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
0521-0530
 [521]

 你的素质太低!

 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的矛盾从夺门之变后不久就开始了,他们原本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关系很好,但功成名就之后,徐有贞才发现,他的这两个同伙素质实在太低。

 徐有贞入阁之后,开始持国家大事,每忙于‮理办‬各种事务,毕竟他还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可石亨和曹吉祥却截然不同,他们发达之后,只热衷于干一件事--贪污受贿,不但如此,他们还不断在朝廷中安自己的人,混乱朝纲。

 比如石亨同志先后打过多次报告给朱祁镇,要求封赏夺门有功人员,前后竟多达四千人!真是天晓得这些人都是哪里来的,估计他连那天晚上在自己家厨房做饭的老妈子(应该是有力的保障了后勤补给)也算了进去

 曹吉祥也不甘人后,他的养子、侄子乃至于七姑八婆之类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也都封了官,令人叹为观止。

 徐有贞每次看到这种乌烟瘴气的情景,都会不由得羞愧有加:

 当年我怎么和这帮人搞到一起了?什么素质啊?

 自己虽然是一个阴谋家,可那二位仁兄充其量却只能算是两个混混,如果继续跟他们混下去,实在太丢人。

 打定了主意,徐有贞开始和曹、石二人保持距离,见面了也不打招呼,他要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石亨和曹吉祥终于发现,这位高学历的仁兄想洗手下船,和自己决裂。

 决裂就决裂吧,怕你不成!

 天顺元年(1457)五月,还乡团第一次内斗正式开幕

 这天,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正在朝堂之上议事,朱祁镇突然拿出一份奏折,当众宣读,内容是这样的:曹吉祥、石亨等人贪污受贿,专横霸道、欺上瞒下、排除异己,应予惩戒。

 曹吉祥先生当时就懵了,他手足无措,张嘴想要辩解,却不知说什么好。

 朱祁镇却没有看他,而是微笑着对徐有贞说:"御史敢于直言,是国家的福分啊。"

 徐有贞看了尴尬的曹吉祥一眼,也笑了。

 这封奏折的作者是都察院御史杨瑄,是个小人物,而根据厚黑政治学第一定律,小人物敢弹劾大领导,排除个人精神失常的因素,唯一的结论就是有人指使。

 指使他的人我不说大家也能知道,就是徐有贞。

 [522]

 徐有贞的没落

 徐有贞没有理会无地自容的曹吉祥,洋洋得意地走出了大殿。他有充分的理由得意,作为内阁首辅,他能够调动文官集团的所有资源去对抗他的敌人,他有无数的打手(言官),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可是他错了。

 因为他的对手是明代历史上唯一可以与文官集团对抗的死敌--宦官集团

 话虽如此,但当时的宦官集团并没有太大的权力,司礼监曹吉祥是很难与内阁首辅徐有贞对抗的。

 为了解决徐有贞,曹吉祥整冥思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业务(厚黑)钻研,他终于发现了徐有贞的破绽,并由此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不久后的一天,曹吉祥进宫见朱祁镇,君臣二人聊天,气氛和蔼,突然曹吉祥话题一转,貌似轻松地说起了宫内的一件事情,且谈得津津有味,可他的谈话对像朱祁镇却脸色突变,大惊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呢?

 因为朱祁镇十分清楚,这件事情他只告诉过一个人--徐有贞。

 于是他急切地打断曹吉祥,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是徐有贞告诉我的。"(受之有贞)

 然后曹吉祥带着疑问的表情加了一句:

 "皇上还不清楚吗,外面的人全都知道了!"

 这句话同时也宣布了徐有贞的结局:他彻底完了。

 背叛和密是皇帝绝对无法忍受的。自此之后,朱祁镇渐渐远离了徐有贞,不再将他看作自己的亲信。

 徐有贞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自己到底那里得罪了皇帝,受到如此冷遇。面对着朱祁镇那冷淡的眼神,他无从申辩也无法申辩。

 曹吉祥赢了,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给了徐有贞一次漂亮的回击。徐有贞当然不会将那些隐秘的事情告诉他,那他是怎么知道谈话内容的呢?

 这个诡计的秘密在于,徐有贞进宫见朱祁镇时,交谈的确实只有他们两个人,但听见的却有三个人,而那个多出来的旁听者就是太监。

 这些皇帝的贴身太监受到曹吉祥的指使,将每次谈话的内容告诉他,然后曹吉祥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这些原本只有天地你我方知的事情,将徐有贞塑造成一个口不把门的臣。

 曹吉祥十分得意,和石亨弹冠相庆,从此更加飞扬跋扈,这也难怪,也该轮到他了,但曹吉祥想不到的是,他并不是这次胜利唯一的得意者,还有一个人正在暗地里庆祝着自己的胜利。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七十章

 章节字数:3587更新时间:07-02-2216:49

 [523]

 隐藏者的图谋

 曹吉祥和石亨所不知道的是,五月的那次弹劾,策划者并非只有徐有贞一个人,这次攻击的实际组织者是另一个人--李贤。

 在徐有贞看来,这个叫李贤的人是他一手提拔的,绝对忠实于他,事实上,这个人也确实极为精明强干,很能帮得上徐有贞的忙(史载:颇得其力)。所以他与李贤共同计划了对曹、石等人的攻击行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也让徐有贞更加认定,李贤是一个极为可靠的人。

 可是徐有贞不知道的是,这位李贤先生除了是自己的下属和亲信外,还是一个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喜欢广朋友,而他的朋友中有一个人叫石亨。

 早在徐有贞拉拢之前,李贤和石亨的关系已经十分融洽,石亨曾经劝说李贤参加夺门阴谋,但被李贤拒绝,后来吏部尚书王直退休,继任尚书王翱也是个很有背景的人,根本不买石亨的帐,石亨十分不满,便对当时任吏部侍郎的李贤私下表示,准备赶走现在这个不听话的尚书,由他接任。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地位显赫,石亨竟肯把这个位置交给李贤,可见在石亨眼里,李贤也是"自己人"。

 然而出乎石亨意料之外的是,李贤竟然拒绝了,他谦恭地表示自己还没有能力担当此大任,还是让原尚书留任的好。

 李贤的这一举动让石亨大为感慨,在他看来,李贤这个人与旁人不同,非但不争名夺利,连到手的大官都不要,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不对李贤又多了几分好感。

 可是石亨绝对想不到的是,李贤之所以拒绝自己的好意,是因为他有着更深的图谋,为了实现这一图谋,他已经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在暗中窥视着自己的猎物,随时准备打出那致命的一击。

 而在他的猎物名单上,有着这样三个名字:徐有贞、石亨、曹吉祥。

 徐有贞已经被皇帝疏远了,但他对自己的处境却并不了解,每依然以首辅自居,不把曹吉祥和石亨放在眼里,这也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而上次指使御史弹劾也让徐有贞偿到了甜头,所以他决定再来一次。

 这次他找到了御史张鹏,并搜集了大量石亨、曹吉祥不法的证据,准备向朱祁镇提出弹劾,和以前一样,他还是找李贤一起商议,并具体安排行动步骤。

 [524]

 徐有贞的聪明终于到了头,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他却没有自知之明,可是奇怪的是,虽然徐有贞并不通晓其中玄机,李贤却是知道的,可他非但不阻止徐有贞的行为,反而积极参与筹划,这一举动也让徐有贞倍感亲切。

 因为李贤知道,他计划的第一步即将实现,不久之后,他将把一个人的名字从他的名单上划去。

 徐有贞开始行动了,他命令张鹏向皇帝上书弹劾石亨,这个时机很好,因为石亨此刻出征在外,正好可以对曹、石两人分别击破,这个算盘打得确实不错,然而他没有料到,自己的计划还没有等到实施,就已经破产了。

 石亨并不是笨蛋,他早已在言官中安排了自己的眼线,就在张鹏准备上书的前一天,他已经得到了消息,便连夜赶了回来,找到了曹吉祥商量对策。

 曹吉祥告诉石亨,告状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变不了了,但只要你跟我进宫干一件事,保管你我明太平无事。

 然后他领着石亨进宫觐见了朱祁镇,还没等皇帝大人缓过神来,曹吉祥便向石亨使了个眼色,开始做他们预先商量好的那件事--痛哭。

 看着眼前这二位鼻涕眼泪一起下来,朱祁镇手足无措,连忙追问出了什么事情,曹吉祥这才悲痛地说道:"御史张鹏受人指使,想置我们二人于死地,我们没有办法,只有请皇上为我们做主!"

 朱祁镇听了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毕竟这是大臣之间的矛盾,与他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他表现得十分平淡。

 然而石亨接着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触动了他,最终决定了徐有贞的结局:

 "一个御史怎么敢这样做(安敢尔),现在内阁专权,容不下我们啊!"

 专权?

 对,就是专权。

 石亨的无心之语击中了朱祁镇的死,他或许是一个好人,或许是一个宽厚的人,但如果有人敢于触动他的权力,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没商量!

 朱祁镇决定动手了,他要用实际行动去显示他的权威,告诉所有的人,他才使这个帝国的统治者。

 第二天一早,朱祁镇便下令关押了张鹏和之前曾经上书的杨瑄,矛头直指徐有贞。

 此时,石亨已经得知,李贤也是攻击他的策划者之一,他十分惊讶,也非常愤怒,决定要把李贤和徐有贞一起整死。之后他不断地在皇帝面前攻击二人,最终促使朱祁镇下定决心,把徐有贞和李贤关进了监狱。

 [525]

 徐有贞得到了一个高级囚犯应有的待遇,风水轮转,他被关进了当年于谦呆过的地方--诏狱,整唉声叹气,在阴暗的牢房里反思着自己。一切都宛如梦幻,他心思技巧,胆大包天,最终斗垮了于谦,却也只高兴了四个月,就沦为了囚犯。人生对于他而言,已经落幕了。

 可是同样身在牢狱的李贤却心如明镜,其实在这场斗争中,他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他尽力协助徐有贞,利用徐有贞的力量去打击石亨、曹吉祥。此外,他还充分发挥了徐有贞的盾牌作用,避过了石亨等人的反击。

 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还是失算了,毕竟他也被关进了监狱,等待着他的是不可知的命运,杀头、充军、或是放?

 但李贤却丝毫不见慌乱,这一天的到来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为此,他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

 不久之后,处罚决定下来了,总算是皇帝开恩,徐有贞被降为广东参政,李贤被降为福建参政,这两个地方在当时都是偏远地区,也算是一种体面的发配。

 走出牢房的徐有贞抬头看着久违的天空,松了一口气,不管怎样,这条命还是保住了,而在他的心底,却对一个人始终感到过意不去,这个人就是李贤。

 在徐有贞看来,李贤是自己的亲密战友,也是因为自己才到此地步,所以在临行前,他特意找到了李贤,满怀歉意地对他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实在没有料到,如今就要各自上路,离开京城,只好自己保重了。

 李贤的反应却出乎意料,他一点也不沮丧,而是十分客气地与徐有贞交谈,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谈完后还亲自将他送出门外。

 徐有贞怀着愧疚走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李贤出了笑容。

 "徐有贞,要走的只有你而已。"

 李贤的真面目

 徐有贞老老实实地去了广东,李贤却没有,因为就在出发前的一刻,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出来说话了。

 这个人正是那位差点被罢官的吏部尚书王翱,在这关键的时刻,他站了出来,为即将出行的李贤说情,在他的大力游说下,朱祁镇终于办了人情案,将李贤留在了京城,并在不久之后恢复了他吏部侍郎的职位。

 答案最终揭晓了。

 [526]

 李贤不排挤王翱,不担任吏部尚书,就是为了候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他需要王翱的帮助。

 徐有贞聪明绝顶,认定李贤是他的亲信,可是他错了。

 石亨位高权重,对李贤许以官位,以为可以拉拢他,可是他也错了。

 他们都认为这个叫李贤的人会乖乖地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办事,却绝不会想到,在李贤的眼里,他们不过是猎物而已。

 他原本可以投靠还乡团,做大官,拿厚禄,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在还乡团肆的日子里,他默默地隐藏着自己,从那些阴谋家身上学习权谋和诡计,并最终用这些武器打倒他们。但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从他后来的言行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公道。

 徐有贞不是李贤的朋友,石亨也不是李贤的朋友,甚至于王翱也不是他的朋友,李贤周旋于这几个人之间,似乎是个让人捉摸不定的人,但在我看来,他也有一个真正的朋友,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做于谦。

 事实上,李贤和于谦的交往并不紧密,而且他们之间也有政治分歧,在继位问题上,李贤主张朱祁镇复位,而于谦似乎对这位太上皇并不感冒,却主张由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

 因为有着不同的政治见解,两人关系一度比较冷淡,但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中,李贤彻底被这个身而出,拯救国家危亡的人所折服,他的勇气和顽强,清正与廉洁给李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混迹官场多年的李贤被打动了,他第一次认识到,在这个污秽的地方,还有像于谦这样勇于任事,刚直不阿的人。

 但转瞬之间,风云突变,那群不知所谓的投机者、还乡团一下子冒了出来,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还冤杀了为国家耗尽心力的于谦。

 在于谦被杀的那一天,李贤做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决定,他要替这个为国家付出一切,鞠躬尽瘁的人讨回公道。

 他并没有站出来公开反对那些人的恶行,因为他知道,这是没有用的,要想战胜那些小人,必须比他们更狡诈,更有权谋,他静静地隐藏了自己,细心观察着对手的动向,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将他们一一击破。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他逐渐变得成,机敏,虽然也曾历经艰险、身陷不测之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信念。

 现在他终于除掉了徐有贞,下面该轮到第二个人了。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七十一章

 章节字数:3663更新时间:07-02-2216:50

 [527]

 徐有贞的最后结局

 俗话说:风水轮转,明年到你家。对这句话,徐有贞应该深有体会,就在四个月前,他得势之时,把于谦关进监狱却仍不罢休,一定要置其于死地。但他绝没有料到,现在这一情况竟然原封不动地套用在他的身上。

 他已经万念俱灰,只想去广东当一个扶贫干部,可是石亨却坚持认为,囚犯的‮份身‬更适合这位仁兄。于是又发动言官弹劾徐有贞,而且每天都到朱祁镇面前去闹,朱祁镇被他烦得不行,加上他本人也确实讨厌徐有贞,便连夜派人把正在路上的徐有贞抓了回来。

 二进宫的徐有贞苦不堪言,他又一次回到了熟悉的地方--锦衣卫诏狱,并倾情出演了《监狱风云》第二部。在这里,他与那些态度"和蔼"的看守们重逢了,每天住在的房间里,吃着霉变的牢饭,估计还吃了不少闷(锦衣卫指挥门达是石亨的人),整以泪洗面。

 可是对于石亨而言,这些还不够,他一定要杀掉徐有贞,朱祁镇最终也答应了他的要求,准备选个黄道吉给徐有贞放血。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京城发生的一件事情最终救了徐有贞的命。

 就在脍子手在家磨刀霍霍之际,京城突然来了一场大雷雨,很多建筑被大风破坏,石亨家也被水淹了,古人办事都讲个吉利,婚丧嫁娶都要查查黄历,杀人也不例外,出了这么大的天灾,大家都人心惶惶,认为此时杀人不吉利,徐有贞就此捡了一条命。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石亨体贴地将已经五十多岁的徐有贞安排到云南参军,发挥余热,实现了老有所为。

 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安排,如果把徐有贞发配到辽东参军,他很有可能在那里遇到三个月前被自己安排充军的江渊,成为他的战友。而按照新兵老兵的排列顺序,没准徐有贞还要帮江渊洗袜子。

 之后,徐有贞在那个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扛了四年长矛,天顺四年(1460)被放回老家苏州,苟且偷生十余年,最后死去。

 徐有贞,宣德八年(1433)进士,混迹官场十六年,毫无成就,正统十四年(1449)因为说错一句话,被人取笑嘲弄,隐姓埋名七年,天顺元年(1457)元月投机成功,飞扬跋扈,冤杀于谦。四个月后被关入监狱,免死充军云南,最后回到故乡,在人们的鄙视和谩骂中死去。

 对于这个人,我已无话可说。

 [528]

 石亨的智商

 有一句话用来形容石亨是再合适不过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他的智商和武力似乎是成反比的,恰似三国游戏设定里的吕布,武力很高,智力很低。

 他能够夺门成功,靠的是徐有贞,能够打倒徐有贞,靠的是曹吉祥,现在于谦没了,徐有贞也没有了,他终于出了自己那原本啥也不明白的愚蠢面目。

 愚蠢表现之一:

 一次,石亨带着自己手下的两个小军官大摇大摆地去见朱祁镇,言谈极为随意,朱祁镇见状,脸色马上就沉了下来,毕竟这里是皇帝的地方,不是菜市场,什么阿猫阿狗的都进来成何体统?

 他生气地问道:"这两个是什么人?进来干什么?"

 石亨却毫不在意地说道:"是我的心腹手下,希望皇上提拔他们。"

 朱祁镇的忍耐几乎快到极限了,却还是耐着子说:"这事情不急,改再说吧。"

 石亨却不依不饶:"请皇上今天就批准了吧。"

 朱祁镇冷冷地看了石亨一眼,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愤怒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下。

 愚蠢表现之二:

 石亨的侄子石彪镇守大同,有一次带兵出去巡视,遇到一群瓦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砍,结果杀死对方几十人。回来后他灵机一动,向上报成大同大捷,而石亨也以此为资本,反覆吹嘘。

 事实上,当时的边患已经十分严重,瓦剌不断与明朝为敌,发动攻击,朱祁镇看到这份边报,哭笑不得,只好顺着意思给了点赏赐算是讨个吉利,回头却找来了恭顺侯吴瑾询问相关对策。

 "边关吃紧,如何是好?"

 吴瑾只说了一句话:

 "如果于谦还在,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朱祁镇沉默了,面对这样的控诉,他也只能保持沉默。

 偏偏石彪派的报功使者是个二百五,看着石亨吹牛,他也跟着吹,说什么斩获无数,俘虏无数。内阁学士岳正是个喜欢调侃的人,便问他:

 "你说俘虏无数,可是人在哪里啊?"

 "人数太多,没法带回来,都在树林里杀掉了。"

 按说这句话应该能搪过去,可使者没有想到,这次岳正却想把玩笑开到底。

 他拿出了当地的地图,笑着对使者说:

 "这附近都是沙漠啊,哪来的树林?"

 石亨的拙劣表演远不止如此,可这位老兄的脑袋似乎进了水,就是不明白他不过是个打工的,皇帝才是真正的老板。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也彻底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

 [529]

 在这一年,朱祁镇在自己的宫殿里会见了一个特别的客人,正是这次会见解开了一直以来绕朱祁镇的一个疑团,并最终将还乡团送上绝路。

 这位特别的客人叫朱瞻墡,是朱祁镇的叔叔,他正是当年传言中要来京城接任皇位的人,也就是还乡团所说的于谦准备拥立的那个人。

 为了打消朱祁镇心中的疑虑,以免有朝一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特意来到京城说明情况,宾主双方举行了会谈,会谈在热情洋溢地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了多年来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换了意见,朱瞻墡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镇不可分割的财产,表示将来会坚定不移地主张这一原则。朱祁镇则高度评价了朱瞻墡所做的贡献,希望双方在各个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合作。

 会议结束了,朱瞻墡满意地走了,朱祁镇却愤怒了。

 事实最终证明了于谦的清白,石亨等人不但飞扬跋扈,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还借自己的手杀死了于谦,这个冤大头当得实在窝囊。

 朱祁镇立刻跑去责问石亨,石亨哑口无言,只能把责任推给徐有贞,可是这些托词更让朱祁镇不满,他不再多言,拂袖而去。

 在一旁静静观察的李贤这才惊奇地发现,石亨实在是还乡团中最蠢、最差劲的一个,和徐有贞相比,他的档次实在太低,对付这样的人,根本不用自己动手,他迟早会自取灭亡。

 话虽如此,但李贤仍然不敢轻敌,因为在石亨的背后,还有一个曹吉祥。

 这个世界上最为残酷的游戏就是政治游戏,因为在这场游戏中从来都没有亚军,亚军就是失败者,只有冠军才能生存下去,李贤明白,在保证能够完全击倒对手前,他必须忍耐,接受无数次考验,等待时机的到来。

 可是朱祁镇却没有这样的耐心,有一次,他私下单独找到李贤,问了他一个问题:

 "这些人(此辈)干预政事,搞得来报告事情的人不来找我,却先去找他们,该怎么办呢?"

 李贤慌了,他知道,这位皇帝陛下的不满已经到达了顶点,想发一下,才问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自己却不能实话实说,因为时机还不成

 他想了一下,讲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答案:

 "陛下你自己看着办吧。"

 [530]

 有人可能会纳闷,这句话不是推卸责任吗,到底妙在何处呢?

 要分析这句话,必须和问题联系起来,这句话绝就绝在一语双关,听起来好似是让皇帝自己看着办,实际上,它的意思是让皇帝看着"自己办",收揽大权。

 这样说话确实绕了太多弯子,有这个必要吗?

 很有必要,因为李贤的高明之处恰恰就体现在此处。

 李贤比徐有贞聪明得多,他之所以这样说话,是因为他知道,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双耳朵正在倾听他们的谈话!他无时无刻都始终记得,自己的敌人绝不仅仅是没有大脑的石亨,还有一个管太监的曹吉祥。

 朱祁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停止了问话,他已经明白了李贤的意思。对于这几个还乡团成员,他已厌恶到了极点。但已经发生的事情还不足以让他最终下定决心,与还乡团决裂,直到翔凤楼上的那次简短的谈话。

 这年冬天,朱祁镇带着恭顺侯吴瑾和几个大臣内监登上翔凤楼,登高望远,很是惬意,突然朱祁镇指着城区中心黄金地带的一座豪华别墅问吴瑾:

 "你知道那是谁的房子吗?"

 吴瑾不但知道这是谁的房子,还知道朱祁镇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作为李贤的同道中人,于谦的同情者,他决定趁此机会下一剂猛药,让那些人彻底完蛋。

 "那一定是王府!"(此必王府)吴瑾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在听到答案的一瞬间,一丝杀意掠过朱祁镇的脸庞,他冷笑着说道:

 "那不是王府,你猜错了。"

 他回头冷冷地看着那些跟随而来的大臣们,抛下了一句话,飘然而去:

 "石亨居然强横到这个地步,竟没有人敢揭发他的恶!"

 够了,到此为止吧,石亨,你的末日到了!

 石亨的覆灭

 对于皇帝的反感,石亨并不是没有感觉的,相应的,他也准备了自己的应对,埋伏在皇帝周围的大臣自不必说,他特意还安了自己的侄子石彪镇守大同,自己则统帅京城驻军,只要一有动静,便可里应外合,这是个相当厉害的安排,进可攻,退可守,确实有水平。

 阵势摆好了,朱祁镇你放马过来吧,看你敢动我一手指头!

 石亨太天真了,事实证明,朱祁镇确实解决了他--用一种他绝对想不到的方式 N6ZWw.Com
上章 明朝的那些事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