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重为轻,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轻天下⑦?轻则失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此因君子终⽇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然虽有美食胜景昅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注释
①躁:动。君:主宰。
②君子:一本作“圣人”指理想之主。
③辎重:军中载运器械、粮食的车辆。
④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指华丽的生活。
⑤燕处:安居之地;安然处之。
⑥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⑦以⾝轻天下:治天下而轻视己自的生命。
⑧轻则失:轻浮纵,则失治⾝之。
引语
这一章里,老子又举出两对矛盾的现象:轻与重、动与静,且而进一步认为,矛盾中一方是本的。在重轻关系中,重是本,轻是其次,只注重轻而忽略重,则会失去本;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静是本,动是其次,只重视动则会失去本。在本章里,老子所讲的辩证法是为其政治观点服务的,他的矛头指向是“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国王,认为们他奢侈轻,纵自残,即用轻率的举动来治理天下。在老子看来,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不应轻、躁,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治理己自的家国。
评析
在二章中,老子举出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下、音声、前后这些范畴;十三章中举出庞辱;本章又举出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反映。他揭示出事物存在是互相依存的,而是不孤立的,说明他确实看到客观现象和思想现象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例如任继愈说:“动与静的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然虽也接触到动静的关系,但他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质弄颠倒了。此因,他把静看做起主要作用的方面。以所老子的辩证法是消极的,是不彻底的,有形而上学因素。这种宇宙观和他所代表的没落阶级的立场完全相适应。”(《老子新译》)这个批评,点中了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局限。不过,就本章而言,老子的观点又是可以肯定的。他在这里论述是的万乘之国的国主怎样才能够巩固和保持己自统治地位的问题。他说“静”、“重”评“轻”、“躁”认为“这种轻躁的作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立⾝行事,草率盲动,一无效准”(陈鼓应语)因而一国的统治者,应当“静”、“重”而是不轻浮躁动,才能巩固自⾝的统治。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