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煮清王朝 下章
第三百二十二章 分裂
 于中不用去找别人聊天,别人就已经找上门来了。

 突然被超过万人的大军“攻入”了自己的领土,莫卧儿帝国的奥朗则布皇帝又岂能允许?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老虎的股摸不得”可他却知道,如果任由这只不明来历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土之内肆,他本就不稳的统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所以,他必须将这支军队赶出国境。然而,不幸的是,奥朗则布刚刚打了一场败仗。

 这一场败仗当然不是跟敦多打的,前文说过,因为奥朗则布本身的某些原因,再加上一个王朝统治过久之后,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莫卧儿帝国正在走下坡路。在十数年前,位于印度南部的马拉特人于在一个叫罗者拉姆的人的领导下起义反抗,奥朗则布亲自率军进剿。本来,奥朗则布实力雄厚,一路凯歌高奏。可是,马拉特人的坚韧却是出乎意料之外。十几年中,一位君主被俘,一位君主病死,可是,马拉塔人却是依然不住的反抗。并且,由弱势的一方渐渐开始了反攻。奥朗则布年纪大了,自己也被迁延不决的马拉塔战争拖得得了重病。敦多刚刚出现的时候,也正是他正意图率军撤退,摆马拉塔那个战争泥潭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下子就能派出一万人去“消灭”敦多的原因。

 可是,奥朗则布万万没有想到,一万人居然一次就被敦多宰了八千多。这一下,可是让本就重病在身的他变得愈加焦躁,病情也更加的严重。不过,这还只是开始。就在他想着带领自己的大军直接去围剿敦多的时候,于中又来了。身为印度本地的老大,奥朗则布自然是很快就得知了于中这支军队的“来意”同时也知道了这支新来的军队的规模。

 这一下。他可就更加着急了。

 敦多地军队虽然不多,却也足够强劲了,可是,于中却能打得敦多四处跑的,这岂不是表明…这支新来的军队更加难以对付?

 于是,奥朗则布这一急上加急,病情立时大糟,还没有率军回到首都德里。就一命呜呼了。(奥朗则布应当是死于康熙四十六年,这里让他晚一年死。)

 这一下,莫卧儿王朝没救了。

 因为奥朗则镇马拉塔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留在南部的德干地区长达十几年,再加上年纪太大,对印度官员完全无法控制,行政工作逐渐松驰而‮败腐‬,期间又发生了许多次群众,而且,十几年的战争使得国库空虚…这一切的一切。已经在暗中严重地伤害了“莫卧儿帝国的和平”基础。在印度北部和中部,许多地方都早已经变得无法无天。

 再加上奥朗则布地大军在南方屡屡失利,整个帝国的离心力正在顺利地发展。如今。又有了敦多这四处抢掠的“贼军”和于中这强大的外力介入,莫卧儿帝国终于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分裂的过程。

 于中从尼泊尔进入印度,所处的地方是印度的北方邦。该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蔗和棉花。而且,这里还是印度两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所经的地方。

 人口在整个印度来说也是十分密集的地区之一。完全适合作为一个根据地。而于中也确实这么做了。

 他先是拿下了毗邻尼泊尔地戈勒克布尔,然后,以此为基地,对军队进行休整,同时,派人前往北方邦地首府勒克瑙。并且“解释”了来意,声明绝不会“侵犯”印度,只是来追剿蒙古叛军,只要将敦多所部剿的“一干二净”他自然会从原路返回。

 印度官员当然不会傻到相信于中的话,可是,奥朗则布死后,他地三个儿子,阿拉姆、阿柴姆和巴克什三人之间也开始了烈的皇位争夺战。首都德里根本就没有人在意北方邦的死活。哪怕北方邦是印度第三大邦。这些人也没有办法。因为,就算他们想在意,也不出精神来。而且,南方马拉塔人的反抗也因为奥朗则布的死亡而越发的如火如荼,相对于本土的反抗势力,于中这一万多人马虽然显得更加强悍,但在莫卧儿王朝的高层们看来,却只是无之木,顶多也就是打打秋风就走了,杀伤力恐怕还跟不上敦多的那三千准葛尔兵,所以,德里的高官们要求北方邦自己“解决”于中。

 这一下,北方邦地贵族,比如那些婆罗门、刹帝利之类的家伙,对德里的不满程度立时大为上升。不过,不满归不满,感到有威胁之后,这些人还是不得不以北方邦总督为首,立即开始组织兵马,准备抵抗于中随时都有可能的攻击。本来,因为敦多事先在北方邦进行过多次抢掠,其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让印度人十分头疼,毫不留情的屠戳更是让这些人无比的恐惧。所以,受过他“教育”的那些贵族在组织起军队之后,并没有选择进攻,而是选择了防守,因为这些人害怕于中也是同样的货。就这样,于中承敦多地情,居然和北方邦的贵族们“和平相处”起来。

 不过,这种状态并没能持续多久。因为看到于中只是在戈勒克布尔徘徊不前,再加上又已经探得于中只是一万多步军,骑兵只有少数,那些人又开始抖了起来。讨论了一段时间,相互打了打气,这些人东拼西凑,又从邻邦借来了一部分,组成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朝着于中“反扑”了过去。

 结果自然是不出意料的。

 于中是处于防守的地位!而且,又是占据了多项优势,轻易就打散了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所谓“大军”而战后,于中称北方邦“无故挑衅”遂带领大军主力朝其首府勒克瑙发动了进攻。而此时,于中的兵马已经再次向上涨了一截。人心是贪婪的。不管这些人是出自哪里。…尼泊尔的那些诸候在看到跟着于中做事有利可图之后,又咬牙拼凑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到了于中手里,同时,班禅也派出弟子。带领各地土司派来的总共四千兵马翻过聂拉木山口过来“支援”于中。(1757年,英国将领罗伯特·克莱武仅以三千人就打败了五万印度兵马,开始了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序幕,相比之下,于中还算差劲的了。)

 将近两万大军,又具有火器方面地优势,勒克瑙被于中一股而下,北方邦首脑也大多被抓拿。印度第三大邦很快就落入了于中的手里。

 之后。于中扶持了原北方邦的一名婆罗门出身的贵族做为傀儡总督,开始在北方邦竖立统治权。同时,于中还割让了北方邦部分领土给尼泊尔贵族,使尼泊尔牢牢与这场侵略战捆在了一起。

 而就在于中对北方邦大动干戈的时候,奥朗则布之子阿柴姆也终于说服各方,放回了南方马拉塔被俘君主桑布吉之子沙胡,使之与马拉塔的新君主塔拉巴伊之间展开了一场派系内战,缓解了南方对北方的威胁。不过,正当德里想重新派兵夺回北方邦的时候,位于北方邦西部地旁庶普邦的锡克人在一个叫班达的人的领导下。也开始了对莫卧儿王朝的抗争。印度最为富庶的农业大邦陷入动之中。而更加不幸的是。

 班达等人还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那个人就是…敦多!虽然同样的孤军在外,可是,敦多却十分明白。于中背靠尼泊尔,身后又有西藏和整个大清帝国,面临的是进可攻,退可守地局面。而他就不同了。虽然他想绕道回去准葛尔,可是,那样地话,他必须穿越阿富汗。而这个阿富汗正处于战之期。如果要从那里过去,就代表着他必须要随时应付那个地区各种势力有可能的袭击。而且,阿富汗地形多山,不利于他施展拿着的战术。容易受困。何况,相对于印度地富庶,阿富汗也太穷了一些。再加上不知道准葛尔现在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回去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会直接面对清廷的大军,敦多终于还是决定留在印度发展。不过,既然要发展,光凭着手上的不到三千人马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不像于中那样有来自一个国家的支持,所以,他就只有选择暂时“帮助”锡克人了。至少。这样能让他摆外来人的‮份身‬。

 不过,锡克人的叛和于中的侵略,对莫卧儿王朝来说还不算是最大地不幸。所谓“屋漏偏适连雨”就在莫卧儿王朝急需振作的时候,他们来了新一任的皇帝:巴哈都尔沙。这位皇帝有一个外号,叫做“无头脑者”而在这位新皇帝巴哈都尔沙的领导下,德里的统治者们暂时“放过”了正陷入内的南方的马拉塔人。可是,他们又将手中可以撑握的大军分成了两股,一支派去平定造反的锡克人;另一支,派去驱逐侵略者于中。

 结果自然是很不幸。两支大军全都败了!

 去锡克人地那支军队死伤比较惨重,打于中的那支虽然没有死太多的人,却被俘了两万多。

 而这两场战斗之后,所有可能阻止印度陷入动的契机都消失了。

 曾经辉煌一时的莫卧儿帝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四分五裂,各地总督先后‮立独‬割据,就算没有自立的,也大多不再听从来自德里的命令。莫卧儿王室的统治区由一个庞大的帝国立时缩小为仅有首都德里及邻近的一些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依旧不小,比印度最大的一个邦还要大上一些,可是,国家终究还是分裂了。并且,就在他们还能统治的这片土地的旁边,还有锡克人和于中在随时威胁着他们。

 恐惧与不甘蒙上了莫卧儿王室的脑袋。

 而在经过紧张的讨论和争辩之后,一个由巴哈都尔沙的亲信组成的团队开始朝北方邦前进。虽然于中也是侵略者,可是,相对于不死不休的锡克人和虽然同同祖却十分凶恶‮忍残‬的准葛尔人,莫卧儿的新皇帝觉得,还是于中可能比较好说话。而且,于中和锡克人之间谁更加难惹,谁更加有实力,谁的后台更硬,德里的人们也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

 “厉害。厉害,不得了哇!”

 印度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不过,这些事情发生的都很紧凑。

 等到巴哈都尔沙派人去找于中谈判地时候,也才不过是过了四个多月。

 这段时间,于中的南侵在北京所引起了风因为康熙不置可否的态度已经消逝了不少。除了少数的一些人,大部分人都把于中和他的一万多大军都当成了死人。虽然还是和原先一样持反对态度,却已经不再怎么提起。不过。于中又岂能让这些人长久的忘却自己?由尼泊尔、哲孟雄、不丹、拉达克、西藏、青海,以及印度北方邦到达北京的进贡使团足以让他的名字再次成为人们口中地常客。

 “听说,这些使团都是翻过了西藏的高山雪原才来到京师的,可还真是诚心啊!”说话的是九阿哥胤禟,和他在一起的依旧还是那几个人,一伙人聚在胤禩的府里吃吃喝喝,聊的却是好像与他们本身并不怎么相关的事情。

 “这一仗直接打到了天竺,听说已经有官员要给皇上上尊号了。

 卯着劲儿想给皇上歌功颂德呢!”自从明珠死后,揆叙就一直显得十分老成和精明,此时依然也是如此。一边磕着瓜子儿。一边跟诸人谈话。显得倒是十分悠闲自在。

 “可惜了,要是咱们上一次能让皇阿玛答应派咱们去于中那里,这次怎么着也得有咱们的一份功劳呀。现在。却只能是眼巴巴的看着,干瞪眼!”胤礻我叹气道。

 “别老是做美梦了。这种仗,也只有于中能打得出来。别人,还未必有这个本事。就算皇阿玛上一回允了咱们,咱们也别想捞到什么功劳。”胤禩说道。

 “这话怎么说地?难道那于中还敢不分给咱们点儿功劳不成?”胤礻我不服道。

 “这可难说!依你地子,能不被人家打回来就不错了。还想争功?”胤禟取笑道。

 “好了,不开玩笑!阿灵阿,皇阿玛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胤禩制止了胤禟和胤干我的口舌之争,又朝一直闷坐,脸色显得很是疲惫的阿灵阿问道。

 “能有什么消息?皇上现在别地地方还顾不过来呢!”阿灵阿苦笑道。今年的事情多啊。而且。忙的不只是康熙,他这个理藩院侍郎也是够忙的。本以为今年也就是西边忙一点儿,可是,就在于‮南中‬进之后不久,先是已经到了海对面的大阿哥胤褆发回了消息,说是顺着海岸一路南下,终于找到了一块好地方,一下子圈了方圆千里的土地,着急上火的要朝廷派些人过去。因为这位大阿哥放弃了争夺皇位。又远赴海外,所以,在康熙眼中的地位相比起以前已经是狠狠地升了一大截,他的要求谁敢拒绝?而除了胤褆之外,万正那老家伙,年纪大了却不消,在南洋大开杀戒,各种各样的消息直飞理藩院和六部,要求朝廷派人过去管理地方地奏折几乎就没有停过;另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飞扬古和萨布素已经攻到了伊犁,跟阿拉布坦一攻一守,相持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结果,他们这时候又得到了那个土尔扈特部的消息。据说,土尔扈特人想要东归,本来这也没什么,现在大清国的地盘儿够大,哪里安置不下这么一群亡的人呐?可是,偏偏这二十多万土尔扈特人后面还有三万俄罗斯大军在衔尾追击…而相比起这些,于中虽然没有什么大事,可他的麻烦却更多:一,于中要求支援。也就是火器方面的。

 虽然据说那家伙手里的弹**还够打上几场大战地,可远在异国他乡,总得有备无患才成;二,这家伙还要朝廷派驻守大臣。一个驻西藏,一个驻尼泊尔,另一个,却是驻勒克瑙。三,就是刚来的这个进贡使团了。

 这么多地方的一起来,杂七杂八,要不是于中还同时派来了翻译,恐怕理藩院就得关门大吉了。可是,这个使团里面有西藏人,还有来自印度的使者,所以,接待工作可就容不得半分大意了。谁叫大清朝的皇族信奉的是喇嘛教呢?代表喇嘛教两大活佛的使者自然不容怠慢。印度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可是天竺啊!从古‮开代‬始就是中原人认同的昌邦大国。

 在国人的心里,这个国家虽然未必能跟中国并肩,却也是能偶尔提一提地,尤其是那本《西游记》出来之后,更是使得天竺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大上升…那可是佛祖的老家啊。尤其是于中还在奏折中提及到,北方邦正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后的第一个传道之地,这可就更加不得了了。(北方邦是印度都、伊斯兰教和佛教在印度的圣地集中区之一)

 “皇上已经派了老十三和老十四去古北口练兵,咱们如果再不做出点儿彩儿来。可就真的什么也不成了呀!”胤禟看看阿灵阿无话可说,又口说道。自从太子被废,大阿哥远赴海外之后,虽然朝中已经是他们这一伙“八爷”独大,可是,由于康熙借高士奇警告了文武百官,几乎就是明打明的告戒百官不得亲近他们,所以,他们的势力比起以前来反倒又缩小了不少。而且,因为康熙地态度摆在那里。他们也不敢再刻意地去结大臣。再加上康熙又一直不派给他们一些能够挣声望的任务。如今,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已经渐渐有些淡薄了。

 “唉…”胤禩长叹了一口气。他突然生出了一种无力感。相比起以前出身低下,处处受人欺侮。

 现在他的境况自然是好的没话说。可是,现在的日子,却让他活得很累。太子废了,胤褆走了,他虽然成了夺储希望最大的皇子,可是,同样的,他也十分明确的感受到了来自康熙的注视。以前,他嫉妒胤礽能够得到这种注视,也对康熙在太子屡次闯出祸来之后依然处处容忍而感到愤怒和忌恨。可是,现在他明白了…这种注视,所代表地是无言地猜忌和强大的压力,这种感觉,有时候都能把人得无法息。而相对于胤礽,他所处的环境更加不如。至少,胤礽还有一个正式地太子之位,也是康熙自小手把手教大的,关爱非常。而他,因为母亲是辛者库奴出身,几乎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康熙的关心照顾。如果不是那一次宝龙梅、莫睛和罗欣去为他母亲看病,他恐怕根本就不可能入得康熙的法眼。

 “终究还是老大聪明啊!”胤禩突然又自嘲的笑了笑。先前的时候,他对自己借着清理国库积欠的机会从胤褆麾下“‮立独‬”出来的作法还感到高兴,可是现在,他却明白了。他只不过是胤褆手中的一枚棋子。胤褆极有可能是早就料到自身不可能接替太子之位,所以才培植他出来,让他组成“八爷”好跟太子以及大阿哥来一招三足鼎立。这样,既有人分担了来自太子的攻击,同时也分散了康熙地注意力。再加上胤褆后来一直韬光养晦,不参予任何争斗,终于得以安安稳稳地退出了这场太子的角逐,不损一。而这其中更加重要的,就是胤褆借机又重新得到了康熙的心。这是任何胜利都无法比拟的成果。而现在,胤褆更是得以以壮年之躯,背靠整个大清国,前往海对面的那个‮陆大‬去开疆拓土。这代表着什么?如果成功了,那么,胤褆极有可能就会建成属于自己的国家,哪怕这个国家在名义上是大清国的属下也一样,胤褆就会在另外一个地方,完成自己的皇帝梦;而就算不成功,退回来,他大阿哥也依旧少不了一个亲王之位。再加上一直远在海外,离开了这个争夺皇储之位地战场,不与任何势力发生龌龊,退回来之后,也不会有人忌讳他的存在,照样能太太平平的当一个安乐王。这,才是真正的大谋划呀!

 “八哥,你笑什么?现在连老十三和老十四这两个孩子都被皇阿玛派出去了,咱们可不能再憋着了呀!”胤礻我的子最急躁,看到大家议来议去也没弄出个道道来,忍不住又朝胤禩这个一向的主心骨问了起来。

 “老十你别着急!”胤禩并没有因为心境的变化而影响情绪,听到胤干我问话,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其实,咱们已经迈出了步子,只要接着走下去,自然能摆现在的困境。”

 “已经迈出了步子?八哥,你可别卖关子呀。咱们大家可都指望着你呢!”胤禟说道。

 “我哪有什么关子可卖?我只是觉得。只要我们继续向皇阿玛请求,去于中的军中走上一遭,就可以摆现在的困境!”胤禩笑道。

 “八哥你糊涂了?皇阿玛不是不让咱们去吗?而且,你的‮子身‬骨也不好,这一路翻山越岭,你也受不了呀!”胤礻我大声说道。

 “上一次,我们是为了自己,皇阿玛自然不能同意。可是。这一回,咱们却是为了大清朝,所以,皇阿玛肯定会考虑考虑的!”胤禩答道。

 “什么意思?这还不都是一回事儿吗?怎么这一回皇阿玛就会考虑?”胤礻我不解地问道。不过,相比起他的迟钝,在场地其他人在听到胤禩的话后,却都开始沉思起来。

 …

 “八哥你‮体身‬不好,皇阿玛恐怕不会随便让你出京的!”

 都是聪明人,所以,理解起胤禩的话来并没有耗费多长的时间。

 其实。胤禩的话里只是点明了两个字:时机!上一回。于中刚刚“闯祸”胤禩三人就跑了去,自然会让康熙疑心他们存心不良。而且。边境出事,对朝廷来说本就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虽然胤禩三人所献的主意也不能说是不好,可是,派出一个对大军主将有制约之力地人,也同时有可能会造成军队的分裂。而且,于中虽然打了朝廷的计划,可是,从先前日本的例子上看,这家伙的所作所为是想对国家不利的可能极低,如果派人过去牵制他。反而会引起反感。再加上这家伙的脾气不怎么好,除了有限的几个之外,根本就没有别的人能约束的住。如果他跟康熙派去地钦差发生了矛盾,所造成地后果必然是大不利于军队和边疆的稳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康熙自然是不能轻易决断。不过,康熙当时虽然努力保持了冷静,却也对于中的擅自行动十分恼火,再加上本来就对胤禩三人心里存着疙瘩,自然不会答应他们地请求。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于中已经实际控制了尼泊尔,还把西藏也裹了进来,使得岳钟麒可以更加轻易的控制住西藏的局势。同时,还在印度占了一片肥沃的根据地。局势已经没有那么迫切。文武百官虽然还对他十分不满,反对他,想弹劾他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是,功劳毕竟还是功劳。放在哪里,这“远克天竺”四个字恐怕也比“平定准葛尔”

 显得有份量,也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清朝以军功为最,现在的情形,康熙哪怕还十分生于中的气,却也不太可能对其施行过于严厉的惩罚了。

 除非,于中马上又打了一个大败仗。而同样的,康熙恐怕也不会继续允许于中在印度做他的土皇帝,就算一时找不到人选接替他,也肯定要派个人去制约一下。而这,就成了胤禩等人地机会。

 “这些我都知道!”胤禩听到胤禟提出的问题,微微点了一下头。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体身‬不好,想要穿越西藏恐怕十分艰难。可是,他不想放弃。现在,老大已经去自己开辟“新家”去了,废太子也还有个吕宋可以安身,他明显又不得康熙心,想当上储君的可能已经越来越小。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谋划一番,后,康熙新选了另一个阿哥当太子,他这个在朝中实力最强的皇子又岂会有什么好下场?

 “要不咱们对皇阿玛说,让八哥走海路算了。那费迪南不是说过吗?过了淡马锡,再向西北就能走上一段时间就能到印度了。”胤礻我突然说道。

 “十爷,于中可还没打到海边儿呢。再者说了,就算他已经打到了海边儿,这海路也不好走呀。何况,这一切都得听皇上的安排。”

 阿灵阿说道。

 “皇阿玛那里由我去说!总会有办法的。”胤禩暗暗握了一下拳头,对众人说道。无论成还是不成,现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所以,怎么着都得试一试才行。

 *****

 “主子爷,快快准备,圣旨到了…”

 就在胤禩等人刚刚定下主意的时候,管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N6zWW.coM
上章 水煮清王朝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