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参奏
朝廷中却又一场风暴在酝酿。郑钧一回到任上,便微微的感觉到一股山雨
来风满楼的味道,从大家偶尔的窃窃私语中,从有些人有意无意瞟过来的眼神中,郑钧都嗅到了这股不寻常的气息。
一个参奏折子,让因太子过世暂时安静下来的朝廷又起了波澜。
这个折子是陇右道观察使所上,参奏右屯卫大将军薛进私通突厥,私放商贾运送货品给突厥,并收取好处。并抓住了走私的商贾和薛进的亲兵为证。
此时的观察使也是世宗时期开始的传统,品秩很低,不能干涉地方事务,却能上达天听,监察地方官员。他们会例行定期上折子,参奏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这个折子也是一个例行的奏报。不过却因为参奏的是实权大员备受关注。
皇帝正在为河北的灾情搞的焦头烂额,又是下旨赈济,又是斋戒祭祀,听说已经有了
民,更是苦恼不已。起初,他倒对这走私的事情并不大上心,捞外快这种事要是认真追究,那么全国就没有官员可以用了。但他却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控制西北军权的绝好机会,薛进这些年的表现不可谓不忠,他是荥
郡公一手提拔上来的,但在荥
郡公和长公主死的时候都没有参与进来,而是在西北专心对抗突厥,可以说是孤臣了,但是他在西北已久,皇帝不想让他的跟在那里扎的更深了。
皇帝让众臣讨论,意见却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薛进里通外国,应该严查严惩;另一派则认为,只有人证。并不能作为确证,西北战事频繁,若是无端猜疑,会伤了将士们的心,甚至说观察使没有确证却参奏,这是诬陷,应该治罪。
支持严查的一听不仅不查,还要治观察使的罪。更不干了,说观察使本身就有监察之责,就算查了薛将军没有罪也不应治罪。
皇帝也没料到这件事会变得这么复杂,西北大军的
感程度让皇帝感到犹豫,而这犹豫又让两派争执的更加
烈,每天朝堂上为此事争吵不休,然而多是下级官员发言。而三省的长官却没有一个发表意见的。
争来争去确是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好以“恭请圣裁”结束,皇帝为此大感头痛,但是,他心里却并不想此事有结果,如果查。那么如何查,用什么人查,怎么查法,件件都大有讲究,如果不查,那么该怎么给说法,难道真要将观察使治罪?
“陆宪陆卿家,你是中书令。怎么这么久了,你还没有说你的意见呢。”皇帝实在是忍不下去了,非要
这几个老狐狸开口。
“启奏万岁,臣以为既然证据并不确凿,那只要下旨派人详查就好了。若薛将军清白。自然会还他一个公道。”
这时候一直没有出声的门下侍中李明哲却悠悠的出声了:“我看不过一个走私的案子,难免小题大做。况且薛将军军务繁忙,底下人做的事薛将军未必知情。为这件小事大费周章岂不是闹得西北大军都不得安生,我看不如把折子发回去,让薛将军自查。”李明哲不温不火的点出了薛进在西北的地位。
陆宪却大为火光,让薛进自查,等于是给他机会清除异己,不过他也只是皱了皱眉,没再说什么,等着皇帝再度发话。
“崔濯呢,现在尚书省他主事,今天廷议,怎么他却不在呢。”
尚书右丞出来回答:“皇上,这半个月靖国公主持赈灾调配事宜,已经累病了,前些天上折子告假,皇上还叮咛他好好休息呢。”
皇帝暗骂一声老狐狸,不知道又嗅到什么味儿了,躲了起来。
“那兵部尚书总在吧。”皇帝有些烦躁,觉得这件事又不像他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柳正言慢慢出列:“臣在。”
“你主管兵部事宜,你怎么看。”皇帝见柳正言的样子,觉得他早有了主意,只是他素来和薛进亲近,当年他们一个是荥
郡公的老师,一个是荥
郡公的部下,必然是一个鼻孔出气,恐怕意见也无非是不要查。
六部尚书不管实际事务,实际权力向来分配到各部郎中手中,柳正言这个兵部尚书随是名义上的兵部长官,却没有实权,而他本人在军中朝中都很有资历,这也是长公主在郑伦死后没有动他的原因。
皇帝一副“我知道你想说什么”的样子看着在下面站着的那个看起来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头子。
柳正言清清嗓子,开口说道:“据我所知,薛进将军忠心耿耿,以他的人品,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来。”
皇帝和其他的大臣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柳正言却毫无所觉,接着慢悠悠的说:“现在有人告他,也应该听听他怎么说,皇上可下旨责问,让他上自辩的折子,不过此事关系他一生清誉,光上折子未必说的清楚,不如皇上宣他入京自陈。”
这回皇帝和其他人都面面相觑了,这么做相当于削了薛进的兵权,
离了西北大军的薛进,谁还怕他闹出花样呢。
借着这件事攻击薛进的人,本来的用意就是把薛进整倒,然后进一步拿下西北大军。然而最有可能为薛进说话的,此时却主张让薛进离开他依仗的大军。
陆宪在柳正言走出来的时候只是瞥了一眼,此时却忍不住上下打量这个老头,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哪一边的,就差直接问他:你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
李明哲半天没出声,脸色青了青:“西北那边不定安,为了这么点事就招大将军上京,万一让突厥人有机可乘,边关可怎么办?”
“
夏季水草丰美,突厥人一般都比较安生,更何况右屯卫除了大将军。下面还有将军和诸军官,令其暂代即可。屯卫本来就是御外保中,上将军和大将军本是遥领,本就该驻京,打仗时下派,只是因为西北常有战事,地方军队无力抗衡,故而变为常驻。因此宣薛将军入京也符合常例。待事情分辨清楚。若将军无罪,再让他回去便是。”柳正言不紧不慢的说着,仿佛说着一件小事。
他这样说,陆宪反而觉得很是怪异,但怪在哪里,他又说不出来。
“可是…”李明哲想说要是薛进仗着西北大军不肯回来怎么办呢,难道真要朝廷跟他撕破脸么。但这话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含在嘴里咕哝着。
皇帝也知道李明哲的意思,眼巴巴的看着柳正言。
柳正言笑笑:“薛进将军是薛仁贵将军之后,对朝廷忠心耿耿,自然是懂得朝廷章程。况且我想他会想要为自己辩驳。”
兵部尚书最懂军队体制,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没别的说的。
陆宪盯着柳正言看了半天,也在她脸上看不出什么,特意强调:“皇上下旨问责,但还要你们兵部安排好,那边要有人主事才行,不如暂调一个人过去。”
“调人就不必,右屯卫将军魏孝琨熟悉军务,让他暂代大将军即可。”柳正言笑呵呵的。似乎看出来陆宪在想什么。
“也不必暂代吧,左不过这些天,右屯卫将军有两个,一个魏孝琨、一个冯威,有事让他们商量着办便是。”陆宪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脑子又开始运转了。
“军队最忌令出多门,必须得有一人负责。”柳正言很果断的驳了这条。
皇帝想想这毕竟是个冠冕堂皇的办法。再说薛进也未必敢对抗央中,虽然他很想现在就新调个人过去接手。但是毕竟要考虑到西北大局,不能把薛进
的太紧了,于是点点头:“就按照柳尚书说的办吧。”
靖国公垂着眼皮思索一番,启奏道:“皇上可派内卫指挥使刘锦为监军,在薛大将军回长安这段时间,监督军纪。”
皇帝正想把刘锦调开,好让副指挥使魏伯颜再整治一番,而且军队素来和内卫有龃龉,也不怕刘锦有什么动作,这个提议正合他意,便也准奏了。
散朝后,陆宪故意等着柳正言一起走:“柳尚书真是老成谋国之人啊。我还以为柳尚书也主张不查呢。”
柳正言望望天,打着哈哈:“自然是要为皇上分忧。”
“只是不知道薛进薛将军会怎么想老尚书的此番作为。”陆宪出言试探,想看看柳正言的脸上会
出什么端倪。可惜,他只看到那一道又一道的褶子。
柳正言笑道:“还能怎么想,自然是急着上京跟皇上陈情,讨回清白了。”
陆宪放弃了努力,皮笑
不笑的说:“若是他自己的说法没法让人信服,可还是要查的。”
“那是自然。”柳正言捋了捋自己精心修剪的白胡子。
陆宪便不再多说,向后瞟了一眼:“有人排着队呢,在下就不奉陪了。”说罢,快步走向宫门外。
李明哲故意在后面慢慢的走,见陆宪走了,才走上前去:“我们争了半天,是不想让那起子人得意,难道就争出老尚书这句话来。”
柳正言仍然笑呵呵的捋着他那几
胡子:“薛将军自会承左相的情。只是左相莫要改了初衷便是。”
李明哲知道此事柳正言和薛进必然有什么主张,一时便想住了,待他再要细问,柳正言已经慢悠悠的走远了。
郑钧冷眼听着看着大家私下传的小道消息,从不说什么,间或有人打听薛进的情况,也被他小心的应付过了。他已经从大家看他的眼神里对他的言语试探中知道,人们已经把他划为薛进一
了。
如今的目光也只是猜测探寻,薛进若是倒霉了,他们的神情又不知会变成怎样。(未完待续)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