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夜幕下的哈尔滨 下章
12
 王一民和上萧坐着卢运启的小汽车,在黄昏中向道里驶去。小汽车是尼格来维兄弟汽车公司出售的最新式奈喜牌卧车,长方形的车体,软软的靠垫,坐上去很舒服。卢运启原先坐的是镶铜边的大马车,小汽车是新近才买的。现在是大马车和小汽车替着使用,什么时候该出什么车他心中自有安排。例如今天去接的是两位年纪比较轻的现代人物,自然要派小汽车了。如果换上一位前朝遗老,那就当然要派大马车了。

 卢运启住在道里炮队街北头一所幽静的宅院里。这个炮队街里的住户有一半是白俄,建筑也是中俄参半。当年沙俄帝国才开始修筑中东铁路的时候,就把总指挥机关“铁路总公司”设在还没成为城市的哈尔滨,接着就开进来大批侵略军队,其中有一队炮兵就驻在炮队街这一带。于是这里就变成了老子炮兵兵营,从早到晚人喊马叫,炮车隆隆,炮队街的名字也就随之而诞生了。它是和沙俄帝国的侵略罪行紧紧相连的。

 王一民和上萧坐的小汽车,一直开到卢运启家的大门前。门灯已经亮了,柔和的光线照着深绿色的大门,一块白色的牌子,挂在高大的水泥门框上,上写“卢宅”二字。左边大门扇上挖了一个小门。如今大门和小门都紧闭着,司机按了一下喇叭后,大门呀的一声开了,汽车徐徐地驶进院中。引起王一民注意的是:大门两旁竟站着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白一黄两个完全不同的老头儿。小而瘦的老头穿着对襟的白色中国便服,头上戴着帽子,嘴上留着两络长髯,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老人。大而胖的老头穿着一身深绿色厚呢子制服,衣袖和腿上绣着红道,高高的衣领上盘了好几条金线,四个衣服兜上也镶着金边,一排黄铜扣子擦得锃亮,深绿色的大盖帽子上也缀着金线和红道。一张宽大的脸盘子上突出一个肥大的鼻子头,一双深陷的黄眼珠上面是一寸多长的黄眼眉,两撇浓密得像刷子一样的黄胡子从两端向上卷起,脚下登了一双闪光的黑皮鞋。这身穿戴,这副仪表,说他是大俄罗斯帝国的将军也完全有人相信。可是如今正和那位中国老人一样,毕恭毕敬地站在大门旁,向着开进来的小汽车微微鞠着躬。本来像这样的白俄在那时的哈尔滨是司空见惯的。他们多是站在外国人经营的大商店、大旅馆、大饭店的玻璃门后,专管拉门。见着衣着华丽的人前来,忙彬彬有礼地拉开双门,躬身请进;见着衣履平常的人推门,便不理不睬,任你自己走人;如果遇见衣服褴楼的想要进门,便双手一伸,把你推将出去。在那个时代,衣服就是‮份身‬证,通行卡,甚至可以成为进攻和防御的武器。难怪果戈理把一个小官吏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写得为一件外套断送了性命。

 对这些,王一民本来都是知的,用不着奇怪。但是使他想不到的是在这位老名士卢运启家的大门旁,竟然也站着这样一个外国洋人。所不同的是还有一位中国老人和他平分秋,共管双门,这大概也和卢家的车辆一样,是中西合办,各有妙用吧。

 车开进了大门,向前徐徐驶去。王一民向院内环视了一下,在朦胧的夜里只见假山石掩映在树木中,一座凉亭隐约可见,凉亭下似乎还有一池水,在白光里闪着涟漪。想不到在这拥挤的街道里还有这样幽静的所在,金钱和权势可以创造奇迹,闹市里也会出现别有天的去处。

 车停在一座深灰色的俄式楼房前边,楼房虽然只有两层,却显得很高,很有气魄,大块花岗石的墙壮的半圆形水泥柱脚,雕花的窗口,用铁皮包成的穹隆式的圆圆的楼顶,都显示出俄罗斯化的巴洛克建筑特点。这时楼里的窗帘已经垂下,隐隐地透出一线线灯光。

 上萧引王一民下了汽车。

 楼门开了,一个年轻的,梳着一条大辩的女佣人站在门旁。她穿着一件天蓝色上衣,高领子、宽袖口、圆衣襟,下边是深蓝色的肥腿子,腿散着,脚下是双紫缎鞋。这身穿戴,比街面上的年轻妇女至少落后了十年,但却颇有些古古香的味道。

 这个年轻女人长得不算漂亮,但却端端正正,仪态大方。这时她微笑着向上萧和王一民鞠了一躬说:“萧先生,老爷正在客厅里会客,他请你们二位在楼上小书房里等他。”

 上萧点点头,说了声“好”就领着王一民向楼内走去。

 一进楼门,是间比较宽敞的堂屋地,左右一边两个门,周围墙上木制的墙围子,高与人齐。在左侧墙上挂着一张苦瓜和尚道济的山水画,画得意境苍莽,景象蓬,很有气势。画旁是一副对联,上写:

 人品若山极崇敬

 情怀与水同清幽

 对联上款写启翁世大人补壁,下款写晚生青萍涂鸦。王一民知道这青萍也是他们吉林的一个名士,字是学唐代书法家李偯的,下笔纵横,意态动人,真是自成一家了。

 屋的正面是通二楼的折回式楼梯,黑漆的楼梯扶手,厚厚的紫红色地毯,脚踩上去软绵绵的。上萧和王一民上了二楼。跟在他们身后的女佣人忙抢前走了几步,拉开东面一扇屋门,躬立门旁,微笑着请他们进去。

 王一民随着上萧迈进屋门,只觉一阵幽香之气扑鼻而来。屋里紫的窗帘整齐地垂下来,枝形吊灯从屋顶上投下柔和的灯光,一张古古香紫檀雕花条几横在窗前,一端摆着一个一尺多高的乾隆官窑青花瓷瓶,里面着一束盛开的丁香花;另一端置一青铜古鼎,一缕淡淡的青烟正从里面袅袅上升。挨着古鼎摆着玉石笔筒,里面满了大小提斗和笔。四张镶着大理石的铁梨木太师椅分别摆在条几两旁,一套宽大的皮沙发摆在一排高大的书架旁,书架里摆满了线装书。

 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八大山人朱耷的水墨画,以苍浑的笔触,深郁的气氛,画出一幅荒凉寂寞,杏无人烟的图景。画旁挂着何绍基写的陆放翁的诗句:

 山河兴废供搔首,

 身世安危入倚楼。

 门上又悬了四个大字:立身惟清。字写得劲健,纵横自然,体势一笔而成,真是堪称大家了。下面题着“运启”二字,是屋主人自己的手笔。王一民看着不由得点了点头,这手好字真是名不虚传了。

 这时,门轻轻地开了,一个女佣人迈着轻盈的碎步,端着盖碗茶进来了。她走在地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行动轻捷得像只猫。开始,王一民以为还是方才那一个,但注意一看,不是,换了。这个比方才那个年纪小点,长得眉清目秀,容光照人,只是因为她的穿着打扮,和方才那个一模一样,才使王一民几乎认错了。

 等女佣人放好茶,退出去以后,王一民笑着对上萧说:“他家的佣人都穿统一的制服吗?”

 上萧笑着说:“卢老颇愿在这上‮心花‬思。初次来的时候我也觉着奇怪,后来听我叔叔说,卢老有四个年轻女佣人,都是通文墨的姑娘。他经常给她们讲讲诗词歌赋,教她们待人接物,出人进退的礼仪。她们的服装不但是一样的,而且常常更换。经常穿的就是现在我们看见的这种样式。可是那次他在黑龙江省长的任上宴请驻哈尔滨二十一国领事时,竟给这四个姑娘穿上了白色的连衣裙,一条大辫子变成了两条,圆口缎鞋也变成了高跟鞋…”

 王一民听到这里忍不住笑起来说:“那习惯吗?别穿不好在外国人面前跌倒了。”

 “早练好了。让她们穿着四寸高的高跟鞋赛跑都没问题,要是兴女的踩高跷,她们四个都不用练。”

 “你真能玄。”

 “是真的,我叔叔说当时都传遍了哈尔滨,成了新闻了。”

 “通过办报的一说,自然成为新闻了。”

 “这话要让我叔叔那些办报的听见,会对你大兴问罪之师的,说不定还会给你编上一条,登在报上呢。

 “那我反倒可以出名了。”

 两人说到这里都笑了起来。

 方才那个女佣人又端着一盘咖啡酒糖和一盘油点心走进来,轻轻地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

 上萧这时向她问道:“卢老会的是什么客人?”

 “名片上写的是省参事官秘书室的。”

 上萧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扒开一块酒糖,在嘴里。王一民一听却心中一动,便接着话茬问道:“是卢老的朋友吗?”

 “不是。”姑娘轻轻地摇了‮头摇‬说“老爷拿到名片后,想了一会儿才让请到客厅里接见的。”

 姑娘说完退了出去。

 上萧递给王一民一块酒糖说:“吃吧,肚子有点空了。一会儿见见面就走吧。家里一帮人等着呢。

 “你要着忙就先回去,初次见面我怎么好身就走呢。”王一民一边说一边盘算着方才女佣人说的那不速之客。

 “不行,我非把你拉走不可。”上萧一拍王一民的手说“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从前在北平住学生公寓的时候,我经常去找李汉超下饭馆,每次我都能把他拖走,无论他有什么理由也拗不过我,在这上我可有办法了。

 “我和汉超可不一样。

 “我看差不多。都像苦行僧。你都快三十岁了,不谈恋爱不结婚。他呢,更不像话,那么好的夫人,扔下就跑了。闹得石玉芳逢人就打听,见人就问,好几个月前还给我来过信呢,真是太不像话了!我要能见着他,非得狠狠地熊他一顿不可!

 “你不了解,人各有志呀!”

 “我知道你们那个志!是为你们那个主义…”

 “别又胡说八道!”王一民见他还要说下去,忙止住他说。

 “好,好,我不说了。”

 上萧又拿起一块酒糖,在嘴里,咂了两口,又忍不住地说道:“从小就在一块,你们走的哪条道,我不用看,闭着眼睛,听声儿也听明白了。我佩服你们,敬重你们,虽然我自己不想于,而且也于不来,但是我同情、支持你们,你们也应该相信我,别看我平常马马虎虎,可是到什么时候我也不会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上萧是有良心的…”

 上萧越说越有些激动了,王一民忙又拦住他说:“你这扯哪去了,谁表示过不相信你呢?”

 “相信为什么有的事始终不告诉我?”上萧脸都有些红了。

 王一民也有些紧张了。他不知道上萧指的是什么,他自己从来没向上萧透过任何有关的情况,而且也避讳谈这个问题。他们住在一起,来往一条街道,出人一个房门,天长久,有没有被他发现什么呢?王一民想到这里,不住问道:“你指什么?”

 “李汉超的去向,他在什么地方?”上萧口而出地说,‘我敢断言,你是完全清楚的。可是我问你多少次你就是不告诉我,你们怕什么?怕我把他吃了?怕我上寇、汉那儿去告密?“

 上萧一边说着一边气。王一民一听原是这个问题,反倒松了一口气。他见上萧那气哼哼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正当他要回答上萧的时候,从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还有老年人的咳嗽声。王一民忙对上萧摆了摆手,上萧也向屋门望去。

 屋门开了,首先进来的是引他们上楼的那个姑娘,她推开门后,便端端正正地侍立在门旁,接着就传来一阵朗的笑声,随着笑声,进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个儿不高,长瓜脸,六十多岁,脸上皱纹不多,长长的眉毛下长着一双还很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边有着明显的鹰钩,薄薄的嘴护着一口整齐的白牙。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牙齿这样完整也是不多见的。他面孔红润,身板溜直,两撇修整得很好看的花白胡须,配着那一头梳理得很整齐的花白头发。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他养生有术,保养得体。他上身穿着深灰色串绸对襟小褂,‮身下‬却是藏青色的西服子,法国派力斯料,线笔直。脚下是皮底中国布鞋。

 他身后跟着那个方才进出捧茶的明眸皓齿的漂亮姑娘。她手里托着一个雕花银盘,里面放一盏盖碗,一个擦得锃亮的白钢水烟袋。

 他进门后先站在门前,双手抱拳,对着王一民和上萧拱了拱手说:“实在抱歉,不但没有远,还让二位久候了。”说完,没等上萧介绍,他就对王一民说道:“这位就是一民世兄吧,令尊大人当年的丰采都汇集于世兄身上了,看到你真是如逢故人一般。”

 他一进来的时候,王一民和上萧就都起身离座相了。这时王一民微微鞠了一躬说:“早就想过府拜望老伯,只怕扰您清静,不敢造次。”

 “哪里,哪里。”卢运启一伸双手,一边一个拉住王一民和上萧说“快请坐,快请坐!”

 卢运启拉二人坐在皮沙发上。那个托着银盘的姑娘轻快地走过来,把盖碗和水烟袋放在卢运启面前。

 卢运启一看摆在王、面前的也是同样盖碗,忽然一皱眉说:“哎,怎么给他们二位也斟这种清茶呢。如今的年轻人都喜欢喝外国饮料,尤其像上萧先生这样知名的作家。快,煮两杯咖啡来,要浓浓的。”这时他又对上萧一笑,说“我看了你新近的大作《茫茫夜》,那里说‘人生需要不断的刺’,还说‘刺是一种推动力’。我现在就给你们加一点推动力。”

 说到这里他又大笑起来。随着他的笑声,两个姑娘都轻轻地退了出去。

 等他笑声住了以后,上萧摆摆手说:“我那都是胡说八道,让卢老这样满腹经纶的老前辈见笑了。”

 “哪里的话,我还是喜欢看看白话文的,你没看我都能记住你那有创见的警句了吗。何况人要顺乎。所以我就主张我那个不成器的犬子多作白话文。我不是让他拿给你几篇看看吗?”

 “我看过了。”上萧点点头说“大公子还是很有才华的。”

 “哪有什么才华。我看是胡言语,功底太差。我是主张作白话文也要有文言文的底的,所以我才请一民世兄来对他多加一些教诲,给他打好古文的底!”他转过脸来对王一民说“听说一民完全继承了家学,在古文上有很深的造诣,墨笔字也写得出神人化,将来老朽还要向你请教请教。”

 “老伯这样过奖,实在使一民惭愧。”王一民一指门上边“立身惟清”四个大字说“您这四个大字才叫出神人化呢,小侄学一辈子怕也学不来。”

 卢运启高兴得又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你说这字好,也有人说它不好呢。世上很多东西,都是难以定论的。门户之见,互相褒贬,写柳字的说赵宇太弱,写赵字的又说柳字太野。画工笔的说写意画是任意涂鸦;通写意的说工笔画是照猫画虎。唱谭派的说汪派高而无韵;唱汪派的说谭派暗而无声。打太极拳的说行意拳是小门类;练行意拳的说太极拳虚有雅名。真是各持己见,互不让步,既有文人相轻,也有派别之争。这样就更使人感到知己之难得了。伯牙为什么摔琴呢,就因为一生难得遇见一个知音者呀!今天一民这样称赞老朽这几个字,也可称是知己了,但愿我们今后做个忘年之吧。”

 这老人说得高兴了真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话在他嘴里,就像倒提着口袋往外倒东西一样,畅通无阻。

 王一民和上萧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等他话音一住,两人同声说了些不敢当,今后要请老前辈多加指教之类的话。这时两个姑娘用银盘端着一套专喝咖啡用的细瓷壶碗走进来。细高挑的瓷壶上印着几个黄头发的小大使,显然是专门从外国买进来的。两个姑娘分别斟完咖啡以后,又退了出去。在这当中,上萧偷偷地看了看手表,又悄悄向王一民示意,王一民故意装作没看见。但是却被这位年高而目光敏锐的老人看见了。他看了看上萧说:“怎么?你们还有什么约会吗?”

 王一民一见不妙,忙摇着头说:“没有,没有,我们就是专门来拜见老伯的。”

 卢运启一边持着胡子一边对上萧微微摇着头说:“不对,我看上萧先生好像…”

 上萧也觉出不大好,但他是个能编剧本和小说的人,编点什么来的倒现成。这时忙编了一个理由说:“没有什么事。我是怕卢老才会完客,疲劳了…”

 上萧才说到这,卢运启就高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你们看我这样像疲劳的样子吗?连续会见一天客人我也不会疲劳的。”他止住笑声,又正容地说“不过也要看什么客人,像方才我送走的那个人,连来两个我就会透不过气来。可是那也不是由于疲劳,只是肝火上升,令人气恼而已。”

 一块云罩在卢运启脸上了。他端起盖碗呷了一口茶。

 王一民忙抓住时机,表现得随随便便地问道:“是什么客人使老伯这样气恼?”

 “从鬼门关里钻出来的。”卢运启一顿盖碗,水星子浅到茶几上和手上,他忽然觉察到有些失态,掏出一块雪白的手帕擦了擦手,又平了平气。然后哑然一笑地说道:“是一个不速之客,寇玉旨雄一派来的。”

 王一民有意挑问道:“老伯和玉旨雄一有来往吗?”

 “素昧平生。”卢运启一挥手说“不过我早就听说过此人。当年我在滨江道尹任上的时候,他就是寇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调查课长,是那个所谓对满洲的‘国策公司’的重要成员。此人个头不大,活动能力却很强,经常看到他在报纸上出头面,发表演讲,是个伪装成笑脸的枭鸟、豺狼!我怎么能和这样的国敌互相来往!”

 “那他怎么找到老伯府上?”

 “他们想借我这块招牌用用。”卢运启又淡淡地笑笑说“他们这个大‘满洲帝国’遭到全中国土农工商各界的反对,全世界主持公道的人士也对寇怒目相向。他们匆匆忙忙把博仪扶上台,又网罗了一些所谓社会名,为他们撑持门面,以便打出满洲‮立独‬自治的旗号,掩盖天下人之耳目。但是真正的有识之士,跟他们走的百里无一。他们越来越感到那几棵朽木支撑不住博仪的宝座,就又把同撒出来了。前些时候派我两个得鱼忘签的门生来,向我暗送秋波。接着我那旧同僚,新汉吕荣寰又登门拜访,劝我出山,都让我给顶回去了。今天王旨雄一的使者又来了,我以年老多病,昏聩无能,既无出山之望,亦无出山之力等词为由,又给项走了。”

 王一民表示赞叹地点点头说:“老伯有此胆识和气节,真给我们晚生后辈做出了好榜样。不过我想他们既然把同撒出来了,就不会空着拉回去。老伯当然会想到他们的下一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卢运启一拍茶几说“我卢某虽然不肖,也不会和那些汉卖国贼为伍!你看看他们网罗了一些什么人:豆腐匠出身的胡子头张景惠竟然当了军政部大臣;多少年前就认贼作父的大烟鬼熙洽也爬进了宫廷;以出卖国家矿山资源而起家,在哈尔滨开义祥火磨厂的老商韩云阶竟掌起龙江省的大印;因为强占父妾而杀父母的禽兽金某人竟当了‮察警‬厅长;目不识丁的江洋大盗也成了滨江警备司令部的司令。氓、赌徒、光、无赖和那些货真价实的鸣狗盗之徒都坐上了大堂,这样群丑云集的伪政权里怎能坐进正人君子!卢某人宁肯昂首死在寇屠刀之下,也不会叛国投敌,做千古的罪人!”

 “老伯真是肝胆照月,忠义贯长虹!这一席话使一民听了真是胜读十年书啊。可惜在这法西斯‮腥血‬统治的天地里,没有我们这亡国之人发表言论的自由,不然老伯真可以写篇《正气歌》那样千古传颂的好文章,一可以传之子孙后代,二可以使当今世人知道老伯这浩然正气,免得像现在这样到处窃窃私议,众说纷纭,其中多有误解和非议…”

 “哦?果真是这样?”卢运启双眉紧锁,捋着胡子正问道“世兄都听见些什么议论?”

 “无非说老伯要出山了。有的说要代替火磨老板韩云阶出任龙江省长;有的说要到长——就是他们的新京去当大臣;甚至有的说郑孝胥是老伯当年的老上司,他向日本人推荐,想让老伯到满协和总会去当…”

 王一民刚说到这里,只见卢运启圆睁双眼,一拍桌子,腾身站起说:“去当汉!去当卖国贼!去给寇屠刀贴金!去往洒遍国人鲜血的土地上栽花!不提这个郑孝胥还则罢了,一提起他老夫真是气满膛!不错,当年他在安徽、广东按察使任上的时候,老朽充当过他的按察分司。那时他沐猴而冠,装成正人君子的样子,再加上他确实有些真才实学,所以蒙蔽了不少人,包括老朽在内,对他着实敬重。哪知他竟在晚年当了大汉,头号卖国贼,和寇合谋,从天津胁博仪到了东北。他也就厚着脸皮登上了国务总理大臣的可坐席。前些时候我看他在大同自治会馆发表训示,竟说‘所谓王道者,即合群之学而已’。想不到他竟不伦不类到如此程度,飞禽走兽中也有‘合群’者,难道也是遵循了王道吗?一个人大节一坏,就什么都不顾了!”

 “老伯说得极是!”王一民也激动地点着头说“这反映了一个叛徒的内心矛盾,思想上的混乱。但是主要说明他是个有便是娘的实用主义者。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可以抛开道义、真理、学问,顺嘴胡说而不以为。”

 “有道理!有见地!”卢运启又坐在王一民身旁,连连点着头说“世兄不但继承了家学,而且能用之于当今时事,使之切中时弊,言之有物。老朽能为犬子得到这样良师而高兴!”

 “请老伯勿使公子以师相称,能成为益友,一民即于愿足矣!”王一民也仿效着卢运启的样子,抱起双拳说道。

 一句话又说得卢运启哈哈大笑起来。

 一直坐在一旁的上萧早已心急如焚了。他怕时间太长,柳絮影等不到他回去就跑了,也怕怨他冷淡。但是由于方才的教训,使他不好再低头看手表,也不敢再向王一民递眼色了。他本来如坐针毡,比热锅上的蚂蚁还难受。蚂蚁烫急了还可以蹦跳,侥幸者甚至还可以跑出去。可他却只能老老实实在那里坐着。不但坐着,还得随着卢运启那慷慨昂的感情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如此国家大事,无动于衷怎行!上萧是个自由主义者,本不习惯于做违背自己感情的表演,但今天是在这位老名士、长者面前,出于对长者的尊重,也只好做违心的表演了。违心终究是难受的事,所以他坐在那里就更加难熬。他一口一口地喝着浓咖啡,只盼望他们那激动的感情能快点冷静下来,谈话好早一点告一段落。现在,他趁着卢运启大笑的机会,忙对王一民说道:“卢老年过花甲,‮体身‬虽好也不宜于过度‮奋兴‬,我们还是告退吧。”

 对他这突如其来的提议王一民是理解的。但是卢运启却感到有点上下接不着茬儿。他停住笑声,对上萧眨了眨眼睛,忽然又笑起来说:“我明白了!上萧先生今晚一定有约会,不然不会这样…好了,老朽现在就端茶送客罢。”他又转对王一民说“不知小儿何时拜师为宜?”

 还没等王一民回答,上萧马上接过来说:“明天晚上,还是我送一民来,由我直接给公子介绍,卢老就不要多心了。”

 “好,一言为定。”卢运启又对王一民说“适才我们的话并未说完,得暇还要再谈。老朽现在对上边的活动并不十分在意,他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谅他们也奈何我不得。只是这民众的议论倒颇堪忧虑,人言可畏,弄不好会坏一世清名啊!”王一民一听马上成竹在地说:“您方才说玉旨雄一那个使者来的时候,老伯不是以年老多病,昏聩无能等词为由给顶了回去吗?”

 “对,是这样说的。我还说我早已退归林下,以终余年,决没有再出山之意了。”卢运启一边说着一边直望着王一民,他不知道王一民为什么又问起这话?

 “老伯顶得非常好!”王一民一字一板地说“真是不亢不卑,不缓不急,态度明朗,措词得体,只是还感到有些可惜!”

 “怎么可惜?”卢运启不解地直看着王一民。

 王一民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只有那使者一个人能听到,顶多再加上个玉旨雄一。如果能把这态度公之于众,或用发表声明的方法,或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或者干脆写一篇署名文章,公开发表在您自己办的报纸之上。不就会立见功效,清除非议于一旦吗?”

 “高,高见!”卢运启睁大了惊喜的眼睛,情不自地对着王一民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世兄轻轻几句话,就使老朽豁然开朗,茅顿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自己办了一份报纸,并没想到利用它来解此难题,反被世兄一语道破了。足见世兄聪慧过人,真乃人中骐骥!如果不是生不逢时,遇此世,真可以为国为民做一番大事业了!”

 王一民一边说着“过奖,不敢当”之类的谦词,一边站了起来。

 卢运启忙又叫人派车,把王一民和上萧送了回去。 n6zwW.cOM
上章 夜幕下的哈尔滨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