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奥运精神
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央视作为主
媒体,营造的氛围很浓。有一则公益广告很耐人寻味,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从自身作起,用一句“2008,北京奥运,你准备好了吗?”的反问作结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据媒体披
,有人提出要争取奥运金牌总数第一,为“国家民族”争光的口号。我以为,金牌对我们固然重要,但提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并不合适,奥运精神的广泛传播在中国远比金牌更重要。
以主办国的份身参加奥运会,我们是第一次。应该说,我们的运动员在家门口参加比赛,有很多的优势。发挥好自己的特长,争取好的成绩,拿金牌本也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人过分的强调金牌的作用,甚至提到“国家民族”的高度。这种作法,很容易让人想到“锦标主义”有媒体报道,前奥运会十米跳台冠军胡佳,因长期从事这一项目导致视网膜
落,手术后淡出人们的视线两年后,意在重返奥运赛场。对人们的担心,胡佳说:“我知道,再跳下去,对眼睛的损害是很大的。”“…我应该冒一些险,去做一些热爱的事情。”人们并不怀疑胡佳奥运夺冠的可能,也相信他对跳水的热爱,如果为金牌失去了光明,那代价也太沉重了吧?这种不顾体身损害的做法显然与奥运精神相去甚远。更有甚者,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对“飞人”刘翔的训练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奥运会不能拿金牌,以前的成绩不能算数。这里且不论刘翔能否圆梦奥运,就科学训练来讲,给运动员思想上施加压力也不利于运动员技战术的整体发挥。很显然,官员们之所以对金牌情由独钟,很大程度上缘于政绩的考虑。多年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拿金牌说事,拿金牌说国力,拿金牌说国际形象的做法。这恰恰说明我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还远远不够,金牌之外的体育精神尚有待开掘。
奥运会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民人的热捧,原因就在于有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生命力。奥运会的召开,对举办国来讲,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目光仅盯着几块金牌,说明我们的思路确实存在着问题。前不久结束的国际乒联总决赛1/4决赛中,前世界冠军王楠单打无缘四强,输球后她说的话很发人深思:“输了球也没什么,反正只要不输给外国人就行。”竞技体育的比赛,输赢是非常正常的事,谁输给谁也是非常正常的。王楠的话显得小气了些,她的话尽管很对一些人的心思,但与奥运精神却格格不入。在这一点上,国美人的蓝球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以国美在篮球上的实力,夺世界冠军应该不存在问题。可人家并不争,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中国的体育官员们思考。
奥运会的举办,说到底也只是一场游戏!仅仅是场面比较宏大、壮观。如果非要给它赋予好多不着边际的“说法”恰恰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与歪曲。对我们来讲,胡佳和王楠的作法都不可取,中国体育官员的作法更加错误。事实上,我们只要在拼搏中找到生命的本意,体会到心灵的悦愉与体身的自由,我们的收获就足够了。如果我们还有收获,那就是把“浇铸”金牌的有限资金,用于至今仍没有操场和械器的中小学校、工厂、农村。在奥运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金牌的数量跟国家的发展不相对应,跟国民体育普及程度更不相干。奋兴点盯着金牌,说明金牌背后的奥运精神的严重缺失。要补上这一课,并不是一两个人的责任。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