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城禁
从腊八这一天起,东菁王府在城外施粥,因为卫国夫人和姜嬅从头到尾没有
面,探报传进宫里,兆庆帝只当是东菁王府趁机收买人心,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她们去。
这是因为整个东菁王府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宫密探的监视下,姜家母女两个大活人,除非是
了翅膀隐了身,否则别想踏出京城一步。
余舒迟了两天才听说姜家大张旗鼓接济灾民的举动,白冉行事稳当,初十这天准时准点在城外临时搭建好的粥棚外面挂上了“余”家的旗子,也加入到赈灾济民的队伍当中。
晚上收摊回来,白冉向余舒回禀时候就跟她说起:“咱们府上的粥算是熬得实惠了,一碗里能有一半稠的,有些人家施粥,一碗捞起来只有几粒米,最阔气的要数东菁王府,我看过他们家的粥,能竖起两
筷子,粥棚外面围的灾民能把人给淹了。”
余舒闻言,心里就泛起了嘀咕,姜家母女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跑去做善事,八成是薛睿的主意,可是她想不出来,他要如何通过施粥这件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帮助她们逃离京城。
白冉见她陷入沉思,就悄悄退了出去。
余舒想了夜一都没有理出个头绪,第二天她就忍不住想要去找薛睿问个明白,然而一道圣旨却把她从司天监催回了家里——翠姨娘被封了诰命夫人。
尽管大提点早给她透过底,真拿到了敕命文书。余舒依然觉得惊喜,她与小修出身的缺陷,总算是彻底地抹平了。
翠姨娘就更别提了,两天前她才从大牢里出来,身上霉味没祛干净呢,天上就掉下一块大馅饼,砸得她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
余舒暂时顾不上理会她的心情,就捧着圣旨先到午门谢恩去了。说实话翠姨娘不论是品行还是功德都配不上这个诰命之位,凭子女得来的尊荣总不比凭丈夫带来的名正言顺。可是兆庆帝为了给她正名。格外开恩。
她在午门前跪拜,兆庆帝虽没有诏见她,却让泰安殿的太监出来传话,余舒做出一副感激涕林的样子。又磕了几个头才离去。
接着又回司天监去回禀大提点。得了几句箴言——
“朝中文武何其多。能得圣上器重的寥寥无几,你既有这样的福分,当知惜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莫要负了君恩。”
余舒总觉得这番话是在给她打预防针,另一层意思是:以后皇上有用得着你的地方你就该万死不辞。
兜了一圈回到家,余舒先去和翠姨娘谈谈心,给她重新立了几条规矩——第一,不能随便出门,见客必须得有赵慧在一旁作陪,否则免谈。第二,不能口无遮拦,但凡有一句骂人的话传到余舒耳朵里,就扣她一个月的用度。第三,余舒将余秀才和祖父祖母的牌位从升云观请了回来,每逢初一十五,翠姨娘需得磕头烧香,供奉余家祖先。
出人意料的是,翠姨娘没有和她胡搅蛮
,十分听话地答应下来,表现地乖顺异常,带着点儿小心翼翼地请示她道:
“你爹走了这么些年,都怪我不经心,没有给他料理好后事。你如今有了出息,不好再让他的坟头荒着,你看几时方便回乡一趟,给他修修坟,也叫我当面给他磕头认个错。”
翠姨娘难得说出这样明理的话,余舒不免多看了她两眼,说道:“这是个正事,你让我想想。”
所谓光宗耀祖,理当惠及父母,她已是当朝五品的女官,不逊地方上的知府,比之义
县令都高上一级,完全够得上衣锦还乡。
翠姨娘活着能享诰命,余秀才死了,为他修坟无可厚非,可是问题出在皇上和大提点不会放任她远走,千辛万苦找到她这个破命人,除非放在眼皮子底下才能安心。
但是坟还是要修的,她走不开,可以派人回去,至于翠姨娘,这个惹祸
走了也是好事。
“公务繁忙,一年半载我是走不开,不若我差遣随从护送你回义
,先给我爹修了坟。”
翠姨娘听了她的话,犹犹豫豫没敢答应,她虽说是翻身做主了,却还没养出什么底气,这就别别扭扭道:“我回去到哪儿落脚,老宅和田地都变卖了,咱家又没什么亲戚投靠。”
余舒好笑道:“谁要你去投靠人家,没宅子就买一座,这你不用担心,我都会安排妥当,修坟的事同样不用你管,你只管回去替我和小修给爹上香便可。”
翠姨娘还是忧心忡忡的,“那纪家怎么办,万一他们听说我回去了,上门寻仇,我一个妇道人家,肯定要吃亏的。”
“他们敢,”余舒嗤之以鼻:“纪怀山死了,纪家朝中无人撑
,徒留虚名罢了,剩下那几个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义
城又不止他们纪府一个世家,人走茶凉,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嚣张?你只管放心回去,我保证没人有胆子对你不敬。”
大衍试舞弊一案当中,纪怀山这个从三品右判官畏罪自尽了,太史书苑接连曝出凶杀事件,纪星璇这个秀元大易师牵涉其中,在牢中假死
身,销声匿迹。纪家的顶梁柱没了,又断送了继承人,余留之辈,不足为患。
余舒自认是朝中新秀,品级不如纪怀山昔日,但胜在名气大又得皇帝青睐,若是她本人回乡,就连县令都得上门拜见她,何况是一个苟延残
的没落世家。
上门寻仇,不是找死么。
翠姨娘壮了胆,便同意一个人回乡,又问余舒几时启程。
“你现在要走就得在路上过年了,天寒地冻的别再困在路上。就等两个月,明年开
吧。”
“好,都听你的。”翠姨娘就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以前她怨恨余秀才迁怒余舒,总是和她对着干,现在有了悔过之心,自觉万般辜负了余秀才的情义,对余舒就变得言听计从,没有一点意见。
这一番计较,就到了晚上。余舒没能去找薛睿问话。等到余小修回来,就把他叫到北大厢,当面对他说:
“娘有了诰命,再没人能笑话咱们姐弟二人出身。可也杜绝不了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小人。我且问你。你是要继续待在书院里念书,还是回家专心致志跟着干爹学医,我给你请个先生。教导你诗书礼仪。”
余小修尚未从娘亲成了诰命夫人的惊喜中缓过神,就被他姐姐戳醒了。
“我、我还没想好。”前两天白冉是有跟他探讨过是否要继续留在百川书院念书的问题,可是他拿不定主意。既想离开了自在,又怕就这样走了会失去胡天儿这个好朋友。
余舒板着脸训他:“怎么学的婆婆妈妈,你喜欢就留下来,不喜欢就走,有什么好为难。”
余小修可怜巴巴地看着她:“我要是走了,胡天儿该不高兴了,他为了我和人打架,我要是丢下他不管,那就太没义气了。”
余舒不能理解这种男孩子之间幼稚的哥们义气,倒是被他一副“你不要
我”的表情逗乐了,抬手弹了他一记脑嘣儿,笑话道:
“你懂什么义气,小孩子家家。听我的,这学不必上了,明天见到胡天儿你跟他好好说说,他要是生气,你就一个劲儿拉着他赔不是,他不会不理你的。”
她看得出来,余小修是真的不喜欢待在百川书院,正好翠姨娘封了诰命,他可以
抬头地走人。
余小修半信半疑地走了,打算明天试试看,要是胡天儿不怪他,他就不去上学了,这样每天就可以空出更多时间待在医馆。
…。
夜里,赵慧和贺芳芝躺在
上,夫
间说些私房话。
“前些天我同小余说,我能遇见她这个贵人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照这么一算,小修他娘上辈子应该是个大善人了。”赵慧唏嘘。
贺芳芝搂着她的肩膀道:“不用眼气,将来我们儿子长大了,指不定成才成器,也给你挣个诰命呢。”
赵慧轻捶他道:“我哪里是眼气了,只不过羡慕罢了。小川才多大点儿,等他长大成人,你和我都变成老头子老婆婆喽。我别的不指望,但愿你我活着时候能够抱上孙子。”
赵慧三十出头,贺芳芝都是四十岁的人了,再过二十年,可不就老了么。
“哈哈,这你尽管放心,有我调养,保管你活到八十岁,莫说是孙子,重孙子也见得。”
赵慧忍不住笑了,幸福地靠着他,心里想:她是真的不眼气小修他娘,有一双好儿女固然叫人羡慕,可是再多的富贵荣华,都不如枕边有个贴心窝子的人。
夜一好眠。
…
翌
,余舒一早先将余小修送到百川书院,让他去学堂上课,她则去见了宋院士,将情况说明,只字不提余小修在书院里受人排挤的事,就说余小修因要学医,就不方便每天到这儿念书,等明年起就不来了。
宋院士十分可惜,百川书院偏重易学,开办数十载,教出的易师不知凡几,但真正进过司天监的只有零星几人,他本来指望余小修能得余舒真传,再过几年去考大衍,替书院争光,不想那孩子竟然舍近求远,竟要去学医。
他奉劝了余舒几句,见她主意已定,不好强人所难,只能忍痛割爱。
余舒告辞之后,就回坤翎局处理公务,下个月的坤册还没有着落,她忙了一天,傍晚回到府上,官服都没来得及换下,就听白冉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下午的时候,城外灾民突发暴动,涌进城门,被守城的士兵驱逐离开,城外搭建的粥棚不得已叫停。
余舒眼皮跳动,心里有种不妙的预感:“怎么会突然闹起来,没有人死伤吧?”
白冉沉声道:“没有死人,但是不少灾民混乱中被守卫打伤,有几个人还被抓了起来,城门也关了,
止出入,要不是我和小葵他们跑得快,这会儿就被关在城外面了,只是好些东西没能带上。”
余舒惴惴不安,唯恐薛睿一计不成,姜氏母女没能逃脱,他反受牵连。
“我知道了,你下去歇着吧,不过是些锅碗瓢盆,没就没了,人无恙就好。”打发走白冉,余舒坐立不安,趁夜换了衣裳,饭也没吃,就悄悄出门,往忘机楼去了。
怎料她到了忘机楼,这里却是门户紧闭,灯火灰暗,敲了半天门不见人应,竟是人去楼空了,她一颗心顿时沉到谷底。(未完待续。。)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