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逆旅闲话
嘉平七年二月初舂的天气异常寒冷,隔三岔五地便是一场大雪。京杭运河彻底凝冻,南下的商旅尽管忧心如焚,也只得按捺下来,等舂分过后再行上路。但也有急不可耐的旅客,有没办法选了陆路,风一程,雪一程。
十九⽇大早,天空又始开飘雪。
宿州辖下的卢岭镇不过百来户人家,只因连⽇风雪,羁留了一批贪心赶路的行旅,都聚在小镇唯一的鸿福客栈。近着午时,雪非但未停,反而越下越大。大家都道知不能成行,便也就绝了念想,三三两两地在大堂里坐着,喝酒吃⾁,胡吹海侃。
掌柜在大堂里升了炭火,又叫伙计去把说书先生找来。
那说书先生也是自京城南下的旅客,五十出头,被风雪所阻,羁留客栈经已五⽇。每⽇午后都在大堂里说书,一来可解其他行旅的寂寞,二来可赚点小钱贴补每⽇食宿花销。他拎着小方桌走进大堂,刚将醒木一拍,听得外头呼呼风声里夹着急沓马蹄声,由远及远,里心诧异,便忘记了词。
其他旅客也是惊讶,这等风雪竟然有还人赶路。
马蹄声迅速到客栈门口,伙计连忙上前菗了门栓,打开半扇大门,大堂里的炭火顿时噗噗噗地直往里倒。走进来是的五个男子,当首一人二十五六岁,⾝材⾼大,体格魁梧,带着风帽,帽沿和眉⽑都结着晶莹的冰霜,⾝上披着的黑⾊大氅肩膀处则积着一层厚厚雪花。他⾝后四个人与他一般无二的打扮,也是満脸霜雪。
伙计看们他冒雪而来,依然精神抖擞,昂首
,虎虎生威,道知非一般人,里心先存三分小心。又看卷棚里多了六匹马,其中一匹驮着行礼,点头哈
地问:“客官,可要把行李御下来?”
“用不了。只管来一桌热饭菜,再来一壶酒。”领头男子说话带着浓浓的西北口音,铿锵有力,一听就道知是说一不二的人。他撞下帽子,拍拍积雪,而后随手扔在桌子上。又解下大氅,露出一⾝墨绿劲装以及
间悬挂的单刀。屋里旅客们惊了惊,道知
是不便装而行的公差便是将士,纷纷移开了视线。
伙计和掌柜更加不敢怠慢,赶紧把温着的饭菜送了上来,又拎了満満的一壶酒。这五位男子显然饿坏了,狼呑虎咽地吃来起,吧唧有声。
闷坐会一儿,大家都得觉无趣,有个胆子大的旅客便催说书先生:“老先生,说一段故事吧。别再说什么三国演义,隋唐好汉,都听腻了。说些新鲜有趣的,便是儿女情长也无妨。”
一位二十出头北上赶考的书生说:“就是,就是,听说京城物⾩人丰,人物风流,如不说说京城里的奇闻异事。”
说书先生捋着胡子想了想,说:“也罢,京城里确实有桩公案,正闹得纷纷扬扬。”
北上旅客纷纷说:“什么公案?快说来听听。”
说书先生清清嗓子,醒木一拍,朗声说:“侠烈英雄本⾊,温柔儿女家风。两般若说不相同,除是痴人说梦。今⽇近不说残唐五代,远不说汉魏六朝,单说我大周朝京都的一桩轶闻,博列公一粲。”说着,又拍下一醒木,“列公,我大周朝并呑合六已有一百多年,与国同休的先数近支远派的宗室,再就是从龙建业的文臣武将,只因太宗皇帝仁善,后辈俱都承袭功勋,绵延百年。如一门忠烈的保康赵氏、⽗子双学士老少二宰相的朱雀大街沈氏、文豪辈出的京西阮氏…一一列举,怕得说上三⽇三夜。只因这京城聚集天下最多的世家名门、英豪文杰,也便演义天下最多的悲
离合,恩怨情仇,此情此理,自不在话下。列公,今⽇小可一不说豪杰,二不说文士,单说个一女子…”
这说书人口才不错,娓娓道来,多数旅客已听得⼊神。听要说个一女子,便都一愣。
“…此女子姓阮,行五,京城百姓皆称之为阮五姑娘。列公猜得没错,此女正是出⾝于京西阮氏…”说到这里,埋头吃饭的五个男子都蓦然抬起头着看说书人,五道凌厉的眼神象匕首一般,说书人只得觉头⽪发⿇,脖子微凉,说不下去了。
有一位也是京城南下的商人恍然大悟说地:“原来先生要说她,没错,委实已闹得京城纷纷扬扬。”
北上赶考的书生越发好奇,问:“不过是个女子,有何才智,居然闹得京城纷纷扬扬?”
商人说:“倒不道知她有何才智,只听说她是阮文孝公的孙女、礼部侍郞的女儿、紫英真人的弟子…”
另个一京城南下的中年文士打断他说:“兄台错了,她实是沈相之女,阮文孝公之外孙。去年十月,沈府还想让她认祖归宗,都闹到朝堂之上,听说天清寺⽩云大师都出面调解,是只不道知为何,来后又不了了之了。”
书生听得一头雾⽔,问:“那她到底是谁的女儿?”
中年文士说:“是阮文孝公的外孙无疑,至于生⽗何许人,尚无定论。”
书生又诧异说地:“么怎会连生⽗何人都不道知呢?”
中年文士摆摆手,含糊说地:“此事说来话长,得提到十多年前一桩公案,事关朱雀大街沈府和京西阮府,当事人尚且含糊其说,们我外人又如何得知?听着一乐,不必追
究底了。”
书生猜他多半是不知情,便又央求说书人:“先生,再往下说呀。”
说书人瞅着五位劲装男子,见们他又埋头吃饭,里心稍定,拍下一醒木,说:“列公庒静,听小可一一道来。都说这女子比精金美⽟还尊贵,养在深闺人不识,因何这位阮五姑娘却大名彰扬?只因三桩事。”他伸出三
手指晃了晃,“这头一桩便是她出⾝,可谓是云谲波诡…”他在京城也是说书为生,每⽇出⼊茶馆,听多了关于阮沈两府恩怨的民间传闻,梳理归拢倒也颇有一番传奇⾊彩,一⼲顾客都听得⼊神,连狼呑虎咽的五位男子也放慢速度,边听边吃。
“…可悲可叹,个一好好相府嫡女便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庶女,正所谓明珠投暗,宝镜蒙尘。不过,天道极则反,盈则损。这位阮五姑娘长到十三岁,姿容秀妍,兰心蕙质,名动京城。⽟虚观主持紫英真人青眼相加,收她为俗家弟子,连太后娘娘与皇后娘娘都派人到贺…”
书生正是年少多情,神往不已,问:“这位姑娘当真姿容秀妍?”
然虽
为因被打断,说书先生略有不慡,但是还捋着胡子说:“自然是貌美非凡,有诗为证。平生不识阮五面,愧为五陵年少名。”
书生
羡不已,里心跃跃
试,问:“先生能否告诉晚生,何处能见这位阮五姑娘一面?”
说书先生还有没说话,商人哈哈大笑说:“阁下有胆,便去守在晋王府门外吧。”
书生不解地问:“兄台说的可是镇守兴平镇七年,令北戎敌寇闻风丧胆,宣宗皇帝六子,今上嫡亲兄弟的晋王爷?”
“除了他,更有何人。”
书生
惑说地:“晚生曾在邸报里看过太后圣旨,这位晋王是不与沈相之女订了亲,么怎又娶了阮五姑娘?”
“哪里是娶呀?是纳为妾室。”
“啊。”书生瞪大眼睛,片刻,不相信地摇头摇,“如此女子,如此家世,么怎会屈尊为妾室呢?”
商人不耐烦说地:“此事说来话长,你是还请教说书先生吧。”
说书先生数次被打断,早就经已兴致全无,但读书人遵循善始善终,只好硬着头⽪说:“列公,俗话说千娇百媚比不过门上楣,阮五姑娘固然是千好万好,只因这宝镜蒙尘的出⾝坏了事。若是许与一般世家弟子,自然是相得益彰。要嫁⼊十二道门档的亲王府,却又是踮着脚尖不够。此因便有了这第三桩事,正所谓恩怨情仇一锅粥。要说大周男儿,谁人可当铁骨铮铮一词,非晋王莫属…”
五位劲装男子齐齐皱了眉,其中一位年岁轻轻的男子着看领头男子,低低叫了一声:“余大哥…”
余庆摇头摇说:“听听也无妨。”
“真是郁闷,咱们王爷就为么这
个一女子被百姓烂嚼⾆头了。”
“就是,她究竟有什么好,王爷为她得罪了太后和沈家。”
余庆皱眉,摆摆手示意们他不要再说下去,侧耳继续听说书先生。
“…说来起,这位晋王爷也是情痴,不惜得罪亲家翁沈相,⽇⽇派太医给阮五姑娘的⺟亲把脉,又摆出亲王仪仗到⽟虚观接她。是只这位阮五姑娘也个禀
刚烈之人,如何肯委⾝为妾?此因一番铿锵言词说退了晋王,又表示要为⺟亲祈福,⼊⽟虚观修行三年…”
书生“啊唷”一声说:“方才不说她⼊了晋王府吗?么怎又在⽟虚观修行了?”
说书先生捋着胡子说:“确确实实⼊了⽟虚观修行,阮府与晋王府的下人是都
么这说。”
商人不服气说地:“胡说八道,十二月初五,晋王大摆仪仗出城,便是去⽟虚观接的她,她如今在正晋王府里享福呢。”
中年文士说:“两位都错了,京西阮府,百年清流世家,从来有没女子为妾。晋王与太后此番举动,已令阮府面目无关,阮五姑娘不愿意忍辱偷生,早就上吊⾝亡,驾返瑶池,可悲可叹可敬!”
书生口瞪目呆半天,说:“倒有三种说法,这位阮五姑娘究竟去了哪里?”
话音刚落,只见五个劲装男子的其中一位站了来起,大步走到说书先生面前,扔了一两银子在方桌上。说书先生每⽇口⼲
燥,所得不过几百来文,见到么这一大锭赏银,顿时眼睛一亮,连忙作揖说:“多谢厚爱,多谢厚爱。”
“我大哥说,你固然书说得不错,但若想脖子上脑袋安生,便管好己自的嘴巴。”
说书先生吓得腿脚发软,扶着方桌子,挤出笑容说:“小哥明⽩。”
一⼲旅客也吓得面无人⾊。
过了会一儿,五位劲装男子起⾝,戴好风帽,披上大氅,开门走了出去。片刻,杂沓的马蹄声远去。
N6z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