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风暴 下章
二五一、明修栈道暗陈仓(三)
 “天气可真有些热。”俞国振环视四周,自言自语道。

 这样热的天气里,长时间作战,即使是受训最多的家卫也吃不消。幸好,他们现在是缩在会安港的凉处,海风减轻了一些高温炽热,而且他们此前在钦州呆了两个多月,能被派到这儿来的,都是习惯了高温天气的。

 “俞公子说得是,这里如此热,实在难耐。”他旁边,胡静水极不雅地蹲在地上,用巾抹了抹额间的汗:“俞公子经营新襄,为何还要来这里?”

 这是他一直不解的问题,此前为俞国振重利所,加之觉得无论成与不成,自己都不会有任何损失,因此他往来奔走。现在眼见大事能成,终于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这个问题嘛…有几个理由。”俞国振轻轻摇了摇手中的蕉叶扇,胡静水自从被他救起之后,对于新襄的事情算是尽心尽力了。虽然限于眼光与能力,但胆大敢冒险,只要笼络得好,今后也能成为重要助臂。

 因此,他伸出一手指:“此次借着寇祸南直隶的时机,我从安庐一带带来了四万人,我在钦`州只有万亩土地,这四万人却养不活。”

 他这话就过谦了,事实上这四万人是从五月初开始陆续抵达新襄的,最初一批是提前从内河走的王保宗他们,在高大柱沿途演训练下,这两千五百人只损失了不到十人,其余人全部‮全安‬抵达。然后是郑家走海路送来的人,断断续续送了一个多月,到六月中才彻底完成。

 一共四万多人,已经养了两个多月,并且新襄的存粮,足够支持他们到第二季粮食收获之时。

 见胡静水出的不信之意,俞国振也笑了:“莫看我现在养得活他们,但我总不能只养闲人,况且买粮养他们也是一笔大支出,这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在他们身上花的衣食钱,少说也有十万两了。”

 “而且,如今中原不靖,寇未息,高闯回到陕地,献贼突入湖广,民只会越来越多。我还想多积些粮食,到时再多收容些饥民,一昧靠买粮,哪里能成?只有别有用心之人,才会以为靠着买粮食,能够支撑众多人口!”

 “俞公子何不在两广之地开荒种粮,两广荒地还是极多,钦`州、灵山、廉`州合`浦,都是人口不多,颇有荒地。实际不行,还有琼崖之地,听闻临`高便是一处宝地,可以开垦屯种。”胡静水不解地道。

 “若只是安置一两万人,或许不必担心,但我这可是四万,而且今后会越来越多。如今是因为知州那边我有所打点,只道这些人是暂时居住,下半年必定会迁往大员,这才暂时容我。”俞国振道。

 他这话可没有半点虚假成份,因为痴于实学之道,加之又有俞国振的帮衬,所以知州王传胪才会来钦`州就任。但这并不意味着王传胪会无原则站在俞国振这一边,这么数万民跑来,有个什么变故,都意味着王传胪全家老小都得掉脑袋!

 两人关系再好,也没有好到王传胪能为俞国振冒掉脑袋风险的地步。

 “难怪,可是既然有大员岛,俞公子何不送他们去那岛上?”

 “那岛是郑家与红番的地盘,我送人上去容易,可送上去就护不住他们了。”俞国振道:“会安则不然,顺风而行,自新襄到会安,只是三航程,便是逆风,也不过是十航程。等我的新船造成,这时间还会更短,便是逆风,也只要六七就可到。”…“会安虽是安南治下,但安南内已久,莫氏、郑氏、阮氏争斗不休,便是各家内部,诸子争位,也是成一团。郑氏实力最强,也不过五万六千兵甲,阮氏与之抗衡,所赖者一是地利,二是三万敢战之士。至于莫氏,苟延残,不值一提。这点兵力,还内斗不休,正是我乘虚而入的机会。可以说,此为我之天时也!”

 “会安海运通达,与佛朗机人、西班牙人都可贸易,占据此地,也有利于我们新襄物产输出。莫说别的,仅税收所得,每年便能入数万两。而且会安居于河之下,沃野数百里,安南人懒惰成顽愚不堪,这些土地在他们手中,简直是浪费。可若是由我们开垦种植,大话不敢说,我只要在这安置五千户,那么每年粮食产量就在八十万石以上。”

 “另外,自会安再向南,还有真腊国,其国蒙昧,其主暗弱,但其土肥沃广阔,更胜过会安。若是耕种其地,粮产量更是十倍百倍于会安。如此天府之地,是我的地利。”

 “我手下既有忠心耿耿的家卫,也有新近加入希望能得到土地的罪民。我的盟友之中,既有能为我带来治疗疾‮物药‬的番人,也有胡先生这样有眼光的豪商。这是我的人和。”

 说到这,俞国振向胡静水笑道:“如今中原板,内有寇,外有东虏,朝堂之中争不断,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如唐初之虬髯客,建功立业于海外。中原无事,则可将我华夏子民生息之地散布于绝疆,中原若是有事,也可保存我华夏衣冠文脉于域外。”

 此语一出,胡静水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证实,他沉了一会儿,然后起身,向着俞国振恭敬拜倒。

 “小人身受公子救命之恩,理当竭力相报。”他稽首而拜:“小人也听说公子威名,寇祸害安庐,南直隶之民得以幸存,仰赖于公子之威。那些罪民被迫从寇,也是因为公子才保全性命。公子大仁大义大勇,胡静水不才,愿为公子效力!”

 若是换了以往,胡静水绝不会如此便纳诚效忠,他现在是见了俞国振的实力,也见了俞国振的手段,在他看来,俞国振此次行事,必然能成!

 占了会安之地,移来数万明人,那么立足就稳了,再经营个十年八年,基业便可传承。而俞国振来到会安,正需要人手使用,他此时来投,或许还能得一个勋业旧臣的位置!

 俞国振笑着将他扶了起来:“正需要胡先生大力相助,若是成了,胡先生家中的产业,还是选一兄弟子侄去经营,胡先生自己来我身边吧。”

 “这个…是!”胡静水没有想到,俞国振会这么干脆地让他来相助,略一犹豫后便应答道。

 “咦,那边似乎有些动静?”俞国振听得嘈杂声响起,他站起身来,慢慢向声音传来处行去。

 叶武崖与齐牛都被派去协助阮福渶,此际还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因此跟在俞国振身边的,是罗九河。他做了个手势,立刻有十多名家卫跟在俞国振身后,不一会儿,他们便到了吵闹声发生的地方。

 却是一群倭人围着一个番佬,俞国振饶有兴趣地在旁听了听,那群倭人也不理睬他们,只是着那番佬,双方都在嘀嘀咕咕地说着鸟语,俞国振看了好一会儿热闹,也没有看出个什么名堂来。…“这些倭人倒是霸道。”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但从双方的态度上,俞国振便可以看出谁强势谁弱势了。

 “公子说的是,倭人在会安,一直霸道,过去之时,会安该艚的该伯,都是由倭人充任。公子看到那边的桥么,那桥名为来远桥,便是倭人所建,桥这边是我大明人聚居之所,称为中国町,对岸则是倭人居所,称为日本町。”胡静水说到这又笑了起来:“不过,倭人敢欺凌番人,对咱们大明中国人,却是还很客气,提起戚爷爷,也一个个挑大拇指的。”

 俞国振知道倭寇也侵扰过南海,所以直到现在,廉`州府尚有备倭巡海大使。他哼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看热闹的心却淡了。

 “公子不喜倭人?”胡静水惯会察言观,顿时就明白了。

 “倭寇祸江南,虽然其中真倭少假倭多,但总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是他们侵入朝鲜,先帝也不用援朝,白白耗费无数国力。另外,我听闻倭人此前有一酋首,名为丰臣秀吉,其人野心狂悖,竟然想着并我中华,以北`京为倭国国王之地,以宁`波为其养老之所。”俞国振说到这,也不由自主地啧啧了两声:“狂妄至此,自然是自取灭亡,后来被如今倭人德川幕府所灭啊。”

 胡静水瞪大了眼睛,他在会安根基较深,因此与倭人没少打交道,对于那位猿秀吉,自然也有所耳闻。却不曾想到,从南直隶跑到钦州来的俞国振,竟然也知道其人其事。

 但转念一想,若是不心怀宇内,俞国振也不会产生在海外创建基业的大志向,此时名声正盛的东林人老祖师顾炎武,不就说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么,这天下事,当然是指大明之外的事情。

 俞国振已经失了兴趣,正待离开,突然之间,那两伙人起了冲突,竟是番人不愤动手推了一个倭人一把,那群倭人顿时不干,纷纷拔出刀,还有人拿出鹰嘴铳的,指着那番人笔划。

 俞国振眉头微微一皱。

 他无意为番人出头,狗咬狗罢了,但看到倭人拔出武器如此顺手,他想到了另一件事情。

 等他接收会安之后,要对倭人颁布“刀狩令”才是。 n6Zww.COm
上章 明末风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