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赵四娘家 下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
 这么难吃的饭食,供应一次就够砸招牌的了,赵三娘居然一个月里让做上三回,自家铺子的名声还要不要啦?

 赵四娘兴办这家百味堂的初衷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想为自家挣名声。≤?. ?如今倒好,怕是名声也能赚到一些,只不过是“臭名”而已。

 有个这么会扯后腿的二姐,真的是够了!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实,赵四娘这么想就有些冤枉赵三娘了。赵三娘是急不错,但她并不鲁莽,她这样做之前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

 像赵四娘这种无利不起早的人,自然很少会“贵脚踏地”百味堂她都很少去,棚户区就更不用提了。来这儿也快半年了,她就只去过一回棚户区,且只是在外围望了望,根本就没有走进去瞧。故而,她是不会知道每年夏秋两季那儿都有不少人死于疟疾。这会儿天气虽然凉了下来,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赵三娘就是出于这种考虑,才会这么频繁地安排大伙儿吃社饭。

 理解不了赵三娘苦心的赵四娘立刻就想撂挑子回家,再不想手管这桩“吃力不讨好”的烦心事。

 不过,这会儿她见赵三娘傲娇地撇过脸去,始终不肯搭理程昱,让人家好生尴尬。出于对程昱的“关心”她便代为回答道:“我师父是这么说的,至于灵不灵,我就不知道了。”

 百味堂每天就做早午两市,此时才结束完早市不久,按理来说,铺子里应该没什么人了。但百味堂情况特殊,作为一家爱心食堂,很多客人抱着“先到先得”的信念,早早就来到铺子门口排队候着午市了。因此,这会儿铺子门口已经聚了好些人。

 赵四娘见状忽然灵机一动,忙提起精神,继续上面的话题讲了下去:“想当年。我师父的家乡先是三年大旱,大旱过后又是大涝。等大涝过去的时候,他们村就只剩下了一半的人口。剩下的人虽然失去了好多亲人,但想着大灾总算是过去了。心里还是很庆幸的。谁知道这还不算完,村子里又有很多人害了打摆子的症候。虽不是每个人都有事儿,但每家每户总有一两个人犯这毛病,渐渐地死的人也多了起来。

 “当时我师父他爷也得了这个症候,就在他觉得自个儿快不行的时候。迷糊糊间做了个梦。梦里头,他祖爷爷怪他爷好几年没祭拜土地爷,让土地爷以为他家不把他当神仙,心中一气恼就不肯保佑他家了,他家这才会连年来三灾八难的。

 “那年头又是大旱又是大涝的,人都没口吃食,谁家还顾得上祭拜土地爷呀?我师父他家自然也顾不上。不过他祖爷爷都托梦来了,他爷不敢耽搁,忙让他去左邻右舍借东西回来做社饭。原来他们那儿的规矩,祭拜土地爷得用社饭。虽说按他们那儿祖传的方子做出来的社饭不太好吃。可土地爷就好那一口,也无法可想。

 “他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做出碗社饭来祭了神,他爷也到了弥留之际。为了不让他爷做个饿死鬼,他就把那碗饭喂给了他爷吃。喂完了饭,他就把家里所有人都叫了过来,打算一家人围在一起送他爷最后一程。可等啊等,等到第二天早上他爷都没闭眼,到了中午人甚至清醒过来了。又过了一天,他爷就好全了。他们村的人听说后就有样学样,纷纷祭起土地神来。然后把社饭给病人吃。还真别说,就这法子,差不多把所有病人的命都救了回来。

 “往后我师父他们那儿的人就懂了,害了打摆子的症候要吃社饭来治。几乎百试百灵。这法子是有用的,可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后来有个很有名望的大夫听说后,特地来看了他们村的社饭。仔细琢磨一番后,大夫总结说这里面加了黄花蒿,正是有了它,才能治好了打摆子。原来呀。黄花蒿是一味医治打摆子的奇药。”

 赵四娘一口气编完了这么大段的故事,只觉得口干舌燥,接过阿弦递过来的水润了润喉咙后,又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从我师父那儿听来的传闻,灵不灵的,我还真不敢打包票。毕竟我还不曾见过打摆子的病人,没法子让他吃了看效果。不过我这一身做菜的手艺都是我师父教的,他老人家说的话咱家人都是很相信的。所以,我二姐才会让乡亲们每个月吃上三次社饭,想借此使大伙儿免受打摆子之苦。”

 程昱曾在梧桐街上的铺子里工作过好几个月,自然曾听东家老爷吹嘘过,说他闺女的一身本事都是由一位来自宁国的师父所授,而他家能买得起那么多铺面也是靠了那位师父。因而,程昱也很相信赵四娘那位师父的能耐,既然他说黄花蒿能治疟疾,那就必然是能够治的。这会儿他想到先前自作主张,不往社饭里加黄花蒿,无异于是浪费了一大盆良药,顿感羞愧不已。

 相比于因羞愧而默默无言的程昱,其他听到赵四娘故事的乡亲们则沸腾了起来。

 要知道,打摆子这种症候有轻有重,轻一些的甚至可以不药而愈,而严重的就是要人性命的绝症了。这会儿他们听说打摆子居然有药可医,还就是百味堂的社饭,自然欣喜不已。不少人甚至后悔早上没选社饭,而是选了其他做主食。

 “三‮姐小‬,今儿晌午还有社饭吗?我想带回去给我孙孙尝尝,这孩子‮子身‬弱,多吃点儿药防着总没错!”一位老人家率先问道。

 有了带头的,大伙儿也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了起来,一时间百味堂里炸开了锅。

 得!瞧这阵势,大伙儿还真把社饭当成药了。

 正宗的社饭有没有防疫的效果,赵四娘不太清楚,但自家出品的这款应该或多或少有一些,拿回去防疫还真有一定的可行

 不过,赵四娘上面说了那么一长段话,可不是为了宣扬这种口味诡异的社饭的。如果可以,她恨不得立刻就把这种“砸牌子”的玩意儿丢出去,永不录用。那她是图什么呢?原来她说了那么多,是想向大伙儿解释自家整出这么难吃的社饭是事出有因,并非做饭的水平不行。再有就是,社饭的华在于黄花蒿,而不在于饭本身。要想防疫,光吃黄花蒿就成,社饭不吃也罢。

 “社饭一个月吃三次,今早才吃过一次,晌午就不安排了。不过我二姐特地从家乡运来一些新鲜的黄花蒿,待会儿拌好了就给大伙儿端上来。我师父说过,相比起几经烹调的社饭,新鲜的黄花蒿效果更好,想预防的乡亲可以尝尝。”铺排了这么多,赵四娘开始说出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仔细想想,咱这儿又没有用社饭祭拜土地爷的习俗,吃社饭不过是为了防疫罢了。而社饭为啥能防疫?人名医说了,那是因为里头有黄花蒿。既然如此,还不如把黄花蒿直接给有需要的乡亲们呢!毕竟,社饭放两天就坏,不能留着以备不时之需;而黄花蒿磨成的粉存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拿着它更加便宜不是?

 “所以啊,信得过我师父、想用黄花蒿防疫的乡亲们,明儿就来百味堂一趟,届时咱家会给每人一两黄花蒿做成的药粉。不过咱家毕竟是食铺不是药铺,家里头存着的药粉很有限,也就三十来斤,只能让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给先来的乡亲。所以说,有需要的乡亲,还请明务必赶早啊!”

 真要防疫,直接药不就得了?也就只有赵三娘这个傻缺才会想出做社饭这种既费银钱又讨不到好的蠢法子。

 自诩聪明的赵四娘深深担忧起自家二姐的智商,暗自叹息道,自家智商欠费的原本就不少,如今再加上一个赵三娘,真是令人担忧啊!

 不过转念想到,黑暗料理的原料被自己派掉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她也会牢牢地扣在手中,赵三娘就算想折腾也折腾不起来了,总算是了了件烦心事,顿时心情大好。

 第二天天不亮,百味堂门前就排起了一条长队,就为那一两重的药粉。虽说大伙儿都不知道这药是否真的有效,可拿着总没有坏处的。像他们这样的穷人住在那样的破屋子里是最容易害上打摆子的症候的,说不定到时候就能靠这药救上一命呢?抱着这样的信念,好多人都冒着寒风苦苦等待。一时间,百味堂里里外外喧嚣非常。

 场面如此之热闹,远远过了赵四娘这个起人最初的设想。不过,不要说赵四娘事先没有料到,就算她预料到了,也不会过去照看一二。这倒不完全是因为懒,主要还是外头太冷,出去一趟就能冻得她麻爪。

 这个时候,窝在房里的赵四娘无比忧伤地回望了一眼自己的箱笼,为那块“见不得人”的虎皮默默哀悼。(未完待续。) N6zWw.CoM
上章 赵四娘家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