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锦衣为王 下章
第三百章零五章 焚香
 李贤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历史上的曹石之,其实就是因为武夫和宦官先用典兵而造成,当然,亦是英宗步步为营,巧妙布局,最终把徐有贞曹吉祥石亨这夺门三大功臣全部赶走杀光,然后再用门达逯杲肃清朝野的异已份子,至天顺八年时,皇帝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开人世,留给皇太子,亦就是明宪宗的,是已经拔除了荆棘的手杖,明宪宗年间大兴土木,传奉官过万人,享乐无度,天下却‮定安‬无事,天子坐享太平之福,其功难道是明宪宗的?

 当然是现在高坐御椅上的这位君王之功!

 但现在皇帝正处在尴尬之中。

 李贤等心事重重,石亨诸辈瞧热闹,暗中开心,张佳木不在,其余大小京官或是观风望,或是心情沉郁,原本有几件要要奏的衙门,此时衡量局面,却也是收了手中执圭,噤口不语。当是此时,谁也不愿引人注意,引惹上身。

 “诸卿无事可奏吗?”

 早朝不比大朝会,大朝会时,就是君臣演礼,或是拿几件商量好了的大事出来宣示,所以几乎就没有真正的事可奏。

 早朝虽然比小范围的午朝人多,其实并不大方便说事,但很多衙门职官要见一次皇帝不大容易,有不少需要奏上的事,光移于内阁还不能放心,早朝时提起来,也就是早会给老大吹吹风的意思。

 比如工部请速拨银二十万,柴草一千万束并调集民夫三十万人准备修黄河,还要速调漕运米粮准备停当。

 这一奏议,涉及到户部拨银,仓场拨草,漕运给粮,地方官府调集人手,各2634163007方各面,没有皇帝的支持发各衙门‮理办‬,还有知会内阁总责其成的话,光是工部自己来,恐怕累死也办不好。

 而且很多事情会扯皮,比如工部请拨银二十万,这笔数字在当时却是很大的数目,第一,户部不一定有;第二,就是有了,户部不愿意给也没法子。比如户部也有理由,大明的财政开支是七八糟,工部自己也有固定的银钱收入,专门用来修河大工的收项也不是没有,不是象后人想象的那样,财赋收入也并不户部。

 明的财政之,简直是难以想象,当初立国时是为了清简省事,而到了现在,就是已经成为一团麻,想整理改过,却也不知道如何着手了。

 但平时议事时最容易出列的六部官员此时都哑了火,各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泥塑木雕的样子。

 六部不出头,其余的太常、光禄、太仓等诸卿自然更不会出来。他们之中,办的都是日常事物,扯皮的少,自专的多,这时候站出来,纯粹就是找不自在。

 勋贵大臣之中,自然也有担忧太子,并且心忧国事的也是大有人在。

 英国公与武侯,会昌侯等诸勋侯便是如此,他们都在勋班,距离洋洋得意的石亨也是最近,武侯薛享年轻气盛,比起年纪更小的英国公反而更易冲动。他与张佳木曾经有过小小误会,不过也早就揭开了事,现在看到石亨的嘴脸,没来由就是一阵愤恨。

 “哼,你瞧,”他向英国公轻声道:“瞧瞧忠国公的样子,吃了蜜蜂屎一样,真轻狂。”

 英国公倒是颇有同感,只是当着大堆勋贵的面,不好这么应答他,当下只是强忍着笑,只摆了摆手,示意薛亨不要再说下去。

 “哼,不说就不说。”薛亨道:“我倒想看看佳木回来时,这厮是什么嘴脸。”

 他们都是公侯,参加早朝时的班次差不多少,薛亨也不是有意低声,反正,他的话倒是教石亨听了个清清楚楚。

 “哼,他回来了,难道还能没有处分?”石亨还没来得及说话,他一边的太平侯便已经开了口。

 太平侯对张佳木意见犹深,总之,是恨之入骨。这一阵子他正在闹病,今天不知怎么听了信,挣扎了来上朝来,此时脸色腊黄,却也是掩不住的得意,他斜眼瞧着薛亨,只道:“最少,也得是免官充军,不然的话,国家法度何在。”

 他一说话,不仅身为堂侄的英国公不好接口,就是薛亨看在英国公的面子上,也是不好说什么了。

 但此人太过可恶,张佳木又不是太子亲从官,也不是提调关防的主官,主要责任自然是忻城伯来背。估摸着,忻城伯削去伯爵了事,其余的亲从官或是革职,或是入狱,象张佳木,最多罚俸,或是降级,也就是了。

 象太平侯所言,却是因为意气所致,实在是有点太过分了。

 “老荣国公一生英雄…”薛亨这一次是真低声了,确实,太平侯这个老荣国公之子,老英国公之弟,确实是张氏一族的辱。

 他们在这里嘀嘀咕咕的闹小动作,皇帝则期盼着内廷送来消息,内廷之中,却又盼着外头送来好消息。

 宫中如此,宫外的皇城之中,六部并各卿司监局,不管是太监宦官,宫人官吏,或是军杂役,人同此心,都是在等着行宫方面过来的消息。

 夺门之变时,全城都是骇然,在夜之中,大雪纷飞之时,家家闭户,人人不敢外出,甚至天明之后,大局底定之时,犹自有不少人家门窗紧闭,根本不敢外出,连起火吃饭也是害怕。小民百姓,盼的就是天下太平,哪怕当差纳粮苦上一些,好歹是太平年景。

 若是夺门了,大明内战,苦的自然就是这些最底层的小民百姓们了。

 所以人同此心,夺门很快平定下来,天子复辟,百姓却照常过着自己的日子,现在又传来太子可能出事的消息,百姓心思浅,就想着这等事不是太平年景的事,若是真的,天下是不是又有可能祸

 天子脚下的百姓都是如此,更别提外省,更加不提那些偏鄙之处的乡民了。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大底如此。京师的一件小事,传到外面,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特别是北方向来有教门中人为祸,从成祖年间的唐赛儿,到现在仍然有不少教派在暗中活动,白莲教,向来是大明朝廷的大敌,凡朝中有什么变故,则必定是妖言者煽动人心的最好说辞,有真有假,煽动起来才易打动人心。

 后果自然极为严重,是以也是人同此心:“太子平安归来才好!”满城之中,亦不乏燃香祷祝的,百姓心中质朴简单,现在天子是姓朱,太子则是将来的天子,天子安则天下安,小老百姓亦无法可施,无法可想,自然而然的,只有燃香一支,为这个国家的储君,亦是国本,燃香默祝。

 …

 在满城的压抑和沉默之中,也在香火升腾之时,驸马都尉薛恒带着自己的一队家人,大约十余人的伴当向着城外策马狂奔而出。

 第四拨信使是火起后两刻功夫,也就是第一次试图入内失败后而出,正好和薛恒在皇城西门相遇。

 消息不妙,虽然相信还有一站接一站的信使,隔一刻功夫就往京师赶,西山行宫距离京师正好一个时辰左右的路程,如果在这里等着,一刻功夫以后,又会过来一拨信使。

 从天未明时第一拨赶到,到现在正好快一个时辰,算算如果太子被救,大约也最多是两个信使之内的时间了。

 再拖的久,则寝殿大小薛恒大约也知道,修行宫时,他们这些驸马都去看过。因为太子出行,不一定是哪家勋戚或是亲臣陪伴,这一次派的忻城伯,下次可能是焦敬,也可能是他薛恒,所以事先做点功课,份属应当。

 薛恒知道寝殿范围大小,也知道宫门附近的附属建筑燃烧到寝殿内部的时间,他心里知道,再拖下去,寝殿也烧起来,则是无能为力,太子则也非活活烧死在火场里不可。

 险是极险,但安知没有富贵险中求的人?太子,亦未必就绝望。

 私底下,薛恒也是希望张佳木能建功,了解张佳木和知张佳木的人,对他都有一种潜意识里的信任。皇帝也是如此,第一时间知道出事,没有埋怨别人,反而就是埋怨张佳木。

 这倒不是皇帝讨厌张佳木,只是因为知道张佳木在那儿,所以觉得出事就是张佳木的责任,这一份信任,当真是非比寻常。

 或许,不少人都和皇帝一样,第一反应是怪张佳木,第二反应则是觉得,有此人在,就有希望在!

 “走,快些!”

 现在正是由至夏的转折,虽然是早晨,天气也很热了,薛恒心中焦燥,更是觉得额头和背心汗,天时还早,还穿的夹袍,并没有换了夏衫,好不容易从城中的人中挣脱出来,也看到了不少在家中焚香的百姓。信使到了京师这么久,消息早就传开了,现在城中已经是人心惶惶。

 薛恒心中感动,也是犹为担心,身为权贵亲臣,自然更知道出事后的可怕。于是顾不得休息调整,出城之后,便向着西山方向,纵马狂奔! n6ZwW.cOm
上章 锦衣为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