊珊!我叫冯雨瑶,是你哥的朋友。”冯雨瑶回答道。
“你应该说,是女朋友,这样才对!”程珊珊调皮地说:“我哥早就跟我说了,你可是我未来的嫂子。”
“切,你听他的,个吹牛大王。”冯雨瑶皱了一下鼻头。
“他可这么说的,看来是十拿九稳的事儿了!”程珊珊“咯咯”地笑了起来。
“你多大了?”冯雨瑶看她这么天真无
,应该很小才对。
“二十了,你呢?”程珊珊反问道。
“二十二!”冯雨瑶可不想隐瞒自己的年龄,终会成哦一家人的。
“哦,你们在一起多久了?”程珊珊笑嘻嘻地问。(未完待续。。)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