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平新篇 下章
第277章 定溯理藩
 第277章:定溯理藩

 第277章:定溯理藩

 可是服务与流通具体是指什么?王财寻思了半天也只是干巴巴的想到了邮电交通、饮食旅游、美容美发,至于房地产、保险这些新鲜东西是不是也算第三产业,王财有些吃不准,但是这也不重要,现在搞搞邮电交通还行,至于房地产、保险就太过时尚,而美容美发就更离谱了,这年头所谓的美发也就是剪出屈指可数的几种样式,哪及得上后世五颜六,形式各异?看来打头发面皮的主意是有些过火了,但是开饭店是绝对可行的,特别是在帝国铁路沿线,公路沿线的主要村镇,江运、河运的各个码头,都可以鼓励老百姓开设饭店、酒肆,除此之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国内交通运输,包括陆运、江运以及河运、海运,而且此前各地由官府控制的小型国有企业也全部折价出售,从此官府不再介入国内工商业的运作,从另一个方面也避免了官*商*勾*结的**。

 十几位大臣被皇帝着搜肠刮肚了穷思数,总算又整理出了一些可供发展的新行业,除了‮府政‬投资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以及公共事业外,又列出了餐饮业、物资供销、仓储、工业技术服务、无线电、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

 只是有的大臣将教育、文化也列入了发生效益的产业中,王财颇有不同的看法,目前帝国地教育模式仍然是以国家投入资金为主要融资方式。从初级教育振华堂到高等大学天京大学堂,再到科技研发中心天京皇家科学院,以及矿业、无线电、艺术等各类专科学堂,绝大多数都是由帝国各级‮府政‬财政支持,只有很少一部分‮府政‬暂时无力兴办的特殊学科才由私人投资举办,这些私人学校总数还不到帝国学堂总数的1%,加上帝国‮府政‬立法保证教育、科研的‮立独‬。可以说目前帝国的整个教育环境是极其宽松和发展迅速的,正如天京大学堂校长公开宣称的那样:“朝廷给地钱。咱们拿着,朝廷下的命令,咱们不听”也正是朝廷自上而下地重视教育、科研,虽然建国不过二十多年,但帝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已经迅速的追赶上了西方国家,而且在某些领域开始有了超越西方的迹像。可是如果将教育由国家投资转移到私人投资的话。那教育的初衷很有可能会从“培养人材”慢慢转移到“发财致富”上去,发财的是那些投资商人,损失地却是学生的求学时光与国家整体的治学氛围,中间的危害,王财深感于后世的教育改革而坚决的否定了几位大臣将教育产业化的建意,而且又补充了“所有与教育直接有关的产业都必须坚持官督商办”地原则,典型的就是所有学堂的伙食供应必须由当地‮府政‬指定由卫生部、监察部共同鉴定核准,具有相应资格的商家负责。倘若当地没有相应的资格的商家,则必须由当地‮府政‬出面协调解决。在王财看来教育绝对不能算是“产业”而是国家与‮府政‬对国民应该承担地责任。

 发教育财的思路是被皇上毫不留情的砍断了,大臣们便将全部的精力转向了四个方向,一是朝继续增加对重工业、基础工业的投资与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则是鼓励老百姓积极从事投资比较小的商业门类。第三则是为有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但又资金不足的企业投供优惠‮款贷‬,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便是鼓励企业兼并。

 中国传统以来便是以家庭小作坊生产为主要的经济模式,即便是在帝国大办兴办近代工商业的二十年里,遍布全国地小作坊仍然数不胜数,小作坊抵抗风险能力极低,生产规模有限而且产品单一,同时又极浪费生产资源。王财早有心思做一个统一整理。总算这二十年来无论是小作坊,还是颇具规模地近代企业都被工商总局统一造册管理。当初只是为了确保朝廷税收不至于失,此刻却为朝廷重新整合,建立大型企业创造了前提条件。根据众臣意见,并出于保护小作坊业主利益,最终决定由朝廷出资收购各地的小型作坊,然后将这些小作坊中地‮械器‬、资源作为朝廷投资,入股各地中、小型企业中,采取公私合营的办法,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并逐渐取消小作坊,最终建立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过王财也强调了一点,国家入股企业,按双方议定比例分享企业利润,但不得干涉私人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有在企业连续三年利润下降的情况下,才由商务部与工商总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作为股权人之一的帝国‮府政‬出面审查企业经营状况,并最终决定是继续投资支持还是撤资散伙。

 除此之外,考虑到定溯一再请求朝廷降低藩属税额,虽然财政上颇为吃紧,但王财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同意了他这位儿子的请求,毕竟从来对政事不敢兴趣的长子定溯,自从出任理藩院助理之后,似乎有了越来越投入的迹向,这让皇帝非常高兴,自然不忍浇了儿子新上任的几把火。

 对于各藩国来说,皇长子与毅德公石达开共同入理藩院处理藩务应该是一件让大伙都满意的事情,皇长子什么子脾气藩国不太了解,但石达开素来便有仁义贤德之名,由他处理藩务就算生活不会有太大的提高,至少也不会更惨,而事实上理藩院行使权力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确实令藩国百姓欣喜过望,对于这些平民百姓来说,朝廷税收的少了,掠夺的物资少了,随意抓人、杀人的事情少了,甚至朝廷还往一些受了灾荒的地区调拔了粮食、谷种,这在以前那都是不可想像的,一时间藩国百姓无人不称颂皇长子和毅德公的仁义贤良,一年后,当定溯完全适应了理藩院的职责工作之后,王财再次免去了石达开理藩院部长一职,将藩务全权交给了皇长子定溯,而这位年青的皇子沉稳持重,在职期间努力改善藩国百姓生活,缩小藩国与帝国本土的经济差距,加速帝国各族百姓的融合,为他在藩国百姓之中赢得了极大的尊重与声望,仅仅十年时间,定溯便稳定了藩务,‮定安‬了帝国内部的稳定,促进了帝国事实上的统一。

 如果说王财派定溯去做的是一件见效慢的工作,那奉旨出使朝鲜却又一头水雾的定漠则是摊上了一件相对来说比较棘手的事情。

 朝鲜李氏王朝本是清庭属藩,但是自王财起兵苏南时便存心置身事外,特别是当王财举兵北伐,清廷下令朝鲜出兵助战时,李朝也非常聪明的找了各种借口推掉,到了中华帝国在京师建元立国时,朝鲜更是忙不迭的跑来大献殷勤,马狂拍,到了迁都天京之后,朝鲜更是几次派使来朝,当真是恭顺之极,而且就帝国各藩属国来说,除了琉球坚定不移的站在帝国‮府政‬这一边之外,便是朝鲜最为臣服了。当时王财始终把眼光集中在平定国内割据势力,到统一后又着力于开疆拓土,不是往东边削弱日本,便是向南争夺南海,眼下四方平定,王财就开始琢磨着把朝鲜这个属国的地位给变成属藩,因此提出解散朝鲜军队,由帝国‮府政‬统一派兵负责朝鲜防务,原以为厚待朝鲜李氏一族,这事情也并没有什么难的,可没想到朝鲜高宗李熙这个十几岁的小娃娃居然听了什么大院君李昰应的主意,一口回绝了帝国朝廷的要求,这原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王财也不想当真和朝鲜翻脸,可是没有想到大院君居然拿着这事在朝鲜国内大做文章,想以此来强化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这就让王财觉得丢了朝廷脸面了,因此这回定漠出使朝鲜实际上是职任重大的。

 定漠自然也知道此番出使责任重大,但是皇帝居然没有给他派一个有经验的副使帮助,直到踏上京畿道的土地,定漠还在盘算着父皇此举的用意何在。大院君知道帝国‮府政‬派使来朝鲜是存心问罪的,更何况还将皇次子定漠殿下给派来,怎么敢怠慢?亲自带着兵马到仁川港接,号炮连响,彩旗高展,一众朝鲜官员又是刻意奉,当真把初任专使的皇次子定漠哄的意气风发,神彩飞扬,还道朝鲜官员上上下下都对朝廷忠心不已。

 以现在帝国国势之盛,定漠又是帝国皇次子,因此到了汉城(现在子改叫首尔了)之后便与时年十九岁的高宗李熙作了一番长谈,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皇室子弟,因此除了言语不通之外,两个人到也谈的兴致,不过这番长谈也让定漠看出现规律来,这个高宗李熙表面上是朝鲜国王,但实际上他决定不了任何事情,在会谈中定漠曾经试探着的提出几个帝国‮府政‬比较关心的问题,但李熙不是支支唔唔,便是推说“请大院君与皇子殿下细谈”甚至在说笑之间还常常用余光瞄一下随侍在旁的大院君,看来办好父皇待的事情,还要与这个掌握实权的大院君做一个较量了。 N6ZWw.Com
上章 太平新篇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