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
第344章 再至代北
 第344章再至代北

 公子宝鼎二次入代,再一次走进代城,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当初他穿越而来,在这个时代的历程就是从代北开始,代城的惊天一刺让他名扬天下。几年过后,他已成为大秦第一权贵,中土最为显赫的君侯,今更是掌控着代北的命运。人生变幻莫测,而宝鼎的人生变化可谓空前绝后。

 驻马立于美丽的山峦之中,望着蔚蓝色的天空和远处雄伟的山城,宝鼎的思绪不随着漂浮的云彩回到了铭刻在记忆中的过去。在那个世界里,父母还好吗?妹妹是否陪伴在他们的身边?抑或在喧嚣的城市里独自闯?学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否还会想到自己?胖子是不是还在为生存而努力?或者,他已经‮定安‬下来,娶生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宝鼎心中的痛苦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眷恋。宝鼎暗自叹息,脑海中慢慢浮现出繁星点点的璀璨夜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躺在草地上看夜空里的星星,也很久很久没有想起那位死去的兄弟。

 兄弟,我已经兑现了对你的承诺,母亲很好,妹妹也长大了,一家人也重新回到了蓼园,如今我正在完成你与生俱来的使命,护卫老嬴家,护卫大秦。

 “武烈侯…”

 荆轲的喊声打断了宝鼎的思绪,把他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蒙恬将军和司马断将军到了。”

 宝鼎看到了。远处一支骑兵队伍正风驰电掣而来,战旗狂舞,号角长鸣,隐约还能听到阵阵欢呼之声。

 宝鼎举起马鞭向身后的文武官员们挥了挥,然后轻踢马腹,战马扬首嘶鸣,撒开四蹄狂奔而去。

 大队人马紧随其后,在震耳聋的鼓号声里,浩浩地冲出山林,冲下山峦。

 =

 蒙恬和司马断早早下马,大步流星地了上来。

 两人远远便看到急步而行的宝鼎。几年没见,这位年轻君侯的变化太大了,个子长高了,‮体身‬虽然削瘦但还是很结实,胡子也长出来了,浓密的黑色短须让他看上去更加英武。最强烈的就是他气质上的变化,今的宝鼎再无任何稚,成中透出一个上位者的威严,隐约还能察觉到一股让人心悸的杀气。

 这股杀气由来已久,过去宝鼎血气方刚,锋芒毕,杀人的手段‮腥血‬而‮忍残‬,后来到了战场上更是可怕,挡者披靡,战无不克,于是这股杀气也就越来越浓烈。只不过随着他地位的上升,权势的增大,实力的膨,他的威信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高度,他所展示出来的强大威慑力已经慢慢掩盖了他凛冽的杀气。

 蒙恬大为感慨。自从帮助宝鼎在河东掀起盐铁大案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宝鼎,一别数年,宝鼎已经加冠礼成*人,娶了两位娇,其‮份身‬更是由一个配的刑徒成长为名震天下的大权贵。想想当初第一次见到宝鼎时的情景,再看看今的宝鼎,蒙恬感觉当真恍如一梦。

 两人停下脚步,躬身行礼。

 宝鼎冲了过来,首先给了蒙恬一个“熊抱”他对蒙恬的好感发自内心。当初在太原的时候,蒙恬给了他太多的帮助,不管蒙恬出于什么目的,他都感激蒙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份恩情宝鼎永远记在心里。

 在咸朝堂上,蒙氏和冯氏都是秦王政的股肱之臣,说起来都是宝鼎的政治对手。宝鼎和冯劫有师生之情,他因此与冯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和蒙恬是朋友,因此他一直竭力避免与蒙氏发生冲突,不过随着蒙氏的妥协,现在他也已经与蒙氏之间建立了政治上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有助于他和蒙恬的友谊长久存在。

 蒙恬本来很忐忑。蒙氏的妥协是有限度的。蒙氏不能放弃军权,相反,蒙氏还要想方设法扩大对军队的掌控力,这是秦王政和咸宫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可惜蒙氏错过了机会,以致于现在秦王政和咸宫非常被动。

 这一次又是蒙氏的机会。假如蒙氏成功守住了中原,并在未来的统一之战中击败齐国和楚国,那么蒙氏不但可以重新掌控军队,秦王政和咸宫也将在烈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然而,蒙氏并不看好这次机会,相反,蒙氏认为这是一场劫难,蒙氏极有可能彻底葬送在中原战场上,所以,蒙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妥协。宝鼎接受了蒙氏的妥协,但宝鼎的“接受”同样有限度,宝鼎是否愿意在关键时刻拯救蒙氏,完全取决于蒙氏在政治上的援助。

 蒙恬希望维持自己和宝鼎之间“友谊”希望两人之间的“友谊”有助于蒙氏的未来,但蒙氏现在是老秦人的“眼中钉”宝鼎在老秦人的重下,未必会拯救蒙氏,因此他也未必愿意维持两人之间的“友谊”

 宝鼎的“熊抱”之礼给了蒙恬肯定的答案,也去除了蒙恬心中的“忐忑”

 =

 一番寒暄之后,蒙恬和司马断把身后的几位将领介绍给了宝鼎。

 这时曝布、熊庸、乌重等虎烈军统率跑了过来,老朋友再次重逢,彼此都非常高兴。

 赵高、唐仰、司马昌等两府官员也过来把臂言

 接着宝鼎带着蒙恬、司马断等北疆军将领,给他们介绍了荆轲、朱英等两府主要官员。这次宝鼎为了充实两府力量,特意从江南把朱英等十几位原申君的客卿请到了蓼园。蒙恬和司马断知道这些人都是宝鼎的绝对亲信,不敢怠慢,言辞间颇为亲热。

 “跟我去见见几位代北军的统率。”宝鼎手指蒙恬等人笑道“现在代北军也是我大秦的军队,不是仇人,所以你们不要吹胡子瞪眼,更不要摆出一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架势。”

 蒙恬和司马断互相看看,脸上的笑容十分勉强。几位北疆军将领也是怏怏不乐,没有想与代北军将领见面的意思。

 宝鼎故作不满“我给你们先后写了几封信,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得很清楚,难道你们都没看?”

 蒙恬冷眼看看远处的代北军将领,不屑地撇撇嘴“没有他们,我们一样可以击败匈奴人。”

 “是吗?”宝鼎看了众人一眼,问道“那你们为何被匈奴人打得狼狈而撤?”

 “我们的兵力严重不足。”司马断说道“现在中山大战结束了,二十多万援军进入代北战场,足以与匈奴人一决胜负。”

 宝鼎笑了起来,继续问道“如果匈奴人主动撤退,撤到大黑河,撤到山脚下,我们怎么办?是不是一直追过去?”

 蒙恬、司马断等人悻悻低头。二十多万步军长途跋涉,深入大黑河一线作战,粮草辎重根本无法解决,而粮道更是处在匈奴人的直接打击之下。这也是北疆军一直没办法攻打云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秦军缺少骑兵,更缺少能征善战的北虏骑兵。北疆军主力骑兵就是由义渠、空同和西羌等北虏诸种组成,没有他们,北疆军如果遇到匈奴人,基本上被敌人围着打,防守有余而攻击无力。

 代北军的归降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五万多人的代北军并不都是骑兵,但只有给他们足够的战马,这五万多人就是一支强悍的骑兵大军,可以确保秦军在代北战场上攻守兼备,进退无忧。

 “请放下你们心里的仇恨。”宝鼎挥动马鞭,大声说道“再过几年,大秦的疆土就是整个中土,大秦人就是中土人。代北是中土的一部分,代北人就是我们大秦人,是我们的兄弟姊妹,所以,我请你们敞开天空一般的怀,去包容他们,去接纳他们,与他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与他们共同开创大秦的未来,建下震烁千古的伟业。”

 宝鼎这最后一句话终于起到了作用。功业代表着权力和财富,只有建下显赫功勋,大家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子孙后代才能安享荣华富贵。

 =

 两军将率见面,气氛很尴尬。

 代北军将率回到家园故土,那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士气也起来了,傲气也恢复了。

 自始至终,秦军都没有击败他们,蒙恬和司马断等北疆军将领更是他们的手下败将,代北将率在心理上便占据了优势。虽然他们在中山战场投奔了秦人,但并不是因为打不过秦军,而是因为走投无路了,不得不找一条活路。

 武烈侯公子宝鼎愿意以自身为质招降代北军,其实说白了就是忌惮代北军的实力,担心和代北军打个两败俱伤,以致于无力救援代北,丢掉了代北。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代北军的实力,让代北军骨子里的那股傲气无形当中又涨了几分。

 如今北疆军被匈奴人打得狼狈不堪,代北危在旦夕,而代北军却有围杀十万匈奴人的辉煌战绩,回到本土后更是傲气冲天,两相比较,代北军的气焰自然嚣张。

 蒙恬等人怒气上撞,心想你们为了活命,背叛赵国,投降秦军,难道不觉得羞?竟然还在我们面前摆一张得意洋洋的臭脸,岂有此理怒气上来了,口气也就变了,这话也就难听了,极其嘲讽之能事。

 其实代北军的心理可以理解。他们正是因为感到辱,不想让北疆军看轻了自己,更不想摆出一副奴颜婢膝的嘴脸受昔日手下败将的羞辱,于是只好以昔日的荣耀和战绩来掩饰自己心里的惶恐和羞愧。

 双方来舌往,你嘲我讽,剑拔弩张,大有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之势。

 宝鼎厉声喝止“都给我闭嘴若想分出胜负,就比比谁杀死的匈奴人最多。”

 =

 代北军的大营还在老地方。青山依旧,营寨依旧,人马依旧,唯独失去的就是这座大营的统率,就是大将军李牧。

 宝鼎的行辕安置在代北军大营的西北侧,紧贴着祁夷水。

 当天晚上,宝鼎在行辕召集北疆军和代北军的统率们商讨代北局势。

 蒙恬详细介绍了当前的代北战况。

 雁门郡几乎全境丢失,秦军和匈奴人如今在雁门郡与代郡的界之处奋力厮杀。

 在两郡界的北部,北疆军主力于青陂和白登一线筑垒死守;在其中部治水两岸,原代北守军会同楼烦、林胡等代北诸族军队依靠险要地形,顽强阻杀入侵匈奴。北疆军统率羌廆(hui)则率军在雁门郡与太原郡的界之地句注要阻杀敌军。

 蒙恬说完之后,司马尚马上问道“你们和太原的羌廆将军一直保持着联系?”

 蒙恬点点头“坚壁清野之后,从云中、雁门撤出来的部落一部分进入代郡和太原郡,还有一部分则撤进了治水两岸的大山。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帮助,我们的斥候才在大山里建了一条临时驿站,确保了代郡和太原郡之间的联系。”

 司马尚略略皱眉,转身与身侧的两位部下低声说了几句。这两位部下一个是楼烦人的统率野狐,一个是林胡人的统率青狼,其所率军队都是代北军的绝对主力。

 “武烈侯,既然云中和雁门的诸种部落坚守在大山之中,那么我可以肯定,他们一直密切关注着匈奴人的动向,他们知道的事情肯定不比斥候探查到的消息少,所以我打算派人去大山,一则探查更多匈奴人的消息,二则告诉诸种部落,代北军回来了,他们的亲人都回家了。这既有助于安抚代军军心,也有助于联合诸种部落的力量共同攻击匈奴人。”

 宝鼎当即首肯。他知道代北将士挂念部落和亲人,司马尚此策不但可以帮助将士们与自己的部落取得联系,也可以让秦军在代北大战中获得更多的助力。

 “武烈侯,我记得离开中山之前,你曾告诉我羌廆将军正在治水上游的金沙滩一线阻敌,今却听蒙将军说,羌廆将军在句注要阻敌。这两个地方虽然相距不远,但羌廆将军从金沙滩退守句注要,其中肯定发生了什么。”司马尚转目望向蒙恬,问道“羌廆将军对此可有解释?”

 “大庶长在信中说,匈奴人以重兵攻打金沙滩,突破了治水,迫使他不得不退守句注要。”蒙恬马上解释道“武烈侯为了使匈奴人全面攻击雁门,要求我们示敌以弱,主动撤退。虽然大庶长手上有十二万军队,但武烈侯严他展开反击,除非匈奴人突破了青陂和白登一线,杀进了代郡,否则大庶长都不能在南线展开凌厉反击。”

 司马尚吃惊地望向宝鼎,目疑惑之

 他不知道羌廆手上有十二万军队,更不知道秦军明明有实力守住雁门,却示敌以弱主动撤退,导致代北局势岌岌可危,这其中到底有何原因?

 宝鼎微微一笑,抬手指了指南方。

 司马尚和几位代北军统率心领神会,心里却愈发吃惊。没想到武烈侯和咸的关系紧张到如此地步。很显然,武烈侯故意制造代北紧张局势,就是为了把秦军主力全部集结到代北战场,也就是全部控制在他的手里。武烈侯牢牢控制军队,当然是为了实现其政治上的目的。

 代北这一仗远远比他们想像的要复杂,不过他们习以为常了。当初李牧和邯郸也是如此,代北战场和代北军队不过是这些上位者博弈的棋子而已。

 “安平侯对匈奴人在雁门南线发动猛攻可有什么猜测?”宝鼎笑着问道。司马尚被咸封侯了,爵至伦侯,这在大秦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一件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匈奴人的目标是太原。”司马尚说道“匈奴人拿下太原,随即可以与河南的匈奴人东西夹击,如此秦军极有可能丢失上郡。太原和上郡若是双双告失,代北自然就是匈奴人的囊中之物,而秦军的北疆防御就此告破,匈奴人自此可以控制北方战场的主动权。”

 “对策呢?”宝鼎追问道。

 司马尚犹豫了片刻,说道“我不知道武烈侯对北方战局有何整体谋划,但就今局势来说,还是集中兵力于青陂、白登一线击败匈奴人为上策。匈奴人一旦败北于北线,其南线就有被合围的危险,匈奴人不得不后撤,如此我们就可以在善无城一带与其决战。”

 宝鼎微微皱眉“匈奴人愿意决战?”

 “匈奴人当然不愿意决战。”司马尚‮头摇‬苦笑道“中山大战已经结束,即使燕国人故意隐瞒此消息,试图让匈奴人与我们决战,让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但匈奴人非常狡猾,他们肯定有其他渠道获得中山大战的消息,在没有中山战场的确切消息之前,匈奴人绝不会决战。”

 “如此说来,我们拿回雁门的困难并不大。”

 “夺回雁门并不代表代北危机的结束。”司马尚以无奈的口气说道“匈奴大单于亲自赶赴代北,说明对代北势在必得,他们绝不会空手而归。以我的估猜,匈奴人的大军会在山南北长期屯驻,再寻攻击良机。”司马尚看看宝鼎,目担忧之“如果中原局势紧张,秦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咸必定有所取舍。毋庸置疑,咸肯定要保中原弃代北。秦军主力一旦南下,匈奴人必定再攻代北,代北危矣。”

 =

 =

 = n6zwW.cOM
上章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