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阳邪君 下章
凑字数1(不要订阅)
 (隔壁那二。邻居大醉,破门而入,说要在此过夜,我先与他周旋,然后打了110,处理了许久才搞定,结果今晚的更新就废了。心里不想破掉我这保底两章的心理底线,所以就埋两个坑吧,明天好补上,大家见谅。下面的内容,与小妖下本书写的内容有关,有兴趣的可以看,订阅了也没关系,因为我会在凌晨1点至3点修改此两章内容,到时大家回头重看就是,那时会看到新鲜出炉的正文章节。)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失心;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能藏

 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所藏

 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执藏

 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

 (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果,故称善恶业果位。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

 (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因第八识执持心之万法种子,令五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编辑本段宗派说法地论宗

 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如来藏。

 摄论宗

 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前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为虚妄,九识为‮实真‬。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真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具有解义为真,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法相唯识宗

 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玄奘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来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种姓,说人、法二空。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转变,亦影响日本之唯识思想。[入楞伽经卷二、卷七、决定藏论卷上、法华经玄义卷五下、中观论疏卷七本、大乘义章卷三末、华严孔目章卷一、唯识了义灯卷四本](参阅‘赖耶三相’6314、‘赖耶四分’6314)

 编辑本段八识心王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眼识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耳识

 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鼻识

 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舌识

 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身识

 ‮体身‬具有触觉的功能。

 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意识

 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末那识

 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

 《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嗔、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源。

 末那识所执着的我是什么呢?就是最后一个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

 阿赖耶识是本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

 《入楞伽经》〈佛品第十一〉:

 “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大乘密严经》:

 “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常圆洁不增不减。” n6zwW.cOM
上章 九阳邪君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