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农桑
《
从天外来》最新章节…
苏慎挑了挑眉,把可贞搂在了怀里,倒是起了两分兴致,因为他知道可贞是不会无的放矢的,“落花生?”
“是,落花生。”可贞挪了个舒服些的姿势告诉苏慎,“前些年我听说过有一个品种的落花生油脂含量相当的高,完全可以用来榨油。而且这落花生一亩的产量差不多在两三石,花生米也能产个两石左右,出油率在四成多五成不到。这样算下来,这收益其实也并不比种植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来的差的。”
可贞的想法是,既然掖县的土地不宜种植五谷,那就只能发展副业了。副业还有什么,再考虑考虑掖县的土质,很快粮油不分家的油料就进入了可贞的视线了。
一筛选下来,让她惊喜的是,这落花生还就适宜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上栽种。既然如此,种植落花生,发展榨油业。把花生油大量销往江南或是关东,这不也是一条出路么!
“咱们这的土地可以种植落花生吗?”苏慎一点就透,心里盘算了一遍,已是想到了着发展榨油业的可行
了,登时就有了两分跃跃
试。
“咱们这的耕地条件虽然差,可落花生恰巧适宜土质疏松的沙质土壤。只不过缺点也
明显的,种植过落花生的土地,肥力和水分的损失也比较快,是需要时常施肥的。所以我想应是可以套种大豆、豌豆的,毕竟这些作物都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的。然后榨油后的油渣也可以用来肥田。”想了想,又道:“至于其他的就要农户们慢慢摸索了。”
苏慎颌了颌首,倒是松了一口气。毕竟,但凡种粮食作物,什么不消耗肥力水分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样的事儿本身就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这样想着。脸上就有了两分笑意,不过微微一沉
,“只不过这榨油不比旁的,是需要相当的资本才能够经营的,一般的小农怕是根本无力开设的。”
可贞再看向苏慎的目光就多了几分赞赏,能很快就想到这个问题,看来这些天早出晚归的还真是有所收获的。
正如苏慎所说,与棉纺和丝织这些小手工业不同,粮食加工业是一项需要较大资本的副业。确是一般老百姓无力承担的,能经营的肯定是一些地主或商人。
“这个我就不懂了。或是像大豆那般直接出售,或是加工后再出售成品,这就得靠你慢慢摸索出适合的路子来经营了。”可贞摊了摊手。挑了挑眉向苏慎笑言道。
苏慎笑着捏了捏可贞的鼻子,“还说什么都不懂,我看啊,就没有你不知道的。”又和可贞商量,“现在要种植花生肯定已经过季了。我想明年是不是选几处地方先少量的试种一下?”
若是收成好收益高,不用劝,那些个农户们自然都会想要种植的。
可贞抿着嘴偷笑,“你说的是,试种一下,看看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也看看最终的产量值不值得去种植,这是再好也没有的了…”
第二天,刚刚用过朝食。苏慎就把书房里不时的回答着可贞众人问题的罗兴找了去,两人在西花厅针对落花生的种植、榨油业的发展说了半晌的话,直说到下衙时分还是意犹未尽。
罗兴这些年一直都在给可贞打点田庄,而且还不是那种背着双手只看账本的打点。
招募佃户、签合同、巡视、催租、收粮这些基本的也不消说。
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耕地种什么作物产量最高。亩种多少正合适,种植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再加上怎么节水灌溉、怎么良种培育、怎么节本降耗、怎么防虫防病、怎么加工贮运、怎么销售…这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
而且虽然没有接触过落花生的种植和榨油。可这些年,为了买卖土地田皮,也曾走过南闯过北,落花生该怎么种植,榨油设备是怎么样的,怎么销售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还有一些粮食加工业的体会心得,罗兴都能说上一些。
苏慎和他聊的越深入,就越是叹为观止。也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田地,可是自家的出息自来都比旁人家来的高的原因了。
脚下生风的回了屋,搂了可贞,把罗兴赞了一遍。又告诉她,他已是和汤师爷商量好了,决定等到来年就试种落花生。同时也已是和罗兴说好了,种子和落花生种植的资料,罗兴都会帮着落实。而本地的事务,像是劝说百姓试种,垦荒、榨油作坊的考察和设置、出售的路径,他和汤师爷会亲自监督。想了想,又问可贞借了《天工开物》、《齐民要术》、《农政全书》过来看。
原本昨儿和可贞说了一晚上的话后,他还只觉着醍醐灌顶。可和罗兴说了半
的话后,他才觉着自己究竟有多孤陋寡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学起来。
而见苏慎如此重视农耕之事,可贞真是非常赞同的。
在这个时代,王政之本,本来就在于农桑。
《管子治国》中所谓“凡为国之急者必先事农”的治国理论,由先秦一直贯穿到现在,一直都是历朝历代朝廷制定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也一直是历朝历代州县衙门的第一要政。
两汉时期,不少原先在小县当县令的官员,因为奖募农民开垦荒地有功,在考核时拔为上等,立马调到大县去当县令。唐代宗时期,奉天县令劝农有功,在州县正堂中考为第一,马上被提升为长安令。北宋的徽宗赵佶,给人的印象就是个风
天子,于治国之道上昏聩的数一数二,可他却还知道发展农业是立国的根本,而且还曾经专门发布了一道诏令昭告天下州县官员,规定基层衙门的首要任务就是“劝课农桑”四字。到了前朝,太祖皇帝高坐金銮殿时,也是最为看重农事。觉着一个官员如果连劝农工作都做不好,那也就不配为官了。
可是,与之相反的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可以算得上是天下士人的通病了。
就像现如今很多传承有序的家族对于年少高中者从来不贺一样,不贺,并不是因为旁的。而是因为你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甚至连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去做官,这并非家族之幸。甚至于,将来为祸国家连累宗族的,肯定就是你。所以在做官之前,必然得先了解官场,了解些国计民生,还要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和声誉名望。
可话虽如此说,到了一定的年纪,的确会有很多人就会去学习相关的专业,什么天文地理、农事水利、医卜数术、政治军事,但凡感兴趣,都是可以学的。可大部分的人在考取功名之前一直在与八股文章奋斗着。等到进入官场后又立马开始学习为官之道、学习怎么敛财怎么打点关系怎么往上爬尚且来不及,谁会去认真计较这稼穑之事的,劝农工作就更是别指望了。
还记得在湖州时曾听说过一个笑话,还是真人真事儿。
说是一县主簿刚刚上任没几天,半夜的时候就亲自去敲知县宅的大门,三更半夜的,再加上那时候正值藩镇之
的非常时期,知县一家子以为不是着火就是有
,唬了一大跳惊惶逃出。结果主簿却对知县说,“我在想一个问题,四月里农户们又要忙着种田又要忙着养蚕,实在是太辛苦了。衙门里出一张告示,让百姓们四月种田,十月养蚕不就周全了么!”知县跑的鞋子都掉了,又好气又好笑,问他,“十月里哪来桑叶喂蚕的!”
由这么一个四六不着的外行人当领导,耽误了自己还好说,关键是还得耽误治下百姓。
而苏慎这会子有心学习稼穑之事,可贞自然是高兴的。
亲自把这些年来自己收集的那些个农书摆在了方便易取的位置,又挑选了七八本这些年来自己积累的关于农事方面的笔记资料并这一路上的见闻都给了苏慎,给他作参考。
而苏慎细细看过后,又问可贞把那一箱子的笔记都要了去。
对于没有种过地的苏慎来说,其实看那些农书并非十分懂得的。可是可贞记录的那些笔记资料都是可贞当初下发给农户记录的,都是从播种开始,每
一记,有些什么样的变化要进行什么样的操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需要怎么应对,一目了然。对于苏慎这个门外汉而言,非常的浅显易懂。
而且可贞在农事方面比苏慎起步早了十多年,给苏慎当先生还真是妥妥的。再加上苏慎又是个谦虚好学的,可贞有见识他只有自豪的。可贞也不是自恃孤傲的,苏慎想要知道的事儿,即便再忙她也会
空替他找到答案。所以两口子都上了心,便常常能静下心来讨论一番,各自增长了知识的同时,倒是又多了一项共同语言了。
多谢姐妹们的支持,明天尽量加更,保底两更~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