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门纪事 下章
第五百九十七章 办砸
 李令娴出家的事情完全由太夫人安排,涵因也省的亲自做恶`了。听说李令娴着实折腾了一番。最终还是被关进了后面的院子。那里起名“静心观”这是太夫人亲自起的名字,意思是让李令娴静修其心。李令娴是否真的能够修身养,涵因并不知道,但总归,她这个三房的院子总算安静下来了。

 比起李令娴,涵因更关心郑钦的仕途,他在同谷县已经任满了,按照一般的习惯,他卸任之后就可以回长安,按照资序安排一个新的职位。他在同谷县政绩不错,尤其是在大疫的时候表现出色,又是科举出身,在翰林院待过,回长安后,也有资格补个好缺。

 但就他补什么缺,却在吏部引起了争论。本来陆宪投桃报李,想着郑钦是涵因的哥哥,正好拉拢过来,就跟吏部的人打了招呼,让给他们把郑钦安排在秘书省,做一个秘书郎,这样能在皇帝身边行走,自然前程也不同。

 而且,皇帝虽然对李湛有意见,对郑钦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他是皇帝真正手握大权之后的第一批科举出身的士子,在皇帝眼里,他们是真正的天子门生。这样安排皇帝也不会反感。

 但是,王通却不同意,他想给郑钦安排到鸿胪寺这种丝毫不接触实务的衙门去,不让他有机会积累资序。吏部的两个侍郎因为这件事又起了纷争。最后商议的结果是陇右大之后,民生尚不安稳,正好需要这样的能臣治理百姓,郑钦继续留任同谷县。

 其实皇帝还是很想调郑钦回来的,因为他是涵因的哥哥,皇帝对他很有好感。不过吏部让他留任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皇帝想想也不在这一两年,等过一阵再说。

 涵因知道这个结果还是有些失望的,她本来是希望有人能在皇帝跟前说话,王通却丝毫不给她这个机会。没想到被皇帝刚刚那用吴王一篇上疏敲打完之后·王通仍然可以这样霸道。而陆宪显然不会为郑钦下死力。所以,涵因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一年的夏天格外闷热,头毒辣,让人懒得动弹。出了月子·涵因也总算长出了一口气。这样闷热的日子,坐月子还不能够开窗通风,让她难受得要死。

 不知道是因为酷暑,大家都懒得动弹,还是因为皇帝给皇子们分派差事,的确起到了良竞争的作用,朝中倒是安静了不少·群臣之间的气氛也有所缓和。

 少了一些毫无必要的争吵,皇帝的日子也颇为舒心,他到长安西边的九成宫避暑,留下几个皇子在长安办差,让这些日子被皇子和朝臣们搅的颇为疲惫的身心休憩一下。

 “又生了个儿子······哼,李湛还真是好福气······才二十出头,就生了四个了,‮子身‬不会出问题吗…”皇帝嘴里嘟嘟囔囔的·连一旁的刘公公也只能断断续续的听到。不过语气里面带着那股酸溜溜的味道,刘公公闻都能闻得到。

 皇帝这两年临幸的嫔妃宫人不少,间或也有怀孕的·但是要么产,要么出生几天还未序齿就夭折了。因此,他每每听说哪个大臣家喜添贵子,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涵因给李湛又生了儿子,他自然心里更不痛快。

 除了这件事对皇帝心情稍有影响,总体来说在九成宫避暑期间,皇帝还是很轻松‮悦愉‬的。到了七月,暑热有所消退,皇帝也回宫了。

 皇帝回宫之后最先做的,就是验收儿子们的成绩。皇子们已经写好了奏疏和条陈·总结自己办差的成果,各部官员也写了奏折评价皇子们的表现。

 晋王去刑部整理冤狱,做得相当有声有,被大臣们一阵吹捧,说什么“秉公直断”“兼顾仁爱”梁王去工部,核查了几项皇家园林的修缮项目·提出了俭省开支的建议,也得到了工部官员的认可。官员的评语自然是极力吹捧,一分说成十分,反正夸皇帝的儿子,只要不说有帝王资质,怎么都不会过分,皇帝长面子,大家都开心。

 偏只有楚王的评语不冷不热的。楚王被派去了户部,皇帝派给他的任务是核查户部几项开支。但户部官员根本就不想配合,这东西牵三带四,查出一样,未免就揪出另外一样。

 涵因一听说他被分到户部就知道,他是被人给了,也不排除皇帝拿自己儿子做试探,看看户部的水有多深。于是她派人提醒楚王,就简单的对比一下各处每年的开支情况,看看什么地方有骤然增加,笼统的提出几项俭省方案即可。

 但楚王年轻气盛,一心想要让父皇刮目相看,上一次涵因让他碰了个软钉他心中对涵因颇有怨言,涵因的话他也不想听,就让自己妁幕僚给自己找了几个精通财务的人,想要仔细核查户部的收支情况。

 但是户部涉及分配各项开支,正是各房利益胶着的地方。动了谁的都会招致怨言。能在户部混得开的人,谁不是官场上的老油条,怎么可能受一个年轻皇子摆布。因此表面上恭敬,私下里面却百般不配

 楚王查出户部账目有问题,写了奏疏上陈,皇帝召户部官员查问,结果这部分正好是后宫增加的开销,因为正巧去年皇帝为了向天下表示自己的接见,停了扩建九成宫,这部分费用就省了下来,没有花完年初定下的预算,这是后宫的费用支,皇帝又不想从自己的内库出,就让户部把两边的账平了。

 事情闹到皇帝那里去,跟户部一核对,皇帝才知道,这是自己搞出来的事情,场面相当尴尬。户部则一副委屈状,对皇帝诉苦,说管钱多么不容易,各部门各地方都伸手要钱,但是预算有限,本来这么多难处,皇子却指手画脚。

 户部侍郎裴敏的奏疏,话说的很好听,先是肯定了楚王为国为君效力的初衷,又说楚王做事情态度很认真,话锋一转,说楚王一个外行,根本不懂这些,还硬要手,让他们很为难。之后又说户部的官员都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差错,请皇帝察。

 皇帝心里很清楚,楚王是被户部的人给坑了,故意设了一个套,他果真钻进去了,连带着自己面上无光。皇帝一方面对户部耍这个花招给自己看很窝火,另一方面,他也对楚王很不满,这么容易就中了人家的套,给自己丢脸;对楚王的幕僚更不满,他们不仅没劝住楚王来,什么情况都没弄清楚,就给楚王出主意。

 心里虽然不悦,皇帝还是当众表扬了楚王:“楚王毕竟还是年纪小,经验不足,要多学习,有不懂的,应该多向老臣们请教,不过你有认真办事的心就很好,经验学识都可以慢慢积累。”他这话也是在敲打户部,别以为你们搞的猫腻我不知道,楚王这件事我心里有数。皇帝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户部侍郎自然不会揪着不放,他们的主要目的只是让皇帝不要派人手,他从高建那里接手的本来就是个烂摊子,能维持住已经很不错了,他可不希望皇帝动不动给自己找事。

 楚王很是郁闷的回去了,之后,皇帝认为楚王的属官没有尽到辅佐之责,命令吏部重新更换一批属官。现在人人都觉得楚王争得太子位没什么希望了,以后楚王就国,还要跟着他去彭城,大家自然都不愿意这种差事落在自己头上。吏部再换的这批人,要么是被人排挤出来的,要么是没有根基的寒门,还不如上一次。

 这次三位皇子的差事办完之后,晋王获得赞誉最多,梁王中上,只有楚王碰了一鼻子灰。晋王给皇帝长了面子,皇帝也愈喜欢这个儿子,在回宫之后的第一场宫宴上,皇帝令其第一个在群臣面前献应制诗。臣子们见皇帝越来越宠爱晋王,便越认为皇帝属意的太子人选是晋王。争相找机会和晋王结,之前皇帝下诏止诸王和外臣勾连的诏书,也形同一纸空文。

 晋王诸事顺遂,子越傲慢了起来,从前,他受人挑唆,鼓动楚王买双皮给襁褓之中的六皇子吃,结果皇帝以为王淑妃设计陷害楚王,他在皇帝那里也受到了很长时间的冷遇。那时候,皇帝恩遇唐国公府,楚王也风光过一段时间。

 如今风水轮转,封号证明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是谁,最想让接班的儿子是谁。因此晋王每次看到楚王,都忍不住讥讽一番,自己在这些年受的委屈。

 楚王因为差事的事情被训斥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几个皇子,去给皇帝请安,在大殿前的甬道上,晋王恰巧看见面色不佳,无打采的楚王在他前面,他几步追上,便开口讥讽起来:“你连父皇交给你的这么点小事都处理不好,将来你临国之后可怎么办呢。”

 楚王不理他,紧走两步,几步走到了大殿门前,太监给他开了门,他一步便跨了进去。

 晋王冷笑了两声,在后面不屑的嘟囔道:“从小到大都一样,每次都一副这样子。装得一副可怜相,难不成真以为这样就能得到父皇的宠爱不成。真真是上不得高台盘。”说罢甩甩袖子,正了正衣襟也走进了大殿。 n6Zww.Com
上章 名门纪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