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们仨 下章
第三节
 我们第一次到伦敦时,钟书的堂弟钟韩带我们参观大英博物馆和几个有名的画廊以及蜡人馆等处。这个暑假他一人骑了一辆自行车旅游德国和北欧,并到工厂实习。钟书只有佩服的份儿。他绝没有这等本领,也没有这样的兴趣。他只会可怜巴巴地和我一起“探险”:从寓所到海德公园,又到托特纳姆路的旧书店;从动物园到植物园;从阔绰的西头到东头的贫民窟;也会见一些同学。

 巴黎的同学更多。不记得是在伦敦还是在巴黎,钟书接到‮府政‬当局打来的电报,派他做一九三六年“世界青年大会”的代表,到瑞士内瓦开会。代表共三人,钟书和其他二人不。我们在巴黎时,不记得经何人介绍,一位住在巴黎的中国共产赏员王海经请我们吃中国馆子。他请我当“世界青年大会”的共产代表。我很得意。我和钟书同到瑞士去,有我自己的‮份身‬,不是跟去的。

 钟书和我随着一群共产的代表一起行动。我们开会前夕,乘夜车到内瓦。我们俩和陶行知同一个车厢,三人‮夜一‬谈到天亮。陶行知还带我走出车厢,在火车过道里,对着车外的天空,教我怎样用科学方法,指点天上的星星。

 “世界青年大会”开会期间,我们两位大代表遇到可溜的会,一概逃会。我们在高低不平、窄狭难走的山路上“探险”到莱蒙湖边,妄想绕湖一周。但愈走得远,湖面愈广,没法儿走一圈。

 重要的会,我们并不溜。例如中国青年向世界青年致辞的会,我们都到会。上台发言的,是共产方面的代表;英文的讲稿,是钱钟书写的。发言的反映还不错。

 我们从瑞士回巴黎,又在巴黎玩了一两星期。

 当时我们有几位老同学和朋友在巴黎大学上学,如盛澄华就是我在清华同班上法文课的。据说我们如要在巴黎大学攻读学位,需有两年学历。巴黎大学不像牛津大学有“吃饭制”保证住校,不妨趁早注册入学。所以我们在返回牛津之前,就托盛澄华为我们代办注册入学手续。一九三六年秋季始业,我们虽然身在牛津,却已是巴黎大学的学生了。

 达蕾女士这次租给我们的一套房间比上次的像样。我们的澡房有新式大澡盆,不再用那套古老的盘旋管儿。不过热水是电热的,一个月后,我们方知电账惊人,赶忙节约用热水。

 我们这一暑假,算是远游了一趟;返回牛津,我怀上孩子了。成了家的人一般都盼个孩子,我们也不例外。好在我当时是闲人,等孩子出世,带到法国,可以托出去。我们知道许多在巴黎上学的女学生有了孩子都托出去,或送托儿所,或寄养乡间。

 钟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我们的女儿确实像钟书,不过,这是后话了。

 我以为肚里怀个孩子,可不予理睬。但怀了孩子,方知我得把全身最粹的一切贡献给这个新的生命。在低等动物,‮生新‬命的长成就是母体的消灭。我没有消灭,只是打了一个七折,什么都减退了。钟书到年终在记上形容我:“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良母,又作女博士…”

 钟书很郑重其事,很早就陪我到产院去定下单人病房并请女院长介绍专家大夫。院长问:“要女的?”(她自己就是专家。普通病房的产妇全由她接生。)

 钟书说:“要最好的。”

 女院长就为我介绍了斯班斯大夫。他家的花园洋房离我们的寓所不远。

 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进产院,十九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生新‬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

 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

 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

 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

 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据说娃娃是牛津出生的第二个中国婴儿。我还未十分清醒,无力说话,又昏昏睡去。

 钟书这天来看了我四次。我是前一天由汽车送进产院的。我们的寓所离产院不算太远,但公车都不能到达。钟书得横越几道平行的公车路,所以只好步行。他上午来,知道得了一个女儿,医院还不让他和我见面。第二次来,知道我上了闷药,还没醒。第三次来见到了我;我已从法兰绒包包里解放出来,但是还昏昏地睡,无力说话。第四次是午后茶之后,我已清醒。护士特为他把娃娃从婴儿室里抱出来让爸爸看。

 钟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然后得意地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阿圆长大后,我把爸爸的“辞”告诉她,她很感激。因为我当时还从未见过初生的婴儿,据我的形容,她又丑又怪。我得知钟书是第四次来,已来来回回走了七趟,怕他累坏了,嘱他坐汽车回去吧。

 阿圆懂事后,每逢生日,钟书总要说,这是母难之。可是也难为了爸爸,也难为了她本人。她是死而复苏的。她大概很不愿意,哭得特响。护士们因她啼声洪亮,称她MissSingHigh,译意为“高歌‮姐小‬”译音为“星海‮姐小‬”

 单人房间在楼上。如天气晴丽,护士打开落地长窗,把病拉到阳台上去。我偶曾见到邻室两三个病号。估计全院的单人房不过六七间或七八间。护士服侍周到。我的卧室是阿圆的餐室,每定时护士把娃娃抱来吃我,吃就抱回婴儿室。那里有专人看管,不穿白大褂的不准入内。

 一般住单人房的住一星期或十天左右,住普通病房的只住五到七天,我却住了三个星期又两天。产院收费是一天一几尼(guinea———合1。05英镑,商店买卖用“镑”计算,但导师费、医师费、律师费等都用“几尼”),产院位有限,单人房也不多,不久住。我几次将出院又生事故,产院破例让我做了一个很特殊的病号。

 出院前两天,护士让我乘电梯下楼参观普通病房———一个统房间,三十二个妈妈,三十三个娃娃,一对是双生。护士让我看一个个娃娃剥光了过磅,一个个洗干净了又还给妈妈。娃娃都躺在睡篮里,挂在妈妈尾。我很羡慕娃娃挂在尾,因为我只能听见阿圆的哭声,却看不到她。护士教我怎样给娃娃洗澡穿衣。我学会了,只是没她们快。

 钟书这段时间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我们在伦敦“探险”时,他颧骨上生了一个疔。我也很着急。有人介绍了一位英国护士,她教我做热敷。我安慰钟书说:“不要紧,我会给你治。”我认认真真每几小时为他做一次热敷,没几天,我把脓拔去,脸上没留下一点疤痕。他感激之余,对我说的“不要紧”深信不疑。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钟书叫了汽车接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汤,还剥了碧绿的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钟书顺利地通过了论文口试。同届一位留学牛津的庚款生,口试后很得意地告诉钟书说:“考官们只提了一个问题,以后就没有谁提问了。”不料他的论文还需要重写。钟书同学院的英国朋友,论文口试没能通过,就没得学位。钟书领到一张文学学士‮凭文‬。 n6Zww.COm
上章 我们仨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