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末风暴 下章
六七四、大道不行海帆扬(二)
 孙晋惴惴不安地看着铁窗之外,这些天的牢狱生涯,让他觉得自己此前的坚持,似乎未必正确。

 他计算过时间,从入狱开始到现在,足足经过了二十五天,这二十五天里,每天都有大量的犯人被带到这里,他暗自估算,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

 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那些一般的从犯,俞国振是让各县法曹司的法曹长直接宣判了,大多数的处置都是三到五年的劳役或者苦役——根据报纸上公布的华夏临时刑律,目前俞国振治下的刑罚有主刑与附加刑之分,主刑为七种,即劳役、苦役、期刑、徒、无期、死刑,附加刑有五种,即罚金、罚没、示众、鞭笞、黥斥。每一项罪名,只允许判一项主刑,但附加刑则不定其数。其中劳役为在当地服役,服刑者有少量的报酬可领,凭着这报酬甚至可以勉强养家。苦役则无任何报酬,而且有可能发往外地服刑。附加刑中的黥斥有些象是过去大明的“永不录用”受此刑者,在若干时间内不得在华夏军略委员会中任任何公职。

 因此,被带到‮海上‬来的,必定是所谓的“主犯”单从这两千余名“主犯”来看,孙晋可以判断出,这一次俞国振掀起的风,在各地都起了强烈反弹。原本以为这种风起云涌的形势能够迫俞国振屈服妥协,若能如此,首倡此事的东林诸人便可以再度声势大振,但是现在看来。俞国振不但没有屈服,而且还采用了此前他不曾采用的强硬手段。

 这让孙晋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俞国振就敢冒这天下之大不讳。

 二十余天的牢狱生活,让孙晋可以静下心来想一些事情,一方面,当街向陈子龙求助的事情让他觉得惭愧,自己终究没有东林前辈六君子那般的骨气;另一方面。他也很是猜忌愤恨,陈子龙是不是没有把他的求助放在心上,或者是不是俞国振根本对他动了杀机。

 动杀机在他看来不会。因为俞国振一向念旧,两人之间多少是有些情的,在俞国振起家之初。刚开始出版文稿时,他孙晋也没少给俞国振提供支持。

 就在这时,他终于听到了外头的脚步声,紧接着,他看到陈子龙和另一人大步而来。

 脚步都很匆忙。

 最初时孙晋心中一喜,因为角度的关系,他能看清陈子龙,另一人却只能看出他身上穿着华夏军的制服。他是知道俞国振喜穿制服的,原以为是俞国振终于来见他了,但很快。他意识到这人的身影比起俞国振更为眼

 是…克咸!

 跟着陈子龙来的正是孙临孙克咸。

 孙晋与孙临也有多年未曾见面了,自从孙临被俞国振打发到南面去,先是到了海南岛接顾家明的班,掌管昌化县民防一职,然后升为海南一地的民防长。在华夏军略委员会建立之后,则转任广东武防提督。孙临一直忙着广东的‮兵民‬事宜,在有过过去的教训之后,他如今做事要踏实勤勉得多,因此无暇回桐城,而孙晋又出于孤高心态不去南面。于是兄弟二人足足有六年未曾真正见面了。

 孙晋没少与孙临写信,知道孙临在华夏军略委员会中事务繁忙,如今他来到这里,定是因为自己的事情了。这让孙晋突然间有些惭愧,这些年一直是他照顾着这位兄弟,也是这位兄弟惹麻烦让他扫尾,今却倒了过来,他给自己的兄弟惹来了麻烦。…,

 这让孙晋心里一凛:莫要因为自己,影响到孙临在华夏军略委员会中的前程。

 跟在孙临与陈子龙身后的守卫打开了牢门,比较起别的犯人来说,孙晋还算是受到优待的,至少是单人独间,而不是象别的犯人那样,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不过这种用仓库临时改成的监牢,沉闷,呆在这里还是让人极为不适。

 门才打开,孙临就冲了进来,牢里的霉味儿冲入他的鼻子里,他鼻子一酸,眼泪就哗哗下来。

 “兄长,兄长!”

 见到孙晋起身看着他,孙临跪了下来,抱着他的膝盖痛哭。

 “克咸,你来此做什么!”

 孙晋原本有千言万语想要说,既有怨愤,也有讥嘲,还有一些淡淡的不甘。但看到自己兄弟这模样,他只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然后将孙临一把拉了起来。

 但是孙临却是执意不起,仍然在那里哭。

 这让孙晋的心渐渐沉了下去。

 他是知道自己这位兄弟的,感情冲动热烈,如果刚见面哭一会儿是可能的,但一直在哭的话,那就只证明一件事情。

 “克咸三前便赶到了‮海上‬,一直在求俞国振,只不过…直到方才,俞国振才允放他来见你一面。”旁边的陈子龙叹息着道。

 孙晋的心顿时冰冷。

 他可以想象得到,孙临为了替自己求情,在俞国振面前受了多少屈辱。

 “克咸,你何必求他,他便是行独夫民贼之举,取了我性命,也与你无关。”孙晋怒道:“克咸,你替我跟他说,我虽懦弱,却也不惧一死!”

 虽是如此说,孙晋只觉得背上冷汗涔涔,额头也是油滑一片。

 “死倒不会,俞济民说了,虽然兄长所犯之过相当严重,他列出了六项罪名,其一是分裂罪,其二是颠覆罪,其三是杀人罪…”

 “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罪名,任他安就是!”孙晋冷声道。

 这个态度,让孙临声音又哽咽起来,而陈子龙也只有苦笑。

 华夏军略委员会的五年统一计划可是一步步来的,其中用了三年时间。制订了《刑典》、《民典》、《财产法》、《兵役法》、《教育法》等诸部法律。这些法律乃是华夏军略委员会会集各方人物共同制度,而孙晋的几项主要罪名,便是来自于这些法律,特别是刑典。

 当孙临去寻俞国振时,俞国振向他展示了各种证据,包括人证的证言、充当物证的书信,还有其余人的口供。根据这些证据。孙晋在此次龙华会的中起的作用相当大,而且俞国振自己虽然没有说,可是证词中孙晋领龙华会诸人前去掘俞国振祖坟之事。给陈子龙、孙临震动也是极大。

 若只是别人受到伤害,陈子龙觉得还可以说说情,法理不外乎人情嘛。但涉及到俞国振的祖坟,这可就是大忌,放在任何时代,可都是兴大狱的案子,俞国振如今抓了两千余人至‮海上‬,在各地还从快从重判罚了数万人,原因可能就是这个!

 “兄长,你就向济民认个错,我也看了口供,你是被裹挟去的。并非真有心去掘俞济民祖坟,那些伤害抢掠之事,你也曾经劝阻。”孙临比陈子龙想的更多,他也更了解俞国振的各种制度,包括司法制度:“从属当减罪。而有立功悔过表现亦可减罪,兄长,你就认个错吧!”…,

 “头可断,血可,认错却是万万不能。克咸,我们孙家反正有你。你的侄儿侄女,也有你照顾,我很放心。”孙晋横着心说道。

 若是俞国振亲自来,他或许会与之妥协,但来的是孙临——他如何能在自己的弟弟面前展示出自己没有气节的一面?既然身前之事顾念不得,那他就只能考虑自己的身后之名了。

 “兄长!”

 “你休要再说了,再说,我就赶你走!”孙晋厉声道:“俞济民他可以得逞一时,但他能保天下诸口么,能挡得住那如刀史笔么?”

 听得他说这样的话,陈子龙的脸上出尴尬的神情,而孙临更是惊住了。

 过了片刻,陈子龙慢慢掏出几张报纸,将之推到了孙晋面前。

 却是《南都周末》报,这报纸乃是如今东林的喉舌报纸,因为在旧文人中有相当的影响,所以五年前创刊至今,不但没有关闭,反倒形成了比较稳固的读者群体。

 孙晋一看这报纸,第一张乃是一个多月前所出,那时他尚有自由,见过这报纸,其封面新闻标题就是“海东独夫妄顾民意,天下士绅群情汹汹”批评俞国振处置山东那戚姓乡绅之事。这张报纸他看过,因此诧异地向陈子龙望了一眼:“我读过此文,当是侯方域之手笔,不愧是名家之后,复社新秀才子,辞藻昂…”

 “再看,再往下看。”

 第二张报仍是《南都周末》,却是二十五天前的,那一孙晋等人正被押至‮海上‬。这一次标题更为烈:“苍天无眼,使义士蒙冤长江;青史有笔,令民贼负骂万年!”

 文章正是针对孙晋等人被押至‮海上‬之事,虽然文章中未提俞国振名字,可是那民贼所指是谁,读报之人必不会误会。而且在结尾,还极为深情地感慨一番,然后记下了诸“义士”之名。其中,孙晋便列于其上,而且位置极高。

 孙晋心中一喜,自己果然名动天下了。

 再看下一周,乃是十五天前的《南都周末》,其标题则是“或存疑问,是民还是民变”其内容则不再是一边倒地为此前的乡绅暴鼓吹了。而且在这文中,提到俞国振时直书其名,倒没有再暗指,而象孙晋这些参与之人,则被称之为“不明真相之民”

 孙晋疑或地看了陈子龙一眼,看到陈子龙脸上有惨笑,他心知不妙,又翻到下一张,仍旧是《南都周末》,只不过这是十之前的了,标题却是“真相大白,祛扶正,华夏军略委员会当机立断”在这文中,俞国振的之名为俞公讳国振字济民了,而且指斥那场乡绅之乃是民为祸。

 孙晋心中大痛,他再看下一张,乃是两前的,却是“为华夏之鼎革而欢呼”所记者乃是俞国振入金陵,朱由崧退位,华夏军略委员会全面取代南明小朝廷,执掌江南数省之地。在这篇当中,俞国振仍然出现了,但对他的称呼却成了“吾侪最敬之统帅、华夏之舵手、亿兆黎民所仰慕、万邦来朝之圣上。”末了,文章还说,此前的民乃是一群不识大势之跳梁小丑,试图螳臂当车,原是该扫入历史垃圾篓中。

 孙晋脸色惨白,手中的报纸叭的一声掉到了地上。

 “这…这…侯恂,尔等之节啊!”孙晋仰天长叹,一口血没忍住,直接了出来。(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n6zwW.cOm
上章 明末风暴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