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机密(上)龙难日 下章
第十二章 杀人阱
 郭嘉不知道自己正在被遥远的仇人诅咒,他正在应付眼前的天子。

 此时他们两人正跪坐在尚书台里。就在不远的东面,一座新的宫正在紧张地搭建中,不时有喊号声和锤击声传来。荀彧这时在城外督促粮草,曹仁也忙着整顿兵马,尚书台里只有他们两个,就连冷寿光都被赶到外面去。

 “陛下意御驾亲征,曹公感激罔极。只是前线凶险,刀无眼,不宜轻动大驾。陛下只需安坐许都,便是对曹公最好的臂助。”

 这一句话说得别有深意,郭嘉抬眼细看,发现天子并没有出失望的情绪。

 曹公的意见数天前就回复了。按道理,应该是荀彧来转达这个意见,但郭嘉自告奋勇要向天子汇报,为此还特意推迟了前往官渡的行程,荀彧也只好由着他。郭嘉既然坚持要觐见天子,一定是有他特别的理由。

 “那朕就在许都静候曹司空的好消息了。”刘协回答。曹谢绝了亲征的提议,对此刘协并不意外,他从来没指望过曹氏会答应这个请求。

 刘协正琢磨着怎么把话题引向画像,不料郭嘉一猫,不知从哪儿变出两个矮脚竹杯和一小瓮酒,笑嘻嘻地说道:“陛下,趁着文若不在,咱们赶紧来喝一口。”

 刘协一愣,早听说郭嘉狂放悖礼,可没想到面对天子他也这么放得开。觐见天子乃是件严肃的事,别说荀彧、董承、满宠他们,即使是孔融那样的名士,也是以直臣谏言自居,不会错了尊卑。像郭嘉这样,以对朋友的随便口气与天子对谈,他还是第一次见。

 “每天这样,陛下您也很累吧?咱们什么也不谈了,就是喝酒!闲聊!”

 郭嘉从怀里取出一柄铜勺,在半空晃了晃,舀满两个杯子,然后‮体身‬略微后仰,把跪坐的腿伸直,出两只着补丁的袜子——若是早个几十年,一条“殿前失仪”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好在刘协并非天生帝王,内心渴望能跟人有一次放松的交流——哪怕是敌人也好——他俯身前倾,把杯子拿起来,双手平握,略微一抬,然后一饮而尽。

 酒味清洌,辣而醇厚,刘协咂了砸嘴,意犹未尽。他品得出这是陈年佳酿,不是轻易而得的。郭嘉见他喜欢,又给舀了一杯:“这可是我多年珍藏,若非陛下,我才舍不得拿出来呢。”

 “你不喝么?”刘协发现郭嘉面前的酒杯一直没动。

 郭嘉满脸遗憾地说道:“医师说臣须戒戒酒,否则年华不永。是戒不了了,只好稍微少喝些酒啦。”说完他微微啜了一口,算是陪过。

 刘协把心一横,心想不管你怀有什么用意,我且喝了再说,不再客气,自斟自饮了好几杯。这酒劲不小,很快他便有些醺醺然,于是也像郭嘉一样,把‮子身‬后仰,‮腿双‬翘起来。说实话,这可比那规规矩矩的坐姿舒服多了,刘协感觉到心中一阵轻松,两个人之间的拘谨很快便消失了,如同一对年轻好友,在这尚书台里斟饮闲谈。

 刘协发现,如果刨去政治立场,郭嘉是一个很好的酒友,头脑活络,谈吐有趣,偶尔还有些惊人的论点。他自从来到许都,还从未与人如此轻松地交流过,居然和一个最危险的敌人最谈得来,这事有些荒谬的喜感。

 谈到酣处,郭嘉忽然放下酒杯,问道:“陛下你可听过白龙鱼服的故事么?”

 “嗯?没有。”刘协回答,但这名字听着有些耳

 郭嘉道:“这是刘向《说苑·正谏》里的一段。说的是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中其目。”刘协眼睛一亮:莫不是张衡《东京赋》里提到的“白龙鱼服,见困豫且”?他旋即警惕起来,郭嘉提这么一个典故,到底有什么寓意?

 以古事喻现实,这是时人最喜欢的说话方式。刘协与荀彧一番《离》对谈,便可剖白心迹,如今郭嘉抬出白龙的典故,显然是意有所指。

 龙变身成了游鱼,却被一个渔夫瞎了眼睛。郭嘉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郭嘉又啜了一口酒,略带狡黠地瞥了天子一眼:“眼看就要冰雪消融,暖花开。陛下困守宫中这么久,可曾想过出去逍遥一番?”刘协听了,心中不由一动。他本来就是河内野人,平里习于山野游猎,自从来到许都以后,还从未再舒展筋骨,只能每天在院子里打拳为乐。

 “只是,这恐怕于礼不合吧?”刘协按下跃动的心情,谨慎回答。他始终没有忘记,对面的这个人叫郭嘉,是一个连杨修都不得不低头服输的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带有明确的目的

 “这有什么不合?哪一朝天子没有田狩过——再者说,谁说是天子外出呢?”郭嘉故意把“天子”二字咬得很重。

 这时候刘协才发觉郭嘉说那故事的用意。龙只有披上鱼皮,才能潜入潭水;天子只有换上‮服私‬,才能外出。他抬起头,看到郭嘉正用鼓励的眼神望着自己。

 不会吧?他是在暗示我微服出行吗?

 仿佛为了确认刘协的猜想,郭嘉很快又补充道:“我已经备好了衣物和两匹马,咱们偷偷溜出去,入夜之前赶回来就是。”他絮絮叨叨地说着,从出玩的路线到如何躲避许都城的巡逻兵都计划得很周详,似乎很享受这谋划的过程。

 刘协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依稀觉得坐在面前的不是最凶恶的敌人郭嘉,而是司马懿。以前在河内的时候,司马懿也经常撺掇他偷偷跑出去玩。

 可是,为什么?从曹氏角度来看,皇帝只要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就好了。可现在郭嘉为什么要劝说自己微服出游呢?看到刘协有些犹豫,郭嘉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站起身来向刘协伸出手:“来吧,反正你不是皇帝。”

 听到这句话,刘协犹如五雷轰顶,几乎骇得要跳起来。好在郭嘉又继续说道:“我也不是军师祭酒。只限在今天,咱们是两个偷懒怠工的小吏,要背着曹掾长官出去踏青,享受一天的自由自在。这不是陛下你一直想要的么?”

 郭嘉双眸闪闪发亮,笑得活像是一个恶作剧即将得逞的小男孩。

 孔融正趴在案几上奋笔疾书,一抬头看到赵彦过来,乐呵呵地说道:“彦威啊,你来得正好。我刚写完一篇《白虎通义》的议论,你给来品鉴品鉴。”

 赵彦接过去略读了读,恭维了一番。孔融得意地晃了晃脑袋,说这次许下聚议,凭这一篇就能震慑群儒,打通汉初以来的文脉。赵彦附和几句,然后说:“孔少府,我想离开许都几天。”

 “嗯?去哪里?”孔融停住了手中的笔,神情有些诧异。

 “并州那边有几位隐居的大儒,地位不低。我想如果只是书信召集,未免有失诚意,不如派使者去登门延请,方显朝廷看重。”

 “也有道理…不过眼下袁曹即将开战,并州那边可不太平啊。”

 “经学千古事,岂是刀兵所能阻挠的。”

 听到赵彦这掷地有声的回答,孔融哈哈大笑,连连称好:“彦威你能有这种心思,真是难得,我没看错你。一会儿我就去找赵温和荀彧,请个专使符传来。你带上那个,办事也方便些。”

 孔融说到做到,不一会儿工夫,就拿回来一块木质方形符节,上头刻着“奉诏征辟”四个篆字,另外一端则是七星和貔貅纹,说明这枚符节是朝廷和司空府联合签发,效力非同一般。

 孔融把符节扔给赵彦,问他什么时候走。赵彦回答说马上,孔融叮嘱了几句早去早回,然后把他那一篇旷世之作收了最后一笔,卷成一册,拿丝绳捆好,唤来一个小书吏。

 “去把它抄录五份,一份送给陛下,一份送给荀令君,两份存起来。”

 “还有一份呢?”小书吏紧张地问。

 孔融道:“当然是送到荆州祢衡那里。这其中的妙处,除了杨德祖,可是只有他能了解呢。”代完之后,这位名士拍了拍手,转到后屋去取出一樽兽头酒壶,自斟自酌起来,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或许是什么都没想。

 赵彦揣着符节离开孔府,他的坐骑就拴在门口。这是一匹健壮的军马,鞍鞯齐全,股上还打着烙印。

 本来马匹是许都重要的战略物资,被严厉管制,赵彦这种级别的官员,根本不可能弄到。这一匹马,是好朋友陈群出面借给他用的。董承死后,陈群认为郭嘉越来越肆无忌惮,必须要有所控制才行。他借马给赵彦,是希望他去并州考察一下当地大族,看是否有合适的人才可以征辟入司空府,稍微制衡一下郭嘉。

 当然,他绝不会承认是出于关心朋友。

 赵彦跨上马,轻抖缰绳,心事重重地朝着城门跑去。凭着那枚符节,城门令没有多做拦阻,略做检查便放行了。赵彦一刻也没停留,扬鞭一,朝着北方奔驰而去。

 此时许都周边仍为白茫茫的积雪所覆盖,可面吹来的风中已能感受到微弱的意。到了这个季节,只消几天工夫,这些残雪便会消融成水,渗入泥土之中,滋养着土地中的种子与土地上的人们。讽刺的是,在这生机即将回归的时令,一场即将夺取无数性命的大战也在酝酿着。

 如果是早几年的赵彦,一定会对眼前的景大为感慨,说不定还会即兴诵一首诗出来。可是现在的他,已顾不得驻足观望。他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那些隐居的名儒,也不是大族的名士,而是温县司马家。

 从宫里找到的那截残布,已经确认是来自于温县的织工。而且从唐姬的话中也能判断出,郭嘉也对这个司马家有着不小的兴趣。这两条线索汇在一起,似乎都与皇帝有关。于是赵彦认为那边一定隐藏着什么东西,不亲自过去查勘一下他总是不甘心。

 促使赵彦前往温县还有一个理由:许都现在太危险了。这个危险是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郭嘉,他对赵彦一直抱有怀疑,只是未捉到把柄;另外一方面的压力,则来自于一个神秘人。那个神秘人不仅跟踪他前往宫,还在他遭遇危险的时候及时通知陈群。赵彦不知道这人的动机是什么,是否有善意,但他觉得有些骨悚然。

 在这种情势之下,赵彦不敢在许都再有什么大的动作,不如外出温县一趟,远离许都这个是非之地。

 赵彦在路上跑了一阵,发现前头有两名头戴斗笠的骑士。他们前进的速度不快,任凭坐骑一路小跑,‮体身‬随之摇摆,肌颇为放松。赵彦注意到这两匹马也是军马,两侧的搭袋里还放着弓箭和酒壶,看来是出来踏青的。

 在这个时候,居然还有心情出来游玩,可真是两个悠闲的家伙。赵彦没理睬他们,加快速度,想从他们侧面超过去。当他凑近以后发现,那两个骑士用丝帛蒙住了自己的脸,看不清面孔。

 忽然其中一位骑士喊道:“春光如此美好,先生何不驻足片刻,共酌一觞?”

 赵彦哪里有这种心情,他在马上略一抱拳,然后快马一鞭,匆匆离去。那位骑士在马上笑道:“你看,这些人总是这样,行匆匆。”另外一位骑士沉默地点了点头。

 “不过那个人不是赵议郎么?他这时候离开许都,是去干吗呢?”骑士摸了摸下巴,旋即拍了拍头“哎呀,我怎么忘了,我是‘戏志才’啊,这些公事跟咱们没关系。对吧?刘兄?”

 另一位骑士没理睬他,而是摘下丝帛罩口,环顾四周,部起伏。

 他们两个正是偷偷溜出城的郭嘉与刘协。

 对于郭嘉在尚书台微服出游的荒唐提议,刘协最终还是答应了。于是郭嘉借口要向皇帝密奏陈事,把他带去了自己的私宅。在那里,他们换上了信使专用的号衣,戴上檐斗笠,准备了一条丝帛捂住口鼻,还想了两个化名。

 随侍的冷寿光没有表达任何反对意见,他的职责是侍候皇帝,而不是对皇帝指手画脚。郭嘉和刘协在换衣服的时候,他只是恭顺地帮天子托着外袍,面无表情。只有当郭嘉说出自己的化名叫做“戏志才”时,这位曾经的同门师弟才微微出一丝愤恨。

 刘协则选择了“刘平”作为化名。讽刺的是,这个才是他真正的名字。

 准备停当之后,两个人从私宅后院偷偷溜了出去。冷寿光则被留在了宅前,守在空房之外,告诉每一个前来问询的人陛下和祭酒正在议事,不得靠近。

 在许都令的暗中协助之下,他们轻而易举地弄到了两匹马并混出了城。

 重回原野,无论是清新的野风、稀疏的枯树还是远处的地平线,都让刘协十分陶醉。他的心情被狭窄的许都压抑太久了,好似一匹被叠得无比密实的宫锦,密到难以息。一直到此时,这匹宫锦才被徐徐展开,出本来颜色。

 刘协现在总算明白,为何汉武帝对郊猎乐此不疲。无论谁在皇城那种地方久居,都会有冲出樊笼一任驰骋的冲动。他伸出手来,感受了一番料峭的春风,恨不得立刻催马挽弓,痛痛快快地发一番。但郭嘉在一旁的眼神,让他立刻冷静下来。

 他现在不是杨平,是大病初愈的刘协。“五禽戏”可以解释他偶尔展的武功,但无法解释他为何突然就变得弓马娴熟。一直到现在,郭嘉的动机仍旧不明,他可不能轻易卸下心房出破绽。

 两个人并驾齐驱跑了一阵“戏志才”在马上扬鞭笑道:“刘兄,是否舒畅快意?”“刘平”把浮上心头的跃动按捺下去,回了一个修饰过的微笑:“古人郊猎之乐,今知之矣。”

 出发之前,郭嘉就明确表示,这一天出来玩的是“戏志才”和“刘平”没有军师祭酒也没有皇帝,不谈任何公务,也不提任何朝政。截止到目前,郭嘉都做得不错,一语未涉曹氏,就连赵彦匆匆离开许都这么可疑的事,他都未有任何动作。

 慢慢地,刘协也放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片美景之中。二人信马由缰,且走且看,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走去。郭嘉的骑术不算高明,勉强能保持不跌下来而已,经常会被刘协甩开。

 此时积雪未化,踏青还谈不上,不过感受到意初来的小动物倒有不少已经冒出头来。才一个多时辰,两个人已经猎到了两只野兔和一头狐狸。这还是刘协刻意藏拙的结果,否则战果更加斐然。

 “可惜今年冬日太长,无论是兔子还是狐狸,一身血都化成了厚,以致身枯瘦不堪,制笔合适,吃起来便没什么口味了。”刘协骑在马上,看着倒在眼前的灰白野兔,不无惋惜地说。听到刘协这样讲,郭嘉下马拎起兔子,凑到鼻子前嗅了嗅味道,然后用舌头了几下被羽箭穿的脖颈,抬头一本正经道:“果然血味发涩,想不到刘兄你倒是此中方家。”

 “呵呵,当初颠沛流离,不得不学得一技傍身。”刘协机警地回答。当初汉室从雒至长安,再从长安一路东来,屡有大臣活活饿死,皇帝学点弓术糊口,也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

 郭嘉把兔子扔进坐骑旁边的搭筐里,重新上马扶住鞍子,感慨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如今鹿死了,兔子和狐狸还是跑得满地皆是,不知会成为哪只猛虎的口中食啊。”

 前半句是《史记·淮侯列传》里的句子,感慨秦末楚汉相争,后半句不知是否是郭嘉有意试探。

 刘协听到,侧脸道:“戏兄,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这是《左传》里曹刿同乡对曹刿说的话,意思是自有上位者心,你又何必忙活呢。

 以典故对典故,他这是在提醒郭嘉,今天不谈国事。郭嘉听了,捶了捶头,比了个抱歉的手势,结果一下子平衡没掌握好,差点摔下马去。

 “哎呀,真是麻烦,平时我都是坐马车出入。”郭嘉紧抓着缰绳,脸上浮现出不健康的红色。

 “你又犯规了,戏兄。”

 郭嘉又要摆出道歉的手势,但这一次他没那么幸运了,只听得“扑通”一声,这位天才掉下马去,重重摔在地上。

 郭嘉狼狈地爬起来,咳嗽数声,一抬头,与刘协的戏谑眼神恰好四目相对。这两位对天下大势影响至深的敌人,在原野上忽然放声大笑起来。倘若让知朝廷内幕的人——比如荀彧——看到这一幕,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

 两人且走且玩,眼看头移到了天顶,远处忽然出现一片黑影,竟是一个村落模样。郭嘉袖手说道:“我们不妨在那里休息一下,再从原路返回,落之前便可赶回许都。”

 刘协感觉郭嘉一直在刻意引导着方向,既然他建议在这村子里休息,一定也是有什么目的。刘协没有多问,跟着过去了。

 这村子不似寻常村落东一栋、西一间杂乱无章,而是规整有致,屋舍划一,一看便知是个新起的村子,里面住的多是屯田兵与家眷。如今官渡抽调了曹军大部分兵力,此时在村里的只有些妇孺。她们看到忽然有两个骑士闯入,都有些惊慌。

 刘协暗想,这种村子,恐怕连酒馆都不会有,最多也就是歇歇脚,讨些水喝而已。然而郭嘉仿佛有成竹,也不问路,径直朝村子里走去。刘协跟在身后,心中纳罕不已。

 郭嘉带着刘协七转八转,来到一条巷子深处。这里两侧俱是低矮茅屋,尽头是一处土墙大院,门口看似简陋,柴门却扎得颇为别致,门上刻意留了两只大树枝昂扬朝天,仿佛牛的两只巨角——刘协从未在中原见过这等规制。

 郭嘉下马,拍了拍柴门,很快里面走出一位女子。

 刘协认得她,她似乎是郭嘉的姬妾,叫做任红昌。但这千娇百媚的小女子,难道不应该在许都尽享锦衣玉食么?怎么跑到这里,有如一个布荆钗的村妇。

 “红昌,我带了一位朋友来坐坐,许都的刘公子。”郭嘉大大咧咧推门而入,还补了一句“这位可是汉室宗亲。”任红昌警惕地看了刘协一眼,又看看郭嘉,这才微微整衽,表示

 刘协按下苦笑,也迈步走了进去。郭嘉这句介绍,严格来说还真没错,他真的是汉室宗亲。

 三人进了院子,从旁边茅屋里跑出好几个小孩子。这些孩子大的不过十岁,小的才五六岁,看到有客人来了,都纷纷跑出来看热闹。

 刘协一惊,心想莫非这是郭嘉在外头养的私生子?可任红昌年纪不过十八九岁,怎么能生出十几岁的孩子来?郭嘉看出他的疑惑,也不辩解,一笑,径直朝前走去。

 任红昌把他们进正中的一间木屋,然后端来两碗新煮的热水和两块干硬的面饼。看得出,这是两个不速之客,她仓促之间也只有准备这些。想到这里,刘协略微放心了些,看来郭嘉来此也是心血来,并未出于某种“设计”

 刘协拿起一块面饼,蘸了蘸热水,入口中。这水带着一丝甘甜,似乎是用什么草熬煮而成。郭嘉也拿起一块饼,端详片刻,对任红昌道:“能不能多拿一块来?我们跑了半天,可都饿啦。”

 任红昌嘴嚅动,似乎很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屈服般地起额前丝,转身出去。过不多时,她又拿来一张面饼,搁到郭嘉和刘协前面。

 在许都时,郭嘉与任红昌狎昵无遮,肆意大胆;可在这个村子里,郭嘉非但没有什么骨举动,反而以礼相待,十分客气。

 “真看不出你们还相敬如宾。”刘协好奇地问。

 郭嘉摊开头,无奈地指了指茅屋顶:“这是她的家。”

 “她的家?”

 “没错。我们约好了。在许都我可以对她为所为;但在这里,她才是主人。高兴了,扔给我两张饼,要是心情不好,把我打出去也不是没干过。”

 郭嘉说这些话时,口气充满无奈,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很享受的光芒。

 对郭嘉的做法刘协很意外。世男人不如狗,女人连男人也不如,要么沦为贼匪‮物玩‬,要么托庇于大族,甚至被烹煮吃掉,也不稀奇。任红昌和郭嘉的这种关系,可实在是闻所未闻。

 这时候屋外传来一阵笑声,几个小脑袋簇拥到低矮的窗户前,朝里面好奇地窥视。任红昌气恼地挥了挥手,可他们还是不肯走。她从郭嘉手里夺过半张面饼,撕成三片扔过去,这些小脑袋才发出一连串喜悦笑声,从窗台消失。

 郭嘉苦笑着把剩余半张扔到嘴里,嚼了嚼,费力地咽下去,这才向刘协解释道:“那些孩子都是战争遗孤,被她以典农中郎将任峻侄女的名义收养在这里,自成一家。她时常会过来看看。”

 “她一个女子,孤身往返于许都与村子之间,难道你也放心?”

 “嘿嘿,你可不要小看她。”郭嘉瞥了一眼任红昌离开的背影,手指轻轻弹动“她的来头,可不小。”

 “任峻的侄女嘛,‮份身‬不低了。”刘协点头。任峻在曹氏阵营,也是元老级的人物,一手主持曹军的屯田事务,还娶了曹家女子,可以说是荀彧以下最重要的司空幕僚。

 郭嘉摆摆手:“你误会了,那只是个遮掩而已。任峻欠我一个人情,只好认下这个干侄女。”他复又低了嗓子“你可知我从哪里得到这女人?两年前的徐州,白门楼下!”

 刘协一口水没喝下去,差点噎着。

 “吕布的女人?!”

 “刘兄你的想法太龌龊了,不要看见女人就联想到姬妾。”郭嘉义正词严地批评道“她一直跟随在吕布身边,但吕布似乎对她没什么想法,亦兄亦友。白门楼吕布身死之时,求我收留此女和她抚养的遗孤。”

 “然后你就答应了?”

 “当然。你想,她一介美貌弱质女子,竟在虎狼横行的西凉军中站稳脚跟,没点本事怎么可能。吕布告诉我,这姑娘不是汉家人。她此来中原,一直在寻找有力者依附,似乎怀有什么企图。至于这企图为何,吕布自己也说不清。”

 刘协点点头,任红昌给他的感觉,确实有些奇异之处,时而幼稚娇憨,时而严厉干,总是笼罩着一层雾。

 “那她到底怀有什么目的?你现在知道了么?”

 “不知道。”郭嘉很干脆地回答“所以这才有趣。”

 刘协注意到,郭嘉谈起任红昌的表情,和杨修谈起郭嘉时的神情颇为类似。郭、杨他们其实都是同一类人,厌恶平庸,渴望挑战,困难和谜语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人生消遣。刘协甚至怀疑,郭嘉之所以对任红昌如此热情,多半不是因她才貌,而是因为她身上的难解之谜。

 “曹公在那一次,也收了秦宜禄的老婆为外室。所谓上行下效,我禀明曹公之后,就把红昌姑娘接走了。当夜我们便做了约定,她甘愿侍奉我,换得那几个遗孤有立锥之地。”

 说到这里,郭嘉站起身来,拍了拍手里的饼渣:“现在时候还早,刘兄你读的书多,能帮我一个忙么?”

 “但说不妨。”

 “我原本想把红昌和这些孩子放到许都,但陈群从中做梗,我只得把她们安顿在此处。这里环境尚好,就是读书人太少。红昌希望这些孩子能有所教化,不要像那些目不识丁的村莽之夫,浑浑噩噩过此一生。你既然到此,给他们开蒙讲授一番?”

 刘协略做沉思,欣然应允。若说学问,他虽不敢说比孔融、边让等一代大儒,但给几个小孩子讲课,还是可以胜任的。

 郭嘉冲外头比了个手势,任红昌很快赶着那几个孩童过来。他们每个人都搬着一张板凳,齐齐坐在刘协身前。任红昌端来一个沙盘和一截树枝,放到刘协面前。

 这些孩子既无父母养育,也无大族庇荫,若再没什么一技之长,这辈子注定只能在这屯田村里终老一生。任红昌这也是一番苦心,希望能给他们指出一条晋身之路。

 刘协决定给他们讲《仓颉篇》。此篇是汉代给童子开蒙之书,乃是由《仓颉》《爰历》《博学》三册合编而成,语字浅显,意喻深刻。刘协五岁的时候,就跟司马朗、司马懿两兄弟学过。

 于是刘协先讲了“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把这十六个字写在沙盘里,逐一讲解。孩子们听得颇为认真,还不时有问题提出。无论那些问题有多幼稚,刘协都会认认真真作答。这十六个字,讲了足足有一个时辰。刘协把那些孩子单独叫起来一一考校,直到所有人都会背了,方才结束。

 “刘先生,你还会来教我们吗?”最小的一个孩子仰头问道。

 刘协对这个称呼感到十分亲切,他小孩子的脑袋,柔声道:“只要有机会,我一定常来。”任红昌递过来一碗甜水,他一饮而尽。

 刚才那一个时辰是他来许都之后最快乐、最轻松的时刻,甚至比野外游猎还开心。他先前可从不知道,将学问传授给人,是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可以把其他一切都抛开,完全沉浸在‮悦愉‬之中。

 刘协的细微变化,郭嘉尽收眼底。他走过去拍了拍刘协肩膀:“辛苦刘兄。”刘协感慨道:“孔子诲人不倦,我原以为是圣人有兼济天下之志,如今看来,他也是乐在其中呐。”

 “刘兄能够这么想,也就不虚此行了。”

 郭嘉别有深意地回答道,顺手揽住任红昌的细,轻轻摩挲片刻。任红昌眼神复杂地看了看郭嘉,没有挣扎。

 任红昌还要在这里多待几天。于是郭嘉和刘协二人从屯田村出来,不再耽搁,一路飞马赶回许都。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们终于赶到城门口。

 望着那高大巍峨的漆黑城门,郭嘉忽然勒住了马:“穿过此门去,‘戏志才’与‘刘平’便不复存在了。”语气中颇有些感慨。郭嘉这话,既可以视作对这荒唐一天的怀念,也可以视为一句提醒:“戏志才”可以与“刘平”并骑出游,但郭嘉却绝不会对刘协有什么留手。

 刘协听出其中曲折,从容答道:“昔日张敞五京兆,过得充实完满;我如今能做一布衣,经历这许多事情,已足堪安慰。”

 张敞是宣帝时京兆尹,因受平通侯杨恽牵连,即将停职。张敞手底下的贼捕椽絮舜听说以后,拒绝再听他的命令,说你最多也就是五京兆,还有什么意义。张敞大怒,把絮舜抓起来判了死刑,说五京兆尹又如何?足以杀死你。

 刘协这典故用得犀利。听到这回答,郭嘉偏过头来,轻轻咳嗽数声:“陛下若是不舍,其实还有机会。”刘协略抬了抬眉毛,似乎对郭嘉的这句话很不解。

 “戏兄…不,郭祭酒何出此言?”

 郭嘉早看出他是装糊涂,慢慢直起,把收敛了一整天的锋芒陡然全放了出来:“陛下你是个聪明人,跟聪明人说话其实简单。御驾亲征,虽不可能,但倘若陛下以‘刘平’之身前往官渡,我想曹公必不会不允。”

 这近乎直白的言辞,让刘协有些沉默。他拍了拍有些躁动的坐骑,不置可否。这一天的微服出游,已经让他摸清了郭嘉的用意。

 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会引发许多问题;而一个掩盖‮份身‬前往官渡的天子,这其中可做的文章,那可真是车载斗量。

 所以从那一坛酒开始,设计便启动了。郭嘉让锢已久的刘协体验到了游猎之乐、骑之乐、教授之乐,甚至与他推心置腹,分享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让一个皇帝体验到了布衣之乐。一旦皇帝食髓知味,心防既破,接下来再做引导便不显生硬,顺理成章了。

 白龙鱼服,见困豫且。皇帝是白龙,而郭嘉则是钓龙的豫且。他想借这“一布衣”的香饵钓起天子,钩连到官渡去。

 想到这里,刘协笑了。

 这计划巧妙而完美,可郭嘉终究还是犯错了,一个非常微小却无可避免的错误:按照郭嘉的设计,刘协将化名“刘平”遮掩真身前往官渡。孰不知刘平是他真正的姓名“刘协”才是假名。这一个小小的心理错位看似细微,实则影响深远。

 要知道,这个计划所导的“刘协”并非是那个一直生活在尔虞我诈中、从未有过片刻愉的大汉天子,而是河内山野中长大的杨家公子——对他来说,布衣前往官渡不是白龙鱼服,而是蛟龙入海。

 这才是刘协主动提出“御驾亲征”的真正用意。他没有别的武器,只能从‮份身‬错位上做文章,这是他对曹氏最大也是仅有的优势。

 “陛下意下如何?”郭嘉再一次发问,目光灼灼。

 刘协双臂平抬,抱拳一揖:“那么戏兄,咱们官渡再见吧!”

 说完这一句“刘平”一抖缰绳,率先驰入许都城中,姿态坚定而豪迈。他身后的“戏志才”愣了一下,才策马赶了上去。

 赵彦刚一踏入河内郡温县境内,便遭遇了冷遇。当他出示司空府颁发的符节时,当地官员态度不能说恶劣,但也绝算不上热情,言谈间总显得尴尬。

 这种奇异态度的源在于:河内太守魏种是曹亲自任命的,但魏种这个人有临阵逃的前科。眼下袁、曹两大势力即将开战,各地官吏都不知道魏太守到底什么态度,会倒向哪一边,自然也不肯表出明确的倾向。

 先前邓展前来温县调查,直接走的是司马家门路,县守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但赵彦在政治上太没经验,上来就亮出了司空府的符节,等于着他们表态。

 面对这个愣头青,当地官员对此十分为难,遵从也不是,不遵从也不好。所以当赵彦提出想去参观一下织室的时候,县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使者只是想索取些贿赂,忙不迭地应承下来,想把他赶紧打发走算了。

 在织室里,赵彦找到一个老织工。那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女人,织了一辈子布,指肚留着厚厚的茧子。赵彦进来的时候,她仍坐在织机前忙碌着。

 “请您看一下这样东西。”赵彦说明来意,恭敬地把那一截白绢递给她。老织工把织机停下来,颤巍巍地接过去用掌心摩挲片刻,又把它举在光线下眯着眼睛看了一番,点了点头。

 “这绢布确实是我们这里出的,应该是出自李家娘子之手。”

 “您能确定么?”赵彦问。凭借一片残布能判断出丝织方式,这他相信,但一眼就看出来是谁织的,还指名道姓,这便近乎猜枚一样不可思议了。

 老织工有些不悦地回答:“我织了一辈子布,岂会看错!各家织机的机杼、踏板、马头尺寸长短不一,织工的捻线手法与手脚配合也各不相同,织出来的绢布自然会有微小差异。你们外行人看起来都是一样,在老身我眼中,一看经纬,便知绢布出自谁人之手。这绢布踪线细密,严整不,只有李家娘子那样的巧手,才能做得出来。”

 赵彦为自己的唐突道歉,然后又问道:“这位李家娘子的绢布既然如此上乘,销路一定很好吧?”

 老织工拿起投梭,忍不住发出一声嗤笑:“销路?李家娘子织的绢布每年就那么十几匹,只供温县大族都不敷用,哪里还有多的拿出来卖?”

 “当地大族?”

 “自然就是司马家喽,”老织工又补充了一句“就算是在司马家,能有资格穿李家娘子绢布的也不多。也就是司马族长亲眷、族内耆宿和几位公子。”

 赵彦默默地把绢布收了回来。

 原来那个进入寝宫的人,竟来自于司马家?

 司马家一向非常低调,司马防的主张是蛰伏龙潜,以待天时,从来没听说这个家族与朝廷或者曹氏有什么瓜葛。

 忽然一道闪电在赵彦脑子里掠过。他想起来他那次去拜访杨俊,问他为何残掉一臂,杨俊回答说是接儿子从温县到许都的半途遭遇了匪人——而那一天,恰好发生了寝殿大火。

 想到这里,赵彦又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问老织工是否知道杨平这个人。老织工召来一个小工,吩咐她出去端些水来,这才告诉赵彦,杨平一直被寄养在司马家,被司马防当亲儿子养。这件事整个温县的人都知道。

 “司马防很疼爱他,也就是说,李家娘子的绢布,杨平也有资格穿戴吧?”

 “嗯,司马老爷很疼爱他,与司马家的几位公子待遇上没什么区别。”这时候老织工诧异地反问道“杨平那孩子到底怎么了?最近总是有人来打听他的事情。”

 赵彦闻言,悚然一惊:“除了我还有谁打听过?”

 “就在几天之前吧。来的是个当兵的,自称是许都来的,来问我杨公子的相貌如何。”

 赵彦呼吸顿时急促起来。他那天偷听了唐姬和孙礼的对话之后,知道这个前来温县的人是邓展。看来邓展打听的,正是杨平的相貌,他返回复命,结果半路遭遇了袭击,最后画像落到了郭嘉手里。

 换句话说,杨平果然是这一切矛盾的核心。这个年轻人明明已经在半路死去,却惊动了这么多势力的关注。不仅郭嘉亲自关注,就连唐姬以及她背后那不知名的力量,也急切地想要把画像弄到手。

 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怎么会招惹这么多人的注意?那天晚上潜入寝殿的,难道是杨平的鬼魂?

 赵彦的思路有些混乱,他忽然想到,眼前的这位老织工,才是解决这些疑问的关键。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慢慢问道:“您能给我描述一下杨公子的相貌么?”

 “又要说一遍啊。”老织工不太情愿,赵彦再三请求之下,她才勉为其难地开始描述。赵彦不擅丹青,但以前为了讨董妃高兴,多少也掌握了点技法。根据老织工的描述,他在一张纸上画下一张人脸,并不断根据描述修订。

 当画像最终完成以后,赵彦拿起来端详,整个人在一瞬间如被雷殛,僵滞在了原地。强烈的风暴在他内心掀起滔天巨

 画像的人脸他太熟悉了。在董妃去世后的每一天晚上,这张脸都会出现在赵彦的梦里;每一次朝会,这张脸赵彦都会注视良久。每一道皱纹、每一段轮廓都深深烙印在赵彦内心深处,稔无比。

 “天子?!”赵彦不由得口而出。

 和天子一般模样的杨平,性格突然大变的天子,寝殿那场诡异的火灾,这许许多多纷的线索被风暴吹起来半空,彼此组合,一个赵彦一直在苦苦追寻的答案呼之出。

 赵彦放下画像,死死盯着老织工,目光像两只锐利的鹰爪,试图从她的‮体身‬里再剜出更多的秘密来。老织工有些惊慌地朝后挪了挪股,不敢与之对视。

 突然赵彦的后脑勺被一个‮大巨‬的东西猛然撞击,眼前一黑,晕死过去。

 一名身材魁梧的家丁放下手中圆木,把晕不醒的赵彦拖走。一个身穿锦袍的男子走进织室,扫视一圈,脸色有些阴沉。老织工连忙伏身在地,略显紧张地说:“大公子,老身谨遵您的吩咐,一发现这人探听杨公子底细,就立刻通知司马府了。”

 司马朗“嗯”了一声,俯身把赵彦掉在地上的画像捡起来看了一眼,问道:“他都问了些什么?”老织工把刚才两人的对话复述了一遍,司马朗皱起眉头,把那截残布拿起来捏在手里。

 一截属于司马家的绢布,却来自于一个从许都来的议郎。这让司马朗陷入沉思。

 “他还说了什么?”

 老织工道:“他看画像的时候,好像说了一句‘天子’。不过声音太小了,老身也听不太清楚。”

 “你记住,你什么也没听到,什么也没看到,明白了么?”司马朗一字一句地说。

 老织工惶恐地连连顿首。司马朗虽然并无官职在身,可司马家在温县权势熏天,想弄死一个小小织工,可比捻死个蚂蚁都容易。

 警告了老织工以后,司马朗离开了织室。在门口等候的县丞见他出来,上去有些紧张地手道:“大公子,这可是朝廷派来的人,万一出了事追究下来…”

 司马朗冷冷瞥了他一眼:“我们司马家自然会给朝廷一个解释。”县丞诺诺而退。如今朝廷权威丧尽,各地郡县治官大多形同虚设,若无当地大族认可,股没坐热便可能会丢掉性命。司马朗能给他一个解释,已算是很给面子了。

 打发了县丞,司马朗吩咐家丁把赵彦偷偷运去一处隐秘的坞堡,然后回到位于孝敬里的司马府,径直去找他的弟弟。此时司马懿躺在榻上,手里拿着一卷书,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他的右腿用一层布细细包起来,直地伸开,腿旁还搁着一碗药汤。碗里汤药满盈,一口都没动。

 “仲达,你怎么不吃药?”司马朗责怪道。

 “我的嘴受伤了,喝这种东西会从嘴角出来,弄脏被子。”司马懿的视线一直盯着书卷。

 司马朗摇了‮头摇‬,无奈道:“你又来了。每次一让你吃药,你就装中风,还把药汤全从嘴角吐出来。我看等你到七老八十的时候,还会不会这么无赖。”

 “看情况吧。”司马懿一点愧疚感都没有。

 他们两兄弟完成了狙击邓展的任务以后,顺利撤回了温县,没有被任何人发现。司马懿的右腿被邓展所伤,在雪地里又奔跑了很久,伤势颇为严重,只得谎称打猎的时候被老虎抓伤,躺在府邸里养伤,一动都不能动。

 司马朗把赵彦的事说了一遍,司马懿把书卷放下,出奇特的表情。

 “他说了一句‘天子’?”

 “没错。”司马朗把画像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接过去看了一眼,便扔在一旁。他原本已有了几个猜想,可赵彦那一句“天子”将其全部推翻,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他那位好兄弟的遭遇,现在越发扑朔离了。

 司马朗看到司马懿垂着脑袋沉思,朝窗外一指:“要不要去问问那个姓赵的?”司马懿知道司马朗的“问问”是什么意思,他轻轻地摆了摆手,示意兄长少安毋躁。

 “再怎么说,他也是个议郎,还手持司空府的符节。杀了他倒没什么,就怕会被有心人利用。”

 司马朗默默地俯身把画像捡起来,扔进榻旁的暖炉里。很快纸张便在火焰的舐下化成了灰,屋子里的温度略微上升了一点——或许只是幻觉。

 河内毗邻并州,两边百姓与士族彼此互迁徙,关系紧密。曹氏阵营一直有一种意见,认为河内根基不稳,很可能会被袁绍控制的并州所影响,须加以防范,必要时可把河内大族连拔起,强迫迁向南方。

 在这个即将开战的感关头,司马家如果杀死——或者伤害——或者侮辱一名持有司空符节的朝廷使者,等于是公开宣告倒向袁家。这会引发一连串的连环效应,使曹氏对河内的政策发生‮大巨‬变化,让士族陷入动之中。即使曹暂时采取绥靖,这件事迟早会成为司马家的一个隐忧。

 “咱们恐怕连留都留不住他。”司马懿把竹简一卷,磕了磕榻边,发出清脆的声响“早点把他救醒,送回许都吧。”司马朗急道:“上次邓展画的画像,咱们费了千辛万苦才截下来,你还搭进去一条腿。现在把赵彦放回去,咱们岂不是前功尽弃了么?”

 司马懿磨动嘴,给他哥哥出一个阴冷的笑容:“这两次许都来的人,明显不是一条船上的。看来那边的斗争很烈啊。咱爹说的对,许都的水太深了,不知哪朵荷叶下藏着游鱼。咱们可不能轻易卷进去,害了司马家。”

 “那咱们难道袖手旁观?”

 “哼,杨平那小子,把咱们害得这么惨,他自己倒好,连个消息都不送过来,也得让他吃点苦头。”司马懿恨恨道。

 司马朗听到这句话,总算放心了。他这个弟弟,从来口是心非,既然司马懿说要让杨平吃点苦头,说明这件事他是不会放弃的。于是司马朗随口又问了几句‮体身‬状况,然后端起已经凉了的药碗离开。

 他走以后,司马懿半支起‮子身‬,费力地挪动‮体身‬,一不留神牵动到‮腿大‬伤口,疼得直凉气。他好不容易挪到榻的另外一侧,伸出手来,从小橱里取出一样东西。

 赵彦从昏中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处黑漆漆的牢房里,空气中弥散着一种牲畜粪便的腐臭味道。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后脑勺,‮辣火‬辣地疼,还肿起一个大包。赵彦痛苦地摆动着脑袋,试图回想自己在晕倒前到底在干什么,可强烈的眩晕感把他的脑子搅成了一锅糜。

 忽然他的手碰到什么软软的东西,赵彦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条人腿。他吓得缩了缩手,四下扫视,发现原来有另外一个人软软地坐靠在墙角,腿直直地伸过来。

 “你是谁?”赵彦问。

 “这个问题该我先问吧?”那个人说。赵彦伸手一摸,发现间的符节居然还在,连忙拿出来晃了晃道:“我是朝廷派来河内寻访逸儒的议郎赵彦。”

 “寻访逸儒?”那人声音里带了丝嘲讽“这年头,谁还会有闲情寻访逸儒?”

 赵彦没理睬他的嘲讽。他头脑已慢慢清明,想起来昏之前到底发现了什么,心急如焚:“你是谁?这是哪里?”

 “这里是温县司马家的坞堡,我叫司马懿。”

 赵彦一愣,随即想起来这是司马家的二公子。可是这二公子怎么看起来如此落魄,还被关到司马家自己的监牢里来了?年轻人看出了他的疑惑,摸了摸自己的那条腿,嘿然惨笑:“如今司马家的人,大概都还以为我在外游猎未归,谁想到二公子竟被亲生大哥打断了腿丢在这无人知晓的黑牢中呢?”

 赵彦看到司马懿的伤腿,便信了几分。听司马懿的口气,这似乎又是一个兄弟阋于墙的故事。这个时代,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司马懿似乎不愿意多谈自己的事情:“你又是为什么会被关进来?”

 赵彦呆怔了一阵,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自己确实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关到这里来,只记得最后一眼是看到杨平的画像,然后不省人事。

 “大概是触犯了温县的什么忌吧?”赵彦敷衍道。

 司马懿见他避而不答,冷笑道:“你也不必隐瞒。既然是从许都来的,一定是为了我那杨平兄弟吧?否则也不会被我大哥关到这里来。”赵彦听到“杨平”这名字,手脚并用,朝司马懿爬近几步:“杨平?你也知道了?”

 “嘿嘿,你以为我大哥为何打折我的腿,把我丢到这种地方来?真是为了争司马家的这点产业么?还不是为了许都的那个人。”司马懿有意放慢语速,观察着赵彦的神情。赵彦果然瞪大眼睛,沉声道:“你说的到底是谁?”

 见赵彦如此急切,司马懿索把脑袋往后面一靠,抬起右手指了指天空,闭目不语。赵彦看着司马懿的手势,眉头拧紧在一起,忽然叹道:“你说的不错,这天子与杨平之间的渊源,只怕远超我等想象。”

 又一次听到“天子”二字,司马懿眼神爆出一团火花。他沉默了半息,挪了挪‮体身‬,给赵彦腾出点空间。赵彦爬过去,小心地避开他的伤腿,并肩坐定。司马懿示意他先莫要做声,侧耳倾听了一番,确定牢外无人偷听,方才说道:“曹司空对此怎么看?”

 “曹?岂能让那种人知道!”赵彦对曹原本没有特别的恶感,但自从董妃死后,他变成了彻底的反曹派,对曹氏的厌恶之情,在这黑牢里更无掩饰。

 司马懿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道:“其实我所知亦不多。只是一时好奇略做探听,才知道杨平竟与天子有了龃龉。”赵彦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司马懿立刻改口道“只是我不信这么简单,又深入探查,被人发现,结果…”他拍了拍伤腿,一脸自嘲。

 赵彦同情地瞥了他一眼,叹道:“我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你没去过许都,没见过天子,不知道这祸事有多大啊。”

 他原本对司马懿存了戒备之心,可如今看来,这人似乎与自己志向相同,加上两人同处黑牢,不免有同病相怜之心。司马懿冷笑道:“哼,我没见过天子,却见过杨平。他生得那么一副模样,如何不惹出祸来?”

 这一句话仿佛一条带电的鞭子过来,让赵彦浑身俱震。他瞪着司马懿,颤声道:“你,你都已经猜出来了?”司马懿一脸凝重,头颅微微一动,也说不上是点头或是‮头摇‬。

 赵彦突然间如释重负,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眼眶倏然润起来。他缓缓站起来,在这狭窄黑暗的牢狱里努力,望着头顶一处透气的小窗口喃喃道:“我只道除了少君,世间再无人发现天子的异状。想不到在这牢里,竟也有知音。”

 那小窗户外头有淡淡月进来,司马懿借着月光,看到赵彦竟已是泪满面。

 长久以来,赵彦一直孤独地在许都奋斗着,无人倾诉,无人明白,蓄积了无数的压力,只凭着董妃的嘱托而勉力支撑着。当他看到老织工描述的杨平画像时,之前的种种线索霎时聚合到一处,一个他几乎不敢相信,却可以解释一切异状的结论呼之出:“天子已非天子!”知道谜底的一瞬间,那种强大的重负几乎把他垮。

 所幸他被丢入这个黑牢,认识了司马懿。当赵彦发现居然还有另外一个人一直在追查这件事,并和他得出了相同结论时,心中的负累陡然减轻了大半。

 望着情绪激动的赵彦,司马懿忍不住暗暗得意,嘴角出一丝得逞的笑意。其实他除了模模糊糊的几个关键词以外,根本什么都不知道。高明的谎话须得是七虚三实,说一藏十,这样别人才会深信不疑。司马懿对于许都之事旁敲侧击,故意说得模糊神秘,仿佛全盘在,实则一句实指也无。偏偏赵彦心事重重,听在耳朵里事事全中,不知不觉之中,便被套出了实情。

 心防既破,接下来的交谈便行云水,再无窒涩。赵彦从董妃去世前的嘱托开始,全都告诉了司马懿,这一说就是两个多时辰,其中大半时间是在絮叨董妃之事。司马懿随口应和,眼神闪烁不定。

 其实赵彦对寝宫大火、董承之背后隐藏的细节知之甚少,除了猜测出皇帝被调包之外,别的也说不出什么。倘若是郭嘉或者满宠在这里,一听到天子已非天子,立刻便可以推断出大半真相。

 尽管如此,司马懿听完以后,内心震骇仍是非同小可。任他再聪明,也想不到杨平的相貌居然和天子刘协一模一样,居然还取代他做了皇帝。

 “这小子,难怪要中途装死,原来悄无声息地做了这么大的事。”司马懿,心里说不上是愤恨还是高兴。他想的要比赵彦长远:杨平是杨俊亲自带出去的,换句话说,这件事杨俊也是策划人之一,但绝不是主要的。在许都内部,一定还有一股强大的势力来操作这胆大包天之事,目的是与曹氏抗衡。

 为什么杨平和刘协生得一模一样?原来的刘协去哪里了?到底幕后主使是谁?这些司马懿都不知道,但他心里清楚,眼前这个人,掌握着杨平的生死。只要他回许都多说一句话,杨平便会万劫不复。

 这种危险人物,杀不能杀,放不能放,要如何处置呢…

 司马懿想到这里,多看了一眼赵彦,后者还沉浸在对董妃的追忆之中。通过刚才的对谈,司马懿已经确定,赵彦是个痴情种子,情绪易波动;他绝非是曹氏一,也非汉室一派,一直是孤军奋战——这一个判断,对接下来的行动至关重要。

 “你必须要回到许都去。”司马懿对赵彦道,语气非常严重。赵彦抬起头来,有些茫然。司马懿肃然道:“行百里者半九十,你既然已触摸到了真相边缘,又岂能前功尽弃,有负董妃之托?”

 赵彦听到董妃的名字,神情恢复了一点活力,望着月喃喃道:“你说得对,少君还在天上看着我,我不能就这么放弃…”可他转眼之间情绪又变得低沉“可如今你我身陷牢狱,怎么出得去?再说,你那大哥恐怕也参与了阴谋,他连兄弟之情都不顾,又怎会放过我?”

 刚才司马懿有意无意地暗示,司马家在这件事上涉入很深,自己也是因为发现真相而被投入牢狱。若非如此,司马懿便无法取信于赵彦。果然赵彦听出了暗示,深信不疑,把司马懿引为同路知己,这才有后面那一番剖白。

 司马懿道:“只要你在此起誓,回到许都一定要查明最后的真相,我便可帮你。”赵彦又惊又疑:“你能怎么帮?”他只道这年轻人是在安慰自己,一个身陷黑牢又断了腿的瘸子,能有多大用?

 司马懿伸出手指,指向牢狱里某一处角落,傲然道:“再怎么说,我也是司马家的二公子,有些底牌,我那大哥也是不清楚的——那里墙角有处破,是前年撞破的,后来修补了一下却不牢固,若是用指爪抠破,便能出去。”

 “那你自己为何不用?”

 司马懿拍了拍自己的伤腿,一脸苦涩道:“我和你不同。我腿已残,如何能逃?再说即便逃出去,又能去哪里呢?”赵彦顿觉热血翻涌,起身大声道:“我背你出去,咱们一起去许都!”

 司马懿摇‮头摇‬:“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成大事者,岂可拘牵于这些。你只要能返回许都,查得真相,便够了。”

 “这,这怎么行!”

 司马懿厉声道:“如今我已至此,若你连最后的真相都无法查实,怎对得起我?怎对得起董妃?”

 他早看穿了赵彦的软肋是董妃,果然这名字一提出,赵彦立刻沉默下来。赵彦思忖片刻,抬起右手,三指向天,郑重其事道:“我赵彦向天起誓,此回许都,不查证天子真相绝不罢休,如有半点迟疑,甘受雷殛。”他又俯身下去,握住司马懿的手,一字一句道“我在司空西曹掾里有相的朋友,等回到许都,一定设法让他把你征辟入司空府。这样你就‮全安‬了。”

 西曹掾代表了曹选拔人才的意志,陈群如果要征召司马懿,那司马家肯定不敢再对他下手,否则无法向曹司空代。

 赵彦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他对司马懿已是彻底信任,推心置腹。那些看不见的丝线,在悄无声息之间已被司马懿全都挂在了赵彦身上,只消他轻动手指,木偶便会随之起舞,如臂使指一般。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让木偶在不引起曹氏警觉的前提下,一步步走向毁灭。这对于司马懿来说,并不容易,毕竟他对许都内情几乎一无所知。

 “你此去许都,切记谁都是不可信任的,这等秘辛,不可与任何人说。”司马懿谆谆叮嘱道“你看,一涉及这件事,连我亲生父亲和大哥都不顾骨血之情,遑论许都那些居心叵测之辈。”

 赵彦点头称是,又问道:“那我该如何查实真相?”尽管他现在确认皇帝和杨平相貌相似,但猜想毕竟是猜想,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不算完成董妃的嘱托。

 司马懿等的就是他这一句话,他微微一笑,将赵彦扯近,在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赵彦听完以后,面惊恐:“这,这真的可行么?”司马懿恻恻地回答:“此举虽德行有亏,却也是唯一的办法。”赵彦犹豫片刻,看了看司马懿的伤腿,又望了眼那皎洁月,终于一咬牙,狠狠道:“好吧!就这么办。”

 司马懿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赵彦:“必要时候,你将这东西拿出来,自会有大用场。”赵彦接了揣入怀中,冲他深深一揖,然后转身走到那墙角,开始摸索着那新补的墙,试图抠开一条生路。

 望着赵彦费力地扒着墙壁,司马懿如释重负地闭上眼睛,默默在心里念道:“义和啊义和,我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隐患送到你手里了。你可要自己把握好,再不要搞什么无谓的怜悯,辜负我一番心意啊。” N6ZWw.CoM
上章 三国机密(上)龙难日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