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明官 下章
第七百一十一章心理对抗(上)
 崔师爷的说法看似可以自圆其说,但这是完全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他连尸体都没去看过。不过既然可以自圆其说,那就具备了可行,对于大人物而言,证据不一定重要。

 杨巡抚闻言沉片刻,‮头摇‬道:“卫所做出这种事,没有任何好处,彭指挥或许会记恨方小友,但应当不至于如此。所以此事必然有别的缘故。”

 当初争夺办学权力时,彭指挥被方应物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最后也只是装病一个月了局。由此可见,那彭指挥或许毛病多多,但并不是敢于铤而走险的狠辣子。

 出于这种考虑,杨巡抚觉得彭指挥不大可能有问题。硬要凭着几分猜测去查,未免显得欺人太甚,最后如果没有结果,那只能是自己灰头土脸。

 见东家不采纳他的看法,崔师爷并没有什么意见,随口答道:“东翁言之有理。”

 他只是尽职尽责提出了一种可行思路,无所谓对错。东家想采用也好,不想采用也好,那都是东家自己从政治层面上考量的事情。

 方应物便道:“无论如何,让北虏使者失踪一人,卫所总是有过错的。抚台可以不追究,但不可不查!毕竟彭指挥与抚台非敌非友,引而不发、有备无患才是上策。”

 杨巡抚突然醒悟到,自己刚才考虑问题过于从利益角度出发了,险些忽视了方应物的心情。如果非要劝方应物讲理智,讲大局。那只怕要从此离心离德了,这没有道理可讲。

 想至此处。杨巡抚道:“眼下没有多余人手,本院便写下手谕,将此事与你亲自去查。”

 按说以方应物的‮份身‬,既非官员,又非公差,没有资格去查案办公。但在边镇这种军法管理的地方,一切皆有可能,说你行你就行。

 方应物谢过后。又提出建议说:“还请抚台与崔先生保密,对外只说追查使者失踪之事,不要提起晚生被追杀。以免有些知情人看到事态极其严重,就不敢说话了。”

 这事保密也不难,追杀现场是在荒郊野外,本就没几个人看到,就是偶然有行人看到也不知道这是谁追杀谁。所以一时半会的不会传开。

 孙氏父女更是得过嘱咐,不要对别人说这件事。在城中目前也只有杨巡抚和崔师爷知道内情,只要他们不说出去,暂时保密住不成问题。

 刚说定事情,方应物正要告辞回屋歇息,这时候有个小吏前来禀报:“有加急诏书到了!急递军士正在门下等候!”

 杨巡抚和崔师爷、方应物三人不约而同的想到。这必然是朝廷的批复下来了。

 召了急递军士上前,果然如同他们所想的,这确实是朝廷的批复,而且朝廷同意按照前番所奏方略试行。

 杨巡抚对此十分‮奋兴‬,仿佛看见一扇门对自己打开了。如果将事情做成。他凭借此功,进位尚书或者都御使也不是没可能的。

 崔师爷和方应物都很高兴。一个见东家事业有成。自己也会水涨船高;一个觉得自己提出方略被采用,定然从此声望大涨,为前途积攒了雄厚的资历。

 正当杨巡抚喜形于时,急递铺军士又掏出一份诏书呈上前来。杨巡抚看去,只见得——天子命御马监太监、提督京营太监汪直巡视三边、参赞虏务,并率领五千京营班军协防榆林卫。

 杨巡抚的感觉,就好像是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虽然圣旨上没说让汪太监负责北虏事务,堂堂天朝不能没人可用,派不男不女的太监去充当门面和外族打交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汪太监这一来明显就是来抢功的,至少也是来分功的!不然为何会有参赞虏务这么莫名其妙的差遣?

 而且杨巡抚只是延绥镇巡抚,汪太监却用上了巡视延三边的名头,很是显得比杨巡抚高端洋气,毕竟延绥镇也只是延绥、宁夏、甘肃三边之一而已。

 虽然说文官和太监是两条线,之间品级不通用。但汪太监这名头,总让人联想起三边总制(督),隐隐之间就了巡抚一头。

 杨巡抚不愁容满面。这一两年,汪太监的名声太响亮了,首辅、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等元老重臣,先后因为汪太监纷纷去职,整个朝堂都为之大洗牌。他一个新巡抚又有何德何,敢比首辅、都御使、兵部尚书更强力?

 方应物劝道:“汪直此人没有传言中的可怕,乃是名气大于实力的典范…”

 说到这里,忽然方应物觉得自己似乎有点站着说话不疼,便又改了口,“汪太监也不是没有弱点,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抚台先不必过于忧虑。”

 临走之前,方应物又提醒道:“还有一事晚生不能不说,既然汪太监要来,那抚台就应该小心彭指挥了。”

 这话里绕了好几个圈子,杨巡抚第一时间没听明白,随后想了想也懂了。

 榆林卫彭指挥与镇守太监张遐关系密切。而汪直到了后,张太监必然对汪直唯命是从,那么彭指挥就可想而知了。

 而汪太监驾临延绥镇,等于是空降而来,当然需要笼络本地官员为他所用,彭指挥就是个很合适的人选。

 两边很可能一拍即合,臭味相投,不排除彭指挥使凭借汪太监权势咸鱼翻身的可能

 崔师爷很佩服的目送方应物离开,这方小哥儿真是机敏聪明的人物,短短时间内就想到了这一层。

 却说到了次,方应物领下巡抚手谕,便离开巡抚都察院,前去榆林卫所衙署。本来他今计划去扰孙氏父女,但查案的事情更紧急。所以只好“先公后私”了。

 方应物去卫所衙署,目的就是为了查案。杨巡抚从标营拨出军士八名协助他。当然真正目的还是随身护卫。

 以方大秀才和卫所衙署的仇怨,特别是方应物之前曾公然拒收一切卫所衙署子弟入学,所以他进了衙署后自然不会得到什么脸色。

 从门子到路过武官,对方应物都是横眉怒目,很有点同仇敌忾的氛围。但方大秀才不以为意,心中冷笑不已。

 这些人虽然态度不好,但也知道方应物如今‮份身‬,没有无礼阻拦。让方应物昂首直入。一直走到了镇抚司大堂,走入了薛镇抚的视野里。

 见到来势汹汹的方应物,薛镇抚突然莫名的心惊。作为镇抚司与方应物打过交道比较多的人,看见方应物闯进来总有些不良预感。

 方应物冷冰冰的说:“奉巡抚谕示,在下来查一桩案子。”

 薛镇抚镇静的问道:“什么案子,居然劳动了抚台老大人?”

 “昨北虏使者失踪一人,薛大人不知道么?但抚台十分关注此事!这公馆里的差役、护卫都是卫所负责。所以要到这里查一查。”

 薛镇抚闻言有几分怒气,当场拍案道:“卫所军民过错,皆有我镇抚司审理,你到这里查问,未免伸手太长!将我卫所镇抚司当成你自家后院么?”

 方应物有备而来,当然不会被薛镇抚驳倒。“卫所军民内部纠纷和案件,确实是由你镇抚司负责审理明白,外人不便干涉。但这次涉及到外族,你卫所出了失误,于情于理也不能任由镇抚司自行查问。难道你不懂得避嫌之道吗!”

 说完方应物又举了举手里的公文,“这是巡抚大人的手谕。你若不服气,请自行前往巡抚行辕质问!薛大人要听明白,这是命令,不是请求!”

 薛镇抚无话可讲,负气道:“这里公堂就借给你随便用,本官告退!”

 “薛大人留步!在下还要借用薛大人的职权,所以还请安坐!”方应物拦住道。

 薛镇抚气极反笑,“你要将本官当傀儡?”

 方应物摇了摇手里的公文,薛镇抚无奈,一面使人去向彭指挥使禀报,一面只得又返回公座。毕竟涉及到北虏使者失踪,薛镇抚内心也不敢就此离开,如果最后成了他失职,那有嘴也说不清。

 方应物便吩咐道:“将昨公馆当值人全部换下来,传到这里听讯!”薛镇抚挥挥手,让大堂上的站班军士是传令照做。

 等了将近一个时辰,这才陆陆续续的将人都带到。此次在公馆应付北虏使者的差役十人,看守军士三十人,连同公馆管事、通事一共四十二人,将大堂下挤得满满当当。

 薛镇抚没好气的对方应物道:“方秀才你开始审罢?”

 方应物站在台阶上,扫视一遍堂下,冷哼道:“听说公馆里有个鞑子失踪了,你们谁知道线索的?可速速招来。”

 人群里或许有窃窃私语的,或许有垂头不语的,但没有一个站出来说话的。

 薛镇抚暗中鄙视不已,方应物这也太外行了,问案哪有这么问的?巡抚大人也真是有眼无珠,派这种得志便猖狂的年轻人能查出什么门道?他以为自己是哪颗葱,堂下众人凭什么要答他的话?

 再说就算知道点情况的,也不便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说,这与出卖自己人有什么区别?方应物毕竟是外人。

 方应物冷笑几声,转头对薛镇抚道:“我看榆林卫里无好人,给我打!堂下每人先二十杀威!”

 薛镇抚大怒,方应物本来就是一个有仇隙的外人,卫所衙署里对他都很不。今天这方应物跑到榆林卫卫所衙署里,二话不说,毫无理由的就公开打几十人的板子,也太嚣张了!

 这与欺负到门上有什么区别?真要让他打了,那等于是榆林卫衙署上上下下脸面都被打光了,薛镇抚不拍案而起道:“方应物你休要太肆无忌惮!”

 方应物对薛镇抚的指责嗤之以鼻,“你不肯动手?那便让随我前来的巡抚标营军士动手!”

 方应物带来的八名军士站了出来,堂下一片哗然,一时间吵闹声沸反盈天。方应物厉声喝道:“此事涉及鞑子,绝对从严处置!既然不肯招供,谁敢反抗就是里通外国!”

 简直丧心病狂、不可理喻!薛镇抚心里大骂几句,却冷汗直,情势演变至此,他招架不住了。

 这方应物要是讲理那还好说,但现在方应物明摆着就是来趁机找事报复的,根本无法沟通。可是此人又拿着巡抚手谕,除了彭指挥亲自出面,谁也顶不住。

 PS:今天还有,求月票 n6zwW.cOM
上章 大明官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