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之盛唐 下章
成都篇 第八十五章
  第八十五章

 其中,救护营是我最早成立的类似现代意义的单位。一路接战下来,伤员也积累了不少,那些兼职的兵士也逐渐娴熟起来,我便连同那几名征用的太医,还有民中找出来的二十几名据说当过郎中的,成立的类似战地救护团的存在。他们虽然条件匮乏手段有限,但至少不用抛弃伤者,一路下来,对稳固军心,起来不小的用处。

 本来军中就有随军医官的旧制:所谓“军人被疮,即给医药,使谨视之。医不即治视,鞭之。”“诸每营病儿,各定一官人,令检校煮羹粥养饲及领将行。其初得病及病损人,每朝通状,报总管,令医人巡营,将药救疗。”“诸将三一巡本部吏士营幕,阅其食饮,均劳逸,恤疾苦,视医药。”长官称医官

 ‮定安‬下来后,也没有遣散意思,而是就地募人补充,继续充实和发展壮大,我甚至还打算成立军医机构培训一些人,再分派到前线各军中去成立战地救护所的计划和构想。

 还有补训营,本来而按照惯例,一些本当伤残而退的军士,也被我下令留下来,好好劝喻了一番,说了一通尔等是军中宝贵的财富,怎么能轻言放弃纭纭,好男儿身残志坚,更当有所作为的大道理。

 实际上新兵比例太大,我是实在缺人,不愿就这么放过这些有过战场经验的。

 结果又把他们感动的,那些汉子当场哭出声来。最后宣布,这些落下些残障的军士能归队的归队,剩下的也编成一营,号做补训营,专门用他们的经验补其不足,教练那些新兵。

 也是是物尽其用。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却是,全军闻之,无不感而口皆颂,毕竟时事无常,刀无眼的。

 后来,又请了行在权兵部的名义,发出征招令,征召八州六镇数十守捉,五十岁以上,已经退役或者准备退役老兵,前往龙武军报道,(唐《户婚律》《卫律》有规定:男十五以上,六十以下,皆合为兵)。

 虽然最后报到数量其实不多。但当了数十年的兵,能活下来的,不仅仅是运气了,还有老成的经验和本事。这些人不比那些青壮,戎马一生,最后回到乡里,往往因为离开社会太久,除了打战以外,已经忘记了平常生活和谋生技艺,又落下了伤病,度艰难,多并不如意。所以,有得到通告的都在第一时间赶归来了,还有变卖了身家投奔的。

 为了弥补新兵的经验不足,我能想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老兵绞尽脑汁,按照自己所在战场经遭遇过各种状况和情形,再现出来,变着花样的‮磨折‬那些新兵,让他们时刻养成危机感和对应危险环境的自觉。反正我不怕造成死伤也不怕缺少补备兵员。连同那些征战下来伤残的军士只要能爬的动的,都有安排进去,合编做中军教导营和训补营。

 匠做营,则分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土工的范畴是陶、瓬;金工是筑、冶、凫、栗、锻、桃;石工是玉人、磬人;木工是轮、舆、弓、庐、匠、车、梓;兽工是函、鲍、韗、韦、裘;草工“作萑苇之器”长官称少府将。经过长年的发展,已经有成的体制,也相当的全面,因此倒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只是扩充招收了大量的各熟练匠人。

 还有一些编制,则属于只有建制和度支,却有其名不见其人的影子部队,如清风、明月等。

 然后还有那些附丛军队服务的,分做若干等的义勇、民壮、夫役。也是选兵淘汰下来的壮,短暂的编练后,也可以适当的时候,补到前方的两部三军去,暂编了好些营。按照等次递减配给,最底下的役丁只有最基本的口粮配备。再通过户曹的考绩,根据需要和表现,以及建树再逐步向上递补为民壮、义勇乃至正军,按照对军队的贡献,层层上调获得更好的配给和待遇,也是沿袭一路上民等级层次管理的旧法。

 作为从龙保驾的旧属,所有随行到达成都的将士,在新编的龙武军中,就地长一级,最不济的也是个什长了,加上前些日子赏赐和抄家的所获,倒也是人人升官发财,皆大欢喜。

 当然我也名正言顺的借机很是提拔了些人,虽然多是些微品末的武官,但对大多数一路随我白身出道的人来说,已经是值得欣喜,相当不错的前程了。

 加上以中郎将韦韬,在外遥领的左右郎将高适、卫伯玉,骑部别将兼骑曹事解思、仓曹尉尚均常、兵曹尉陆少裔、胄曹尉卢延凯、法曹尉言勋、功曹刘瑭、长史薛景仙、魏方锦,押衙都司程十力、五军十郎将之闻少名、吕希用、高千里、吐突承珲、温疡、余宏、范佐等原班手下,

 这些我一手提拔追随下来的将属,也经过陆续的调置升迁,渐渐形成个相对紧密的小群体。

 当然,期间我不是没有动过搞出个全新军制出来,然后名垂千古的念头。但亲自实践过后,很快就明白想象和现实是两回事的道理,

 原来那网络架空小说里流行那些三三制什么的,全是骗死人不偿命的假货,那些一个个作者大大都喜欢跑到古代,随便编军队,编出一只劲旅,全是自己的一相情愿,用热兵器时代的军队建制,来生搬硬套冷兵器战争中的军队,也学现代人搞什么排连营团旅。连指挥模式都一成不变的套过来,居然还能不出一点问题,在战场上高歌猛进的捷报连连,那纯粹是瞎扯淡。

 要是火器开始发展的时代也就勉勉强强罢了,可是纯冷兵器时代战术,那真是鬼都不信的东西,彻底的无语了。,

 要知道战争是没有什么好让你投机取巧的,军队的演变是伴随时代大环境下,军事技术水平和战争方式发展起来。经过无数次战争磨练淘汰才逐步完善起来了古代军制,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唐朝能够领先世界也正是凭借这重要的一点,这古代的军制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相当的成和完善,至少对冷兵器时代来说,可以让我省了不少事。实在犯不着我吃了撑的起去画蛇添足。

 我上书专门面向民招兵的事情,进行的也是很顺利,而且出呼意料的顺利。由于有所组织,加上军队随行弹的作用,那些民并未造成太大的动,而多数老弱病残经过这一路颠沛流离,长途跋涉上死的死掉队的掉队,能够尾随我们到达成都的民,反而以青壮居多,能够坚持下来的也都是生存意志比较顽强的人。

 而招募这些关中民加入新重编的龙武军,也是个减少民中不‮定安‬因素的办法,将青壮年多被走了,若有图谋不轨想煽动做也就不容易起来了,这是有宋一代常用的手段。

 而且对那位太上来说似乎还有另一般的意义,多用关中来的民为兵,也不容易以乡等名目勾联地方,是可以制衡地方的重要力量,平衡一下局面。因此上奏不出所料,很容易就获准行事。

 由于有一个好‮份身‬又能弄口饭吃,还有饷钱可以拿来养家人,这是天大的优差和好事,从者踊跃,所以竞争极其烈,连个马夫和工役都有人争破头抢着做,甚至出现百多人争一个亲兵的名额。而在北川的利州、江油等地,广设的征募告示之下,大量的青壮,还在向成都涌过来。

 具体的标准是,民之中以有军籍军户的优先,军籍军户中又以有从军经验为先,要知关中兵,素来为北衙六军、十六卫等‮央中‬军的兵源腹地,府兵最盛时,朝廷置天下军府六百多所,关中府就占了三分之一。又常年征发,各类兵役体制十分健全。

 即使哥舒兵败后,也是立即前往最近的绎所就地征兵。虽然近年来承平,渐松懈弛废,又经历了几番大败,但府兵的底子还有大量的遗存。在民中检出来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居然可以达到十其一。这些人稍做训练就可以作为新军最基本的底子。

 因此我等竟然根本不用当心应征人员的素质。反而不得不为多出来人,追加更严格标准,好多淘汰掉一些人。然后通过团练、义勇、民壮、夫役的编制层层核汰分,连带着匠户、营建等各种五花八门附属的建制也人满为患。

 倒是在我扩建医护营时遇上了些麻烦,毕竟那些鲁汉子转职的临时医士手大脚的,相对女的周到细腻,不免有所欠缺,因为到了成都已经收了许多郎中大夫后,我想招些女子来,稍微培训后做护士,结果却是门可罗雀,后来调查了才知道,照顾伤员的工作,在地方竟然被讹传成了招募营伎的质。

 好在本身路上就有临时雇佣一些妇女看顾伤兵,另外我梁某人的大名和信用还不错,在那些民头目号召担保下,又有包吃住的条件,所以还是勉强建立起来了。不过这个时代虽然对女人抛头面不是很在意,但是女从医还是很稀罕的事情。加上军中什么都稀罕,就光、王老五什么的东西甚多,反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早前我也知道底下士兵,在民中不免有些不见光的易,只要几个大钱加上些食物就可以了,但我没有制止的意思,这些都是衣食无落可怜人,这种你情我愿两取其便的事情是没什么好止的,当然如果有人投告敢用强的,那绝对是严惩不贷,要知道这一路下来,因为管不住自己下半身就被军法吊死在路边的也有好些。

 借这个医护营机会也能解决一些这类问题,因此我让他们尽量多招点人,就算多出来的人手,平也可以顺便承包一些炊饮浆洗补的杂务。将来被服、衣帽厂建了起来,又是重要的劳力。

 终于把背景铺垫完了,我也不说什么 n6zwW.cOM
上章 幻之盛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