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化工大唐 下章
第二二三 提前到来的盛世
 侍颤抖的声音让群臣从错愕中惊醒过来。睿宗这道3谓很有分寸,把数十年的积弊基本上罗列了一下,只不过,他并没有指责任何人,而是很有技巧的说“朕自即位以来莫能改,罪莫大焉!”

 真要说起积弊之始,就得从武则天开始,那是母亲,睿宗当然不会去揭母亲的不是,含糊其词。

 这些积弊并非因为睿宗而起,他却以一句他不能改为罪,谁也无法指责。不仅不能指责,反倒是佩服,如此之怀,古往今有几人?

 群臣是感动无已,有些人眼里更是涌出了泪水,就是萧至忠和窦怀贞他们也是不免几分激动,不住抹眼泪!

 等到内侍读完,所有人齐声道:“皇上!”大部分臣子感动得呜呜的低泣起来,含元殿上一片低泣声。

 这在唐朝历史上从来未有过。

 太平公主太意外了,对这个兄长她很是熟悉,可是,这一刻,她只觉得睿宗很陌生,陌生得她仿佛没有见过似的。不过,太平公主对睿宗的怀大是钦佩:“皇兄,大唐积弊已深,非一所成,皇兄大可不必如此。”

 睿宗摆手道:“小妹,你就不要为我开了。这些弊端虽非朕所成,不过,朕即位一年多,却没有革除,朕难道就没有罪吗?”

 一句话,把太平公主问住了。是呀,就算不是睿宗弄出的积弊,可是,他即位以来却没有革除,罪也不小,下道《罪己诏》也在情理中。

 睿宗依然平静,扫视一眼群臣,问道:“朕所罗列的积弊,你们都认同么?”

 这些弊端只要不是眼睛有问题都能看出来,群臣能不认同?齐声道:“皇上圣明,臣等无异议。”

 “那就好!”睿宗再道:“那你们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说出来?”

 听得出。他是真心问错。只是群臣感动之余无心再来找这些毛病。就连李隆基和姚崇也沉默了。不是没有遗漏地问题。是不必说了。

 “这些积弊必须革除。要革积弊。就需要人才。”睿宗引用前人名言:“汉武帝曾言: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想把破灭吐蕃这件大业做下去。就得革除积弊。你们说说谁能担此重任?”

 “来了!”陈晚荣在心里暗叫一声。同时又大赞睿宗英明。

 要能完成这等大事。殿中就有两人。一个是李隆基。另一个就是姚崇了。当然。唐朝人才鼎盛。在他们之外。当朝地张说、宋璟也有这等才气。只不过。两人不在朝。

 群臣地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旋即移开。又落在姚崇身上。李隆基已经监国。不可能再派其他地事了。剩下地只有姚崇了。

 太平公主预感到不妙,忙岔开话题道:“皇兄,今儿是大喜的日子,先不议这些事,好好的乐乐。”

 睿宗的脸却是一肃,义正词严的道:“朕就是挑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来议议这些事,这叫安不忘危!要是放到其他日子来议,自无不可。不过,朕不想做那种得意忘形的事!历史上,很多帝王曾经做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得意忘形,最终国破家亡,身死人手!纣王征服东夷,经营江南,这些都是大功业,然而,他却志得意满,才有武王伐纣,吊民伐罪之义举。小妹,难道你要朕做第二个纣王吗?”

 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臭名昭著的纣王其实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少年时率兵打到东海之滨,征服了东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疆域拓展到东海之滨,是一件历史大事。他即位后把重心转到开拓东南之地,经营江南上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为后来江南并入版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纣王东征高丽,弄得民怨载道,周文王、周武王钻了这个空子,伐纣成功。都知道牧野一战,纣王派出的军队是奴隶,而不是他的正规军队。纣王的大军在哪里呢?就在东南。《诗》《书》把周文王、周武王捧成了圣人,说得英明之极,若是纣王的大军不在东南之地的话,牧野一战,姜子牙统率的三千虎贲能得所吗?

 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镜子,聪明绝顶之人,最后却是国破家亡,睿宗以此作拟,这份量就很重了,语气虽然不严厉,不过,谁都听得出来那种锐厉,太平公主想说却没有胆再说,只得道:“皇兄圣明!”

 “皇上圣明!”群臣忙颂扬一句。

 睿宗接着道:“既然你们都以为姚崇合适,姚崇你就领中书令,革除积弊,复太宗时的清平朝政!”

 “姚崇真的复相了!这才是睿宗的目的!”陈晚荣大是惊讶,对睿宗的手段大是佩服。

 姚崇复相是众望所归,不过,阻力很大,主要是太平公主会阻止。睿宗真会挑时候,把姚崇复相的时机选在今天,选在喜庆的时节,谁敢说个不字?

 在这喜庆的时节,谁敢阻止,弄得睿宗不高兴?谁弄得大家不高兴,谁就是罪人,会给挞伐。

 这时机选得非常好!

 包重要的是,睿宗一道《罪己诏》铺路,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搏得群臣的好感,他的决定,有几人敢反对。再说了,他已经做到这一步了,不能要求他做得更多,就算有人想反对,也不敢反对。

 姚崇复相是

 主最害怕的事情,可是,处此之情,她是想说,却不T3有干瞪眼的份。

 窦怀贞他们一齐盯着太平公主,见她没有反应,也就不敢说了。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那些赞成姚崇复相的臣子齐声颂扬,大是高兴。

 就在这时,却有人反对姚崇复相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姚崇自己。姚崇上前一步道:“皇上,请恕臣不能从命!”

 中书令久悬,姚崇复相是众望所归,他自己却不干,这太出人意料了,所有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在姚崇身上。

 太平公主眼里既有惊诧之,又有喜。姚崇自己不做中书令,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太平公主比得到一百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还要高兴。

 睿宗很是意外,他把一切功夫都做足了,让反对的人闭嘴了,他的手段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堪称雷霆手段,可以说是大手笔了。到了关键时刻,姚崇却不干了,睿宗难得生气的人,一下子气怒上来,喝道:“姚崇,你这是何言?朕是大唐的皇帝,要你做中书令,你就得做!”

 右手重重在御案上一拍,发出砰的一声响。

 这是陈晚荣认识睿宗以来,第一次看见他发火,声势不小。

 人,都有逆鳞,若是违反了,就会光火。帝王的逆鳞给逆了就要杀人,要血成河。睿宗已经光火了,群臣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为姚崇捏着一把汗。

 姚崇却不慌不忙,仿佛不知道危险有多大似的:“皇上若要臣领中书令,也无不可。只是,皇上得答应臣十个条件。若皇上不答应,臣宁死!”

 谁敢向帝王讨价还价?他一开口就是十个之多,这是惊天之事。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姚崇肯定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太平公主巴不得姚崇不做中书令,借机喝斥:“姚崇,你以为这是菜市口,可以任由你讨价还价?圣意已决,你要么做,要么不做,何来条件之说?一开口就十个,你怎么不说一百个?”

 窦怀贞他们知道太平公主是借机中伤姚崇,很是配合的讥笑附和。

 姚崇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公主所言极是,臣原本想是提一百个条件。只是,臣以为这十个条件最紧要,因为臣的每一条都是一个重大弊政。若皇上不让臣处理这十项弊政,臣做中书令又有何意义?不如不做!”

 众人这才恍然,睿宗一听大喜,忙问道:“姚卿,说说看。”

 姚崇睿智、精明,见事透彻,他论政非常难得,群臣肃立,静听他的高见。太平公主绝对没有想到姚崇的条件居然是弊政,一下子就愣住了。

 应一声,姚崇这才道:“皇上,大唐积弊数十年,弊政何其多矣。不过,臣以为当先处理十件事。一,朝廷严刑峻法治天下,冤狱不断,罚不及法,臣请皇上以仁政治天下,治理冤狱,刑赏以律法为据。”

 坏法之事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她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任用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剪除异己,法治也就败坏了。数十年来构筑的冤狱何其多,想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睿宗想也没想道:“姚卿,朕准了!朕希望你放开手脚,纠正冤狱!”

 “二,朝廷虽有吐蕃大捷,但由于弊政太多,皇上求边功,臣以为不能同时多加征伐,应该集中力量打一个,皇上能同意么?”姚崇的第二个条件来了。

 睿宗大笑道:“姚卿,这有何不可?以现在大唐的弊政,就是打一个都有些勉强,更别说多所征伐了。就依你,集中力量打一个,我们就一仗一仗的打。”

 一个时期只能做一件事。唐朝的国力虽然雄厚,也不能多方出击,那会导致力量分散。更别说了,现在的唐朝积弊甚重,集中兵力打一个敌人是最好的抉择。

 “三,自从则天顺圣皇后临朝称制以来,宦官多有求,干预朝政,臣请皇上不让宦官与政,皇上能行么?”唐朝的宦官很猖獗,尤其是后期,其始作俑者就是武则天了,姚崇这一提议很有远见,只是到了政衰之后,宦官又活跃起来了。

 “准!”睿宗回答得特别爽快,就一个字。

 “四,自从武氏宗亲窃据要职以来,继之以韦氏、安乐公主,官场混乱,臣请求皇亲国戚不在要害部门供职,以前巧立名目所得之官一律撤消。”

 武则天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排挤李氏,安武氏宗亲供职于要害部门,这为她登上帝位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韦后、安乐公主仿效她的做法,安了不少亲信在要害部门。这些人,现在也还在,若是不把他们清除掉,危害非常大,睿宗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是,只说了两个字:“严办!”

 一连四条,条条是当务之急,姚崇论政真是让人不得不服气,人人点头赞同,就连太平公主都是轻轻点头赞许。

 姚崇接着道:“五,近年来,亲近佞幸之徒触法犯科,依仗豪门贵戚,逃避惩处,臣请求依律严惩,不知道皇上能否同意?”

 自从法治败坏以后,那些皇亲国戚、大臣豪门的势力错综复杂,盘错结,他们手眼通天,因此而不受征处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姚崇这一提议虽然很有见地,就是

 便,就是殿里的大臣就有不少人牵涉其中。要是这T(的话,他们就难干系了,不由得大是紧张,盯着睿宗,静候他的决断。

 睿宗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扫视群臣一眼,冷冰冰的道:“你们中就有好多人牵连其中,不要以为朕不清楚。姚卿这一提议非常好,朕不仅准了,还授予姚卿临机处决的权力。”解下间佩剑,叫内侍捧给姚崇:“这是天子剑,可斩一切不法之徒。你们,好自为之!”

 姚崇刚正不阿,办起事来绝不拖泥带水,他拥有天子剑,那些作犯科之人就有得受了。一个不好,就会把自己给扯出来,那些心里有鬼的大臣们暗凉气,不由自主的看向太平公主,希望她来反对。

 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太平公主居然大是赞成:“姚崇,你放开手脚去做,不管是谁,严惩就是。”

 要是太平公主当上皇帝的话,她也会这么做,虽然她反对姚崇复相,也不会反对这事。

 连太平公主也站到姚崇那边了,这些大臣开始盘算如何摆干系了。

 “姚崇,接着说!”睿宗问话了。

 “六,近年来,豪强大族行贿方镇、公卿,臣请除租庸调以外,其余的所有税收全部止…”

 姚崇的话还没有说完,睿宗就拍板:“准!早该这么做了。”

 “七,武后造佛寺,中宗造圣善寺,皇上造金仙、玉真二观,耗费‮大巨‬,坑害百姓,臣请止建造佛寺道观。”这一条牵涉睿宗本人,姚崇也不知道能不能获准,打量着睿宗。

 睿宗万未想姚崇这么不给面子,居然把他也扯进来,不由得一愕,继而就是大笑道:“直言,直言!直言好!朕准了,从今以后,不再建造佛寺道观。”

 唐朝的皇帝姓李,以老子的后人自居,对道教大力扶持。武则天建佛寺,扶持佛教,是为了和李姓扶持的道教抗衡,为她夺取帝位创造条件。

 “连这一条都准了,看来睿宗这次是真的要大干一番了!”陈晚荣在心里暗赞睿宗的气度,还真是宽广。

 睿宗现在是尝到做大有为之君的甜头,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番,这就需要人才,不用姚崇还能用谁呢?

 “皇上圣明!”姚崇这才放心:“八,前朝皇帝玩大臣,有损君臣互敬礼仪,臣请皇上对臣下以礼相待。”

 臣之间本有礼仪,就是臣子犯法了,皇帝依律处置就是了,也不能损及群臣之礼。有些皇帝却不管这些,东汉明帝就是一个典型。郎中葯因小事惹得明帝发火,明帝抓了一子去追打葯。葯没地方躲,就钻到下去藏起来。明帝站在边吼:“你给我出来!”葯就回答:“天子穆穆,诸候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明帝惭愧不已,饶过葯不说,还很是信任,后来让葯独挡一面。

 睿宗不是明帝,他“谦恭孝友”对这一提议没有任何异议,点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姚崇接着道:“九,前朝大臣进谏,因此而罹难者不在少数,忠臣寒心,臣请皇上准许大臣直谏。”

 睿宗哈哈一笑道:“魏征直谏之风,诚佳话!太宗皇上怪罪过他么?朕不仅准了,还希望各位臣工忠直切谏!”

 魏征的直谏千古有名,有时弄得唐太宗很恼火,不过,唐太宗气归气,却并没有治他的罪,相反还请他喝酒,信任有加。

 唐太宗不会杀忠言切谏的大臣,这也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因谏事而送命的大臣不在少数,是以,朝中的大臣往往有事也不说,这很不好,也是一桩急务。

 此令一下,就可以复唐太宗时的旧观了。李隆基当政之时,著名的宰相韩休老是和李隆基争论,有时争得李隆基人都消瘦了,有人就问李隆基为何要与韩休争论?李隆基就说,争论之后他就可以睡个安稳觉!

 这是谏风盛行的表现。

 姚崇的声音陡然提高了:“西汉、东汉,外戚政,后世寒心,我朝尤甚。臣请皇上下旨把后戚不得干政写入史册,成万世之法,永不复蹈!”

 西汉的窦、王外戚政,东汉的窦氏又政,这让后人叹息不已。唐朝的武则天更是称制当皇帝,对中国历史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不过,对于李氏王朝来说,那是不可容忍的。

 睿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朕一想到这事就难以平静,是该这么做!”

 顿了顿,问道:“姚卿,你愿意做中书令?”

 姚崇跪下叩头道:“皇上,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十条建议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姚崇十疏”把当前唐朝的积弊急务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这十疏原本是在一年之后,姚崇向李隆基提出来的,现在,却提前了一年。

 可以这样说,著名的开元世就是以这十疏为开端,这是开元世的标志。因为陈晚荣的到来,十疏提前了一年,李隆基虽然还没有登基,著名的开元世已经开始了!

 问题是,李隆基这个开拓开元世的皇帝什么时间登基呢? N6ZWw.Com
上章 化工大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