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传承 下章
856人造虫洞于地外生命?
 “好了,先说说你们的发现吧!”王世子开口打断了艾丁顿·罗斯跟尼尔斯两人间的抬杠。

 对于这些科学家而言,时间的确很宝贵,不过偶尔见面抬起杠来,却往往会有没玩没了的趋势。或者是这些科学家们平时的社会交往太少了,天天埋头研究自己的课题,而作为智慧生命的天然社往往被暂时压制,所以总得抓住机会跟能说的上话的同行多废话几句是几句。

 平常时候这种发自然无伤大雅,不过谁让王世子也对艾丁顿·罗斯口中的重大发现产生兴趣了呢。

 艾丁顿·罗斯意犹未尽的瞪了尼尔斯一眼,这才走到了虚拟天体演示盘前,指着屏幕上的木卫系统开口道:“大家看,这是木星,这是木卫一,这是木卫二,这是木卫三。我们知道,在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三颗卫星的轨道之间有着一种很特别的共振关系…”

 “我说艾丁顿这些大家都很清楚的东西你能不能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我们都知道这三颗卫星轨道之间一直保持着拉普拉斯共振状态!”一边的尼尔斯打断了艾丁顿·罗斯的讲解,换来一个大大的白眼。

 “尼尔斯先生,请不要在我讲解过程中嘴,恕我直言,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艾丁顿·罗斯恼火道。

 “我只是想让您节省下时间,毕竟你的讲解对象是我跟王,相信我,对于这些东西,王的认知并不会比我们少!”瑞典老头不甘示弱的继续抬杠道。

 王世子抚了抚额头:无奈道:“好吧,尼尔斯先生,感谢您对我的认可,不过既然这里是罗斯先生的地盘,不如我们还是按照他的想法听下去吧,浪费不了多少时间的!”

 尼尔斯不在吭声,艾丁顿·罗斯示威的瞪了尼尔斯一眼后,才继续介绍道:“尼尔斯说的没错,三颗卫星轨道之间的关系就是拉普拉斯共振,也就是说木卫三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二周,而木卫一则要公转四周。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体轨道共振现象,在曾经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首先由于木星的汐效应致使木卫一的轨道向外推移,直至到某一点与木卫二发生2:1的轨道共振;之后其轨道继续向外推移,同时将部分的旋转力矩转移给木卫二,从而也引起了后者的轨道向外推移;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木卫二到达某一点与木卫三形成2:1的轨道共振。最终三者之间的两对上合现象的位置移动速率保持一致形成拉普拉斯共振。这是我们在遥远的地球上使用各种观测设备观测后,认为可能最大的一种情况。”

 “但是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不但发现了三颗未知的木星卫星,更是通过对比收集到的无数信息之后,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常量,所以我刚刚绝普特拉斯共振,建立了一个线常微分方程组,整个方程如下!”

 说到这里,屏幕上展示出一排排复杂的线方程组,一排排的数字带入,到最后出现的结果再次回到了木卫系统的虚拟展示上。

 “正如大家看到的,多了这些我们收集到的常量,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三颗木卫系统的卫星轨道出现的拉普拉斯共振状态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整个木卫系统木星以及其总计70颗卫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也完美的解释了,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木卫二、木卫三的离心率问题。当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们将探测器对准了这个特殊位置,结果发现了这个位置有着强磁反应,然而这里却是空无一物的!这说明了什么?”

 艾丁顿·罗斯指着整个模拟屏幕上标出的亮点,语气激动的卖起了关子。

 “这里存在一个天然虫?”尼尔斯疑惑的回答道。

 “对了!但又错了!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虫,但这个虫绝对不是天然的!而是某个比我们发达太多的文明制造的!我们一直以为银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天然的对外星系的虫通道,这个理论我们还不能验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就在距离我们的地球近在咫尺的位置,就存在一个人工的稳定的虫通道!我们虽然不知道它通往哪里,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几千年,或者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前,曾经有智慧生命来到过这里,并留下了这个通道!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诞生人类,甚至可能只有一些生命迹象!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智慧生命并没有对我们的星系进行开发!又或者他们留下了生命的种子,然后离去。但是将这个通道留在了这里!留在了木星系统!”

 尼尔斯完全被震住了!

 这的确是个重大的发现,重大到对于他们现在的意义来说堪比黑炮的发明。

 木星竟然长期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人造的对外虫通道?真不是开玩笑么?

 首先这意味着外星智慧生命是的确存在的,而且技术远远比地球文明要高端许多,而艾丁顿·罗斯是最先发现的好运家伙;其次,对于远征一号来说,发现这个通道意味着他们能够直接跨出太阳系,前往一个未知的星域,而如果艾丁顿·罗斯的分析跟判断真的正确的话,那么很可能虫的出口将通向一个超级外星文明所在的星域,他们很可能在虫出口碰到智慧生命。

 毕竟如果这个虫真的是人工建造的,按照一个般的逻辑思维,肯定要将这个通道出入口放到比较容易抵达的位置。比如木星跟地球的距离对于动辄以光年来计算距离的宇宙来说,距离可绝对不算远,一光年大概是95万亿公里,而地球跟木星之间最近66亿公里,最远也仅有13亿公里,即便是对于远征一号来说,如果完全不顾及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用最快速度从木星赶往地球的话也不过仅仅需要五个小时!这还是远征一号的曲率引擎跟空间跃迁技术还处于比较原始阶段的情况下!

 如果这个通道真的是曾经的高级智慧生命留下的,那么他们的类似宇航技术肯定更加发达,或者从木星到地球需要的时间还会更短。这样推定的话,如果真的穿越虫,或许周遭真的会有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星球。这颗星球的科技水平已经发达到地球文明根本无法理解的水平。

 毕竟用星体来建设一个稳定的虫通道,这在目前来说的地球文明完全是不可想象的!怎么把这些星球放到既定的轨道上?难道用宇宙拖车么?或者凭空造出一颗星球?更别提还要计算出这些星球之间的微重力影响,让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完美运行成千上万年,以保证虫的稳定跟畅通?这尼玛已经突破了想象力的极限!以现有的地球文明科技而言,基本上连如何着手这种浩大工程都无法理解!别说实施,还建设成功了!

 “我知道你们感觉很震撼,但是我还有更多的常理来支持我的论点!首先,木星系统跟地球的距离是个最适合的位置。这个通道设在这里,很难被地球发现,也几乎不会对我们的地月系统产生影响!其次,木星是整个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这是什么?这可是一个极为完美的参照物,对不对?就跟我们的星图一样,一个星系内部,最大的星球往往会被专门标准,因为可以作为一个更有效的参照!整个太阳系里,第一标的星自然是我们的太阳,第二标的星就是木星,在恒星周围建设一个这种规模的虫,自然是不可能的,太过强大的能量反应,会让虫通道变得极不稳定。但是在木星系统就不一样了,既隐蔽,又稳定。而且方便!”艾丁顿·罗斯继续侃侃而谈着。

 “还有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木卫四?这颗小星球的外形极不规则,但却恰好可以让整个木卫系统运行完美,而且其中还有三颗反光度极小的星球,它们…”

 “等等,如果这个通道真的是人工建设的话,那么我有一个问题,这个虫通道为什么要建设在地球附近!你认为是因为这些地外高级文明到达我们的太阳系时,已经发现地球上有智慧生命存在了么?”王世子突然开口问道。

 或者对于太阳系中存在这么一个通往其他空间的人造虫,王世子并不算太惊异。毕竟他很清楚的知晓地外文明是肯定存在的。他还不止一次思考过自己的爷爷究竟是怎么穿越无数的星系到达地球的。但是这个问题却很重要,关系到他做为船长的决策。

 假设木星系统的确存在一个人造的虫,而这个虫的确是高级外星智慧文明所建设的,那么如果是这个地外高级智慧文明早已经发现了地球上人类的存在,就算通过这条通道主动曝光在这个地外智慧文明面前也不算什么大事,毕竟人家早已经知道你在这里了,就算你不主动曝,这个高级文明迟早有一天也会找上门来。而以这个高级文明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征服地球文明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只有不到万年文明底蕴的地球文明,面对这种高阶文明的确没有太多自保力量,或者现在地球上的黑炮可以稍稍威胁到这个文明,但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悲壮的自毁罢了。比如‮杀自‬式的朝着太阳丢出一个黑

 但如果这个地外高级文明来到太阳系时,并没有发现地球上已经存在文明,那么或许这个通道只是随手为之,可能是太阳系暂时并没有太多这个文明特别稀罕的东西,放下这个通道只是为了给未来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又或者只是将太阳系做为一个中转站,当然后者的可能很小,虽然以现在地球文明的科技水平要跟这种科技水平的地外文明相抗衡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有地外文明从太阳系借道通过,被发现完全不被发现的概率却不大。

 很显然,这么多年似乎没有听说过木星附近有太过怪异的能量反应。如果真的有远航舰队在木星周围频繁进行太空跃迁,必然留下能量反应的痕迹,人类不可能一无所觉。

 这种情况下,远征一号自然最好是不要尝试通过这条通道。

 道理很简单,在自身实力还不足够强大的前提下,将地球文明曝光在一个太过强大的地外文明面前,那可是件极不明智的事情。

 “这就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了!”艾丁顿·罗斯摇了‮头摇‬道:“不过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展一系列的探测跟研究,首先我们要对整个木卫系统71颗星球进行标本采集,大致判断这些星球的年纪,然后通过模拟运算推演它们的运动轨迹,其次,我们需要在虫外尽可能收集到更多更详细的各种信息,比如通过虫附近的辐强度,物质构成,找到更多的参数,尝试建立一个动态模型,看能否判断出这个虫持续的时间,总之,仅仅只凭现在的发现,我们很难对这一现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一切都只能是猜测。当然要我说或许这个通道是上帝建成的呢?他创造了人类,并人类留下了一条通往其他世界的通道。或者这个通道的另一面将会上帝创造的另一个文明,他用这种方式为我们或者对方留下一条通道,在星际灾难到来时,可以让我们互相救助!毕竟上帝是无所不能的!”

 整个解释逆天了,不过却符合许多人的思维定式。当遇到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时,一切推给上帝可是最简单的办法。不过显然,这位艾丁顿·罗斯可不是这样想的,从他热切的目光里王世子便清楚,这位天体物理学家已经摩拳擦掌,只等着大干一场了! N6Zww.Com
上章 科技传承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