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果 下章
第七百六十章 知行在心,气运成雷
 “这雕版刻印,乃是圣人教化的一环,必然是隐藏着什么道理的!”

 这么一想,华舍心中的沮丧略有缓解,重新打起精神来,他顺着这个思路,慢慢回想起从前刻书时的艰辛来,想起用不同雕版的经历。

 当今世间流行的雕版,多数都是木版,盖因木质容易着墨,除此之外,也有金属类的版,多数是用铜版和锡版,因为不易着墨,对剂的要求更高,连带着成本也会增加。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刷技术的发展。

 相应的,这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很多‮生新‬事物出现,其中之一,就是纸币。

 起源于剑南关中的纸币“子”正是运用了金属版的印刷,美观、整洁。

 这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商贾出门在外,携太多货币难免不便,在技术成的时候,自然就会催生出更方便的事物,更何况,还有前朝“飞钱”的启示。

 不过,孟府所开办的刻书馆,自是不会去印纸币的,所以这金属雕版在书局中颇为罕见,大部分还是木质雕版,但这并不妨碍收金属版衍生出的技术——彩套印。

 用红黑两套印,使一张纸上呈现出两种颜色,这在邱言前世之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很少有人将之视为技术、创新,而是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而如华舍这样的小工,要掌握这等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当然记忆深刻,这也是他最为熟悉的东西。

 人道的发展,其实就是这样,没什么人刻意推动、引领疏导。就要经历漫长时间的积累,在这期间,还很容易就会走上歧路。

 深谙雕版之道的华舍,对这些事情也早就察觉。

 他这个人看上去木讷、愚笨,可有一点却让孟威和孟深感佩服,就是想做什么,就会彻底沉浸其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直钻研。

 如这刻印雕版,寻常工匠只照册上文字。雕刻出来就够了,但华舍偏偏要搞清楚里面的原理、程,连相关奇闻异事都不放过,更不要说源历史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着几位大师傅,给他说些知道的事情。

 “雕版不易,需各方合力,方能促成。也有规矩和方圆,为朝廷颁布的刻书之式…”看着手边的雕版,华舍感到文思如泉,思路越发清晰。

 “刻书之式”是官方颁布的一套标准。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私人创办的刻书馆接连出现,遍布民间,这样固然是促进了技术。却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规格杂乱、盗版印刷等屡见不鲜,促使官方出台对策措施。颁布了成文法。

 “成文法,不就是朝廷,在经过了刻书馆不断变化之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法规?从这一点来看,岂非也算是以行而致知?”

 慢慢的,华舍越发得心应手,只觉一生中,思路从未像今这般通畅。

 他从前虽也好学,但受资质拖累,无论看什么书、读什么文章,理解起来都很费劲,思路很难通畅,要靠反复的琢磨、旁证侧引,才能有所收获,这也是他遇到问题、有了心得后,立刻就记下来的原因。

 记下来之后,反复推敲,再借刻书馆的便利,去查阅书籍解惑,往往一个问题,他要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解决,着实进境缓慢,浑然不似眼下这般文思如泉,靠着邱言传授的一点髓,就能触类旁通,在将逻辑理清的同时,隐隐推出后续发展,从里面总结出一套规律来。

 “…如此说来,不得覆版的说法,就像是将一本本图书,当成一座座书院,各有各的学说,彼此间不得轻易越界,不过,这到底是分而治之的手段,还是官府要‘定于一’的表现?”想到这里,华舍的目光扫过了屋子角落处的几个箱子。

 那些箱子里,同样装着几块印版,只不过都是朝廷明令止、私自印售的,在朝廷上都挂着号,称之‘已申上司,不得覆版’。

 用邱言前世的话,就是止盗版,都是有着版权的。

 看着想着,华舍心里越发欢喜,倒不是找到了身边的道理,而是借着此事,发现了自己也能顺畅的思考,找到了窍门。

 不过,到了后来,他又不足于此了,重‮生新‬出忧虑来,有种迫切之感。

 “邱先生说了,致知和践行的目的,除了修养自身,还该能促进人道才是,我发现的这么一点微不足道东西,对人道而言,又有什么用处?最多只能安慰自己。”

 这样想着,华舍心里的欢喜之念迅速平息,这念头一转,就开始想着要怎么“推动人道”了。

 但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被他想出来?本来这人道发展,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积累,很难凭空产生什么蜕变。

 这个道理,在听了邱言一天的讲学后,华舍也是心知肚明,可他同样知道,邱言定下来的讲学之期,一共就只有两天,今天已经过了一天,明天讲完之后,邱言便要离开代州继续西去,何时能再见一面,可就不好说了。

 “邱先生平易近人,今天结束的时候,还说若有疑问,明天可直接问他,换成其他大儒,未必就这么好说话了,再说了,我是从他教的东西中,有了这样的收获,去问其他人,未必能有结果,所以最好能找出一点说法,明天也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当面请教!”

 这样想着,华舍反而慢慢平静下来,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之后,摊开放在桌上,那书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都是读书时遇到了疑问,最后几页,就是在听了邱言的一讲后,生出来的疑惑和心得。

 华舍逐字逐句的看着,回忆邱言所讲的内容,试图从里面抓住要点…

 时间缓缓流逝,夜已经深了,刻书馆内外一片寂静,只有华舍所在的屋子,和门房还有亮光,那门房老叟对此,却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

 “…人道总是从繁琐中得到规律,转向简明;从艰难中获得经验,慢慢惠及天下…”

 看着看着,华舍的眼睛,被其中的一句话给吸引住了,这是句白话,却把一个概念给阐述的很清楚。

 “繁琐、简洁,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开始的时候诸事繁杂,像我刚开始学刻字、印刷时一样,没有一点经验,更没有手艺,手忙脚的,等到后面熟悉了,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就慢慢熟悉了,这做起工来,便得心应手了!”

 本来这雕版做刻,就是一门手艺,足以传家,华舍若非走的孟府的路子,也休想能够学到,当然有着深刻感悟。

 看着雕版,回忆经历,他心底的念头接连涌出,却不散,被一条线串着,层次分明。

 “至于艰难与惠及,邱先生举了纸张为例,造纸复杂、技法机密,初时寻常人难知,产量也十分有限,物以稀为贵,寻常百姓家,在最早的时候根本就用不起,等到技法传,这才走进寻常百姓家。”

 想到这里,他又按照“知行”法门,将这道理,带入到身边的事中。

 “从这方面来说,雕版之术也是一样,开始时只有那富贵人家买得起,渐渐普及,才走入寻常人家,但当初被奉珍贵的雕版书籍,现在却被高门大阀看不起了,也不知是什么缘故。”

 这些典故,都是他平时自己收集、又或从匠人口中所知,但不断记忆,早就如数家珍。

 这思路越发清晰,华舍忍不住再次感叹起这套“知行”之法的妙,将晦涩的文章经义和身边之事结合,不光一目了然,更能加深对文章语句的理解。

 “先生所传这套思索之法,真是惊人至极,必是弥足珍贵,换成其他人,十有**是不肯传授的,这与会的人,都与先生素未谋面,却都蒙他传授,连我这样的人都能学得,光是这份襟,就远超寻常人物,难怪能有那般成就,这么一比,那些以己心度先生之念的人,就显得有些狭隘了…”

 摇了‮头摇‬,将思绪收了回来,华舍的视线再次落到雕版上,但这一次,他心里的念头已然不同。

 “雕版之法可谓繁复,我曾听说,那官府曾组织起来,拓印书册成典,分成几版,分列皇宫与几城书阁,那部《大典》,用版十三万以上,为了做雕版,就砍掉了几百上千棵大树,而刻印完成之后,则成了废物,虽说盛大,但耗费人力不小,平时刻印也不便利,一个不小心刻错了字,就要整版废弃…”

 他拿起手边的雕版,上下看了看,一个念头浮现起来——

 “若有一法,能不复这般,或许就是推动人道了吧…”

 轰隆!这个念头还未落下,屋外的夜空中,忽然闪过一道惊雷!

 霎时间,雷光四散,令大地有如白昼!

 雷光闪烁中,依稀在他身边显出一道气运,在虚空中延伸到未知之处。

 ps: 感谢“lo波”投出的月票! N6ZWw.Com
上章 道果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