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俗人一枚 下章
30, 底气
 有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卫生许可证用一句后世流行的话叫做自行补脑的汪秀明主动担了过去,一家人最大的担心完全消失了,当天就跑到农贸市场一通大肆的采购,将卖米粉的原材料和各种作料全部买齐,拿到米粉店放好。这样一来,万事具备,连东风也不欠了,最后只剩下什么时候开业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王吉昌建议说最好还是找人看一下黄历,挑选一个黄道吉来开业。王一听心头就不太喜欢。前世,王吉昌迷信了一辈子,‮体身‬一旦不舒服就要去找神仙婆化水,结果却是头婚离异,二婚死老婆,死孩子,一辈子过得凄凄惨惨,有福难享。他的悲剧在于他那“不撞南墙心不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性格。他越是各种迷信,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反而越多的降临到他的头上。

 母亲曾凡玉则看着王,意思很明显,这次她准备听王的意见,不再唯丈夫马首是瞻。近段时间儿子的表现充分证明了儿子已经长大,已经能够在家庭大事上做主。

 “捡不如撞,不等了,明天咱们就开业!妈,今天下午我们两个辛苦点,把老汤熬起,几锅臊子炒起来。爸,你马上给小娘,二娘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们明天开业。然后跑一趟小舅那里,通知一下舅舅他们,喊他们明天都过来耍。”王对父母说道。一寸光一寸金,他是一天时间都不想耽搁,哪里会浪费时间去看那什么劳什子黄道吉

 继子没听从自己“看日子”的意见,子也不再一味的附和,这让王吉昌有些不快,感到自己在家中的权威越来越小,越来越没存在感。

 “你难道就不喊你大姑他们?你大姑对咱们那么好,你开业难道连你大姑都不请?”王吉昌冲王说道,语气颇有些责备的意味。

 王知道他又一次让自己这位继父不了,但是这个家要想有所改变,而且是朝好的方向改变,就只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照他最初的想法,大姑一家他是不准备请的,这倒不是他还在生大姑不借钱给自己一家的气,还是那句话,人家借钱是情分,不借是本分;与之相反,他这是完全出于好意,站在大姑的角度上考虑,才不打算去请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大姑不支持,也不相信自家能开起米粉店。现在没借她一分钱,米粉店却开起了,而且有模有样,自己再喜气洋洋的请人家来,心稍微狭窄一点的恐怕就会以为在打他的脸了。

 但现在继父却完全理解不了王的好意,硬要去触他姐可能会有的霉头,那就只有让他去触算了。王掌击额头,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你看,爸,这一忙起来,把大姑他们都搞忘了。这样,爸,你直接骑车去大姑家先请大姑,让他们明天有空到店里来耍。你顺便还可以用他们家的电话给小娘和二娘打电话。之后你再去外婆那里通知舅舅他们,这样安排要得三?”

 “要得!”王吉昌满意的点头,心想,这还差不多。要是明天全是子娘家这边的人,自己这边的亲朋好友一个没有,那也太不像样子了,“对了,你宝宝(干爹)和宝娘(干妈)他们难道你不通知一声?你还是要通知一下人家三!你不通知,到时候人家晓得你开店了,不是要怄你的气?”

 “请请请!老汉儿!今天你就负责请人,想请哪个就请哪个,OK?”

 “我又不是随便哪个都请!我还不是得分人?你以为我是个人就请嗦?”

 ————————————————

 王吉昌骑车请人去了,王则和母亲呆在店里准备熬老汤和炒臊子。这次不是他以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次要准备六种供数百人消费的大锅臊子,王也不由得谨慎起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除了去工具店买了把手持型测温用来监控油温,以及一台精确到克的台秤精确配料外,更打算亲自刀,让母亲还是给自己打下手,学习炒臊子的程,工艺和火候。上次母亲全程参与了一次炒臊子的经过,虽然她自己说差不多会了,但王还是不太放心。卖吃的跟卖其他的不一样,第一碗恶了人家的舌头,以后想让人家再次进店那几乎就不太可能了。

 两娘母从上午十一点忙到下午四点,六大盆米粉臊子和一大桶老汤才熬制完成。红汤的牛,肥肠,排骨,鳝鱼,杂和清汤的汁,一溜六个不锈钢盆子,依次排列,光是看这红润靓丽的颜色,闻这扑鼻而来的香味,就能让人食欲大动。

 六盆臊子,每盆差不多可以舀一百碗,六盆全部卖完的话就是六百碗,可以卖九百块钱!利润则在四五百。

 “儿,咱们一次整怎么多臊子,要是紧都(一直)卖不完,到时候咋整啊?”跟王看这几大盆臊子就如同看‮民人‬币不同,从没做过生意的曾凡玉却是心头打鼓,担心一旦生意不好几天都卖不完的话,臊子在这七月的夏天存放不久,很可能就坏掉了。

 说实话,不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王开门做生意也是花姑娘上轿第一遭。尽管他对自己秘制米粉的味道很有信心,绝对可以秒杀90%的同行;但是做生意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意味着你的味道好,价格优,你的生意就一定比那些味道次,价格高的同行做得红火。前世作为“好吃狗”的王在双庆逛悠,寻找味美食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

 两家都是卖火锅或者卖串串的店,不论从味道,价格还是服务品质,两家其实都是半斤的半两,差不多,但蹊跷的是其中一家的生意就是要比隔壁的火!哪怕隔壁降价,打折,经过的路人也少有去光顾而直接弯都不拐的走进生意火爆的那一家!

 为什么呢?

 王的分析是中国人爱凑热闹,爱随大!包括他自己有时也是这样,面对两家都未吃过的店铺,通常而言,他也会选择人多的那家,随大,盲目的从众,下意识的认为群众的选择总是对的。

 但群众的选择总是对的吗?他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吗?

 不见得!很多时候群众的无意识才是常态!

 现在的情况是四方这个总人口仅有四十万人的县城,城里面卖米粉的米粉店几十上‮家百‬,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而人是很奇怪的一种动物,一旦他们经常去一家店铺消费,如果没什么其他的变化,一般很难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所以,现在的问题来了:王的“曾嫂米粉”凭什么让那些已经有了自己固定吃米粉地方的居民改换门庭,跑到他这里来吃?

 第一,当然是味道。这个他有信心。十几年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吃得起,也越好吃,越好吃,嘴巴自然也就越挑。他研究的米粉既然能征服十几年后的那些饕餮们,他不相信征服不了现在这些要求还没那么高的“土货们”

 第二,价格。他的定价是随的四方的大,不太高,也不太低,中等。

 第三,广告。好酒还怕巷子深。他的米粉味道再好,但是人家不来吃,他也只有干瞪眼。针对这个,王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有在装修和服饰方面打主意了。比如,他那别具一格的招牌,店内墙上的小故事,显得“高大上”的英文翻译,以及最引人注目的,绝对是四方米粉界独一份的统一着装。这些都是广告,都能吸引人的眼球,招来路人的好奇心,并成为他们嘴里的话题。有过后世经历的王当然明白“眼球经济”的原理。他之所以要把“曾嫂米粉”在外观上搞得与众不同,就是要在四方的市民之间弄出话题,让他们口口相传,帮自己打广告。

 味道有了,而且绝,价格也合理,更有了吸引人的噱头,那自己还怕什么?怕个卵啊!就这样还不能成功,还打不响名气,那就是老天爷拉偏架,故意不让自己发财!

 经过一番思绪的整理,王心头的底气顿时高了不少,他站起来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安慰的说道:“妈,放心,咱家米粉店的生意会好的。我估摸着啊,咱们这六盆子臊子,最多三天就可以卖完!”

 ————————————————

 感谢“要做好人”“了围绕加强”两位兄弟的打赏,谢谢了哟! n6zwW.cOm
上章 重生之俗人一枚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