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朝第一弄臣 下章
第234章 老谋深算
 第234章老谋深算

 珍宝斋里一片喜气洋洋,对面的太白楼内却正是相反。

 二楼,精致的雅座中笼罩着一片愁云,无论站着的还是坐着的,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黯淡。倒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得别人好,只是坐在上的李大学士不开心,谁还能在他面前笑不成?

 听了李福的回报,李东自然高兴不起来,饶是他足智多谋,眼见着对面的珍宝斋财源滚滚,这一次也想不出对策了。

 金、梅两位名匠已经评估了一楼的钟表等物,虽然两人还是一口咬定那些东西的造价不菲,可李东却不敢轻信。手艺上面的事情李大学士不懂,可他第234章 老谋深算知道谢宏不会做亏本买卖,他既然敢降价,那就肯定有他的依仗。

 三楼的乐器,也有后面进去的几位琴匠评估过了,确实件件精品,而价格却比市面上传的底了很多,也难怪人们疯狂抢购了。

 李大学士不懂技艺,不过基本的道理还是知道的,就如同做画或是书法一样,就算是在同一人笔下,那书画也是有好有坏,不一而足,怎么可能件件都是精品呢?难道是对方在陈列前挑细选过的?可那样一来,这货品的数目和价格又是怎么回事?

 李东对此十分不解。

 二楼的台球和四楼的贵宾订做倒是没什么生意,可单是前面的那些,就已经足够惊心了。若是宫里的消息,李东这边倒是颇为灵通,可珍宝斋他却是两眼一抹黑的,里面的消息一点也传不出来,因此也就无从得知店里的经营状况。

 可单是从外面观察的就已经足够了,进去的人,只要是穿着体面,看上去有些身家的,出来的时候一般都会拿着点什么。而京第234章 老谋深算城中富贵之人极多,赶今的热闹的人当中,有钱人的比例也是相当高,这样算下来,珍宝斋只是半,就有可能收入了几十万两,这还了得?

 关于朝臣们的判断,李东也没什么异议,用一个店铺养整个紫城?怎么听都像是胡话。可今天一看,没准儿这话不是胡扯,可要真是实现了,众臣不但会颜面扫地,更重要的是,以后就没有限制皇上的手段了。

 难道真的只能靠说教吗?可要是说教有用的话,皇上也不会ī自跑去宣府,然后带了谢宏这么一个祸害回来啊。

 思来想去,李东也是无法可想。

 象之前那样群策群力,一时间是没法指望了,皇上在朝议上的轻轻一让,端的是神来之笔,不但削弱了朝臣们咄咄人的气势,而且还让众臣内部起了纷争。

 表面上是为了户部结余那一百多万两银子,各部这些日子是吵翻了天,谁都想多争取一点。可是,望一眼对面的珍宝斋,李东只是苦笑,那店铺一天没准儿就能收入百十万两了,真不知道那些个一、二品的大人们知道这情况后,都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搞了半天,紫城中的用度,不过是那谢宏随手丢出来的一块骨头罢了,结果却让朝臣们为此争翻了天,这让人情何以堪呢?

 当然,各位大人当然不会只是为了那点银子争持,他们如今的表现,未尝不是借机之前累计的愤懑。

 让众臣愤怒的固然是谢宏,可彼此之间的矛盾也是不少,尤其是在调兵遇见正德闹出乌龙之后。

 刘大夏本来是对付谢宏的急先锋,兵部也是出力甚多,更是损失惨重。结果出事后,众人互相推诿,竟是把责任也全部推给了兵部,刘大夏损兵折将之余,也大是心冷。

 也是难怪,本来他那一派的阎仲宇有望破格提升,结果因为被众人攻讦,虽然皇上没有追究,可责任终究是担上了,仕途无碍,可破格提升却是无望,只能老老实实的排在左郎许进之后了。

 而且,后还要时刻防着有政敌拿这件事出来说事,确实不由刘大夏不心冷。

 在对付谢宏这件事上,闵珪的投入程度仅次于刘大夏,可结果也是差不多。皇上倒也没追究顺天府尹黄宇,可这人不识圣驾惹出大祸,自是遭了众怒,终归还是被寻了个事由罢了官,归乡去了。

 单是这样,闵珪倒也没话说,左右黄宇也算不得他多亲近的心腹。可事情往往都是坏在人的ī心上,马文升却是昏了头,安ā了他一个同乡做了顺天府尹,顺天府是刑部的传统势力范围,闵珪自然不满意,却又奈何不了吏部,最终只能恨恨作罢。

 如此一来,两个先锋都是在谢宏这里受了挫败,回头又被自己人暗算,心里没火才怪呢。是以,就在那次朝会之后,因为正德行为荒诞而形成的齐心合力的局面就此不复存在了。

 再提起诛除jiān佞时,刘大夏就像是曾鉴附体,只是木然以对,一言不;闵珪也是顾左右而言他,一句正题也不谈。其余众人也都打不起来什么精神。

 在劝谏皇帝这件事上面,都察院和六科的言官们一贯都是急先锋,可两个月来,他们却一直没什么动静。倒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因为圣驾返京那一天受的重挫。

 那一天,言官们十八般武艺尽出,言谏、力谏、哭谏、死谏,前人用过没用过的;能用的,不能用的;各式手段全都使了出来,结果却是那么一个让人惊心动魄却又啼笑皆非的结局,言官们也是人,当然大为沮丧。

 事后,由于朝中局势变化太快,受了挫的言官们也没反应过来,左都御使张敷华更是受jī过度,卧病在于是,诛除jiān佞的一线上,就少了最犀利的一件武器。

 好容易等他们恢复精神头了,又因为调兵的把柄被抓,内阁和九卿在朝议上被答应了正德那些稀奇古怪的条件。此事对旁人都没什么影响,可对言官们来说,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言官想要扬名,劝谏皇帝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可再怎么昏庸的皇帝,也不会天天干坏事,尤其是大事,那么要劝谏,就得从小事着手。

 正德在朝议上和朝臣们jiā换,最终达成的那些目标全是小事,这些小事,正是言官们平里最经常劝谏的条目。如今这些小事通过了朝议,又有了内阁票拟,已经成了定例,若是劝谏,不啻于要推翻朝议,跟内阁以及百官作对,试问那个不怕死的敢劝?

 别说言官,就是李东也没话好说,毕竟当时跟正德应对的是刘健这个辅,地位在李东之上。若是李东提出反对意见,那不啻于出了一个信号,就是他要挑战刘健辅的地位了。

 六部四分五裂,都察院群龙无,麻烦本来就已经够多了,李东又怎么会在阁臣内部挑起纷争?何况,刘健乃是四朝元老,又岂是容易对付的?一直以来,刘健的决策虽然有些过jī,可却远谈不上有什么过失,就算李东有心,也是无力的。

 对付谢宏之事,没有好处风险还大,最关键的是难度还太高。正德对王岳的处置依然悬而未决,若是得紧了,很可能又会拿出来。此外,谢宏整又躲在皇庄或者军器那样的地不出,这要怎么个对付法?

 “老爷,珍宝斋人气虽高,可盈利却未必就多,不如等些日子看看再说吧,您在这里犯愁也是枉然,没得还气坏了‮子身‬。何况,谢小贼的算计也未必就周全,那二楼的台球不就是他疏忽了吗?”李福忧心自己老爷,便找了些借口相劝。

 “唉国事艰难,也只好尽力而为了。”李东深深的叹息了一声,拂袖而起。想了这么久,他倒是真的琢磨出了几条计略,只是有些事他却是不方便出头。刘健任辅以来,颇有些志得意满,独断专行的作风远从前,李东自是心知。

 在外朝万马齐喑的时候,如果李东以次辅的‮份身‬挑头出来,难免会引起刘健的疑虑。这种疑虑其实已经存在了,顺天府之事,按李东原本的策划调兵这一节是没有的,是刘健听了他的计划之后,强要加上的,固然是为了稳妥,可也未尝不是想与李东争主导权。

 结果,后来事情险些变得不可收拾,刘健也是羞恼不已,甚至有了孤注一掷的打算,对刘大夏兵谏暗示都未曾断然拒绝,概因如此。

 事后事情虽然妥善解决,朝野中也隐隐有了议论,对刘辅的独断和莽撞都有不少非议,同时,对李东的沉稳谨慎却是多有赞誉。

 当然,碍于内阁的权威,没人敢当面说,可作为辅,刘健的消息也是很灵通的,这些风声也传进了他的耳朵里。所以,内阁里虽然表面上一切如故,实则也是波涛暗涌的。

 所以,李东虽然想出了些眉目,可想要落实下去却是麻烦,暗自动作固然不成,除非不让刘健现,否则对方的疑虑只会更深;如从前一般,召集重臣合议则更糟,那样的举动更像是明着抢风头,也许会让矛盾表面化都未可知。

 “唉”李东又是一声长叹,这一切都源自于谢宏的谋算。谁能想到,正德在朝堂上的轻轻退却,和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要求,竟然能牵一而动全身,导致这么多严重后果呢?

 那瘟神的名号还真是恰如其分,这人果然是沾边就倒霉啊。。F! n6Zww.COm
上章 明朝第一弄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