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风暴 下章
二四零、云帆向南飞(五)
 (努力码字…求月票…争取明天加更!)

 虽然已经是三月底了,可是天气仍未转暖,北风依旧呼啸。

 史可法紧了紧身上的皮袱,站在山坡上俯视江面,大江上波涛汹涌,江面上云层翻滚,看上去甚为壮阔。

 “老爷,不到一个,月,便将十万饥民聚至无为,这等本领,除了老爷之外,别人都做不到吧?”

 一个幕客在身边称赞道,史可法捻须微笑:“全赖诸位出力,全赖诸位出力。”

 这确实是一个,声迹,史可法成功地将十万出头的“罪民”赶到了无为刘渡其中竟然没有出任何大事故。至于翻船之类导致伤亡的事情,还有罪民们自己的老病而死,那都是小意外。

 “应该的,应该的。”

 一片应和之声中,咋有章篪却在苦笑。

 “怎么,修之,此次你居功至伟,为何反而不乐?”史可法发现他神情有异,半是玩笑地道:“莫非是觉得本官此举不对?”

 原本只有八万“罪民”但结果被赶来十万出头,这件事情,众人都知道其中有猫腻。不过郑鸿逵说了,多一个人上船,就多给一石粮,因此谁都没有揭穿此事。史可法自己内心深处,其实隐隐也有些不安,但事情关系到东林一脉能否在朝堂最高层站稳脚跟,他也顾不得许多了。

 说到底,他还是将自己个人的声望与东林的利益,放在了大明利益之上。不仅是他此时几乎所有东林人,都是如此想的。

 “并非为此…”章篪展颜笑了笑,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什么都不说为好。

 他并不是一个很有万具的人,此次能拿出一个极为细致的办方案来,原因很简单,包文达受他所托,又去了一趟襄安。这套方案,实际上是俞国振提出的他又根据官场规矩稍做修正罢了。

 可笑的是,史可法还将这个当成了自己的功绩。

 但既然史巡抚正高兴,自然还是不要说出来扫兴为好。

 就在谈笑之间,一连串的大船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这些大船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其中三艘三桅巨舰。

 “听闻郑芝龙按着西夷样式制造了数艘大舰,想来这三艘就是了,啧啧,也不知当年郑成功的宝船与这大船相比孰大孰小。”史可法看着这些大船,有些惊叹地说道。

 “这一船只怕就能装载千人!”有暮客也惊双。

 “挤一挤,两千人只怕都装得下,反正又不是远洋航行,沿途都有补给用不着带太多粮食和水。”这一位算是懂一点航海的。

 从二十天前开始无为刘家渡这边就不断有船队过来载人离开,那些长江上的平底沙船,虽然不能入海,但载量却不小,一船装个几百人根本不成问题。因此,今船来装的,其实是最后一批约是一万六千人。刘渡这边水道较深,主是三桅巨舰也可以靠岸,加之事先就已经编排好了因此装载、卸货的过程都是很快,一万六千人,花费了六个时辰,便也全部载完了。

 “走,我们去见见那位郑鸿逵。”看到留在岸上的郑鸿逵史可法笑道。

 郑鸿逵在岸上似乎是等着什么人,见史可法来后他仍然表面不失礼数,但实际态度却有些敷衍。史可法虽然察觉出来,却不以为意,因为他还有求于郑家。

 “渐,今如此顺利,当真让人叹服,渐有此之才,本官当表奏朝廷,为渐请功啊。”…,史可法的套近乎,郑鸿逵却是笑了笑:“奉命行事罢了,当不得史公称赞。

 史可法只道他是说奉郑芝龙之名,不以为意,又笑道:“此次多亏了渐运来的粮食,这十万石粮,也只有渐才能于如此短的时间之内筹办来啊。”

 郑鸿逵笑而不语,虽然他年纪很轻,为人却极是老成。史可法心中转了转,干脆直说道:“不过,此次安庐道为贼所扰,只有十万石粮未必足用,不知渐能否再筹备些粮来?”

 “呵呵,史公这话就不用问下官了,下官鄙之人,哪里能筹备得如此多的粮食。这是十万石,可不是十石,要想筹备足,至少得提前三个月!”郑鸿逵听到这,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

 “提前三个月?”史可法一愣。

 “对,这些米粮是自两广、闽浙调来,据我说知,旧年九月,便开始筹备,家兄仅调足十万石粮就花了三个月时间。”

 “这粮不是从浙地调来的?”

 “这倒奇了,史公莫非不知,若是从浙地调粮,如今南,京米价已经是高起,调十万石来,至少得将南京的米价再抬高一倍!”郑鸿逵看着史可法的目光里多了一丝轻蔑,不过一闪而逝,他只是奉命行事,完全用不着得罪史可法。

 “令兄…去年便知道贼寇要破中都?”

 “家兄可没有这样好的眼光,是有人托家兄办事。”郑鸿逵见史可法这模样:“史公,多知无益,不如难得糊涂。”

 “渐,此话怎讲,去年就有人托令兄调集米粮一一一一一然后运到哪儿?”

 “自然是运到上、海县。”见他犹自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郑鸿逵只能实说:“今年一月底,所有粮都运到了‮海上‬县。”

 “难怪,难怪一一那人,是谁?”史可法隐约猜到了一个可能,他颤声问道。

 郑鸿逵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就在这时,听得远处传来车马辚辚的声音。他向那边一望,却是一小队人马,护着十几辆车子到了这里。

 “来了,史公若有疑问,不妨自去问他。”郑鸿逵道。

 不用他说,史可法已经回过头去,看到俞国振那张让他心情复杂的脸。

 俞国振表情倒是平静,在史可法看来时,他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然后下了马,向着郑鸿逵一拱手:“渐兄,这一个月来,辛苦了。”

 “啊啊,能为无为幼虎办事,实是下官之大幸。”郑鸿逵上前抱拳,礼数甚恭:“家兄托我向俞公子问安…”

 “渐兄这样来就是不把我当朋友了。”俞国振佯怒:“再这般,小弟可是转身就走了。”

 “嘿嘿,这是家兄的礼数,换了愚兄嘛…”郑鸿逵猛地拍了一下俞国振的肩膀:“济民贤弟,每次看到你,我都不由得要想,你是不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故此所有的事情都在你算计之中?”

 不必多说什么,史可法已经明白了。他颤手指向俞国振:“俞、国、振!”

 俞国振侧脸向他,微微颔首:“去年桐,城民变,在下便觉得南直隶守备空虚,若是为贼人所乘,东南靡烂,朝廷粮饷又大半仰赖于此,只怕百姓会深受其苦。在下便托一官老哥,在闽浙两广,购了十二万石粮,放置于上,海县。怎么,史公有何指教?”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这些罪民,全是、全是落到了你的手中?”史可法这下不只是手颤,全身都在颤了。…“原本在下是想着,若史公依言将答应在下的三万人给在下,那么这十二万石粮便分批捐与史公赈灾,也算是聊表在下对史公一心为公的敬意。只可惜啊…人算不如天算,在下知道史公疑我忌我,便只好寻渐兄相助了。”

 俞国振说到这,满脸都是遗憾之。史可法浑身抖得实在厉害,若不是身后章篪将他扶住,他险些就要气倒在地。

 “郑曰渐,你、你伙同俞国振骗我?”

 “不曾啊,我们郑家,确实准备将这些灾民送往大员安置。”郑鸿逵一脸无辜:“不过,大员毕竟是海外荒岛,一时之间,想要安置十万人有些困难,故此济民贤弟为我郑家分忧,勉为其难接收其中一半…咦,咦,史公,你为何如此?”

 “你们,你们…”

 “唉,史公,其实你应该高兴才是,这些灾民原本是你心头大患,要不然原本只是七万多的,为何变成了十万?”俞国振长叹了一声:“我们多带走些,便帮你多解决一些麻烦,况且你还得了十万石粮!这可是十万石粮,若我此际在安庐出手,足足能值五十万两银子,便是在南,京出手,也能卖到三十万两。”

 郑鸿逵听了他这话,噗的一笑:“济民,你倒是好算计,去年你给家兄的银钱,却只有十万两,用于购粮的花销,也只是八万两,还有两万两充作运费储费,这倒好,到你口中成了五十万两!”

 两广、闽地米价便宜,去年九月开始收购,更是在粮食收获之后,因此花费自然不是很多。加之时间充裕,因此郑芝龙完成整个收获,其实还没有用到八万两。

 “啊!”史可法觉得嗓子里甜甜腥腥的,章篪在旁苦劝道:“史公,史公,休要动怒,休要动怒啊!”史可法不知道自己折腾了一个多月究竟在折腾什么,他全部的努力,仿佛都是在做无用功,而俞国振竟然连他可能会毁约之事都算计到了,预先安排了一个郑芝龙在等他,更让他不寒而栗。

 “你们欺人太甚,本官,必上书朝廷,告发你二人私结百姓图谋不轨!”

 “史公,说起朝廷,有一件事情,你想必还不知道。”俞国振又是一声长叹。

 他的叹息,象是一面鼓,重重敲打在史可法的心头之上。

 “什么事?”

 “文震孟已经被罢官了。”俞国振微笑着道:“真是可惜,文公倒是正人,只是被反复小人所拖累,竟然想替郑哪狱,忤怒陛下,已然被罢。

 如今首辅,是吴宗达了。”俞国振一脸忧忡:“史公,你这安庐巡抚,若没有首辅支持,安置灾民之事,不好处置啊。”

 史可法还能说什么呢?

 他宁可相信俞国振所言是欺骗,但理智告诉他,这绝不是欺骗,他倚为长城的,他努力想要维护的,他宁可当背信小人也要支持的,东林人对朝堂的控制局面,在这一刻轰然浏下了…) N6ZWw.CoM
上章 明末风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