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逼上梁山 下章
第十六卷 第三回 里通外国
 “!”

 随着种师道一声令下。种家军三千弓箭手,分列两排,仰弓成四十五度角,齐刷刷出了一箭。

 三千支飞矢,整齐划一的越过了前方友军的身影,斜斜的冲上了蓝田,沿着一道完美的轨迹,划过长空,齐刷刷的掉头向下,如蝗虫铺天盖地,如冰雹冰冷无情,凶狠狠的俯冲而下。

 此时,姚平仲率领的姚家军,正处于种师道军阵前方八十步到一百步之间。正是种家军头拨箭雨的覆盖范围。

 不过,即使如此,姚家军的全部将士,也没有一个恐慌和逃跑,更没有一个减慢冲击的度。依旧紧紧地跟随这他们的主将姚平仲,抬‮刺冲‬。

 如云如蝗的箭雨落下,当时百来个骑兵就被中了面门,眼睛等致命之处,从马背上摔倒下来,更有数百军兵,虽没被中要害,可身上的甲胄隙,也被入了箭矢,挂在身上,虽然不像刺猬,可却也是有些向舞台剧中装扮大树的背景演员。可这些中箭的姚家军,却也如那些扮演背景的道具演员一般,在这个生死血火的舞台上,没有出半点的声音,一往无回的继续跟随着他们的主将姚平仲。

 百步之内,面对骑兵的‮刺冲‬,普通部队的弓箭手,只能出两箭,两箭之后,弓箭手也只能后退或者沦为步兵作战,而种家军的弓箭手,都是严格训练出来的,其虽然不如花荣等绝世手一般,可这骑兵的百步冲锋,却足够他们出三箭。而这三箭之中,若是敌军的骑兵稍有畏惧,稍有慌乱,那都足可让这些种家军的精锐弓箭手。再出一箭。

 而这未战之前的四波箭雨,那已经足以将大部分的敌军杀。尤其是面对那些甲胄不太良地西夏骑兵,更是如此。

 可这一回,姚平仲的姚家军,虽然没有过王侯。没正式被大宋承认为将门,可毕竟也是世代镇守西北的武将世家,家族数代人经营积累的姚家军,那盔甲装备,那也是颇为良的。虽然还比不得种家军重金打造地王牌骠骑军的双重盔甲,可对弓箭也是很有些防御力的。

 更为主要的是,这些姚家军将士,全都视死如归,面对如蝗的箭雨。没有半分退缩的,这正面接头上落下的箭雨几率又小了一些不说,可供种家军击的时间。自然也是更短了。

 故此,种家军的弓箭手面对其他骑兵,能出三箭,乃至四箭,可面对姚家军这之劲旅,却也依旧只能出两箭。一箭仰,一箭平,两箭过后,为免弓箭手直接面对姚家军地骑兵‮刺冲‬。种师道也只能喝令弓箭手退后。长兵上前。

 “蹲身举!”

 当姚家军冲过两拨箭雨。距离种师道军阵不过十余个马身地时候。刚刚撤换下弓箭手。出长兵一字排开地种师道。再次地大喊了一声。

 而随着种师道地一声令下。那刚刚出地头一排长兵。当即毫没犹豫地。就在这生死立分地战场上。深深地蹲了下去。手中地长柄杵地。整个‮子身‬牢牢地把持住身。使长成四十度角地向前探出。森严地形成了一道阵。

 不动如山!

 两米五六地长。斜斜地探出。不用扎刺。那就是对奔袭而来地战马。有着最大地杀伤力。而那些种家军将士地蹲姿。除了是他们把持地长。稳固无比地定在了地上。不畏惧正面地撞击。更让这些蹲下地士兵。没有任何害怕逃跑地可能。

 他们身后。更有一排平举长站立地士兵。只要他们在种师道喝令后。没有蹲下举。那当即就会被背后地军兵刺死。由背后军兵顶替战阵地缺口。

 当然,长期的训练,以及上下一心,也没有一个种家军的将士愿意如此不名誉的死去。何况,步军面对骑军的冲杀,也唯有拼死地阵,才能威胁到敌

 而相对于种家军步军长期面对西夏骑军养成地丰富作战经验。同样是西北边军的世家大将,姚家军却也是同样有许多应对骑兵地经验,却是少有骑兵对敌步兵的经验。毕竟西夏军队,即使一个牧民,那都是骑马的时候多,地上行走的时候少。

 故此,当他们面前骤然闪现的阵,他们却是根本连躲闪的**头都来不及产生,就一头撞了过去。

 除了那领先的姚平仲,反应迅,虽然只是一条胳膊好用,可仍然,单臂一挥,挑飞了面前的阵,冲杀如敌阵。余者,却是全无例外的,均是一头撞在了种家军的阵之上。

 立时间,数百匹战马,都被长扎透,凌空架在了几之上。

 当然,也有那战马只被一两扎中,长吃不住力气,拦折断,那战马死尸落下,把那持军兵砸在底下的。

 不过,那些落马的骑士,却没有一个能逃过那些蹲地兵之后的兵突刺。

 只是眨眼的工夫,凶悍无比的姚家军,就已经被种家军的步军,化作了历史的尘埃。果然是术业有专攻。这骑兵虽然是步兵的克星,可事无绝对,只要是有专业训练,这步军的长兵,却正是骑兵的克星。

 只是这等长兵,虽然面对骑兵的正面‮刺冲‬,有着天然的优势,可若是骑军逃跑,以及迂回攻击,却也是同样无可奈何。甚至,面对例如蒙古游骑一类的以弓为主的骑兵,那更是没有丝毫的还手能力。

 只不过姚平仲倒霉,根本没有应对过骑兵正面攻击步军受制的情况,这才迅灭绝。不过,此时冲入了种家军阵中的姚平仲,却已经全然想不到别的,满脑门心思的,那就是拼死突围。除了突围,再无他**。只有单臂能用。可这一杆大,愣是让他使得繁星点点,整个人全都隐在了尖之中,势不可挡的冲杀而去。

 只可惜,姚平仲虽然已经近乎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入魔。或者说悟道的状态,可毕竟已经是一支胳膊收了伤,而那姚家军地军阵之中,此时除了那与他姚平仲本领不相上下的王进之外,更还有着种家军的本族大将,那功夫,就算不如王进,那也绝对不比丧失了近半战斗力的姚平仲要差。

 结果自然毫无悬**。

 不几,公孙胜带着胜利的捷报。回转了李民那里。其中还带着乔道清和姚平仲。

 那乔道清本就是一个修道遇上了瓶颈,再难寸进,这才入了尘世想图个富贵地。如今碰上了道法高的入云龙公孙胜。不仅不杀他,而且还想着收他为徒,且不说那死里逃生的‮奋兴‬,单是传承阁皂山的道统,正式进入修道人的圈子,这乔道清如何不高兴。要知道,乔道清虽然被童贯收买,可也只是服了童贯的权势与金钱,可乔道清本身一个有道法的人。又如何能对一个太监彻底的心服口服。百分百的为其忠心卖命而死。何况,那种百分百地忠心,也绝对不是一些钱财就能买到的。没有些生死大恩,也就只有从小培养的死士,才能有如此忠心。

 故此,乔道清很是痛快地就拜入了公孙胜的门下。这也需就是乔道清的宿命,即使在李民出现于这个时代,也依旧没有摆成为公孙胜徒弟的命。不过,成了公孙胜的徒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道法,乔道清更有了阁皂山这个宗门靠山,却也不算是吃亏。

 当然了,乔道清得到的那本真言宝录,自然也要上缴阁皂山,公孙胜除了有了一个天分不错的徒弟,更有了一卷道书上缴宗门,也算是为宗门立下一些功劳,当然也是更为不错。这却是一个双赢的好事。

 而那姚平仲被俘之后。原有死志。可在知道自家种家军将士死绝,而那些本于他同为战友地大宋军。却一个也没死的就原地投降了。却是产生了一种近乎‮态变‬的执**。说什么也不想死了。

 不仅不想死,更想好好的活着,重建种家军,以及建功立业,获取高位,好好惩治那些让他种家军孤军对敌,以致他种家军全部死绝的宋兵宋将。

 当然,这些宋兵宋将,此时都已经向种家军,或者石宝的部队投降了。要想重新统帅他们,整治他们,姚平仲也只有加入李民一方,并取得极高的官位,才有可能。

 故此,姚平仲毫不犹豫的就投降了那看好姚平仲,正自劝降的种师道。

 别说,这姚平仲虽然原本嫉恨种家军能成为大宋六大将门之一,并对此有些不服。可此时地姚平仲,除了痛恨那些没听从他号令,更任由他姚家军孤军对敌的宋军宋将,对全灭了他姚家军的种家军,却是没有半分的怨恨。

 对姚平仲来说,两军战,各为其主,当兵的上战场,自然就要有死的觉悟。这种家军乃是正面击溃他姚家军的,都是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自然没有什么好怨得。反倒是那些宋军,临阵叛敌,这才害的他姚家军死的一个不剩。

 执**!偏激地执**。可谓是人最可怕地动力之一。他能深深的影响一个人地一生。在它面前,生死都为之黯然失。这姚平仲入了执**,却是把原本的忠义信**,尽皆抛之脑后。

 而那正自劝降的种师道,虽然被姚平仲突如其来的转变,几乎弄的一愣,可这么一员能与王进持平的猛将,能得归顺,自然也是极为高兴的事。

 故此,也是当即就答应了。

 于是,公孙胜返回李民身边的时候,这两位也全都带了来。只有那降俘种师道与石宝的六万多军兵,全都留在润州,收编在了石宝手下,等待李民落。

 而李民对此也是极为高兴,要知道,李民这边水淹童贯大营,那也是收了十几万的军兵。这童贯携带二十万的官军,以及田虎的十余万军兵,将近三十万的军马。一番打下来,却送给了李民近乎十五万,李民如何不高兴。

 只是,随着李民部队的军兵越来越多,李民的基层军官。也是越来越不够用的。而且,一样米养百样人,加入李民部队地军兵目的,也是越来越不纯净。

 李民只能再次整军。

 好在种家军归顺,童贯大队灭亡,李民在这东南暂时无了敌手,却也足够李民时间整顿的。

 只是,树静而风不止。按到了葫芦瓢起来。李民这边刚刚平定,方腊那边却是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原本归顺方腊的愈道安。在接到方腊领南国全体归顺李民地消息后,自觉地方腊革命不坚决,却是再次‮立独‬。宣扬方腊背弃了摩尼教。这愈道安在摩尼教中,本来就颇有名望,在投靠方腊前,那也是一方的霸主。如今方腊领全军投靠李民,又让方腊的名望大跌。

 这方腊军中,不少的将领,却是被其蛊惑,均领军投了那愈道安而去。其中,那就包括方腊手下。原本水寇出身的八大飞龙将军。

 零零总总,这愈道安愣是拉起了一支二十多万人队伍,占据了宜州。

 而更因此,直接破坏了方腊意图合围大宋折家军的战略部署,让折家军的主力,突破了方腊大军的包围,直接逃入了饶州。

 这方腊好不容才依靠接连的败阵,拱手让出城池,让那折家军不得不分兵占领护卫。分散了折家军地兵力,以绝对的兵力,有了取胜的机会。此下,却是满完。若是那折家军不贪功,没有朝廷督促,方腊大军若想正面击溃折家军,却是极不容易。

 然而,更令李民意想不到地是,大宋的赵佶。竟然为了平灭他李民。那是有多么的荒唐。

 这童贯二十万军,加田虎降兵进三十万的军兵一溃。原本就总兵力骇人。可分兵驻防地方更多的大宋王朝,那兵力就是更加显得捉襟见肘了。尤其是大宋八十万的军,除了那不能动的四镇军之外,吃空饷的空头兵数量更多,平时不显,如今几十万的大军一没,原本在兵册中地士兵空头,却也是全都出来了。

 赵佶除了气愤,更是害怕。害怕李民就此挥兵北上,直接把他这汴梁拿下,夺取他大宋的江山。

 故此,赵佶在蔡京的进言下,竟然遣旨大理、安南,吐番等国,出兵帮着大宋平叛。可以说,除了与大宋时而为敌,时而为友,始终敌大于友辽、夏两国没请之外,大宋东南周边的小国,赵佶都是把旨意传到了。

 这简直就是引狼入室。哪怕是两国的情再好,也没有让外国帮着本国平叛的,那不就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我国不‮定安‬了。这若不是赵佶刚刚兴兵打过西夏和大辽,估计赵佶连大辽和西夏那里都能派出使者。

 不过,这对李民来说不可思议。可对与当时的赵佶等人来说,却也是正常。毕竟大宋的内部兵力确实是不足了。而且请外族帮忙平叛,也更是有先例在前,且不说那大唐的李世民,争霸天下时,就借助过突厥人地力量,就是那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也是向回纥借过兵马,而至于那五代十国的石敬瑭借兵大辽,更是大宋心中永远的痛,至今,那燕云十六州,那可是还在人家大辽的手中。这此本来在童贯的精心设计下,采用百年前寇准布下的暗棋,有望一举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可最终也还是破灭了。

 故此,大宋上下,在这国家危机之时,对与借兵平叛,上下并没有什么异议,就通过了。

 于是,在李民接到原方腊部下愈道安反叛了方腊,占据了宜州之后不久,随后就得知大理、安南、吐番等国,皆响应赵佶的之意,各自出兵,直奔东南而来。

 当然,对与这些小国来说,虽说他们今后都是华夏的一部分,可此时却还是异族小国,他们进入大宋,那可是没有什么良民和叛地区别,他们帮大宋平叛,那是虚地,借机进入大宋,夺取大宋的资源,文化,那才是真地。

 不过,事无绝对,这些国家当中,也不是没有真心为大宋平叛而来的。

 别人不说,那大理国君段誉,那就是一心要为大宋平叛。

 没别的,大理国崇信佛教,乃是以佛教为国教,大理国君多信佛,多在晚年避位出家。而这段誉,除了信佛,仰慕中原文化之外,更觉得世代受大宋恩惠,逢此时,自然要报恩。

 要说这段誉所受恩惠,就不能不说大理的起源。

 大理起源于后晋天福二年。乃是段誉祖上,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时年,公元937年。而不久,大宋立国,一统东南,原本在并了南唐之后,捎带脚就可以收拾了大理的。不过,大宋却没有,反而承认了段家对大理的统制地位。自此,段家一直以大宋的附属国的心态感恩。

 而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大理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也就是公元1o8o杀段廉义自立。4个月之后,善阐侯高智廉命其子高升泰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

 随后,寿辉传位给段正明。

 可在宋哲宗绍圣元年,也就是公元1o94,高升泰又挟兵自重,废段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

 自此,大理国本就应该灭亡了,可是大理作为大宋的世代属国,在大宋的干涉下,高升泰立誓,死后归还王位给段家。

 最终,迫于大宋的压力,高家还王位与段家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段氏复立。

 为此,段誉在赵佶设摆金龙永镇宴时,还曾亲自前来大宋祝贺。更与赵佶一件投缘,都是书生意气,都擅书画丹青,除了一个信佛,一个信道之外,兴趣尽皆相同,若不是他们两人的‮份身‬在那里,这赵佶和段誉,差点就结拜了。

 故此,如今赵佶需要帮忙,段誉哪有不尽力了,几乎就是起了举国之兵,凑了十万大军,浩浩的杀向贵

 对此,李民得报之后,很是不解的转不过来。尤其是段誉亲自率兵,这家伙的名声,对与李民这一代看金老书长大的,如何不耳的很。

 那可还是李民的小偶像之一呢。李民可是十分的羡慕段誉传说中的痴情,以及风气数。

 可如今却要对阵疆场,这如何不令人叹息。

 只不过,既然来了,李民自然是全都借着,虽然说兵力不足以支撑李民现在就一统天下,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可是,小小的教训一下敢入侵中原本土的各族野心家,却是绝对没问题的。

 尤其是,在这些令李民小麻烦的诸多不利消息中,也还有这一个让李民稍稍安心的好消息。这李民的心气也就更足了。 n6zwW.cOM
上章 逼上梁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