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将曹彬 下章
第29节
  曹彬陪着王全斌和刘光乂,一路观察江防,费了半个月的功夫,才到达江陵。

 张惠龙已经盼望了好些日子了,等坐舰一到,立即上船拜见——不多日子的睽隔,倒像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来到曹彬身边,就不肯走了;絮絮不断地问候起居,同时也不等曹彬发问,便把他成亲的经过,讲个不休。

 含笑倾听的曹彬,自然也觉得高兴。回想当初,张惠龙帐下厮养,浑浑噩噩;如今却是既成家又立业,气宇轩昂,看来像是会成大器。平蜀之行,其余的功罪且都莫论,只眼前的张惠龙,恰是再也‮实真‬不过的造就。转念到此,更觉欣慰,因而对青儿和她父亲,特具一份亲切之感;答应在一两天内,必定出功夫,实践他在成都许下张惠龙到吴家“会亲”的许诺。

 谁知就在第二天上午,事情起了变化。

 有一道敕令,自秦凤路由快马递到成都,下达参知政事知成都府事的吕余庆,责成吕余庆督促王全斌及所属高级将领,驰驿回京。为何如此急如星火,以及催促王全斌等人回京,是干什么?敕令中都未说明。

 此时在成都的高级将领,只有一个都转运使沈义伦,他也在被召之列;因此,吕余庆办了一角公文,附上敕令的抄本,就托他立时赶到江陵,通知王全斌。

 沈义伦清谨绝尘,又好佛,酷信因果之说,一个人住在佛寺里,除公事以外,不接宾客,所以奉命即行,兼程赶到江陵;一上岸就直接到行馆去见王全斌,说明经过。

 恰好崔彦进、王仁赡、刘光乂和曹彬都在座,传阅了吕余庆的公文;大家都觉得太突兀,是祸是福,颇难揣测,相顾惊疑不止。

 “大家都走了,这里交给谁负责?”王全斌说:“敕令上虽未明白指示,我想,我仍旧要有处置。各位以为我的看法如何?”

 大家都点头称是,同时在想,谁是留在江陵料理转输事宜的最适当的人选?

 “光义!”王全斌说:“我想请你留守。”

 王全斌此时已有预感,这趟催促进京,将有麻烦;在座的人,除了刘光乂、曹彬、沈义伦,都不得关系。沈义伦在敕令中已指名宣召,而曹彬则另有委任之处,所以把留守的任务,交给刘光乂。

 崔彦进和王仁赡,也有大致相同的想法,所以也都想规避,暂且留在江陵观望风;王仁赡又比崔彦进来得机敏,所以抢在前面说话。

 “还是我留守吧!”他自问自答地补充:“为什么呢?因为照我看。朝廷恐怕又有大征伐,不是伐北汉,就是下江南。光义勋业彪炳,官家一定要借重,应该回京候旨。”

 “不!”王全斌找了个理由拒绝王仁赡:“光义对这里熟悉,我决定偏劳光义。”

 刘光乂为人忠厚,信以为真,听这一说,便即答道:“要说对江陵地方熟悉,调拨转输,能够得心应手,莫如国华!”

 “是的。不过,我另有一个紧要任务,委托国华。”王全斌以统帅的‮份身‬,正式作了裁决:“事情就这么安排。请各位回去,立刻开始准备吧!”

 王全斌单独留下一个曹彬,闭门密谈,要求曹彬打前站,先回京师探听消息。

 “国华!自己做事,自己知道。”他说:“我在成都就想告退,为来为去为的是:想保全一个面子。照现在这样子看,回京是凶多吉少;我想请你先回去看一看,当然,也要靠你疏通。”

 曹彬知道遭遇了极大的难题。所谓疏通无非解释;天威不测,何能冒昧陈奏?就算皇帝召见,垂询经过,也只能看情形进言,皇帝听不听,是件毫无把握的事。而且自己既不能一手掩尽黑白,皇帝又英察果断,决不可能赦免不问。那时候,必有人以为他入京在先,进了谗言;遭受这样的误解,如何还能与袍泽互信共处?

 “你看怎么样?”王全斌在催促了。

 “我的看法是——”他把刚才所想到的,很坦率地说了出来。

 “那就这样,你先陪崔、王二人进京。”王全斌说:“你就怕他们两个人对你误解,现在同行进京,耳目相及,还有什么误会?”

 “这倒可以。我遵命就是了!”

 于是,略略料理了一下,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北上。吴家“会亲”之约,当然作罢;不过曹彬还是很体恤张惠龙,将他拨到刘光乂身边办事,这样就可以留待最后一批离开江陵。

 因为君命紧急,在路上丝毫不敢耽搁。崔彦进和王仁赡的行装虽重,但‮份身‬高了,凡事方便,可以多拨骡马分载;牲口的负担一轻,自然也无竭蹶迟滞之虞,因而较正常驿程早了两到京。一进京师南城陈州门,早有枢密院特派的干当官在守候的不只陈州门一处;每处守候的人也不只一两个,而是一拨五人,为的是枢密使李崇矩已奉到皇帝的面谕,不能不预作准备。

 “启上崔副帅,行馆早已备下,请过去吧!”

 崔彦进诧异。“我自有家宅,”他说:“何劳代为预备行馆。”

 “是!”那领头的干当官姓韩,极其能干沉着:“请到行馆,另有话奉陈。”

 “好吧!”王仁赡已知不妙,劝崔彦进说:“既然如此,我们就先住行馆,把行李发回家去。”

 “启上各位官长。”韩干当官将视线扫过了崔彦进、王仁赡和曹彬:“枢密院奉官家面谕,蜀中班师将帅的行装辎重,须先查验奏报,再行发还。”

 抬出“官家”谁敢作声?崔彦进和王仁赡神色大变;曹彬见这种情形,怕崔、王二人的脸色,已引起他人的怀疑,因而轻视,随即泰然说道:“自然遵诏‮理办‬,你点收吧!”

 “是!”韩干当官说:“一起都运到行馆,再作道理。我们也不敢擅动,须等上头派人来看。”

 一到行馆,行李都加了枢密院的封条;接待贵客,却甚殷勤,但崔彦进和王仁赡都有被软了的感觉,自是悒郁不乐;曹彬自是泰然,但不能自己,此时须为崔、王二人帮忙。一面劝慰,一面写了信给李崇矩,说远征班师的将帅,功罪未明,先受看管,各人心中是否感到委屈,姑且不论;所予民间的观感,不可不加顾虑。最后建议,即速奏明皇帝,速加处置。

 这封信很有效验——实际上李崇矩也正在为此事跟宰相赵普商议,想请皇帝召见,要当面奏请,从宽处置,先放崔、王、曹三人回家;不过接到曹彬的信,就更容易说话了。

 “曹国华本来是‘陪绑’,没有他的事;昨官家还面谕:曹彬可以不必看管。只是视同一体,功罪如何,在此刻来说,都还不分明,当然未便例外。现在就拿他作个题目吧!”

 果然,皇帝先指示,单独释放曹彬;经赵普说明这一番道理,李崇矩又格外解释曹彬的用意,在保全军的威严体面,而崔彦进和王仁赡也决不致畏罪‮杀自‬。于是,皇帝为了不忍让曹彬蒙辱,准了赵、李二人的奏请。

 “王全斌呢?如何不回?”皇帝又问。

 “他跟沈义伦作一路,随后就到。”

 “崔彦进跟王仁赡的行李,想来你们已经照我的话,封存了?”

 “是!”赵普答道:“连曹彬的行李,一起封存,候旨发落。”

 “原就说了的,须先查验。”

 查验以后呢?赵普心里存着这样一个疑问,不知道应该不应该说出来?

 “唉!”皇帝忽发感慨:“五代以来,将校以至小卒,都拿打仗当作发财的机会,所以百姓把官军当作盗匪一例看待;这件事我想起来脸就会红。为了想革除这个坏习气,我不管财用如何困难,饷俸补给,一再增加,自觉待大家不可谓不厚;而还有人不能体谅我的苦心,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听皇帝的口风,是打算用重典来整饬纪律。百战功高的大将,如果受辱于狱吏,是件有伤朝廷体制的事;所以赵普乘此时机,重申前请。不过这话须有个迂回的说法。

 “王全斌等人,不能仰体圣意,其情着实可恶!臣备位辅粥,总领百僚,督率无力,请陛下加以处分。”

 “跟你不相干。”皇帝又说:“不过修明纪纲,倒是你的责任。”

 “是!臣不敢推卸职责,”赵普到这时才提出请求:“平蜀将领功过,请陛下责付中书询问明白,另行秦请处分。”

 “可以!”皇帝点点头:“由你们‘二府’会审明白,再作道理。”

 “是!”“只是有一层,须得斟酌。”皇帝问道:“你看王仁赡,是不是该先有处置?”

 赵普和李崇矩一时不明皇帝的话意何所指;细想一想,方始领会——二府是指东府和西府,东府是中书省,由宰相和参知政事掌文事;西府是枢密院,由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掌武事。奉旨二府会审平蜀将领,则王仁赡以枢密副使的‮份身‬,应该是坐在堂上,还是站在堂下?

 看他们两人迟疑未答,皇帝以为他们不便作何表示,因而直截了当地作了裁决:“王仁赡不能再当副使了,先拟旨发布!”

 “启上陛下——”

 “你不必为王仁赡申辩。”皇帝打断李崇矩的话说:“你只说,有什么适当的人可以接充王仁赡的遗缺?”

 任用一员枢密副使是件大事,仓猝之间,无从举荐,而且文武二府虽是对称,地位并不一样,枢密副使的人选,需要征得宰相的同意,方能上秦,因而李崇矩这样答道:“容臣与宰相商议停当,再行秦闻。”

 从殿上退了下来,赵普跟李崇矩还没有功夫细谈,第一件事是传旨释放崔彦进、王仁赡和曹彬;第二件事是拟旨免除王仁赡的枢密副使的职务;第三件事是查验崔彦进等人的行李——皇帝对此虽无明确的指示,但急于想知道查验的结果,是可以意料到的;如果下一次召见时,问到此事,没有代,那就不合适了。

 第三件事尚未发落,已将午。料理中书省庶务的一个虞候,名叫钱庆的来请示,是不是可以开饭了?

 “可以!”赵普又向李崇矩说:“你也在这里吃吧!把薛子平也找来,我们好好谈一谈。”

 子平是薛居正的号,他跟吕余庆一样,是参知政事,本职是兵部侍郎,常在部中办事——此人情宽厚,淡泊自甘,知道赵普喜欢揽权,所以除却奉召“会食”平时是不大到中书省来的。

 宰相的供应,精美丰腴,平常饭菜,亦如盛宴;薛居正的酒量跟他的气量一样大,此时只顾不断举杯,一面健啖豪饮,一面听赵普谈这天召见的经过。

 “子平,有件事想奉烦。”

 “是!”薛居正答:“请则公吩咐!”

 “崔、王、曹三人的行李,奉旨查验;叫别人去我不放心。再说以他们三人的‮份身‬,亦不便叫别人去!”说到这里,赵普拱拱手:“拜托、拜托!”

 这明明是让薛居正去“做恶人”他赋随和,不喜苛察,所以对此委任,大非所愿;但身为参政,亦有执行朝廷法度的责任,兼以是宰相的话,不便驳回,于是只能慨然应诺。

 “也不必急!尽管宽饮。”赵普敬了他一杯酒,作为道谢的表示。

 “则公,”李崇矩问到:“王仁赡的遗缺,则公夹袋中有人否?”

 “现成有个人。不过——”赵普意味深长地说:“荐此人,于王仁赡的面子上不好看;而且,此时举荐,倒象有成见似地;两位以为我的看法如何?”

 李、薛都能意会,他指的是曹彬。以枢密承旨升任枢密副使,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是接王仁赡的缺,荣枯相比,益觉显然,未免令人难堪。而况蜀中将领的功罪,犹待宰相平章;混沌未明之时,曹彬先被荐升官,明明是认为他有功无过,所以说是“像有成见”

 “则公深谋远虑,真不可及!”李崇矩衷心敬服地赞叹着。

 “等王全赋一到,传问的便是我们三个人。我想,”赵普徐徐说道:“我们须有一个定见。”

 这话就让薛居正和李崇矩都难索解了,有功有罪,全看事实而定;何可先有定见。

 看他们有困惑的神色,赵普便又说道:“国家培植将材不易;而况北汉、南唐都未臣服,用兵之时还多。所以,能保全的还得要保全。”

 “则公此论甚是。”薛居正表示赞成。

 李崇矩却有不同的看法:“官家一再面谕,要整饬纪纲。”他是善意劝告:“不知则公看出圣意没有?”

 “自然,我也知道!”赵普闲闲地说:“官家仁厚,一心以黎庶为念;说到头来,我倒觉得不如皇弟英察,擅于将将。”

 原来如此!李崇矩心中有数,皇弟光义有布恩之意,赵普不过承皇弟的意旨而已。 N6zWw.CoM
上章 大将曹彬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