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纯粹者文集 下章
行走在大地边缘
  一

 席慕容有一段诗:“一层是一种挣扎/一层是一种蜕变/而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频频出现的是你我的年华/”

 记得在高中留下的作文里,我用被语文老师的口水熏陶出来的用来对付高考的排比句写道:“成长,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气质,是不服输不自傲的清高,是学会审视自我灵魂的一种成。”

 但坚忍不拔是为了被尖刻的现实撞的头破血么?清高岂非代表着遭人压制,穿别人丢弃予你的小鞋么?成或许更标志着俗的又一次胜利呢?

 这篇用唯物辨证法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的论文终于让我回视自己的过往,却蓦然发现成长历程中的苍白和无奈。

 二

 来到这个世间将近十六载了吧。

 而十五年的时间我沿着父母为我描好的轨迹运转,没有惊喜,亦无凶险。而在最近的几个月时间里我思考着我为什么要这般走,逡巡不前。

 也许,是高考这块生命中永远的伤疤仍在隐隐做痛,让我不可逃遁地回望过往的历史,也藉此来掩盖自己的遗憾和无奈。

 自从生下来,就过着别人安排好的生活,是时候了,上幼儿园了。是时候了,上小学。是时候了,进大学。不可以迟到早退,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一天和一年并没有什么区别,却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因为周围的人亦如此,这是最有力的理由。

 我过着一种毫无内容的生活。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睡多了就会觉得虚幻。这些我们生存所依赖的程序因为缺席新的命令的填充而让人觉得虚幻,空和苍白。尽管有哲学家说:虚幻也是一种生活,甚至是最‮实真‬的一种生活。

 的确,我生活在虚幻里,没有希望,没有毁灭,没有解,没有自由。

 只有保持,无休无止地无所适从的保持,让你深谙“活着,就得忍受痛苦”的实质含义。

 这让我想起了儿时的一首儿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

 觉得这真是天下最悲凉的句子,它竟出现在一首儿歌里。

 这样的生活让我窒息。我一遍遍地对自己说:生活需要常新的冒险和真正的创伤来疗救。

 三

 成长真的是一个一再否定的过程吗?可是我一点点地否定,走一路,丢一路,最后发现自己竟绕回了起点,还是一无所有地整装待发,那么,过去于我而言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些回声。那种心里沉甸甸的感觉,一种平和‮定安‬的心态,一点点的对返璞归真的拥有。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你辗转各地,终于在某一,来到了你觉得是中心的地方,你发现从前的感受和想念,都早已在你人生的征程中,消了最初的颜色。你不再用朝拜的心情,接近你曾经的圣殿,倒是忽然地将自己和理想一同的平淡了。你挽着你的生命的积淀,和你过去的目的地,距离无限地近了。你所有的努力,可能不是真正在这之后你获的的实现:一种可以具体得到的物化的东西。而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你和你的渴慕,平行着或是互融着。或许这就是前进和上升吧?!前进和上升,就在这样的感受中具象化,并且被实现了。

 长大啊,长大啊,无论是在无情的青春里无地撕扯自己仅存的一丁点儿骄傲还是无比自豪不敌快地向老去,都不失为一种方法,一种走过一段不同的路到达相同彼岸的方法。

 长大啦,成啊,老却啊,总归是不可避免的啦。

 不是一种故作的洒,而是一种四处碰壁无可奈何的最后权衡。

 四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道:“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而接下来便是怎么活的问题了。

 在某些郁闷的夜晚,将自己抛弃在灯火迷茫的街头,看着来往川的人群,人们如鱼般游在这个世界中,只是一些渴望游到海里,有些只想在淡水里平静释然。或许大家都在盲目和清醒中游动。很多的时候我在想我是一条适合淡水的鱼,我很脆弱,我只想那些彼此带来温暖与‮全安‬的感觉,即便转瞬即逝。人群的后面,我看到别人的表情,快乐,痛苦,压抑,困惑。即便是转瞬即逝的表情,我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这样的游戏。

 五

 我6岁的时候,听过一个寓言。

 楚国的商人卖矛和盾,说:“我的矛锋利到什么东西都不能抵挡,我的盾坚固到什么东西都不能攻陷。”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停了下来,我想这个人真是搞笑,于是便咯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觉得那时的我已经相当聪明,后来,跟我讲故事的母亲果然告诉我,有一个看客就问那个商人:“如果用你的矛攻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形象地了解到了矛盾这一词语,聪明而年少的我于是开始天马行空地想:

 爸爸在我看来是最厉害的,妈妈在我看来是最厉害的,可是爸爸妈妈放到一起来比较谁更厉害呢?

 这一思考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哲学思考。

 后来,我唰唰刷地长大了。我开始知道矛盾原来不止存在爸爸妈妈谁厉害这个问题上。我会经常遇到很矛盾的思考:

 是看动画片呢还是和伙伴们去院子玩?

 是买6种颜色的蜡笔呢还是买12种颜色的蜡笔呢?

 是吃麦当劳呢,还是吃肯得基?

 那时的思考也不光只是关于矛盾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在我小小的头脑中展开:

 我为什么在这里呢?我是什么?世界是什么?我要到什么地方去?

 我觉得我的成长就是这样伴随着疑问和稚气的思考,伴随着小伟小刚小亮的叫喊、玩耍、打闹开始发生。

 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变,只是骤然有一天,我翻出两张照片,胖嘟嘟地爬在玻璃上的娃娃和皱着眉头站在水库大坝旁边手拿着一枝红花,我才知道,我原来一直在变化。

 变,于是成了我成长阶段中第二个重要的哲学思考(当然,那时我并不知道哲学是何物)是年,我13岁。我突然觉得生活都变了,我变得好高好高,胡茬也长了出来,了衣服发现‮子身‬跟以前不一样了,周围的朋友,同学也各有各的天地。

 我的亲戚们不再捏着我的脸蛋,说,宝贝,亲一下。我的异朋友也不再和我手牵手玩泥巴。中学的老师变得异常地凶猛和‮态变‬(恕我直言)。也有很多时候,我变得不再为委屈流泪,而是因为感动。

 我跟世界的联系突然大了,我的生活里不再是爸爸和妈妈,我有了新认识的打篮球的高年纪同学,也有了另外班级坐在靠窗台边的长头发女生。

 13、14岁的时候。我开始感到孤独和忧郁。我望着教室窗外暗而白的天,我想,我的未来在哪里呢?是年,我高中二年纪,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那时候,我思考天,我思考地,我和老师站起来大声讨论那古代圣贤大智大慧的篇章,我学会说格式化的话,做格式化的思考,可是,我究竟想不通儿时的那个问题:

 我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又要到什么地方去?

 那些时候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以为能用自己的努力,去换一辈子的幸福。

 苦闷的最后,是2003年的夏天,我考上了XX大学哲学系。

 我觉得生活真是高深莫测,我根本就是一个讨厌思考的人,可是生活把我推向一个只有思考才能生存的位置。

 我问我的大学同窗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

 我开始渐渐发觉,越长大越不会思考了,不再想去思考那些生活中琐碎又重要的事情。

 那些大学里迷茫的日子,我开始读《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笑,我终于笑了,我仿佛换了一身新的血的病人,顿时豁达起来。

 而我终于知道,生命是什么。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已与人愈多,”而我也终于明白给别人多,帮助别人多,自己反而更丰富。

 生命的河在奔腾,我明白,我的成长过程是在磕碰中前行,道路的曲折,可是我的人生却在我的意志中升华,而那个6岁时听寓言的自己,也终将随着万物的发展,让生命的河越奔越广。 N6Zww.Com
上章 纯粹者文集 下章