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下章
13、汉化未升级版本的下场
 为人做嫁衣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理学产生,宋词元曲繁荣,世俗文学出现,科学技术发达。

 契丹、项、女真、蒙古的文化与汉文化融合后,有了新的特色。实际上除了蒙古人之外,前三个民族的文化跟中国几乎一样,宋朝人说:“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就是说这些人和汉族没区别。只有蒙古人90年之后又回草原了,以前放羊出来的,还回去放羊,白在中原待了这么多年,跟留学一样。

 首先看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有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药火‬。十一世纪中期,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后传到了朝鲜日本和埃及欧洲。按照韩国人说是他们发明的,这个观点可以忽略。

 指南针,宋代已经普遍使用。传说是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发明的,最起码祖冲之就造过指南车,所以指南针应该发明的很早了。宋代的航海上普遍使用。指南针13世纪传到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当年日本国遣唐的船没谱,就是因为它没指南针,找不着北,走丢到印度尼西亚或者西伯利亚去了。阿拉伯人来华要搭乘中国的船,回国也要搭乘中国船,因为中国的船有谱。如果中国最近三年没有去他国家的船,他就在这住三年,十年没有住十年。改朝换代了永远不去了,在中国定居吧。总比死在海上强得多,所以指南针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还有一个‮药火‬,唐末用于军事。南宋发明的突火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13世纪传入阿拉伯。这个突火的发明使作战进入了冷兵器、‮药火‬兵器并用的时代,到17世纪彻底进入‮药火‬兵器时代。蒙古大军当中有会造的工匠,在和阿拉伯打仗时发明了管形武器,击武器。阿拉伯人学会了之后,在跟西班牙打仗的时候也使用了火。这是今天所有炮的直系祖先。

 当西班牙守军发现阿拉伯人操纵一种管子状的东西时很惊讶,什么玩意儿,后来把大主教请来了,他说我来‮解破‬,这是他的巫术,挂上圣母马利亚的画像洒圣水。底下一开炮,城楼、主教、圣母马利亚都上天了。

 欧洲人发现这个东西好使,开始玩,一玩就比咱们玩的好。鲁迅先生在今天那些愤青的眼里,应该是中国第一汉,鲁迅骂中国人那叫一狠,你说骂的对不对,你敢说哪句不对?所以愤青是最祸国殃民的,他们的爱国比卖国贼还要可怕。鲁迅先生讲“洋人发明了‮药火‬做大炮。中国人发明‮药火‬驱鬼、做炮放烟花。”鸟巢的花,世界最先进吧。‮国美‬
‮庆国‬都得进口放咱的花,因为咱做这个最漂亮。中国人发明指南针干嘛?看风水。不吉利这不能盖房,动土不宜,洋人则用它发现了航海新‮陆大‬。反过来,洋人拿鸦片治病,中国人拿它当饭吃。这一下祖宗给我们留下多少好的东西,你都学不会,尽走斜道,你说是祖宗无能还是子孙不孝。三大发明,这显然都是世界之最,所以奥运开幕式得展示中国古代的文明。此外,北宋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也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朝的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郭守敬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数学家、水利专家,他做了都水监。今天北京的京密引水渠的原理就是当年郭守敬提出来的。今天在积水潭地铁站一出来,有一片古建筑,那就是惠公祠,纪念郭守敬的,因为那会儿积水潭,包括通惠河都是郭守敬开凿的。元朝皇帝下圣旨准许官员70致仕,当官的70岁可以申请退休,括弧郭守敬除外。别人都可以70退休,郭守敬不能,所以郭守敬一直干到死在任上,在元朝历时几朝皇帝。他还创制了简仪和高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授时历》。这就是历法,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多年。我们今天的公历是罗马教皇格力高利在明朝的时候制定的,又叫格里高历,但中国的授时历比它早300年。郭守敬算出来一年是365。2425天,跟现在的实际运行时间差13秒。今天拿电脑算,当年连算盘都没有,可能是地下摆算的,厉害。

 一朝填词人

 北宋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取才重在历代政治兴衰,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因此他一般写的内容是政治、军事,不写经济文化。

 这个时期的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各个时期文学的代表。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的词人。词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分豪放和婉约,以婉约派为主。从古到今传下来的词里面绝大多数属于婉约派。因为流行歌曲不就是生命与爱情两大永恒的主题,唱爱国的也有,《北京你》,但那不占主。“词言情,诗言志”所以古人认为词为科,尤其很多婉约词,属于反动黄歌曲。李煜的词很多是这样的,他被宋军包围在南京,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被包围的时候怎么解啊,整天填词。他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我不会打仗你就欺负我吧。“一旦归为臣虏,沈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看他就那么大点出息,垂泪对宫娥。祖宗江山毁在手里,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黎民百姓吗?当然他的词比前期那些人的词写得强多了,以前都是男‮女男‬女的事,从他那开始意境始大。他虽然也是亡国丧家,又是婉约,但是很有豪放的意识在里面,后来写成“一江水向东。”

 宋朝是词这种文学形式最发达,最繁荣的时候。宋词的繁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队伍的扩大。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当中,词应该是适应市民的发展,也就是说跟后世的明清小说一样。词是通俗歌曲,它势必要适应市民的需要,市民整体就需要生命与爱情的永恒主题。当然人家这个通俗歌曲是通俗,今天的歌曲是俗,不通。

 另一个原因是宋代的矛盾尖锐,宋词正好用来表现爱国精神,所以词在宋朝才能发展出豪放派。苏轼就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前面提过这个诗是言志的,词是言情的,那么苏轼他就相当于拓宽了词的路子,是以诗入词。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意境和李白的两句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停杯一问之。”差不多。其实李后主的时候,词的意境就大了,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面提到李后主的时候说,词的意境乃大“由伶工之词,变成文人士大夫之词。”到苏轼就更了不起,跟他相对的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柳永,《雨霖铃》里寒蝉凄切的那主儿。柳刘永本来已经考中了进士,宋仁宗一看他的名字,就问:“莫非填词之柳三变乎?”回答说正是,就给他一笔勾销了,名字边批上四个字“且去填词。”你整天写这玩意儿,曲的东西,让你做官有失朝廷的体面。所以柳永他更加放形骸,奉旨填词,贫病无医,还是女凑钱埋葬了他。所以行业里面供奉老师是供孔圣人,练武的供关云长或者岳鹏举,唱戏的供唐明皇,院里供祖师爷柳永,行业神。

 女词人李清照应该属于婉约派,成就很高。她正好经历亡国丧家之痛,就是靖康之变,她多年收藏的古董全都毁了。辛弃疾是豪放派,所以豪放派又叫苏辛派。辛弃疾当年是北方义军,抗金义军的领袖,带着一万多人投奔南宋,一曲《鹧鸪天》,令人唏嘘不已。“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鞘,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他也是毕生壮志难酬,一心就是想着恢复中原,收复失地。结果这个南宋是相辈出的年代,其中相韩侂胄北伐,拉大旗扯虎皮,让辛弃疾做参谋长,老头特高兴,夜里喝高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终于有报国的机会了,当参谋长。结果北伐失败,韩侂胄脑袋都被送到金国,老头可能郁闷死了。豪放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南宋这些爱国文人的词。

 最著名的还有一个叫陈亮的,陈亮是跟陆游、辛弃疾这些人齐名,他有一首叫《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的词。章德茂是一个人,每年宋朝要派使者去金朝贺,所以他写了一个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下阙特别有意境“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臣戎”被金占的中原地区,当年是尧舜禹的地方,这个里边应该有人于向胡人称臣。“万里膻腥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这个地方已经被胡人给占领了,所以膻腥如许。“胡运何须问,赫自当中!”胡人的运气,超不过一百年,太阳永远是在天上!那种意境和精神非常奋发向上,不像李煜的“一江水向东”很消极郁闷。

 陆游以诗为主,词也很出色。陆游的诗,可能是诗人里面传下来最多的,大概是传下来9600多首诗,100多首词。如果不算诗人,写诗最多的应该是乾隆,四万多首诗,但是他那个没法看,以文为诗,白的要命。四万多首,一天得写几首,一个人干掉全唐诗。

 但是真正的诗人作品最多的是陆游。梁启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陆游:“诗界靡靡千年风,兵魂消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就是说只有陆放翁的诗是写的最的!因为陆游也是文武双全,活的时间长,80多岁,一生壮志难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一年盼不来,所以他最后死的时候都是“王师北定中原,家祭无忘告乃翁。”什么时候驱除鞑虏,上坟的时候记得告儿我一声。当然他死后没几年金国就也灭亡了,但却兴起了更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幸亏老头活着时没看见。

 外国语骂街

 接着另一个成就是话本。

 话本实际上就是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的故事,话本里就有,闻刘玄德败,大家就流泪,听见曹失败,大家就拍桌子鼓掌。实际上一直到唐朝,都是以曹魏为正统。因为晋是继承的曹魏,所以陈寿写《三国志》,曹魏是正统,蜀汉和孙吴不是正统。到以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包括隋唐在内,都是继承晋的意思,以曹魏为正统蜀汉为逆。只有到了宋朝,才把蜀汉当做正统。因为之前是强调谁占中原谁就是正统,现在宋朝丧失了中原,难道能说自己不正吗,所以他就强调王道所在才是正统。长安洛不算正统,王道才是正统,现在我王道跑杭州来了,我依然是正统。那次说来,虽然刘备跑成都去了,他是汉之王道,也是正统,地处蜀地,王乃汉王。

 宋朝的这种思想观念,使得《三国演义》这些本子的底稿在宋朝就形成了。你要是中午的时候打出租车,会发现十个司机可能有一半在听评书,田连元、单田芳,他们普及历史知识主要就靠评书。评书讲的那个东西,距离历史的真相其实很远,但是大家爱听,这种东西深入人心。我小时候听,现在不听了,一听就笑,太搞笑了,刘秀怎么杀功臣,那是刘邦,刘秀是不干这事儿。但是这个东西很故事化,市民就爱听闲话,所以才深入人心。

 元朝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作是关汉卿的《窦娥冤》。元曲为什么在元朝广泛推广,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这帮人快马弯刀征服了中原,就不觉得文化有用,文化有用能被我们打成这样吗。所以整个元朝90多年才开了16次科举,文化几乎没有出路了。文革时代,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这就是蒙古人定的。什么叫臭老九?“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比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而已,所以九儒,儒生就是臭老九。臭老九的时代,知识分子没有科举,就做不了官,他们想来想去,就把自己的满腔愤懑,诉诸笔端。写什么东西最能引起共鸣,元曲。

 就像电视剧剧本,你写小说我不看,蒙古人不认字,你写剧本,演出来大家都能看。《窦娥冤》“你不分好歹何为地,你错堪贤愚枉做天。”这骂谁?骂朝廷,蒙古人傻,也不懂汉语,听不懂什么意思,要是搁汉化比较厉害的清朝,那完了。清朝皇帝汉话水平太高,一听就明白。你骂蒙古没关系,傻不拉叽你骂吧!反正我听不懂,我就知道羊腿好吃,这就好!于是上面傻统治,下面猛骂街,助长了元曲的成传。 n6ZwW.cOm
上章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