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使高丽另有要务
大观三年,段正严遣进奉使胡亮、副使高明清等使宋,随携贡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黄、细毡、碧耳山诸物,外携乐人一队,天竺巨象两头。
尽管沿途紧赶慢赶,但是,由于使团人数众多,再加上一路监司
来送往,因此路途上依旧花费了很长的时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因为这个缘故,虽说信使自四川上京,而使团却是从广东路而行。一路路过州县,围观百姓无数,虽然这不是第一次,但是,百姓仍旧对这些来自异乡的使者抱有莫大的兴趣。
对于大理使团来说,此次来朝陛见无疑是怀着重要的任务。而对于大宋百姓而言,这四国来贺八方来朝无疑也是国富民强的表现,在沿途各州县的大力宣传下,拖儿带口来观瞻这使团盛况的着实不少,就连奉命一路扈从的广东和四川两地官员也颇感自豪。
虽然两头巨象落在最后,但是,这路途上依旧是速度不快。所以,在算算路上实在赶不及之后,广东转运使便派人飞马入京呈报。而赵佶览奏之后便大笔一挥,示意让使团按照原定计划慢行,不必赶在元旦之前。于是,大理使团索
和两头巨象会合,把原先的速度改作了乌
爬,借此大肆造势。
而此时此刻,正在大宋东京城的另两国使节则已经准备回去了。高丽使节在东京城盘桓了几个月,除了按照大宋的允许购买一应儒学经典书籍之外,还采购了许多各种手工制品以及丝绸等物。对于这一次出使大宋的成绩,他无疑非常满意,要知道,高丽虽然曾经对大宋派出相当多的使节,但迫于辽国威势,往往不能将话头扯到那些关键问题上。而这一次挟着辽国大败的机会,他们怎么也能够有所得。
大宋并没有让王继空着手回去,当然。这并不是说天子赏赐了多少东西,而是做出了更实质
的表示。以枢密院北面房兼辽东房副承旨李纲为正使,出使高丽。当王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可谓是一片狂喜。
按照大宋历来的规矩,派至各国的使节在官品上都有相当地限制,与其说是看其人是否有才,不如说是看其人是否匹配出使这个任务。虽然有些官员在出使后能够得到大用,但是。在出使之前,无疑都是默默无名之辈。但是,李纲却无疑是大宋朝廷中声名鹊起的官员。
作为高丽王的堂弟,高丽户部尚书,王继在大宋这些时
频频和大宋高官接触,希望能够从各方面了解大宋朝廷。而一番走访下来,他敏锐地发现,如今的大宋已经和几年前大不相同了。不单单是政策上更加
进,而且执掌朝廷的那些重臣在外
事务上也更加积极,不复往日的保守。而对于他提出的派高丽使节来宋国学习这件事上。朝廷根本没有多少争论。就顺顺利利通过了。
而这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的。须知当初高丽派使节来大宋买书,尚且还会遭到朝廷大臣地竭力劝谏。更不用说派学生这样的大事。而从此次大宋对于婚事的态度上,王继更是认定,如今的大宋很可能将取代大辽而成为更有力的霸主。
正因为如此,对于枢密院执掌两房的李纲,王继一直都在竭力打听其人秉
。偏偏事情就这么巧,大宋朝廷选定的正使,恰恰就是李纲。
在大宋客省使向他宣布此事的时候,他强忍心中欢喜,笑
地点头答应,而在御前辞行的时候更是对大宋此番派出使者极尽溢美之词。
而对于这一点。赵佶在起初的莫名其妙之后,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用意,自然免不了一阵沾沾自喜。确实,四邻地国家全都国力削弱,而己国反而略有增强,这种势头换作哪个君王,都是免不了欢喜地,更何况还有各国一而再再而三地献上公主?
然而,就在天子和群臣都为了四国来朝而欣喜的时候。一个消息突然传到了京城。
知大名府苏辙去世!
对于苏辙的体身,高俅虽然心中有数,但由于他知道苏辙如今位高权重,对于体身也还算注意,大名府又是名医荃萃,因此他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就连当年苏轼也比历史上要活得长。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前时只不过有消息说苏辙病倒,不过数
地功夫,居然便传来了这样的消息!
相比苏轼,他和不芶言笑的苏辙只能说是
情一般,但是,心中那份尊敬却一点不少。当然,对于苏辙在政治上的执拗,他也是心里恨得
的,这些年,在大名府任上的苏辙没少上书弹劾或是劝谏过,其中把他扫进去的不在少数。若是换作了别人,他铁定难以
得下这口气,可那个人是苏辙,连天子官家也不过一笑置之,他又能如何?自然是自叹倒霉罢了。
可现如今,继苏轼之后,苏辙也去了,昔日声名震天下的苏门三杰,转瞬已经全部凋零。而昔日名满天下的苏门众弟子,也同样不复存在,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令人感伤的事。即便是和苏门众人并没有太大
情地蔡京何执中,提到此事时也颇有些
然
变。毕竟,他们已经都不年轻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死有轻重之分,百姓之中风评也不一样罢了。
而赵佶在听到苏辙死讯之后,情不自
地叹了一声:“朝廷又少一纯臣,士林又少一正人君子!”
当这句话传入民间的时候,百姓之中顿时议论得沸沸扬扬。无疑,在大多数平民百姓心中,旧
的那些人都是风骨硬
的青天,所以,苏府门口送来奠礼的人竟络绎不绝,让那些家人措手不及。须知苏辙既然是在大名府去世,一应礼制便应当在大名府进行,如今百姓把东西送到了京城,足可见心中爱戴之心。
下朝的时候,高俅特意往苏宅门口绕了一圈,见车水马龙,再见宅内一片素白,忍不住唏嘘不已。而旁边的李纲则默默望着那长长的人群中,突然感慨道:“若是每一个朝廷官员都能像苏大人那样受人爱戴,死后都能有这许多人送行,只怕是死亦无憾了!”
“伯纪,你这话似乎别有所指啊!”高俅放下车帘,命车夫调转车头,便回头道“可是对你这次去高丽有什么意见么?”
“学生不敢!”李纲本能地道出了学生两个字,话一出口方才发现了自己的口误,不觉有些尴尬“下官只是以为如今朝廷尚有不少事情需要担心,高丽弹丸小国,不值得朝廷花费这么多功夫。高丽人浮而不实,如今还在炫耀当年打败女真人地旧事,不啻是天大的滑稽。不是下官多嘴,若他们还是如此,只怕动辄有亡国之祸。”
“伯纪,你说的虽然有一半是对的,但是,圣上并非是因为要
娶高丽公主,方才把你派到高丽去的!”见李纲一下子脸色憋得通红,高俅不
心中好笑,又摇了头摇“你该知道,便算那高丽公主是天仙绝
,也不至于如此郑重吧?当
辽国将公主嫁来的时候,我朝也不过派何相公象征
地
了一
,又何况是高丽公主?”
“那又为何…”李纲
言又止,须知这个问题在他心中憋了不少时间,如今眼看得解,他自然不想错过机会“比起中原各国来,别说是西夏或是辽国,便是大理,其实也比高丽更重要些,朝廷为何厚此薄彼?”
“唐太宗何等英明,尚且在远征高句丽时遭遇重挫,直到高宗即位之后,方才平了高句丽,完成了太宗遗愿,这些都是旧事,暂且不提。我要说的是,高丽虽然官风不怎么样,但是,民风却是不容易被外力影响的,你说女真说不定会灭了高丽,这不现实。如今的金国志在天下,和辽国议和,更大的原因是出在内部。一旦他们恢复过来,肯定还是要西进甚至南下的。为此,辽东故土更多的是处于防守态势。”
说了这么一大堆话,见李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高俅便知道响鼓不用重锤,当下便不再提此事,到了自己府上之后,便命人取来几本誊抄过的手书,递给了李纲。
“这是先头有人从高丽回来的时候,总结的一些风土民情,以及高丽朝廷上下的情况,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你在我大宋官品不高,但是,到了高丽就不一样了。为了你此行,圣上已经秘密下旨,命已经整顿完毕的水军开到登州,护送你前去高丽。虽然不过是三只船一千人,但是,却无一不是精锐。这是示威的大好机会,但是,你需得把握分寸,最重要的一点是,若是被金国侦知,必定会引起纷
,你需得小心行事。”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